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賦閑的日子(4)

第二十六章 賦閑的日子(4)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玉丘人惟獨不釣魚,他們認為釣魚不過是一種玩兒把戲罷了,收穫太少。他們尤其經不起耐著性子弄了半天空手而歸,所以只有小孩子玩玩釣魚的遊戲而已。

但玉丘人卻會釣黃鱔。只用一根尼龍線套著一個小鉤子,鉤子上套上魚餌。不下田,只在田埂上轉悠,找到黃鱔在田埂上打的大洞處下鉤子。釣上來的都是老蟮,小到幾兩重一條,大的斤把一條,象條蛇。不是人人都會這一手,釣蟮者知道什麼洞是老蟮的洞,而不是蛇洞,也知道在什麼樣的天氣,在哪個時辰老蟮會吞餌。老蟮是不會輕易吞餌的,多數情況下縮在洞穴里按兵不動,要不然它也成不了老蟮。能躲過石灰水、茶枯水、爪子、夾子以及上面各種各樣的漁具的誘捕和突然襲擊而能成其為老蟮者,想必也修鍊成精,不會貿然行動的。如果有人是想要一條斤把重的老蟮作特殊用途,就是想不到手,只好破費從捕蟮老手那裡去買。

玉丘人還會釣團魚(水魚或者甲魚),釣團魚的歷史不長,早年就沒有聽說過團魚也能釣得到的。那時團魚是送到人手上的,捉上一隻團魚是一個人的手氣,不是技術。另外,「捉團魚」這個說法,也指一個人在泥水裡跌跤子,弄得一身泥水的狼狽相的代稱。不知什麼時候起,團魚是稀罕物了,是美味佳肴了,能賣得個天價了。於是有人就研究出了釣團魚的法子,有專門的工具,餌子有特殊的配方,但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幾個人手裡,秘而不宣。別人多沒有見過釣團魚的工具和餌子,只隱約聽到過什麼「放線」、「下鉤子」之類的行話,我在這裡就無法描述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漁具和什麼樣配方的餌子了,我不能侵犯他們在玉丘及其附近地域的這一專利權。

早年玉丘人撈的魚多是自家消受,或者臘干收撿,客來取用方便。那時泥鰍黃鱔不值錢,黃鱔更不值泥鰍,是最賤的貨。泥鰍雖然被稱做「水中人蔘」,但很多人不大愛吃沒有鱗片的魚。也不知什麼時候起說蟮魚極富營養,蛋白質豐富,活血,性好,吃了大補云云。眼見得有人來高價收購蟮魚往城裡送了,玉丘人就開始大量捕捉起黃鱔來。尤其是大條的老蟮,隨個頭大小不等能買到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錢一斤了,撈魚人能不趨之若騖?釣老蟮的方法跟釣團魚的方法一樣,也都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玉丘人還會釣青蛙、田雞(泥蛙),也會用「照魚」一樣的法子來「照蛤蟆」,只用手電筒不用漁具,不能傷了青蛙田雞。人們把青蛙、田雞都叫做「蛤蟆」,也把女人的下體叫做「蛤蟆」,同時又叫做「蚌殼」的。

那時稻田裡還有禾雞的,間或也可見到野鴨子。禾雞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水田裡的一種野鳥,這禾雞全身多為黑色,偶有麻色羽毛的。禾雞長得跟家雞差不多的樣子,只是沒有家雞的個頭大,腦袋小,昂起老高,尾巴尖長也翹起老高,在稻田裡行走時兩條細長的腿快速地一點一點地,行動類似鴿子的步行派頭。一隻老禾雞也會比一隻家養仔雞的個頭小,禾雞崽就更小了,所以除了樣子象雞,單憑個頭來說就只能是鳥了。禾雞象雞,但禾雞卻是能飛的,一般不會展翅高飛,躲於稻叢里的禾雞,一遇動靜就撲哧一下飛遠了,落到遠處的稻叢里。人如果追過去,照禾雞飛起又落下的去處尋去,還沒等近得跟前,它撲地一下又飛開了,然後落於更遠處。所以禾雞一般是不太容易被人捉住的。但是,有眼明手快的人在水田裡勞作的時候,在除草、捉蟲、施肥或者收割的過程當中,總就有活捉了禾雞回來的。偶爾還見有人端了禾雞的窩,甚至老禾雞也被抓住了。禾雞窩裡要麼是幾枚溜圓的禾雞蛋,要麼是憨頭憨老的小禾雞崽崽,逗煞人的可愛勁頭呢!也會有人抓住了水田裡的野鴨子,跟家鴨是一個樣,也是趕不上家鴨的個頭,但比禾雞可就大個多了。野鴨子跟家鴨不同的是它也能飛起來,抓住以後就被縛住了兩隻腳或者翅膀了,才不至於逃脫得了。據說禾雞和野鴨子都很能「補體」,抓了禾雞野鴨子的人家,都把這大補的東西干蒸給孩子吃了,那家的孩子就會在別人家的孩子面前神氣好幾天的。

