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漁鼓嘆惋(2)

第十三章 漁鼓嘆惋(2)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耙頭手幾乎可以說是玉丘第一大樂天派,他勞動時唱不離口,閑下來時樂器不離手。即使是在六○年餓得肚皮貼在了後背上,他也能哼出歌來。

社會主義本來好呀,

只怪生產沒搞上呀。

豬馬牛羊還了債嘔,

人人上山摳野菜來!

……

他最愛的樂器是他的漁鼓,他將漁鼓用左手抱起來,象抱著一個孩子。從漁鼓筒身上彎過來的那隻耙頭手上綁著敲魚鼓筒的竹片,可以邊唱邊敲節拍。漁鼓的下端綳著蛇皮,右手的四個指頭擊打著繃緊的蛇皮鼓,「嘭!嘭!」地伴奏著凄怨哀婉的唱調。但是他的唱詞倒並不都是令人落淚的那一種,相反,他唱的大多是情歌,或者是別的什麼調皮的內容。

送郎送到桐子坪,

掉落桐子打了人。

打了小妹不要緊,

打了情郎我傷心(哪)!

……

在大隊的戲班裡過癮的時間有限,一年一度就那麼一個季節,鄉親們能欣賞到節目的機會更少,就那麼幾場。但是他的漁鼓卻是可以常常抱在懷裡的,只要有空他就抱起了他的漁鼓。那些時候白天總是沒有什麼空,人們就總是能在晚上聽到他的漁鼓聲和他的唱詞。夏天晴朗的月夜他抱著他的漁鼓到禾坪上的月光下唱,平時人們也能聽到他在自己家裡唱,「當!當!」的敲擊聲和「嘭!嘭!」的擊鼓聲在靜夜裡響著。

漁鼓在我們家鄉是很常見的東西,但一般來說,漁鼓卻也還不是人人愛好的一種樂器,而是多屬於一類藝人用的樂器,主要為八字先生或者又被叫做八字瞎子的人所用。八字瞎子走家串村,大多是兩個人,不象後來在城裡的街道上,一個人守著一個地方設點,瞎子也好,非瞎子也罷,畫地為牢,人在「牢」里,守株待兔,靜等人主動上來奉獻。當年家鄉的八字先生被稱做是「看八字的」,總是兩個人,師傅必是瞎子,走在後面。徒弟則是明眼人,走在前面,一手牽著後面的師傅。瞎子肩上背著一把二胡,徒弟肩上則背著一個漁鼓。

「看八字的來了!」他們每到一個村子,一出現往往就被眼尖的先看見了。聽到院子里有人對他們作出了反應,師徒二人就都笑咪咪的。而瞎子笑得最動人,世界上沒有人能笑得有瞎子笑的時候那樣真心、善良、虔誠、卑微、謙恭,而且瞎子笑的時候總是看著天,象是對天發誓,他是真心實意的笑,他的笑里沒有絲毫雜念,只有純而又純的友好與善意。任何人面對瞎子的笑都根本不用設防,儘管全盤接受好了。而會看八字的瞎子的笑,幾乎就成了一朵燦爛的花,開在溫熱的陽光下,使得你看不看八字都得要回報以溫熱,不看八字也得去看看熱鬧,給瞎子添點人氣。

熱心的人就會給他們端來長凳,讓他們在禾坪上坐了。他們坐下來,都從肩上卸下裝備,二胡漁鼓就都響起來,他們就一邊悠悠揚揚地唱開來。可以是瞎子唱,也可以是徒弟唱,看八字前招徠顧客的唱段,他們是隨意發揮的。人們會圍得越來越多,總有人打頭炮,報上個生庚年月日時,讓瞎子給看看。瞎子這才入了正道,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讓客人滿意,看完一個八字還給主人即興提問的機會,旁人有插嘴的,瞎子也敢講點笑話,甚至跟堂客們調一下情。有時人們還會留了瞎子師徒吃晚飯,晚上就請他們專門設壇唱段子,這就叫做「打漁鼓」了。以前「打漁鼓」的節目多是傳統段子,歷史上朝朝代代的宮闈密聞,民間野史,還有黃段子。他們唱的叫做道情,也叫漁鼓道情,解放后改成翻身道情,瞎子可以天天夜夜地唱下去,只要你款待得起。瞎子的肚子里象是裝滿了線裝書,裝滿了人間故事和風流韻事。

對於八字瞎子這份職業,尤其是瞎子的這份能耐,很多人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想看,一雙眼睛都瞎了,學什麼應該都比常人要困難得多,然而他們卻學得那樣好,學得那樣精,指法那樣精鍊,二胡漁鼓操弄得那樣登堂入室,韻律鼓點是那樣地自然天成,樂曲拉出來是那樣地行雲流水,餘音繞梁,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在兩根弦上。要識譜,是要眼睛的,可他們全靠了心智和體會,全靠摸索和演練,也能進入一個藝術之化境。中國著名的民間藝人瞎子阿炳可就是盲藝人中之一絕了。而在民間那眾多的八字瞎子身上另一大神奇的本領,也是令人叫絕的,那就是他們心裡(玉丘人說是肚子里)裝著的那幾乎是用之不盡的段子(準確地說應該是一種民間文學藝術形式)。他們不能讀書,全靠師傳,全靠個人理解和識記,演唱起來卻總是水到渠成的詩體,韻文韻句,不僅毫髮無爽,而且取之不竭,真正是山歌好比春江水,日日夜夜唱不盡呢!

我後來也算是發現了一個不算是秘密的秘密吧,那就是瞎子藝人原來卻是有著源遠流長的師承的,在今天的瞎子藝人身上,也許還流淌著他們遠古師祖的血液呢!

