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末日王朝

002末日王朝

袁老闆成為大將軍掾屬后,利用何進急於籠絡人才的心裡,大量推薦安插親信,在何進的勢力範圍內建立自己的勢力網。陳琳任大將軍主簿,伍孚任東曹屬,何顒為北軍中候。

袁紹老闆等人竭力鼓動何進誅殺宦官,讓何家與宦官集團徹底決裂。對於袁紹的建議,何進表面應承,但實際持觀望狀態。何進並不是傻子,況且還有一個何皇后在後面指揮,不會貿然行動。在前朝宦官勢力較弱時,外戚和士族常常斗得你死我活。此時的何家,要想保住地位,暫時還離不開宦官集團的支持,否則就失去了與士人們討價還價的本錢。

袁老闆對何進雖然失望,但也只能忍耐。

188年8月,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一年,西園八校尉成立了。

至於為什麼成立西園八校尉。

何進兵權的日益強大讓劉宏產生擔憂,劉宏雖然昏庸,但在晚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立太子的問題,劉宏有兩個兒子,長子是何皇後生的劉辯,幼子是王美人生的劉協,何皇后出於嫉妒毒死了王美人,漢靈帝一氣之下想要廢除了何皇后,幸虧是宦官們向漢靈帝求情並向漢靈帝上交了大量的錢財,才保住了皇后之位,這也是後來何進要殺宦官時何皇后不同意的原因。

漢靈帝很喜歡聰明伶俐的幼子劉協,但何皇后的兒子劉辯是長子,再加上何進是大將軍,又是劉辯的舅舅,所以劉宏對於繼承人的人選也一直猶猶豫豫地沒有決定下來,劉宏很矛盾,如果立自己喜歡的劉協,又擔心蹇碩敵不過大將軍何進與何皇后,如果立劉辯,自己又不甘心。

在不甘心的心理下,劉宏另闢蹊徑,設置西園八校尉。從劉宏任命蹇碩為西園八校尉的最高領導就能看出:漢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的目的就是為了抬高蹇碩的地位,以方便讓蹇碩扶植自己喜歡的兒子劉協為帝。

他先抬高蹇碩的地位,讓蹇碩的官職在大將軍何進之上,然後一步一步培養蹇碩,以方便支持劉協為帝,因為劉宏要一步一步拿掉何進和何皇后,才能真正立劉協為帝,否則就算立了劉協,也會被從帝位上趕下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89年,劉宏就掛了,立劉協為太子的程序還沒有完成,劉宏在臨死前告知蹇碩仍然要想方設法立劉協為帝。但是這個時候漢靈帝掛了,蹇碩只能孤軍奮戰,於是蹇碩假意派人召何進進宮商議,準備藉機殺掉何進,再立皇子劉協登基。

計劃一切順利,中途被蹇碩的司馬潘隱暗中示意,何進立即明白,逃出宮中躲到了自己控制的軍營中。

計劃失敗,之後14歲的劉辯因為是嫡長子被立為皇帝。然後,何進開始反擊,一舉誅殺十常侍。

在東漢時期,有著這樣一種現象。宦官和外戚互相爭鬥,可能中間會有和好的時期,但還是爭鬥的時間多。皇帝年齡小,太后掌握政柄,找本家兄弟,外戚就起來了;小皇帝長大了,想要親政了,但是外戚不給,於是小皇帝找自己最親近的宦官幹掉外戚,這回宦官又得勢了。

另外有一點,宦官和士大夫的關係也很惡劣。宦官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受士大夫的歧視,宦官和他們的家庭、黨羽本身乾的也不是人事,更受到這些以激濁揚清、臧否人物、褒貶時政為己任的士大夫的批評。何進和袁紹等人在漢靈帝去世之後,和宦官進行火併,這件事把三者的關係都包含了進來。

在漢桓帝、漢靈帝時期,宦官是很得勢的,漢桓帝是因為宦官幫助自己剷除了外戚,漢靈帝則是因為年齡太小,和宦官的感情更深厚一些。

等到漢靈帝去世,又有一個小皇帝上位了,就是少帝劉辯。劉辯肯定無法親自執政,權力又出現真空狀態。外戚和宦官,包括太后都想要染指這個權力,那很自然地出現外戚與宦官爭鬥的事情。

而士大夫對宦官的情感比外戚和宦官更加惡劣,漢桓帝、漢靈帝時期的兩次「黨錮之禍」就是因為士大夫和宦官的矛盾產生的,而且最後都是宦官獲得了勝利。尤其是第二次「黨錮之禍」,宦官對士大夫進行了非常殘酷地迫害。

這個時候外戚要幹掉宦官,士大夫當然也要搭一把手,成為外戚的力量,他們在這件事上非常的積極。於是作為外戚的何進和作為士大夫代表的袁紹、袁術就聯合在了一起,謀划剷除宦官的計劃。

《後漢書·何進傳》:「(何進)及秉朝政,陰規誅之。袁紹亦素有謀……進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寵貴……故並厚待之。因復博征智謀之士逄紀、何顒、荀攸等,與同腹心。」