不過,在玉丘的水田裡,禾雞也好,野鴨子也好,後來是絕了種了,再也見不到那些野雞野鴨飛落的影子了。

玉丘人甚至還會捉蛇。柳宗元在《捕蛇者說》里寫道:「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今天的玉丘人當然都是那個時候「永之人」的後代,在玉丘,有很多人就是屬於永州之野能捕異蛇的異人,他們手中的蛇葯都是祖傳秘方,不輕易外傳的。

當然,父親原本不是個會撈魚的人,讓他下水田去捉泥鰍黃鱔的話,他可能比我還笨。準確地說,我在上面所說的那種種捕魚撈蝦、抓撈野味的本領,父親是一樣也不會的。他的食指和中指彎起做成的「鉗子」是很有力,但只能鉗住盆中的魚,水田裡捉泥鰍黃鱔之道他是一竅不通。除了用篾罩子在自家水潭裡罩過魚,其他所有撈魚的方法他都毫無所知,那些名目繁多的漁具他都陌生得很。就是用篾罩子罩魚,他也就是近些年才試過幾次,以前這活兒都是我哥哥們的事情,他只管公家的大小事,家裡的活兒他生疏。

賦閑以後的父親學著去撈魚,卻也僅愛了其中的一種,就是「釣蝦子」。

「釣蝦子」這一「副業」雖然年輕人也偶爾為之,但多為老年人所操。五、六十歲以上的老頭子就有以此為業的,逢圩賣個幾斤魚蝦,撈幾個旱煙錢,也能貼補點生活。大多數老頭子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那一類「釣蝦子」,除了上面幾個原因,就也有點修心養性之道的考慮在裡面了。

年輕人「照魚」成群結隊,老頭子「釣蝦子」多單獨行動。晚上一個人肩膀上扛上疊在一起的七、八把甚至十幾把「沉罾」,不緊不忙地走到選好的一處水潭那裡,不緊不慢地放罾,收罾,期間抽上一根旱煙,甚至靠在田埂陡坡上睡上一會兒,很是愜意。

父親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業,差不多就成了半個「釣蝦子」的老手了。他知道哪個水潭小魚小蝦多,哪裡的小魚小蝦本分,肯吃餌,哪裡的魚蝦乖巧狡猾。狡猾的魚蝦不肯吃餌,或者咬上餌子拖走,不會在是非之地久留,那都是被「釣」夠了胃口的水潭裡的魚蝦才有的本事。父親「釣蝦子」可能走得很遠很遠,玉丘以外別的村子,別的公社都去過,反正父親夜裡膽大。關鍵是父親能習天氣和魚蝦的習性,知道什麼時候是「釣蝦子」的絕好時機。父親發現出去早了其實沒用,一把罾收上來也沒有多少魚蝦,這些年捕魚撈蝦的多了,魚蝦資源已經不象早年那麼豐富了。他發現小魚小蝦多在凌晨時分出來覓食,那一個把兩個時辰里是收穫的高峰。父親就常常在夜裡兩三點鐘的樣子扛上「沉罾」從家裡出發,遠一點的地方就再提前一點。這樣上半夜睡好了覺,第二天也不需要補睡眠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玉丘人惟獨不釣魚,他們認為釣魚不過是一種玩兒把戲罷了,收穫太少。他們尤其經不起耐著性子弄了半天空手而歸,所以只有小孩子玩玩釣魚的遊戲而已。