據我所知,遠在周朝的時候,我們的先祖就有了選用先天性盲人擔任樂官的制度了。據《周禮•序官》記載,當時朝廷中的演奏人員有「瞽矇」計三百人者,其中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另有「眡瞭三百人」,賈公彥疏曰「眡瞭,目明者,以其扶工」,即在樂隊中配備視力正常的人做盲人樂師的助手。當時王室樂隊的規模相當龐大,演奏起來是盛況空前呢: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鞉磬柷圉。

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

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詩經•周頌•有瞽》

遠古時期在朝廷操樂的瞎子藝人,那可是朝廷命官呢,是為樂官者。而且,朝廷樂官必須是先天性盲人才能擔當的,視力正常的也只能給瞎子做助手,即「扶工」也。即使在今天玉丘人所見的八字先生師徒中,那個明眼人也只能是瞎子的徒弟,即古時候的「扶工」了。至於為什麼是這樣,對我來說則仍然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了!

社會發展到後來,樂官是走向了民間無疑,他們世代相承,流長了幾千年,還靠那份心智和手藝吃飯。至於後來瞎子們算命看八字,那應該是他們適應新的市場,慢慢演化而附加的一門技藝了。

在我們家鄉,漁鼓這東西,原本就是這樣一種在一類專門職業者手中操練的專門樂器。

但是,對耙頭手來說,他可是天生愛彈唱,愛表演,愛講笑話,愛逗人開心的。但他既上不了戲台表演,也不能拉二胡、吹嗩吶、吹笛子,因為他所能擁有的五個指頭弄不出十個指頭的音階來,所以他就抱起了漁鼓。而耙頭手並不是瞎子,他的眼睛明亮得很,他沒有瞎子先天里那一脈遠古之師承,但他卻無比鍾愛那一把漁鼓,操弄起來也絲毫不會比瞎子差到哪裡去。有了耙頭手的一把漁鼓,我們院子里即使在看八字的或者說是打漁鼓的沒有來的時候,也能天天聽到漁鼓聲了。

夏天的月夜裡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家總是早早地吃過了晚飯,很多人家可能還在張羅著晚飯的時候,人們就已經聽見漁鼓聲響起來了。

晚飯後小孩子們全都到了禾坪上,追追打打,做遊戲,也有幾個纏著老頭子老婆子講故事的,也有圍到耙頭手那裡聽漁鼓的。大人們也多出來了,月光下面的禾坪里這裡那裡都是人,連五保戶候瞎子都到外面納涼來了。他仰躺在一張長凳子上,光著上身,身上只有一個瘦骨嶙峋的架子和綳在骨架上的皺巴巴的皮,皺巴巴的的肚皮象是沒有任何東西撐著,所以直往下掉,掛在那裡成了一個難看的「凹」字。

有老婆子不受喧鬧的干擾,懷裡抱著她的小孫子或孫女,抬眼看著天上清冷的月亮,口裡唱著催眠曲一樣的兒歌:

月光光,指球球,

江邊奶仔牧水牛。

水牛過河,過著個泥鰍婆。

泥鰍婆弄水,

弄出個烏龜。

烏龜生蛋,

生到七月半。

奶奶揀起給爺爺看,

奶奶想留著個咽冷飯,

爺爺把蛋打了個稀巴爛。

……

我們大一點的孩子則一隊隊地在做遊戲,打仗的遊戲必定是「解放台灣」,還有個固定的遊戲名字大得嚇人,就叫「中國美國」,這麼大的概念我們幾個十幾個小朋友就能在遊戲中演繹清楚了。幾個小朋友扮美國佬,其他的就都是咱們中國人,中國人把美國佬打得鬼哭狼嚎,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大的國家了。

土生土長的遊戲玩得也是樂此不疲,丟手巾的節目當然也玩,玩的花樣也很多。捉迷藏的遊戲我們有個名稱叫做「點**」,大家一個隊列排好了,有一個人在隊列前點將,他一邊念一邊點:

點之**,

油炸炮鍋。

有錢買到,

無錢退虢(個)。

一字點一個人頭,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虢」字是諧音借代「一個」的用法,「無錢退虢」實際上就是「無錢則退一個」的意思,而「虢」字落在誰的頭上誰就是被退掉的一個姓虢的孩子,就可以出列。一遍點完后,「點波」的人從頭再來,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這個人就被蒙上眼睛,待其他所有的人都躲藏得不見了蹤影,這個沒被點到「**」的人就開始去尋找。他要把所有的人全找出來才算勝利,這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膽子越大的人躲得越遠,藏得越古怪。

比較激烈一點的遊戲叫做「賣羊」。這是一種對抗性的遊戲,面對面直接對抗的雙方通常由兩個大一點的孩子來負責進行,一方是「賣羊人」,另一方是「狼」,其餘的就全是「羊」了。「羊群」里是一個人拽住前面一個人的衣服后擺,前面那個又拽住更前面那個的衣服后擺,最最前面的一個拽住「賣羊人」的衣服后擺。「賣羊人」要設法保護好他的「羊群」,做到一個也不能少。「狼」卻要想方設法抓到一隻「羊」,如果成功,他就成了「賣羊人」,被他逮住的那個人再來做「狼」。遊戲是以一段固定不變的對話開始的。

賣羊人:賣羊嘔!

狼:我要嘔!

賣羊人:你是哪裡的嘔?

狼:我是天上的啊!

賣羊人:天上怎樣下來的呀?

狼:索子掉下來的啊!

賣羊人:(索子)長了呢?

狼:剪一段呀!

賣羊:(索子)短了呢?

