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諺語驗證

氣象諺語驗證

氣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到地震海嘯,小到天氣變化,了解氣象的有關知識關乎我們的安全出行、安全生產等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總之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氣象。

既然氣象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如此緊密,那麼我們對於氣象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們如何掌握氣象的密碼呢?

出門靠諺語,遇啥天氣都隨緣。在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老一輩都有著這樣的自信,憑藉著自身行走大半輩子的經驗,以及口耳相傳的諺語,看天氣心裡也大抵有個六七成把握。

今天我的課題就是對氣象諺語的驗證,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二十四節氣諺語的驗證,一個是古代天氣變化的諺語。這兩個驗證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隨時隨地觀察生活中有關氣象諺語現象。

我們追古溯源,其實我們的老祖先已經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體系,大家所熟知二十四節氣就是其中之一,二十四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它較準確的反映了季節的變化,將天文氣象和物候等變化規律融為一體,為農業生產和我們的生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更加彰顯了二十四節氣的歷史文化價值。

如今,二十四節氣不僅對我們的衣食住行仍然有著基礎的指導,它所蘊含的民族文化更值得我們傳承與弘揚。為了便於人們記憶,古人選用二十四節氣中的單字進行串聯,巧妙的把二十四個節氣串聯在一起,順口易記,因此「二十四節氣歌」被人們廣泛應用。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通過調研觀察,二十四節氣和家鄉壽縣的還是有些出入,比如到了立秋,我們這邊天氣有時候還是非常炎熱,冬至到了天氣也不是太寒冷,後來查閱文獻,原來二十四節氣發源於黃河流域,核心地帶是現在的河南等地。我們耳熟能詳的氣象諺語,很多都很契合河南、山西、河北一帶。

如果不考慮氣候變遷,那麼大部分節氣主要適用於黃河流域,到別的地方準確率就會打折扣。而再考慮氣候變化的話,冷期、暖期的變化給同一個地域帶來不同的氣候體驗,適用性和適用範圍也是在縮小的。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我的家鄉壽縣的節氣和二十四節氣稍微有些出入,但大抵可以符合天氣的變化。

我們古代很多關於天氣的諺語,幾乎能夠準確的預報天氣,如大家所熟知的「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霧必雨,久雨大霧必晴」。有了這些經驗我們就可以未雨綢繆,根據諺語出行帶上雨具。古人還善於發現動物的變化預報天氣,比如「蜻蜓千百繞,不日雨來到」,「燕子低飛天落雨」,「螞蟻搬家天將雨」,「青蛙叫大雨到」。這些經驗既有趣又實用。

氣象諺語,真的靠譜么?弱水三千,我們不妨選幾條驗驗真偽。

蜻蜓飛得低,出門戴斗笠。

這句話說的是蜻蜓飛的很低,說明當時的氣壓大,這個時候要下雨了,所以帶個斗笠比較好;這都是判斷下雨的辦法。

但這個方法是有局限性的,首先蜻蜓飛得低得是大量蜻蜓,普通三五隻蜻蜓不足以採信。其次,季節上是有限制的,蜻蜓活躍的時間以夏季和秋初為主,要恰好看到這樣的場景很難得,也就是實用性非常低。最後,這還有地理上的局限性,長江流域等南方區域蜻蜓比較活躍,實用性就進一步降低了。

另外,從生物習性上看,有一些體型較小的蜻蜓就是喜歡低飛的,尤其是低空食物比較豐沛的時候

(本章未完,請翻頁)

,蜻蜓就會出現集體低飛的情況。

綜合來看,這句不全對,且實用性比較低。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

清晨喜鵲一邊跳躍,一邊發出婉轉的叫聲,有可能未來1-2天是晴天;如果它亂叫,鳴聲參差不齊,未來1-2天里比較大概率會下雨。動物在對天氣的感知上各有神通,喜鵲、螞蟻、青蛙等確實能感知到空氣中的水分含量變化、氣壓變化等等,來大約預測短時間內是否會下雨。

但是,這個方法有比較難的界定邊界,喜鵲鳴叫如何算是婉轉,如何算是亂叫,需要一定時間的觀察和對比,作為經驗積累。

綜合來看,這句基本對,但門檻比較高,畢竟你可能連是不是喜鵲在叫都不確定。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朝霞出現預示著天將下雨,不宜出門;晚霞出現預示著天將轉晴,可以遠行。

朝霞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形成,雲層裹挾著塵埃和水汽,這時候這些水汽是在觀察者所在地上空的,如果發展旺盛,有一點冷空氣激活,就會產生明顯的降雨!

晚霞在太陽落下的時候形成,雲層和水汽已經飄過了當地的天空,不會發生空氣劇烈對流,氣壓是比較穩定的,第二天大概率是晴天。

不過這句話還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主要出現在地域上,在北方地區,這句天氣諺語的準確性十有八九。但在南方,靠近沿海而且容易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不穩定因素太多了,朝霞和晚霞對突發天氣並不能準確預測。

綜合來看,這句對一半,基本算北方專屬的諺語。

通過觀察氣象諺語是有「保質期」和使用說明的諺語!

諺語,作為古代勞動者利用那個時代的「大數據」得出的經驗,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但在這個時代,我們有海量實況、演算法、觀測、人工智慧和模式預報參與的更便捷、更準確的天氣預報,不是更準確嗎?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星風邪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星風邪雨
上一章下一章

氣象諺語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