剷除宦官的困難:何進和何太后窩裡斗

當時何進身為大將軍,名義上是最高的武職。另一方面漢靈帝寵信宦官蹇碩,令蹇碩成為西園八校尉的元帥,掌握禁兵。而且從漢靈帝的規定上,大將軍何進也要受蹇碩的領屬。不過漢靈帝去世以後,這種優勢就蕩然無存。

名義上曹操、袁紹都是蹇碩的下屬,但他誰也指揮不動。外加上宦官中間也不是鐵板一塊,其中還有一些何進的支持者。很顯然的,在何進和蹇碩的爭鬥中,何進獲得勝利,殺死蹇碩,統領他的禁軍。

《後漢書·何進傳》:「進乃使黃門令收碩,誅之,因領其屯兵。」

這個時候何進已經很有優勢了。袁紹勸何進乘勝追擊,徹底剷除宦官,也正合何進的心意。但是何進誅殺宦官的想法引起了何太后的猜疑。何太后以為宦官和自己是一夥的,都是需要依附小皇帝才能生存的。何進把宦官全乾掉,把小皇帝變成光桿司令,就剩何太后一個人。

何太后心裏面當然沒有底。何太后就千方百計阻止何進殺宦官。這個時候袁紹就給何進出主意,就是那個有名的餿主意,要求外軍向京城進發,向何太后施壓。何太后膽氣一弱,沒準就不敢保宦官了。

《後漢書·何進傳》:「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何進採取的措施

從後面董卓亂政的後果而言,這個主意顯然不怎麼高明。

不過何進也不是十足的蠢貨。普通人尚且知道引狼入室的後果,何進長期處於政治中樞當中,也和宦官進行了一番爭鬥,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何進自恃軍權在握,召外兵正好可以威逼一下宦官和士大夫,而後自己再來充當「調停人」的角色,藉此可以立功立威!至於宦官,他始終沒有想要徹底剷除。

所以當曹操說「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宦官以權寵,使局面至於此。既然治宦官的罪,當誅元惡,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必紛紛召外將董卓呢?何大將軍誅殺宦官的事情,必然會泄露」的時候,何進和袁紹都嘲笑他,因為曹操想得太單純了

何進不僅邀請了新部下董卓,還邀請了武猛都尉丁原、東郡太守橋瑁。另外何進自己也不是一點準備都沒有,派部將王匡和張楊分別調集、徵募士兵,王匡從徐州帶領五百強弩手趕赴洛陽;張楊徵募到一千多人。不過他留在了上黨郡。

《後漢書·何進傳》:「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鮧,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

《三國志·魏書·張楊傳》:「楊復為進所遣,歸本州募兵,得千餘人,因留上黨。」

《英雄記》:「辟大將軍何進府進符使,匡於徐州發強弩五百,西詣京師。」

而且何進壓根對董卓就不信任,只是拿他當刀使用而已。何進自始至終也沒有允許董卓進入洛陽。《後漢書·何進傳》中說的很明確,是「關中上林苑」,在西都長安呢。

後來袁紹主動催促董卓進洛陽,加大力度對何太后施壓。即便如此,何進仍然派遣種劭,將董卓攔在洛陽以西的河南縣的夕陽亭。

《後漢書·何進傳》:「紹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欲進兵平樂觀。」

《後漢書·種皓傳》:「大將軍何進將誅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澠池,而進意更狐疑,遣劭宣詔止之……卓辭屈,乃還軍夕陽亭。」

袁紹似乎看穿了何進的內心,對他不再抱有希望,一條妙計在他腦子裡醞釀開來。袁紹決定將宦官集團逼上懸崖,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何進與宦官死磕,自己最後來收拾殘局,從中漁利,這一招叫作「一石二鳥」。

袁紹寫信通知州郡,詐稱何進的命令,逮捕宦官的親屬入獄。宦官們被逼上了絕路,決定鋌而走險。袁紹又通過埋伏在宦官集團的內線把何進的計劃透露給已若驚弓之鳥的宦官們。宦官們走投無路,最後在張讓的指揮下,把隻身入宮的何進當場殺死

董卓的爆表運氣

如果一切都按照何進的計劃,董卓在洛陽城外給何太后施壓,城中有自己和弟弟何苗掌握的禁軍,還有丁原等人的牽制,董卓是興不起什麼太大的風浪的。可是這個時候好像老天都幫了董卓一把。何進在對宦官的處置上猶豫不決,反而讓宦官們抓到機會先下手為強,誆殺了何進。

隨後袁紹等人進攻宦官,這個過程中何苗又被自己人殺害(因為何苗早先並不贊成誅殺宦官,反而提議與宦官和解)。宦官帶著少帝出走,半路正遇到董卓。董卓白白得了漢獻帝這個巨大的寶貨,又入城接收何進、何苗的部隊,火併了丁原,這才徹底控制住洛陽,走上了歷史舞台的中心。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那年,大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那年,大魏
上一章下一章

002末日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