狼:接一段呢!

賣羊人:你下來做什麼的呀?

狼:我下來吃羊的哪!

賣羊人(識破了狼的面目):東邊蛇,西邊刺,南邊水,北邊火,你敢?

於是雙方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賣羊人」攤開雙手,極力擋住「狼」的進攻。「狼」則千方百計要衝散「羊群」,目的是抓住一隻「羊」。最了不得的是一大隊「羊」了,一個個開始尖喊鬼叫,極力做到不散隊。但是「狼」是單個的,行動敏捷,而「賣羊人」被一大隊的「羊」一個串一個地拉住了衣服後背,尾大不掉,行動極受妨礙,守護相當艱難。而「羊群」里則陣腳大亂,喊爹叫娘,哭鼻子的也有,本來就破的衣服被「嘶啦」一聲扯裂了的也有。抓不住前面人的衣服後背了,急中生智去抱腰的也有,混亂中男孩子雙手摟住了大女孩的胸脯了,女孩子罵娘的也有。如果「狼」最後抓住的是一隻小「母羊」,則下一輪的對抗雙方就成了男「人」與女「狼」的爭奪戰,有時當然也可能是女「人」跟男「狼」,對抗可就更精彩了。

孩子們在月夜裡一直要瘋到各家的大人們千遍萬遍地喊回去睡覺了,才會一個個戀戀不捨地陸續散去。

大人們把自己的小孩子喊回去睡了,他們卻在禾坪里繼續享受著月光的清輝和空氣的涼爽。拉家常的,聽故事的,聽漁鼓的,總要鬧到深夜。有些人乾脆在禾坪上架起一塊門板,上面再支起一頂蚊帳,想睡的時候縮進臨時的「涼床」里去就行了。這樣的「涼床」越來越多,夏夜的禾坪幾乎就成了一個營地。每一頂蚊帳里都可能陳列著**的**以及大屁股,但人們都相安無事,只有沁人心脾的清露象輕霧似地籠罩下來,使鄉村月夜的後半夜變得靜悄悄的。

上半夜在孩子們的喧鬧中,鄉親們或成雙結對,或三五成群,或獨守寂寞,各得其所。而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怕就是耙頭手那裡了。他那裡「當!當!」、「嘭!嘭!」的漁鼓聲不絕,唱道情的調子唱著他隨口編的任何東西,總是吸引著好多的人前去瞎聽,尤其是堂客們居多。堂客一多,他就表演得更來勁。

鐮刀打得兩頭彎呀,

鐮刀把子是直幫幫。

妹妹的**個大呀,

哥哥心裡就沒名堂。

碗里的荷包蛋不肯吃嘔,

偷偷地端著出得了門檻。

不吃個荷包蛋你長不高嘔,

娘在後頭罵聲長。

長不高個頭不要得緊嘔,

妹妹等的是情郎!

……

堂客們明明聽得津津有味,嘴裡卻罵他狗嘴裡吐不出象牙。還說盡唱的是黃段子,當心支書聽到了你要挨批。他有時就改唱別的:

**個禿頭兩面光,

**沒提防野心狼。

兒子全國選美女,

老子另立黨中央。

逃跑還偷三隻雞,

倒死在遙遠的溫豬故鄉。

……

有人給他指出來:「**逃跑是劫持了三叉戟,不是偷了三隻雞。他的飛機墜毀在外蒙古的溫都爾汗,不是『溫豬故鄉』!」他感到自己出了點洋相,還是覺得黃段子來得順溜,所以唱來唱去還是黃段子或者情歌居多。

八月十五是中秋,

雁兒離伴到衡州。

雁兒離伴聲聲叫,

離伴雁兒日日愁。

……

八月十五是中秋,

哥兒離家到衡州。

哥兒離家天天苦,

不見妹妹心憂愁。

……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耙頭手幾乎可以說是玉丘第一大樂天派,他勞動時唱不離口,閑下來時樂器不離手。即使是在六○年餓得肚皮貼在了後背上,他也能哼出歌來。

社會主義本來好呀,

只怪生產沒搞上呀。

豬馬牛羊還了債嘔,

人人上山摳野菜來!

……

他最愛的樂器是他的漁鼓,他將漁鼓用左手抱起來,象抱著一個孩子。從漁鼓筒身上彎過來的那隻耙頭手上綁著敲魚鼓筒的竹片,可以邊唱邊敲節拍。漁鼓的下端綳著蛇皮,右手的四個指頭擊打著繃緊的蛇皮鼓,「嘭!嘭!」地伴奏著凄怨哀婉的唱調。但是他的唱詞倒並不都是令人落淚的那一種,相反,他唱的大多是情歌,或者是別的什麼調皮的內容。

送郎送到桐子坪,

掉落桐子打了人。

打了小妹不要緊,

打了情郎我傷心(哪)!

……

在大隊的戲班裡過癮的時間有限,一年一度就那麼一個季節,鄉親們能欣賞到節目的機會更少,就那麼幾場。但是他的漁鼓卻是可以常常抱在懷裡的,只要有空他就抱起了他的漁鼓。那些時候白天總是沒有什麼空,人們就總是能在晚上聽到他的漁鼓聲和他的唱詞。夏天晴朗的月夜他抱著他的漁鼓到禾坪上的月光下唱,平時人們也能聽到他在自己家裡唱,「當!當!」的敲擊聲和「嘭!嘭!」的擊鼓聲在靜夜裡響著。