但玉丘人卻會釣黃鱔。只用一根尼龍線套著一個小鉤子,鉤子上套上魚餌。不下田,只在田埂上轉悠,找到黃鱔在田埂上打的大洞處下鉤子。釣上來的都是老蟮,小到幾兩重一條,大的斤把一條,象條蛇。不是人人都會這一手,釣蟮者知道什麼洞是老蟮的洞,而不是蛇洞,也知道在什麼樣的天氣,在哪個時辰老蟮會吞餌。老蟮是不會輕易吞餌的,多數情況下縮在洞穴里按兵不動,要不然它也成不了老蟮。能躲過石灰水、茶枯水、爪子、夾子以及上面各種各樣的漁具的誘捕和突然襲擊而能成其為老蟮者,想必也修鍊成精,不會貿然行動的。如果有人是想要一條斤把重的老蟮作特殊用途,就是想不到手,只好破費從捕蟮老手那裡去買。

玉丘人還會釣團魚(水魚或者甲魚),釣團魚的歷史不長,早年就沒有聽說過團魚也能釣得到的。那時團魚是送到人手上的,捉上一隻團魚是一個人的手氣,不是技術。另外,「捉團魚」這個說法,也指一個人在泥水裡跌跤子,弄得一身泥水的狼狽相的代稱。不知什麼時候起,團魚是稀罕物了,是美味佳肴了,能賣得個天價了。於是有人就研究出了釣團魚的法子,有專門的工具,餌子有特殊的配方,但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幾個人手裡,秘而不宣。別人多沒有見過釣團魚的工具和餌子,只隱約聽到過什麼「放線」、「下鉤子」之類的行話,我在這裡就無法描述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漁具和什麼樣配方的餌子了,我不能侵犯他們在玉丘及其附近地域的這一專利權。

早年玉丘人撈的魚多是自家消受,或者臘干收撿,客來取用方便。那時泥鰍黃鱔不值錢,黃鱔更不值泥鰍,是最賤的貨。泥鰍雖然被稱做「水中人蔘」,但很多人不大愛吃沒有鱗片的魚。也不知什麼時候起說蟮魚極富營養,蛋白質豐富,活血,性好,吃了大補云云。眼見得有人來高價收購蟮魚往城裡送了,玉丘人就開始大量捕捉起黃鱔來。尤其是大條的老蟮,隨個頭大小不等能買到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錢一斤了,撈魚人能不趨之若騖?釣老蟮的方法跟釣團魚的方法一樣,也都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玉丘人還會釣青蛙、田雞(泥蛙),也會用「照魚」一樣的法子來「照蛤蟆」,只用手電筒不用漁具,不能傷了青蛙田雞。人們把青蛙、田雞都叫做「蛤蟆」,也把女人的下體叫做「蛤蟆」,同時又叫做「蚌殼」的。

那時稻田裡還有禾雞的,間或也可見到野鴨子。禾雞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水田裡的一種野鳥,這禾雞全身多為黑色,偶有麻色羽毛的。禾雞長得跟家雞差不多的樣子,只是沒有家雞的個頭大,腦袋小,昂起老高,尾巴尖長也翹起老高,在稻田裡行走時兩條細長的腿快速地一點一點地,行動類似鴿子的步行派頭。一隻老禾雞也會比一隻家養仔雞的個頭小,禾雞崽就更小了,所以除了樣子象雞,單憑個頭來說就只能是鳥了。禾雞象雞,但禾雞卻是能飛的,一般不會展翅高飛,躲於稻叢里的禾雞,一遇動靜就撲哧一下飛遠了,落到遠處的稻叢里。人如果追過去,照禾雞飛起又落下的去處尋去,還沒等近得跟前,它撲地一下又飛開了,然後落於更遠處。所以禾雞一般是不太容易被人捉住的。但是,有眼明手快的人在水田裡勞作的時候,在除草、捉蟲、施肥或者收割的過程當中,總就有活捉了禾雞回來的。偶爾還見有人端了禾雞的窩,甚至老禾雞也被抓住了。禾雞窩裡要麼是幾枚溜圓的禾雞蛋,要麼是憨頭憨老的小禾雞崽崽,逗煞人的可愛勁頭呢!也會有人抓住了水田裡的野鴨子,跟家鴨是一個樣,也是趕不上家鴨的個頭,但比禾雞可就大個多了。野鴨子跟家鴨不同的是它也能飛起來,抓住以後就被縛住了兩隻腳或者翅膀了,才不至於逃脫得了。據說禾雞和野鴨子都很能「補體」,抓了禾雞野鴨子的人家,都把這大補的東西干蒸給孩子吃了,那家的孩子就會在別人家的孩子面前神氣好幾天的。

