第12章 江湖之遠(2)
劉協起身,剛一開門,便見到守在門口的張橫。
「張中郎,去請荀令君和董將軍。讓他們多穿點,陪朕去釣魚。」劉協看了看天邊的雲腳,淡淡道。
趁著請荀彧和董承的間隙,劉協徑直往太醫署去了。
太醫署內,趙芸療養的房間里。趙芸經過幾日療養,已恢復的差不多了,可能宮裡伙食比較規律,氣色也見好,眉宇間身子還帶著幾分幽柔的女氣。
劉協一身黑色綢緞常服,正襟危坐,趙芸一身內侍服裝,不知穿的是誰的,寬袍大袖的,顯然不合身,正稽首參禮。
劉協進門就讓人遞上一見狐裘,「天寒地凍,這狐裘送你的。」
「謝陛下!」趙芸雖有些意外,但也接受。
劉協見識過趙芸的身手后,早就動了心思,而且這念頭一起就再也壓制不住了,還有誰能比「趙雲」這兩個字更有安全感嗎?
當然,心裡這麼想,嘴上卻是說起另一番文縐縐的話來:「子龍兄的風範著實讓朕心折,朕有收留之意。」
「子龍是何人?」
「你不是常山趙子龍?」
「陛下,我出生卑賤,雖已十七歲,但尚未表字。」趙芸躬身答道。
劉協這才反應過來,這一路上自己以為的「趙雲」可能有信息偏差。
「那你的『趙雲』是哪兩個字?」
「趙氏孤兒的趙,芸芸眾生的芸。」
「你這名字的解釋是你自己所注?」
趙芸微微頷首,「我本是燕趙路邊一孤兒,被師傅所收,師傅只希望我在這亂世中泯然眾生,好好活著,所以師傅以趙為姓,起名為芸。」
劉協聽到此處不禁失笑,難怪這個趙雲怪裡怪氣的,不過是同音之名罷了,劉協一時有些小失落。
雖此趙芸非彼趙雲,但不影響劉協早對趙芸動的心思,以自己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收一個貼身護衛,不要太常見。而這種草根是最好的人選,地位低微,出身乾淨,正是可培養的人才。
劉協怔怔的看著眼前的地磚,腦中冒出這些時日所學知識片段,著意道:
「你這名字倒讓朕想起另一個釋意了,芸芸眾生出自老子《道德經》『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這是何意?」趙芸一個幕府死士,當然對這些是一頭霧水。
「意思就是說,世間很多的生物,到最後都會回到自己原本出生的地方。看來這個名字確實挺符合你的處境的。」劉協笑了笑。
趙芸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你既然無字,那朕就賜你一個字吧!子芸如何?表字用子表示謙遜。」劉協瞥了眼趙芸心想既然叫不成子龍,那就子芸吧。
「謝陛下賜字。」趙芸躬身拜謝。
話說,面對天子的籠絡,趙芸還是有些心動的,一時百感交集。
劉協怔怔看著趙芸,笑道:「子芸,在想什麼?」
「陛下,你待我如此親近,倒讓我心中慚愧。」
「你不必慚愧,朕有事相求!」劉協並非只是口頭上的客套,而且確實有事相求。
這事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件天上掉餡餅的美差。
但是,此時的皇帝真的是落毛鳳凰不如雞,三公九卿走馬觀花一樣,換了一茬又一茬,天子無兵無錢,外戚專權,十常侍之亂,黨錮之禍,哪次不是血染皇宮,不是從皇城禁衛先下手。
換言之,真要是一個不好,說不定就被當替罪羊給收拾了,
所謂伴君如伴虎,這裡的虎並不指天子本身,而是他身邊的權臣。
那桓典不就是前車之鑒。
若趙芸真有為官的志向那還好,就怕這傢伙只是一根筋的要回袁紹處,劉協滯滯的笑了一聲,道:「子芸對未來沒有打算?」
趙芸這種從死人堆里摸爬滾打出來的低階死士,誰會在乎他們的感受和前途,一時被問的有些愕然。
「芸出生江湖,只想浪跡江湖,快意恩仇。待看盡這世間繁華,再歸隱田園,寄情山水。」
劉協聽完不禁失笑,道:「江湖?朕小時候也同你一般嚮往江湖,喝最烈的酒,騎最快的馬,殺最惡的人。但人們總說江湖人士是個高危職業,有被亂刀砍死的,有被亂箭射死的,但唯獨沒有聽說哪個江湖人士是被餓死的。種田的人很少會被人殺死,但被餓死的基本都是種田的。所以,浪跡江湖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劍而是銀子。」
「後來朕又大了一些,明白一個道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只有國強才能民富,人們就不會為了碎銀幾倆而慌慌張張。武功高低決定了你的下限,而心理素質決定的是你的上限。那些混到門派長老和朝廷官員位置的,不一定是武功最高的,但一定是心理素質最強的,所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再後來,隨著朕慢慢長大,其實江湖就在身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說道這裡,劉協稍微頓了頓。
「你這樣木訥,不行的,所以你先跟著朕撈一筆,有銀子之後,你想浪跡江湖也好,縱情山水也好,都不會有人來招惹你。」劉協說完微微一笑。
「陛下.....銀子是何物......」
「呃....銀子就是錢。」
一時忘了,這東漢時期銀子並非流通貨幣,這個時代的硬通貨幣是五銖錢和金子。
趙芸被繞了一通,還是回過神來,淡淡道:「陛下既無礙,我傷也好了,主公那邊,我得回去復命。」
「你是去送命,你的同伴都死了,就你一個回去,以袁本初的疑心,你能活?」
這趙芸,技能都點在武力值上了?絲毫沒點智力值?
趙芸當即默然不語。
劉協挑了挑眉,「看你這樣子,難不成朕料錯了?是要去找那公孫權?」
「陛下曾答允芸,待芸傷好后可自行離去的。」趙芸淡淡道。
「那朕也說過,不死就是兄弟!而剛好朕的江湖需要你。」
趙芸沒有讀過《道德經》,也不懂得劉協所說的江湖之遠,廟堂之高,但她覺得,眼前之人的聲音里,有著讓她無法回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