漁鼓在我們家鄉是很常見的東西,但一般來說,漁鼓卻也還不是人人愛好的一種樂器,而是多屬於一類藝人用的樂器,主要為八字先生或者又被叫做八字瞎子的人所用。八字瞎子走家串村,大多是兩個人,不象後來在城裡的街道上,一個人守著一個地方設點,瞎子也好,非瞎子也罷,畫地為牢,人在「牢」里,守株待兔,靜等人主動上來奉獻。當年家鄉的八字先生被稱做是「看八字的」,總是兩個人,師傅必是瞎子,走在後面。徒弟則是明眼人,走在前面,一手牽著後面的師傅。瞎子肩上背著一把二胡,徒弟肩上則背著一個漁鼓。

「看八字的來了!」他們每到一個村子,一出現往往就被眼尖的先看見了。聽到院子里有人對他們作出了反應,師徒二人就都笑咪咪的。而瞎子笑得最動人,世界上沒有人能笑得有瞎子笑的時候那樣真心、善良、虔誠、卑微、謙恭,而且瞎子笑的時候總是看著天,象是對天發誓,他是真心實意的笑,他的笑里沒有絲毫雜念,只有純而又純的友好與善意。任何人面對瞎子的笑都根本不用設防,儘管全盤接受好了。而會看八字的瞎子的笑,幾乎就成了一朵燦爛的花,開在溫熱的陽光下,使得你看不看八字都得要回報以溫熱,不看八字也得去看看熱鬧,給瞎子添點人氣。

熱心的人就會給他們端來長凳,讓他們在禾坪上坐了。他們坐下來,都從肩上卸下裝備,二胡漁鼓就都響起來,他們就一邊悠悠揚揚地唱開來。可以是瞎子唱,也可以是徒弟唱,看八字前招徠顧客的唱段,他們是隨意發揮的。人們會圍得越來越多,總有人打頭炮,報上個生庚年月日時,讓瞎子給看看。瞎子這才入了正道,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讓客人滿意,看完一個八字還給主人即興提問的機會,旁人有插嘴的,瞎子也敢講點笑話,甚至跟堂客們調一下情。有時人們還會留了瞎子師徒吃晚飯,晚上就請他們專門設壇唱段子,這就叫做「打漁鼓」了。以前「打漁鼓」的節目多是傳統段子,歷史上朝朝代代的宮闈密聞,民間野史,還有黃段子。他們唱的叫做道情,也叫漁鼓道情,解放后改成翻身道情,瞎子可以天天夜夜地唱下去,只要你款待得起。瞎子的肚子里象是裝滿了線裝書,裝滿了人間故事和風流韻事。

對於八字瞎子這份職業,尤其是瞎子的這份能耐,很多人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想看,一雙眼睛都瞎了,學什麼應該都比常人要困難得多,然而他們卻學得那樣好,學得那樣精,指法那樣精鍊,二胡漁鼓操弄得那樣登堂入室,韻律鼓點是那樣地自然天成,樂曲拉出來是那樣地行雲流水,餘音繞梁,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在兩根弦上。要識譜,是要眼睛的,可他們全靠了心智和體會,全靠摸索和演練,也能進入一個藝術之化境。中國著名的民間藝人瞎子阿炳可就是盲藝人中之一絕了。而在民間那眾多的八字瞎子身上另一大神奇的本領,也是令人叫絕的,那就是他們心裡(玉丘人說是肚子里)裝著的那幾乎是用之不盡的段子(準確地說應該是一種民間文學藝術形式)。他們不能讀書,全靠師傳,全靠個人理解和識記,演唱起來卻總是水到渠成的詩體,韻文韻句,不僅毫髮無爽,而且取之不竭,真正是山歌好比春江水,日日夜夜唱不盡呢!

我後來也算是發現了一個不算是秘密的秘密吧,那就是瞎子藝人原來卻是有著源遠流長的師承的,在今天的瞎子藝人身上,也許還流淌著他們遠古師祖的血液呢!

據我所知,遠在周朝的時候,我們的先祖就有了選用先天性盲人擔任樂官的制度了。據《周禮•序官》記載,當時朝廷中的演奏人員有「瞽矇」計三百人者,其中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另有「眡瞭三百人」,賈公彥疏曰「眡瞭,目明者,以其扶工」,即在樂隊中配備視力正常的人做盲人樂師的助手。當時王室樂隊的規模相當龐大,演奏起來是盛況空前呢: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鞉磬柷圉。

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

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詩經•周頌•有瞽》

遠古時期在朝廷操樂的瞎子藝人,那可是朝廷命官呢,是為樂官者。而且,朝廷樂官必須是先天性盲人才能擔當的,視力正常的也只能給瞎子做助手,即「扶工」也。即使在今天玉丘人所見的八字先生師徒中,那個明眼人也只能是瞎子的徒弟,即古時候的「扶工」了。至於為什麼是這樣,對我來說則仍然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了!

社會發展到後來,樂官是走向了民間無疑,他們世代相承,流長了幾千年,還靠那份心智和手藝吃飯。至於後來瞎子們算命看八字,那應該是他們適應新的市場,慢慢演化而附加的一門技藝了。

在我們家鄉,漁鼓這東西,原本就是這樣一種在一類專門職業者手中操練的專門樂器。

但是,對耙頭手來說,他可是天生愛彈唱,愛表演,愛講笑話,愛逗人開心的。但他既上不了戲台表演,也不能拉二胡、吹嗩吶、吹笛子,因為他所能擁有的五個指頭弄不出十個指頭的音階來,所以他就抱起了漁鼓。而耙頭手並不是瞎子,他的眼睛明亮得很,他沒有瞎子先天里那一脈遠古之師承,但他卻無比鍾愛那一把漁鼓,操弄起來也絲毫不會比瞎子差到哪裡去。有了耙頭手的一把漁鼓,我們院子里即使在看八字的或者說是打漁鼓的沒有來的時候,也能天天聽到漁鼓聲了。