不過,在玉丘的水田裡,禾雞也好,野鴨子也好,後來是絕了種了,再也見不到那些野雞野鴨飛落的影子了。

玉丘人甚至還會捉蛇。柳宗元在《捕蛇者說》里寫道:「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今天的玉丘人當然都是那個時候「永之人」的後代,在玉丘,有很多人就是屬於永州之野能捕異蛇的異人,他們手中的蛇葯都是祖傳秘方,不輕易外傳的。

當然,父親原本不是個會撈魚的人,讓他下水田去捉泥鰍黃鱔的話,他可能比我還笨。準確地說,我在上面所說的那種種捕魚撈蝦、抓撈野味的本領,父親是一樣也不會的。他的食指和中指彎起做成的「鉗子」是很有力,但只能鉗住盆中的魚,水田裡捉泥鰍黃鱔之道他是一竅不通。除了用篾罩子在自家水潭裡罩過魚,其他所有撈魚的方法他都毫無所知,那些名目繁多的漁具他都陌生得很。就是用篾罩子罩魚,他也就是近些年才試過幾次,以前這活兒都是我哥哥們的事情,他只管公家的大小事,家裡的活兒他生疏。

賦閑以後的父親學著去撈魚,卻也僅愛了其中的一種,就是「釣蝦子」。

「釣蝦子」這一「副業」雖然年輕人也偶爾為之,但多為老年人所操。五、六十歲以上的老頭子就有以此為業的,逢圩賣個幾斤魚蝦,撈幾個旱煙錢,也能貼補點生活。大多數老頭子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那一類「釣蝦子」,除了上面幾個原因,就也有點修心養性之道的考慮在裡面了。

年輕人「照魚」成群結隊,老頭子「釣蝦子」多單獨行動。晚上一個人肩膀上扛上疊在一起的七、八把甚至十幾把「沉罾」,不緊不忙地走到選好的一處水潭那裡,不緊不慢地放罾,收罾,期間抽上一根旱煙,甚至靠在田埂陡坡上睡上一會兒,很是愜意。

父親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業,差不多就成了半個「釣蝦子」的老手了。他知道哪個水潭小魚小蝦多,哪裡的小魚小蝦本分,肯吃餌,哪裡的魚蝦乖巧狡猾。狡猾的魚蝦不肯吃餌,或者咬上餌子拖走,不會在是非之地久留,那都是被「釣」夠了胃口的水潭裡的魚蝦才有的本事。父親「釣蝦子」可能走得很遠很遠,玉丘以外別的村子,別的公社都去過,反正父親夜裡膽大。關鍵是父親能習天氣和魚蝦的習性,知道什麼時候是「釣蝦子」的絕好時機。父親發現出去早了其實沒用,一把罾收上來也沒有多少魚蝦,這些年捕魚撈蝦的多了,魚蝦資源已經不象早年那麼豐富了。他發現小魚小蝦多在凌晨時分出來覓食,那一個把兩個時辰里是收穫的高峰。父親就常常在夜裡兩三點鐘的樣子扛上「沉罾」從家裡出發,遠一點的地方就再提前一點。這樣上半夜睡好了覺,第二天也不需要補睡眠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玉丘人惟獨不釣魚,他們認為釣魚不過是一種玩兒把戲罷了,收穫太少。他們尤其經不起耐著性子弄了半天空手而歸,所以只有小孩子玩玩釣魚的遊戲而已。

