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跳河后才回來
「弟妹,你看這事情鬧得,咱們可是說好的兩家是互惠互利。我們也沒仗勢欺人,你看看慧珍現在跳了河。全村人都得戳著我們脊梁骨,罵我們這當大伯大伯母的不是東西,逼死了人。
還讓你大哥怎麼在城裡紡織廠當幹部?這不是要我們的命。」
聲音里的憤怒,讓馮慧珍不由的睜開了眼睛。
跳河?
她記得自己從飯店出來,準備去律師事務所把自己的遺囑改了,辛辛苦苦一輩子,開了500家的連鎖店。
掙了幾十個億的家業,可是自己終身未嫁,以至於沒有後代,也讓侄子惦記上了自己的財產。
表面上見了自己張口閉口的和姑姑親,要孝順姑姑一輩子。
可是背地裡被自己聽到侄子和侄媳婦兒兩個人商量著怎麼吞了自己的財產。
她氣憤之下,哪怕是把這些財產都捐了做慈善,也絕對不會留給這兩個白眼狼。
結果迎面一輛車就把這自己撞倒,和跳河有什麼關係?
難道車把自己撞河裡,不對呀?
這家飯店是個五星級飯店,門口別說河了,綠化做的不錯,但是絕對沒河。
倒是有個噴泉,不至於說掉噴泉里說是掉河裡。
「嫂子,真對不住,這事情是我們家慧珍做的不對。這孩子也不知道怎麼豬油蒙了心,好好的今天就跳了河。你看這事兒鬧的,這都怪我。」
馮慧珍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不由自主的一下蹦了起來。
太熟悉了,這個聲音是自己已經去世四十多年老娘的聲音。
就在坐起身睜開眼的那一瞬間,她才發覺周圍的環境完全不一樣。
低矮的泥胚房,昏暗的燈光,身下的土炕,身上蓋著的那條薄被,像是紙板兒一樣薄。
再看看牆上貼著的報紙,還有窗子上糊著的紙。
炕頭上擺著的那兩個熟悉的已經掉了漆皮,斑駁的露出底下黃褐色木頭的炕櫃。
這不是自己當初的家?
馮慧珍坐起身,才察覺頭一陣一陣發黑,眼前冒著金星。
可是她真真切切的打量屋裡的一切,的確這是自己老家的老宅子。
一側頭看到了牆上掛著的那個日曆。
上面端端正正的顯示著1969年5月8號。
馮慧珍閉了閉眼。
緩了緩自己的心情,她終於明白過來,這應該是那些小說里所說的重生還是穿越?
無論是重生還是穿越,她聽到了母親的聲音,也終於想起來。
這一天是關係到他們家重要轉折的一天。
「弟妹,我們真的是好心,你說你一個寡婦帶著五個孩子,光景過得這麼稀爛。我們是好心好意,讓慧珍代替建國去插隊。這樣的話也能給慧珍解決吃飯的問題。
你們家還少了一張嘴。每個月還能給你們家補貼五塊錢。要不是看在這麼多年,弟妹人品不錯,你說嫂子,我能跟你說嗎?慧珍這孩子這是恨上我們了。」
「嫂子,我知道,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們家好,只是這孩子年紀還小,啥事兒也不懂,脾氣又犟。嫂子,你就大人大量原諒這孩子!
你放心,我會慢慢給這孩子做通工作的,一定讓她代替建國去。」
聽到母親的哀求聲。
馮慧珍知道這一次的機會,其實對於他們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而當年就是因為自己被馮改花在耳朵邊兒一直念叨大伯和大伯母,兩個人黑了心眼兒。
自己家的兒子捨不得去大西北的農場插隊,反而讓她這個隔了房的侄女兒,去代替她兒子插隊。
那農場插隊能是什麼好事兒。
但凡去到那邊的知青直接就變成了農民。
同樣是當農民在那荒無人煙的大西北當農民,和在自家村裡當農民,那能是一回事嗎?
舍家撇業的。
再說一個十五歲的小姑娘家家,誰知道去了那邊要吃多少苦。
當初的自己耳根子軟,也生怕受罪,所以鬧騰的認為大伯和大伯母要害自己,直接跳了河。
自己醒來之後還不依不饒,要死要活的鬧騰指著鼻子罵大伯母是個黑心肝的。
也因為這件事情,讓大伯和大伯母在村兒里丟盡了臉面。
這件事情只好作罷。
最後就是馮改花毛遂自薦,跑到大伯大伯母那邊,願意幫著建國表哥去下鄉插隊。
馮改花不光得到了大伯和大伯母的賞識,補貼的錢每個月從五塊錢直接漲到了十塊錢,而且後來插隊之後,靠著大伯大伯母的關係,也是第一個回城安排工作的。
甚至家裡的哥哥,姐姐也受益於大伯和大伯母的幫助全都進了城,當了工人。
也是因為這一次的事情,弄得一向和母親比較親近的大伯母反而怨恨了他們家,和他們家的關係越走越遠。
那個時候馮慧珍一心一意,只是覺得母親就是想賣女兒來換取糧食。
沒把自己當成親生的女兒。
卻不知道三個月之後母親檢查已經得了腎病。
家裡窮的叮噹響,母親最後沒錢看病就是那麼活活給拖死的。
母親去世之後,家裡的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全都怨恨是自己害死了母親。
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母親的親生女兒,而是父親原來的戰友託付給父親的女兒。
從此以後,哥哥,姐姐和自己斷絕了關係,老死不相往來。
那個時候的馮慧珍一直認為母親虧待了自己,甚至哥哥,姐姐也是。
就是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才故意要讓自己頂替下鄉插隊,她再苦再累,也再也沒有去求過哥哥,姐姐,覺得自己對得起良心。
可是等到若干年後,馮慧珍辛辛苦苦的掙扎,已經算是事業有成的時候。
某一天遇到了大伯母的時候,從大伯母嘴裡才知道。
能頂替建國哥是因為自己的年齡合適,當時哥哥,姐姐都想搶著去頂替,可是人家上面是有要求的,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母親是萬萬不會把自己送出去的。
當時母親和大伯大伯母已經說好了,自己去頂替建國表哥插隊幾年。
作為回報回城的事情,大伯和大伯母一定幫自己安排好,甚至還可以幫她安排進廠的工作。
就是看在這工作的份兒上,母親才決定讓她插隊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