夏天的月夜裡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家總是早早地吃過了晚飯,很多人家可能還在張羅著晚飯的時候,人們就已經聽見漁鼓聲響起來了。

晚飯後小孩子們全都到了禾坪上,追追打打,做遊戲,也有幾個纏著老頭子老婆子講故事的,也有圍到耙頭手那裡聽漁鼓的。大人們也多出來了,月光下面的禾坪里這裡那裡都是人,連五保戶候瞎子都到外面納涼來了。他仰躺在一張長凳子上,光著上身,身上只有一個瘦骨嶙峋的架子和綳在骨架上的皺巴巴的皮,皺巴巴的的肚皮象是沒有任何東西撐著,所以直往下掉,掛在那裡成了一個難看的「凹」字。

有老婆子不受喧鬧的干擾,懷裡抱著她的小孫子或孫女,抬眼看著天上清冷的月亮,口裡唱著催眠曲一樣的兒歌:

月光光,指球球,

江邊奶仔牧水牛。

水牛過河,過著個泥鰍婆。

泥鰍婆弄水,

弄出個烏龜。

烏龜生蛋,

生到七月半。

奶奶揀起給爺爺看,

奶奶想留著個咽冷飯,

爺爺把蛋打了個稀巴爛。

……

我們大一點的孩子則一隊隊地在做遊戲,打仗的遊戲必定是「解放台灣」,還有個固定的遊戲名字大得嚇人,就叫「中國美國」,這麼大的概念我們幾個十幾個小朋友就能在遊戲中演繹清楚了。幾個小朋友扮美國佬,其他的就都是咱們中國人,中國人把美國佬打得鬼哭狼嚎,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大的國家了。

土生土長的遊戲玩得也是樂此不疲,丟手巾的節目當然也玩,玩的花樣也很多。捉迷藏的遊戲我們有個名稱叫做「點**」,大家一個隊列排好了,有一個人在隊列前點將,他一邊念一邊點:

點之**,

油炸炮鍋。

有錢買到,

無錢退虢(個)。

一字點一個人頭,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虢」字是諧音借代「一個」的用法,「無錢退虢」實際上就是「無錢則退一個」的意思,而「虢」字落在誰的頭上誰就是被退掉的一個姓虢的孩子,就可以出列。一遍點完后,「點波」的人從頭再來,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這個人就被蒙上眼睛,待其他所有的人都躲藏得不見了蹤影,這個沒被點到「**」的人就開始去尋找。他要把所有的人全找出來才算勝利,這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膽子越大的人躲得越遠,藏得越古怪。

比較激烈一點的遊戲叫做「賣羊」。這是一種對抗性的遊戲,面對面直接對抗的雙方通常由兩個大一點的孩子來負責進行,一方是「賣羊人」,另一方是「狼」,其餘的就全是「羊」了。「羊群」里是一個人拽住前面一個人的衣服后擺,前面那個又拽住更前面那個的衣服后擺,最最前面的一個拽住「賣羊人」的衣服后擺。「賣羊人」要設法保護好他的「羊群」,做到一個也不能少。「狼」卻要想方設法抓到一隻「羊」,如果成功,他就成了「賣羊人」,被他逮住的那個人再來做「狼」。遊戲是以一段固定不變的對話開始的。

賣羊人:賣羊嘔!

狼:我要嘔!

賣羊人:你是哪裡的嘔?

狼:我是天上的啊!

賣羊人:天上怎樣下來的呀?

狼:索子掉下來的啊!

賣羊人:(索子)長了呢?

狼:剪一段呀!

賣羊:(索子)短了呢?

狼:接一段呢!

賣羊人:你下來做什麼的呀?

狼:我下來吃羊的哪!

賣羊人(識破了狼的面目):東邊蛇,西邊刺,南邊水,北邊火,你敢?

於是雙方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賣羊人」攤開雙手,極力擋住「狼」的進攻。「狼」則千方百計要衝散「羊群」,目的是抓住一隻「羊」。最了不得的是一大隊「羊」了,一個個開始尖喊鬼叫,極力做到不散隊。但是「狼」是單個的,行動敏捷,而「賣羊人」被一大隊的「羊」一個串一個地拉住了衣服後背,尾大不掉,行動極受妨礙,守護相當艱難。而「羊群」里則陣腳大亂,喊爹叫娘,哭鼻子的也有,本來就破的衣服被「嘶啦」一聲扯裂了的也有。抓不住前面人的衣服後背了,急中生智去抱腰的也有,混亂中男孩子雙手摟住了大女孩的胸脯了,女孩子罵娘的也有。如果「狼」最後抓住的是一隻小「母羊」,則下一輪的對抗雙方就成了男「人」與女「狼」的爭奪戰,有時當然也可能是女「人」跟男「狼」,對抗可就更精彩了。

孩子們在月夜裡一直要瘋到各家的大人們千遍萬遍地喊回去睡覺了,才會一個個戀戀不捨地陸續散去。

大人們把自己的小孩子喊回去睡了,他們卻在禾坪里繼續享受著月光的清輝和空氣的涼爽。拉家常的,聽故事的,聽漁鼓的,總要鬧到深夜。有些人乾脆在禾坪上架起一塊門板,上面再支起一頂蚊帳,想睡的時候縮進臨時的「涼床」里去就行了。這樣的「涼床」越來越多,夏夜的禾坪幾乎就成了一個營地。每一頂蚊帳里都可能陳列著**的**以及大屁股,但人們都相安無事,只有沁人心脾的清露象輕霧似地籠罩下來,使鄉村月夜的後半夜變得靜悄悄的。