但玉丘人卻會釣黃鱔。只用一根尼龍線套著一個小鉤子,鉤子上套上魚餌。不下田,只在田埂上轉悠,找到黃鱔在田埂上打的大洞處下鉤子。釣上來的都是老蟮,小到幾兩重一條,大的斤把一條,象條蛇。不是人人都會這一手,釣蟮者知道什麼洞是老蟮的洞,而不是蛇洞,也知道在什麼樣的天氣,在哪個時辰老蟮會吞餌。老蟮是不會輕易吞餌的,多數情況下縮在洞穴里按兵不動,要不然它也成不了老蟮。能躲過石灰水、茶枯水、爪子、夾子以及上面各種各樣的漁具的誘捕和突然襲擊而能成其為老蟮者,想必也修鍊成精,不會貿然行動的。如果有人是想要一條斤把重的老蟮作特殊用途,就是想不到手,只好破費從捕蟮老手那裡去買。

玉丘人還會釣團魚(水魚或者甲魚),釣團魚的歷史不長,早年就沒有聽說過團魚也能釣得到的。那時團魚是送到人手上的,捉上一隻團魚是一個人的手氣,不是技術。另外,「捉團魚」這個說法,也指一個人在泥水裡跌跤子,弄得一身泥水的狼狽相的代稱。不知什麼時候起,團魚是稀罕物了,是美味佳肴了,能賣得個天價了。於是有人就研究出了釣團魚的法子,有專門的工具,餌子有特殊的配方,但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幾個人手裡,秘而不宣。別人多沒有見過釣團魚的工具和餌子,只隱約聽到過什麼「放線」、「下鉤子」之類的行話,我在這裡就無法描述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漁具和什麼樣配方的餌子了,我不能侵犯他們在玉丘及其附近地域的這一專利權。

早年玉丘人撈的魚多是自家消受,或者臘干收撿,客來取用方便。那時泥鰍黃鱔不值錢,黃鱔更不值泥鰍,是最賤的貨。泥鰍雖然被稱做「水中人蔘」,但很多人不大愛吃沒有鱗片的魚。也不知什麼時候起說蟮魚極富營養,蛋白質豐富,活血,性好,吃了大補云云。眼見得有人來高價收購蟮魚往城裡送了,玉丘人就開始大量捕捉起黃鱔來。尤其是大條的老蟮,隨個頭大小不等能買到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錢一斤了,撈魚人能不趨之若騖?釣老蟮的方法跟釣團魚的方法一樣,也都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玉丘人還會釣青蛙、田雞(泥蛙),也會用「照魚」一樣的法子來「照蛤蟆」,只用手電筒不用漁具,不能傷了青蛙田雞。人們把青蛙、田雞都叫做「蛤蟆」,也把女人的下體叫做「蛤蟆」,同時又叫做「蚌殼」的。

那時稻田裡還有禾雞的,間或也可見到野鴨子。禾雞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水田裡的一種野鳥,這禾雞全身多為黑色,偶有麻色羽毛的。禾雞長得跟家雞差不多的樣子,只是沒有家雞的個頭大,腦袋小,昂起老高,尾巴尖長也翹起老高,在稻田裡行走時兩條細長的腿快速地一點一點地,行動類似鴿子的步行派頭。一隻老禾雞也會比一隻家養仔雞的個頭小,禾雞崽就更小了,所以除了樣子象雞,單憑個頭來說就只能是鳥了。禾雞象雞,但禾雞卻是能飛的,一般不會展翅高飛,躲於稻叢里的禾雞,一遇動靜就撲哧一下飛遠了,落到遠處的稻叢里。人如果追過去,照禾雞飛起又落下的去處尋去,還沒等近得跟前,它撲地一下又飛開了,然後落於更遠處。所以禾雞一般是不太容易被人捉住的。但是,有眼明手快的人在水田裡勞作的時候,在除草、捉蟲、施肥或者收割的過程當中,總就有活捉了禾雞回來的。偶爾還見有人端了禾雞的窩,甚至老禾雞也被抓住了。禾雞窩裡要麼是幾枚溜圓的禾雞蛋,要麼是憨頭憨老的小禾雞崽崽,逗煞人的可愛勁頭呢!也會有人抓住了水田裡的野鴨子,跟家鴨是一個樣,也是趕不上家鴨的個頭,但比禾雞可就大個多了。野鴨子跟家鴨不同的是它也能飛起來,抓住以後就被縛住了兩隻腳或者翅膀了,才不至於逃脫得了。據說禾雞和野鴨子都很能「補體」,抓了禾雞野鴨子的人家,都把這大補的東西干蒸給孩子吃了,那家的孩子就會在別人家的孩子面前神氣好幾天的。

