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熹平四年

第301章 熹平四年

時光荏苒,轉眼就來到熹平四年的春三月,吳詠自年後來到洛陽后,一直未曾離開。

一是因為他得到內幕消息,朝廷不少大儒正要聯名要求正訂六經文字。

有著後世記憶的他,自然明白這是在後世歷史上產生十分深遠影響的熹平石經要誕生了。

如此盛事,吳詠不打算錯過,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儒家經典的文本進行大規模的整理並正式刊布。

到時大儒們為了自家的學術地位,一定都會齊聚洛陽。

眾所周知,漢武帝為了統治天下人的思想,實行了董仲舒所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從此儒學一躍而成為封建的正統學說。

自此儒家書籍被奉為經典,法定為教科書,設專門博士官講授,成為判斷是非標準與決策依據。

其實儒家經典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產生了很多文字的歧義。

西漢末年時,在劉向、劉歆父子的主持下,朝廷就曾經對經典的文本有過一次整理,不過規模很小,而且未正式向全社會刊布,影響也不大。

西漢中後期,儒學大師們針對當時社會各項制度不完備的現實,用儒家經典闡述微言大義,有的人還直接參与到國家政治治理中去。

東漢建立之後,儒學研究日益細緻化、學術化,研究古文經學蔚然成風。古文經學家注重文字的訓詁與考證,隨著他們對古文字研究的深入,迫切感到要

儘快規範經文的書寫來規範整個學術的風氣。

而今文經學家講究義理之學和經世致用,用所謂的「微言大義」的方法,不顧文獻本身的意義而牽強附會地望文生義。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兩大學派所傳的經典,文本就有所不同,甚至同為今文經學,各分支學派之間也有分歧。

隨後儒家經典的今古文之爭越演越烈,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洛陽太學中。

太學是朝廷的官學,太學生在太學里所學習的就是儒家經典。

太學對太學生的考核,需要有標準依據,那就是皇家所藏的蘭台漆書。

為了能在考試中佔據優勢,甚至有太學生行賄以求能修改蘭台漆書。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很多矛盾,於是朝廷為了平息許多不必要的爭論,又因為許多爭論是因文本的文字或句子出現的差別而起。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常侍呂強、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向天子奏求正定六經文字。

這對於朝廷來說,自然是好事,可以樹立權威,天子劉宏自然是滿口答應。

「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

朝廷詔令剛頒布出來,洛陽就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儒生們紛紛齊聚太學,共商大事。

最終大家一致商議,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七種經典

選定正本、訂正文字。

由於這時正值碑刻盛行之際,諸生又想用隸書將七種典籍刻於石碑上,作為經書的標準版本。

不過在鐫刻石碑前,要先由知名大儒們對時下通行的經學流派經書文本進行參考比較之後,選擇其中最好的本子,確定為經書的標準文字。

再由當時書法第一流的國手蔡邕用硃砂筆以隸書在碑石上寫好經文;最後工匠依文鐫刻。

吳詠留在洛陽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何大妹。

這世上就像一直看不見摸不著的手,總是在適當的時候去修訂出現變故的歷史。

吳詠本以為因為自己的出現,何大妹可能當不了何皇后。

但他沒想到,歷史還是重演了。

何進還是通過中常侍郭勝的路子,將何大妹送進宮裡。

自古皇宮內都是天下最陰暗的地方,權力爭鬥,一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

吳詠作為後世人,看過不少宮斗劇,深知何大妹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人,進皇宮,跟送死沒有區別。

他一直將何大妹當做跟何葉何草一樣的妹妹看待,自是不希望她出事。

但此時阻止,也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留在洛陽,時常去看顧一下,畢竟他現在還是有天子侍讀的身份,可以出入皇宮。

好在曼柏縣城的屯田工作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也不需要他時刻監督。

去歲的時候,夏收春小麥很是喜人。

或許是多年不曾種植,土地肥力充足的原因,比他預計

的畝產二百斤要高出許多。

要知道,夏收之後,還可以種植一茬大豆和黍米,秋收之後又是二百斤糧食。

這可比原來的春種秋收,一年一茬的收成,要好上許多。

這樣的種植方式,只需要幾年,整個河套地區不禁可以實現糧食自給自足,還有可能對外售賣糧食。

尤其是現在還有大量的荒地未被開墾,到時一定可以吸引來大批流民。

只是在這之前,一定要把防禦做到位,防止胡人的破壞。

當然他現在有五原郡太守郭鴻和北地郡太守夏育的支持,羌人和匈奴人暫時還不敢亂來。

兩漢的太守權力極大,軍事、政事、民事,事無巨細,每一件都可以去管。

說實話,吳詠對於他們這樣的權力也是有些擔憂,要知道,盛世的時候,還好說,他們不敢有異心。往往到了亂世,這些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太守,很快就會成為一方諸侯。