上半夜在孩子們的喧鬧中,鄉親們或成雙結對,或三五成群,或獨守寂寞,各得其所。而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怕就是耙頭手那裡了。他那裡「當!當!」、「嘭!嘭!」的漁鼓聲不絕,唱道情的調子唱著他隨口編的任何東西,總是吸引著好多的人前去瞎聽,尤其是堂客們居多。堂客一多,他就表演得更來勁。

鐮刀打得兩頭彎呀,

鐮刀把子是直幫幫。

妹妹的**個大呀,

哥哥心裡就沒名堂。

碗里的荷包蛋不肯吃嘔,

偷偷地端著出得了門檻。

不吃個荷包蛋你長不高嘔,

娘在後頭罵聲長。

長不高個頭不要得緊嘔,

妹妹等的是情郎!

……

堂客們明明聽得津津有味,嘴裡卻罵他狗嘴裡吐不出象牙。還說盡唱的是黃段子,當心支書聽到了你要挨批。他有時就改唱別的:

**個禿頭兩面光,

**沒提防野心狼。

兒子全國選美女,

老子另立黨中央。

逃跑還偷三隻雞,

倒死在遙遠的溫豬故鄉。

……

有人給他指出來:「**逃跑是劫持了三叉戟,不是偷了三隻雞。他的飛機墜毀在外蒙古的溫都爾汗,不是『溫豬故鄉』!」他感到自己出了點洋相,還是覺得黃段子來得順溜,所以唱來唱去還是黃段子或者情歌居多。

八月十五是中秋,

雁兒離伴到衡州。

雁兒離伴聲聲叫,

離伴雁兒日日愁。

……

八月十五是中秋,

哥兒離家到衡州。

哥兒離家天天苦,

不見妹妹心憂愁。

……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耙頭手幾乎可以說是玉丘第一大樂天派,他勞動時唱不離口,閑下來時樂器不離手。即使是在六○年餓得肚皮貼在了後背上,他也能哼出歌來。

社會主義本來好呀,

只怪生產沒搞上呀。

豬馬牛羊還了債嘔,

人人上山摳野菜來!

……

他最愛的樂器是他的漁鼓,他將漁鼓用左手抱起來,象抱著一個孩子。從漁鼓筒身上彎過來的那隻耙頭手上綁著敲魚鼓筒的竹片,可以邊唱邊敲節拍。漁鼓的下端綳著蛇皮,右手的四個指頭擊打著繃緊的蛇皮鼓,「嘭!嘭!」地伴奏著凄怨哀婉的唱調。但是他的唱詞倒並不都是令人落淚的那一種,相反,他唱的大多是情歌,或者是別的什麼調皮的內容。

送郎送到桐子坪,

掉落桐子打了人。

打了小妹不要緊,

打了情郎我傷心(哪)!

……

在大隊的戲班裡過癮的時間有限,一年一度就那麼一個季節,鄉親們能欣賞到節目的機會更少,就那麼幾場。但是他的漁鼓卻是可以常常抱在懷裡的,只要有空他就抱起了他的漁鼓。那些時候白天總是沒有什麼空,人們就總是能在晚上聽到他的漁鼓聲和他的唱詞。夏天晴朗的月夜他抱著他的漁鼓到禾坪上的月光下唱,平時人們也能聽到他在自己家裡唱,「當!當!」的敲擊聲和「嘭!嘭!」的擊鼓聲在靜夜裡響著。

漁鼓在我們家鄉是很常見的東西,但一般來說,漁鼓卻也還不是人人愛好的一種樂器,而是多屬於一類藝人用的樂器,主要為八字先生或者又被叫做八字瞎子的人所用。八字瞎子走家串村,大多是兩個人,不象後來在城裡的街道上,一個人守著一個地方設點,瞎子也好,非瞎子也罷,畫地為牢,人在「牢」里,守株待兔,靜等人主動上來奉獻。當年家鄉的八字先生被稱做是「看八字的」,總是兩個人,師傅必是瞎子,走在後面。徒弟則是明眼人,走在前面,一手牽著後面的師傅。瞎子肩上背著一把二胡,徒弟肩上則背著一個漁鼓。

「看八字的來了!」他們每到一個村子,一出現往往就被眼尖的先看見了。聽到院子里有人對他們作出了反應,師徒二人就都笑咪咪的。而瞎子笑得最動人,世界上沒有人能笑得有瞎子笑的時候那樣真心、善良、虔誠、卑微、謙恭,而且瞎子笑的時候總是看著天,象是對天發誓,他是真心實意的笑,他的笑里沒有絲毫雜念,只有純而又純的友好與善意。任何人面對瞎子的笑都根本不用設防,儘管全盤接受好了。而會看八字的瞎子的笑,幾乎就成了一朵燦爛的花,開在溫熱的陽光下,使得你看不看八字都得要回報以溫熱,不看八字也得去看看熱鬧,給瞎子添點人氣。

熱心的人就會給他們端來長凳,讓他們在禾坪上坐了。他們坐下來,都從肩上卸下裝備,二胡漁鼓就都響起來,他們就一邊悠悠揚揚地唱開來。可以是瞎子唱,也可以是徒弟唱,看八字前招徠顧客的唱段,他們是隨意發揮的。人們會圍得越來越多,總有人打頭炮,報上個生庚年月日時,讓瞎子給看看。瞎子這才入了正道,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讓客人滿意,看完一個八字還給主人即興提問的機會,旁人有插嘴的,瞎子也敢講點笑話,甚至跟堂客們調一下情。有時人們還會留了瞎子師徒吃晚飯,晚上就請他們專門設壇唱段子,這就叫做「打漁鼓」了。以前「打漁鼓」的節目多是傳統段子,歷史上朝朝代代的宮闈密聞,民間野史,還有黃段子。他們唱的叫做道情,也叫漁鼓道情,解放后改成翻身道情,瞎子可以天天夜夜地唱下去,只要你款待得起。瞎子的肚子里象是裝滿了線裝書,裝滿了人間故事和風流韻事。