不過,在玉丘的水田裡,禾雞也好,野鴨子也好,後來是絕了種了,再也見不到那些野雞野鴨飛落的影子了。

玉丘人甚至還會捉蛇。柳宗元在《捕蛇者說》里寫道:「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今天的玉丘人當然都是那個時候「永之人」的後代,在玉丘,有很多人就是屬於永州之野能捕異蛇的異人,他們手中的蛇葯都是祖傳秘方,不輕易外傳的。

當然,父親原本不是個會撈魚的人,讓他下水田去捉泥鰍黃鱔的話,他可能比我還笨。準確地說,我在上面所說的那種種捕魚撈蝦、抓撈野味的本領,父親是一樣也不會的。他的食指和中指彎起做成的「鉗子」是很有力,但只能鉗住盆中的魚,水田裡捉泥鰍黃鱔之道他是一竅不通。除了用篾罩子在自家水潭裡罩過魚,其他所有撈魚的方法他都毫無所知,那些名目繁多的漁具他都陌生得很。就是用篾罩子罩魚,他也就是近些年才試過幾次,以前這活兒都是我哥哥們的事情,他只管公家的大小事,家裡的活兒他生疏。

賦閑以後的父親學著去撈魚,卻也僅愛了其中的一種,就是「釣蝦子」。

「釣蝦子」這一「副業」雖然年輕人也偶爾為之,但多為老年人所操。五、六十歲以上的老頭子就有以此為業的,逢圩賣個幾斤魚蝦,撈幾個旱煙錢,也能貼補點生活。大多數老頭子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那一類「釣蝦子」,除了上面幾個原因,就也有點修心養性之道的考慮在裡面了。

年輕人「照魚」成群結隊,老頭子「釣蝦子」多單獨行動。晚上一個人肩膀上扛上疊在一起的七、八把甚至十幾把「沉罾」,不緊不忙地走到選好的一處水潭那裡,不緊不慢地放罾,收罾,期間抽上一根旱煙,甚至靠在田埂陡坡上睡上一會兒,很是愜意。

父親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業,差不多就成了半個「釣蝦子」的老手了。他知道哪個水潭小魚小蝦多,哪裡的小魚小蝦本分,肯吃餌,哪裡的魚蝦乖巧狡猾。狡猾的魚蝦不肯吃餌,或者咬上餌子拖走,不會在是非之地久留,那都是被「釣」夠了胃口的水潭裡的魚蝦才有的本事。父親「釣蝦子」可能走得很遠很遠,玉丘以外別的村子,別的公社都去過,反正父親夜裡膽大。關鍵是父親能習天氣和魚蝦的習性,知道什麼時候是「釣蝦子」的絕好時機。父親發現出去早了其實沒用,一把罾收上來也沒有多少魚蝦,這些年捕魚撈蝦的多了,魚蝦資源已經不象早年那麼豐富了。他發現小魚小蝦多在凌晨時分出來覓食,那一個把兩個時辰里是收穫的高峰。父親就常常在夜裡兩三點鐘的樣子扛上「沉罾」從家裡出發,遠一點的地方就再提前一點。這樣上半夜睡好了覺,第二天也不需要補睡眠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玉丘人惟獨不釣魚,他們認為釣魚不過是一種玩兒把戲罷了,收穫太少。他們尤其經不起耐著性子弄了半天空手而歸,所以只有小孩子玩玩釣魚的遊戲而已。