不過相較於漢人諸侯,吳詠更擔心的胡人的禍亂。

好在這次教羌人和匈奴人種植甜菜和棉花的舉措很是成功。

收成過後,吳詠用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了這些作物。

讓本打算抱著試試看心理的胡人,都喜出望外。

這可比他們牧馬放羊賺的要多得多。

尤其是吳詠還答應,以後會教導他們製糖和織布做棉衣。

一下就感動了不少胡人,紛紛將吳詠視為座上賓。

每次有吳詠派來的使者來收購物品時,都會受到他們熱情的

招待。

等吳詠將白砂糖和棉衣做好后,又分別贈送了羌人和匈奴人貴族一批。

這件事又引來了極大轟動,不少胡人貴族看到了巨大的利益,紛紛表示來年一定會召集族人加大種植面積。

但胡人本就不多,又加上他們不大懂種植。

對此,吳詠更是建議他們可以雇傭漢人替他們種植,得到不少胡人的認可。

也許是上天有意為之,去歲秋八月的時候,洛水溢,沿岸許多郡縣受災嚴重,收成大大減少,不少人又成了流民。

這時董卓正式就任并州刺史,他通過一些手段,給吳詠招募來大量流民。

天下州郡之間,尤其是鄰近的郡國之間,一郡有難,別郡相助,這是從春秋戰國時就有的傳統。

以前并州雖然緊挨著司州,但很少有流民願意來。

今年河套地區的種植成功,通過有心人的傳播,對不少流民有了吸引力。

去歲冬十月癸丑這一天,朝廷傳下旨意,令天下繫囚罪未決,入縑贖。

這又是朝廷的一次大赦了。

這對於吳詠來說,又是一個機會。

這個時候可不比後世,一個人犯了罪,即使家人用錢財給他贖了罪。官府把他給放出來了,但他的名聲已壞,也很難在當地生存下去。於是這些人不得不遠走他鄉,另謀生路。

并州如今的現狀,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這件事情還未平息,朝廷又有重大事件發生了。

接下來在十一月的時候,楊州刺史

臧旻率丹陽太守陳寅,大破許生於會稽,並將徐昭父子斬殺。

朝廷為了嘉獎臧旻,將他升任為使匈奴中郎將。

這對吳詠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有了臧旻的牽制,匈奴王庭那邊也會老實不少。

到了十二月的時候,鮮卑寇北地,北地太守夏育因為得到吳詠的請求,正在練兵,這一次鮮卑人可算是撞上了槍口,被夏育帶兵殺得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夏育得理不饒人,乘勝追擊,俘虜不少鮮卑人。

朝廷也是久違的揚眉吐氣,對夏育又是嘉獎一番。

不過鮮卑人顯然沒有悔過之心,轉頭又寇并州,而五原郡太守郭鴻早有準備。因為兵少,只是據守城池,並不與他們接觸。

因此鮮卑人來五原郡劫掠一番,卻毛都沒得到一根,只得原路返回,據說路途上還凍死不少人。

這讓鮮卑人的聲望跌入低谷,羌人和匈奴人也開始活躍起來,積極與吳詠接觸,希望來年吳詠可以給予他們更大的支持,用來在河套地區屯田。

而經過這次偶發事件,朝廷有些人也開始自大起來,他們認為鮮卑人也不是看起來那麼強大,隨便一個夏育就可以擊潰他們。

就連天子劉宏也以為鮮卑人不堪一擊,甚至還打算派人去主動出擊,徹底打垮鮮卑人。

好在朝廷還有不少理智的人在,及時勸阻他這次行動。

但劉宏心裡極其不甘心,心裡一直念叨著:等有機會一定要收拾他們

,以報多年寇邊之仇,恢復大漢的聲望。

當然這一切,吳詠還不知情,他一直沉浸在與諸多大儒一起修訂六經文字的樂趣中。

尤其是他看到蔡邕那一手好看養眼的隸書時,心中更是大呼過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1章 熹平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