對於八字瞎子這份職業,尤其是瞎子的這份能耐,很多人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想看,一雙眼睛都瞎了,學什麼應該都比常人要困難得多,然而他們卻學得那樣好,學得那樣精,指法那樣精鍊,二胡漁鼓操弄得那樣登堂入室,韻律鼓點是那樣地自然天成,樂曲拉出來是那樣地行雲流水,餘音繞梁,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在兩根弦上。要識譜,是要眼睛的,可他們全靠了心智和體會,全靠摸索和演練,也能進入一個藝術之化境。中國著名的民間藝人瞎子阿炳可就是盲藝人中之一絕了。而在民間那眾多的八字瞎子身上另一大神奇的本領,也是令人叫絕的,那就是他們心裡(玉丘人說是肚子里)裝著的那幾乎是用之不盡的段子(準確地說應該是一種民間文學藝術形式)。他們不能讀書,全靠師傳,全靠個人理解和識記,演唱起來卻總是水到渠成的詩體,韻文韻句,不僅毫髮無爽,而且取之不竭,真正是山歌好比春江水,日日夜夜唱不盡呢!

我後來也算是發現了一個不算是秘密的秘密吧,那就是瞎子藝人原來卻是有著源遠流長的師承的,在今天的瞎子藝人身上,也許還流淌著他們遠古師祖的血液呢!

據我所知,遠在周朝的時候,我們的先祖就有了選用先天性盲人擔任樂官的制度了。據《周禮•序官》記載,當時朝廷中的演奏人員有「瞽矇」計三百人者,其中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另有「眡瞭三百人」,賈公彥疏曰「眡瞭,目明者,以其扶工」,即在樂隊中配備視力正常的人做盲人樂師的助手。當時王室樂隊的規模相當龐大,演奏起來是盛況空前呢: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鞉磬柷圉。

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

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詩經•周頌•有瞽》

遠古時期在朝廷操樂的瞎子藝人,那可是朝廷命官呢,是為樂官者。而且,朝廷樂官必須是先天性盲人才能擔當的,視力正常的也只能給瞎子做助手,即「扶工」也。即使在今天玉丘人所見的八字先生師徒中,那個明眼人也只能是瞎子的徒弟,即古時候的「扶工」了。至於為什麼是這樣,對我來說則仍然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了!

社會發展到後來,樂官是走向了民間無疑,他們世代相承,流長了幾千年,還靠那份心智和手藝吃飯。至於後來瞎子們算命看八字,那應該是他們適應新的市場,慢慢演化而附加的一門技藝了。

在我們家鄉,漁鼓這東西,原本就是這樣一種在一類專門職業者手中操練的專門樂器。

但是,對耙頭手來說,他可是天生愛彈唱,愛表演,愛講笑話,愛逗人開心的。但他既上不了戲台表演,也不能拉二胡、吹嗩吶、吹笛子,因為他所能擁有的五個指頭弄不出十個指頭的音階來,所以他就抱起了漁鼓。而耙頭手並不是瞎子,他的眼睛明亮得很,他沒有瞎子先天里那一脈遠古之師承,但他卻無比鍾愛那一把漁鼓,操弄起來也絲毫不會比瞎子差到哪裡去。有了耙頭手的一把漁鼓,我們院子里即使在看八字的或者說是打漁鼓的沒有來的時候,也能天天聽到漁鼓聲了。

夏天的月夜裡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家總是早早地吃過了晚飯,很多人家可能還在張羅著晚飯的時候,人們就已經聽見漁鼓聲響起來了。

晚飯後小孩子們全都到了禾坪上,追追打打,做遊戲,也有幾個纏著老頭子老婆子講故事的,也有圍到耙頭手那裡聽漁鼓的。大人們也多出來了,月光下面的禾坪里這裡那裡都是人,連五保戶候瞎子都到外面納涼來了。他仰躺在一張長凳子上,光著上身,身上只有一個瘦骨嶙峋的架子和綳在骨架上的皺巴巴的皮,皺巴巴的的肚皮象是沒有任何東西撐著,所以直往下掉,掛在那裡成了一個難看的「凹」字。

有老婆子不受喧鬧的干擾,懷裡抱著她的小孫子或孫女,抬眼看著天上清冷的月亮,口裡唱著催眠曲一樣的兒歌:

月光光,指球球,

江邊奶仔牧水牛。

水牛過河,過著個泥鰍婆。

泥鰍婆弄水,

弄出個烏龜。

烏龜生蛋,

生到七月半。

奶奶揀起給爺爺看,

奶奶想留著個咽冷飯,

爺爺把蛋打了個稀巴爛。

……

我們大一點的孩子則一隊隊地在做遊戲,打仗的遊戲必定是「解放台灣」,還有個固定的遊戲名字大得嚇人,就叫「中國美國」,這麼大的概念我們幾個十幾個小朋友就能在遊戲中演繹清楚了。幾個小朋友扮美國佬,其他的就都是咱們中國人,中國人把美國佬打得鬼哭狼嚎,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大的國家了。

土生土長的遊戲玩得也是樂此不疲,丟手巾的節目當然也玩,玩的花樣也很多。捉迷藏的遊戲我們有個名稱叫做「點**」,大家一個隊列排好了,有一個人在隊列前點將,他一邊念一邊點:

點之**,

油炸炮鍋。

有錢買到,

無錢退虢(個)。

一字點一個人頭,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虢」字是諧音借代「一個」的用法,「無錢退虢」實際上就是「無錢則退一個」的意思,而「虢」字落在誰的頭上誰就是被退掉的一個姓虢的孩子,就可以出列。一遍點完后,「點波」的人從頭再來,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這個人就被蒙上眼睛,待其他所有的人都躲藏得不見了蹤影,這個沒被點到「**」的人就開始去尋找。他要把所有的人全找出來才算勝利,這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膽子越大的人躲得越遠,藏得越古怪。

比較激烈一點的遊戲叫做「賣羊」。這是一種對抗性的遊戲,面對面直接對抗的雙方通常由兩個大一點的孩子來負責進行,一方是「賣羊人」,另一方是「狼」,其餘的就全是「羊」了。「羊群」里是一個人拽住前面一個人的衣服后擺,前面那個又拽住更前面那個的衣服后擺,最最前面的一個拽住「賣羊人」的衣服后擺。「賣羊人」要設法保護好他的「羊群」,做到一個也不能少。「狼」卻要想方設法抓到一隻「羊」,如果成功,他就成了「賣羊人」,被他逮住的那個人再來做「狼」。遊戲是以一段固定不變的對話開始的。

賣羊人:賣羊嘔!

狼:我要嘔!

賣羊人:你是哪裡的嘔?

狼:我是天上的啊!

賣羊人:天上怎樣下來的呀?

狼:索子掉下來的啊!

賣羊人:(索子)長了呢?

狼:剪一段呀!

賣羊:(索子)短了呢?

狼:接一段呢!

賣羊人:你下來做什麼的呀?

狼:我下來吃羊的哪!

賣羊人(識破了狼的面目):東邊蛇,西邊刺,南邊水,北邊火,你敢?

於是雙方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賣羊人」攤開雙手,極力擋住「狼」的進攻。「狼」則千方百計要衝散「羊群」,目的是抓住一隻「羊」。最了不得的是一大隊「羊」了,一個個開始尖喊鬼叫,極力做到不散隊。但是「狼」是單個的,行動敏捷,而「賣羊人」被一大隊的「羊」一個串一個地拉住了衣服後背,尾大不掉,行動極受妨礙,守護相當艱難。而「羊群」里則陣腳大亂,喊爹叫娘,哭鼻子的也有,本來就破的衣服被「嘶啦」一聲扯裂了的也有。抓不住前面人的衣服後背了,急中生智去抱腰的也有,混亂中男孩子雙手摟住了大女孩的胸脯了,女孩子罵娘的也有。如果「狼」最後抓住的是一隻小「母羊」,則下一輪的對抗雙方就成了男「人」與女「狼」的爭奪戰,有時當然也可能是女「人」跟男「狼」,對抗可就更精彩了。

孩子們在月夜裡一直要瘋到各家的大人們千遍萬遍地喊回去睡覺了,才會一個個戀戀不捨地陸續散去。

大人們把自己的小孩子喊回去睡了,他們卻在禾坪里繼續享受著月光的清輝和空氣的涼爽。拉家常的,聽故事的,聽漁鼓的,總要鬧到深夜。有些人乾脆在禾坪上架起一塊門板,上面再支起一頂蚊帳,想睡的時候縮進臨時的「涼床」里去就行了。這樣的「涼床」越來越多,夏夜的禾坪幾乎就成了一個營地。每一頂蚊帳里都可能陳列著**的**以及大屁股,但人們都相安無事,只有沁人心脾的清露象輕霧似地籠罩下來,使鄉村月夜的後半夜變得靜悄悄的。

上半夜在孩子們的喧鬧中,鄉親們或成雙結對,或三五成群,或獨守寂寞,各得其所。而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怕就是耙頭手那裡了。他那裡「當!當!」、「嘭!嘭!」的漁鼓聲不絕,唱道情的調子唱著他隨口編的任何東西,總是吸引著好多的人前去瞎聽,尤其是堂客們居多。堂客一多,他就表演得更來勁。

鐮刀打得兩頭彎呀,

鐮刀把子是直幫幫。

妹妹的**個大呀,

哥哥心裡就沒名堂。

碗里的荷包蛋不肯吃嘔,

偷偷地端著出得了門檻。

不吃個荷包蛋你長不高嘔,

娘在後頭罵聲長。

長不高個頭不要得緊嘔,

妹妹等的是情郎!

……

堂客們明明聽得津津有味,嘴裡卻罵他狗嘴裡吐不出象牙。還說盡唱的是黃段子,當心支書聽到了你要挨批。他有時就改唱別的:

**個禿頭兩面光,

**沒提防野心狼。

兒子全國選美女,

老子另立黨中央。

逃跑還偷三隻雞,

倒死在遙遠的溫豬故鄉。

……

有人給他指出來:「**逃跑是劫持了三叉戟,不是偷了三隻雞。他的飛機墜毀在外蒙古的溫都爾汗,不是『溫豬故鄉』!」他感到自己出了點洋相,還是覺得黃段子來得順溜,所以唱來唱去還是黃段子或者情歌居多。

八月十五是中秋,

雁兒離伴到衡州。

雁兒離伴聲聲叫,

離伴雁兒日日愁。

……

八月十五是中秋,

哥兒離家到衡州。

哥兒離家天天苦,

不見妹妹心憂愁。

……

下一章:第十三章 漁鼓嘆惋(3)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十三章 漁鼓嘆惋(1)

支部書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書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漁鼓嘆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