但玉丘人卻會釣黃鱔。只用一根尼龍線套著一個小鉤子,鉤子上套上魚餌。不下田,只在田埂上轉悠,找到黃鱔在田埂上打的大洞處下鉤子。釣上來的都是老蟮,小到幾兩重一條,大的斤把一條,象條蛇。不是人人都會這一手,釣蟮者知道什麼洞是老蟮的洞,而不是蛇洞,也知道在什麼樣的天氣,在哪個時辰老蟮會吞餌。老蟮是不會輕易吞餌的,多數情況下縮在洞穴里按兵不動,要不然它也成不了老蟮。能躲過石灰水、茶枯水、爪子、夾子以及上面各種各樣的漁具的誘捕和突然襲擊而能成其為老蟮者,想必也修鍊成精,不會貿然行動的。如果有人是想要一條斤把重的老蟮作特殊用途,就是想不到手,只好破費從捕蟮老手那裡去買。

玉丘人還會釣團魚(水魚或者甲魚),釣團魚的歷史不長,早年就沒有聽說過團魚也能釣得到的。那時團魚是送到人手上的,捉上一隻團魚是一個人的手氣,不是技術。另外,「捉團魚」這個說法,也指一個人在泥水裡跌跤子,弄得一身泥水的狼狽相的代稱。不知什麼時候起,團魚是稀罕物了,是美味佳肴了,能賣得個天價了。於是有人就研究出了釣團魚的法子,有專門的工具,餌子有特殊的配方,但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幾個人手裡,秘而不宣。別人多沒有見過釣團魚的工具和餌子,只隱約聽到過什麼「放線」、「下鉤子」之類的行話,我在這裡就無法描述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漁具和什麼樣配方的餌子了,我不能侵犯他們在玉丘及其附近地域的這一專利權。

早年玉丘人撈的魚多是自家消受,或者臘干收撿,客來取用方便。那時泥鰍黃鱔不值錢,黃鱔更不值泥鰍,是最賤的貨。泥鰍雖然被稱做「水中人蔘」,但很多人不大愛吃沒有鱗片的魚。也不知什麼時候起說蟮魚極富營養,蛋白質豐富,活血,性好,吃了大補云云。眼見得有人來高價收購蟮魚往城裡送了,玉丘人就開始大量捕捉起黃鱔來。尤其是大條的老蟮,隨個頭大小不等能買到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錢一斤了,撈魚人能不趨之若騖?釣老蟮的方法跟釣團魚的方法一樣,也都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玉丘人還會釣青蛙、田雞(泥蛙),也會用「照魚」一樣的法子來「照蛤蟆」,只用手電筒不用漁具,不能傷了青蛙田雞。人們把青蛙、田雞都叫做「蛤蟆」,也把女人的下體叫做「蛤蟆」,同時又叫做「蚌殼」的。

那時稻田裡還有禾雞的,間或也可見到野鴨子。禾雞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水田裡的一種野鳥,這禾雞全身多為黑色,偶有麻色羽毛的。禾雞長得跟家雞差不多的樣子,只是沒有家雞的個頭大,腦袋小,昂起老高,尾巴尖長也翹起老高,在稻田裡行走時兩條細長的腿快速地一點一點地,行動類似鴿子的步行派頭。一隻老禾雞也會比一隻家養仔雞的個頭小,禾雞崽就更小了,所以除了樣子象雞,單憑個頭來說就只能是鳥了。禾雞象雞,但禾雞卻是能飛的,一般不會展翅高飛,躲於稻叢里的禾雞,一遇動靜就撲哧一下飛遠了,落到遠處的稻叢里。人如果追過去,照禾雞飛起又落下的去處尋去,還沒等近得跟前,它撲地一下又飛開了,然後落於更遠處。所以禾雞一般是不太容易被人捉住的。但是,有眼明手快的人在水田裡勞作的時候,在除草、捉蟲、施肥或者收割的過程當中,總就有活捉了禾雞回來的。偶爾還見有人端了禾雞的窩,甚至老禾雞也被抓住了。禾雞窩裡要麼是幾枚溜圓的禾雞蛋,要麼是憨頭憨老的小禾雞崽崽,逗煞人的可愛勁頭呢!也會有人抓住了水田裡的野鴨子,跟家鴨是一個樣,也是趕不上家鴨的個頭,但比禾雞可就大個多了。野鴨子跟家鴨不同的是它也能飛起來,抓住以後就被縛住了兩隻腳或者翅膀了,才不至於逃脫得了。據說禾雞和野鴨子都很能「補體」,抓了禾雞野鴨子的人家,都把這大補的東西干蒸給孩子吃了,那家的孩子就會在別人家的孩子面前神氣好幾天的。

不過,在玉丘的水田裡,禾雞也好,野鴨子也好,後來是絕了種了,再也見不到那些野雞野鴨飛落的影子了。

玉丘人甚至還會捉蛇。柳宗元在《捕蛇者說》里寫道:「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今天的玉丘人當然都是那個時候「永之人」的後代,在玉丘,有很多人就是屬於永州之野能捕異蛇的異人,他們手中的蛇葯都是祖傳秘方,不輕易外傳的。

當然,父親原本不是個會撈魚的人,讓他下水田去捉泥鰍黃鱔的話,他可能比我還笨。準確地說,我在上面所說的那種種捕魚撈蝦、抓撈野味的本領,父親是一樣也不會的。他的食指和中指彎起做成的「鉗子」是很有力,但只能鉗住盆中的魚,水田裡捉泥鰍黃鱔之道他是一竅不通。除了用篾罩子在自家水潭裡罩過魚,其他所有撈魚的方法他都毫無所知,那些名目繁多的漁具他都陌生得很。就是用篾罩子罩魚,他也就是近些年才試過幾次,以前這活兒都是我哥哥們的事情,他只管公家的大小事,家裡的活兒他生疏。

賦閑以後的父親學著去撈魚,卻也僅愛了其中的一種,就是「釣蝦子」。

「釣蝦子」這一「副業」雖然年輕人也偶爾為之,但多為老年人所操。五、六十歲以上的老頭子就有以此為業的,逢圩賣個幾斤魚蝦,撈幾個旱煙錢,也能貼補點生活。大多數老頭子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那一類「釣蝦子」,除了上面幾個原因,就也有點修心養性之道的考慮在裡面了。

年輕人「照魚」成群結隊,老頭子「釣蝦子」多單獨行動。晚上一個人肩膀上扛上疊在一起的七、八把甚至十幾把「沉罾」,不緊不忙地走到選好的一處水潭那裡,不緊不慢地放罾,收罾,期間抽上一根旱煙,甚至靠在田埂陡坡上睡上一會兒,很是愜意。

父親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業,差不多就成了半個「釣蝦子」的老手了。他知道哪個水潭小魚小蝦多,哪裡的小魚小蝦本分,肯吃餌,哪裡的魚蝦乖巧狡猾。狡猾的魚蝦不肯吃餌,或者咬上餌子拖走,不會在是非之地久留,那都是被「釣」夠了胃口的水潭裡的魚蝦才有的本事。父親「釣蝦子」可能走得很遠很遠,玉丘以外別的村子,別的公社都去過,反正父親夜裡膽大。關鍵是父親能習天氣和魚蝦的習性,知道什麼時候是「釣蝦子」的絕好時機。父親發現出去早了其實沒用,一把罾收上來也沒有多少魚蝦,這些年捕魚撈蝦的多了,魚蝦資源已經不象早年那麼豐富了。他發現小魚小蝦多在凌晨時分出來覓食,那一個把兩個時辰里是收穫的高峰。父親就常常在夜裡兩三點鐘的樣子扛上「沉罾」從家裡出發,遠一點的地方就再提前一點。這樣上半夜睡好了覺,第二天也不需要補睡眠了。

下一章:第二十六章 賦閑的日子(5)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二十六章 賦閑的日子(3)

支部書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書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賦閑的日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