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戰成名
孫慶一聽機會來了,便拱手向先生說道:「那既然先生都如此說,那孫慶便班門弄斧一下了,但我有個條件,不知先生可否答應」。
私塾先生說道:「你還敢提條件?」,私塾先生深吸一口氣說道:「好吧,你說你的條件是什麼,只要不是特別過分我可以答應你」。
孫慶一聽有戲,說道:「先生,我知你與鎮守關係頗好,若是學生寫出更好的詩句,可否麻煩先生幫我在鎮守管理的書庫謀個差使」。
私塾先生一看孫慶的要求是去書庫,還與學習有關,答應他也無妨,於是說道:「好,看在你好學的份上,老夫替鎮守答應你,可以開始了嗎」?
孫慶向先生道過謝,走到講堂上,說道:「適才,先生所講這篇詩詞以秋為題,諸位可知秋代表什麼」。
有學生說道:「秋有落葉,有蕭瑟,有送別,更代表生機盡失」。
孫慶點點頭說道:「不錯,秋代表了生命的盡頭,但誰說秋只能代表生命的盡頭呢,卻不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孫慶講完下面的學生尚未緩過神,私塾先生卻已經驚訝地望著孫慶,心中暗想「此詩看似平常,卻十分完美地將秋天的美好展現出來,語句押韻,意猶未盡,當真是一首佳作,但為什麼未曾在古籍中看到,難不成是這小子臨時寫的,若此詩是孫慶做的,那此子在詩詞上的造詣確實不低,自己確實有些不太適合教他」。
只見孫慶未停止吟誦,接著說道:「除了美好,秋也可指遠志,正如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私塾先生心想,又是一首未聽過的佳作。
孫慶接著說道:「更可只指秋天的美景,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動靜結合,交相輝映,這才是真正的秋」。
孫慶恍如沒有看到私塾先生和學生們的反應,說道:「在你們眼裡,秋代表了蕭瑟、送別,盡顯傷感之意,但這只是上一輩的人傳給你們的知識,人要學會自己思考,只有這樣,方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孫慶講完話,看著底下沉默的學生,隨即看向私塾先生說道:「趙先生,非是我要擾亂課堂,只是這種老生常談的講課,只會教育出傳統的學生,而要想讓他們有所成,只有讓他們主動思考,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尚才有望興邦」。
趙先生沒有反駁孫慶的話,雖然孫慶只是他的一個學生,當一個學生能做出讓先生汗顏的詩詞時,而且所說的話都是醍醐灌頂的話時,他實在想不通究竟還有什麼理由可以訓斥他。
孫慶向趙先生微微點頭,便向私塾外走去,就在他即將出門時,突然轉身向先生說道:「趙先生,以秋來表達傷感寂寥的詩您所講那篇確實有些普通,我這有一首詩,請您品鑒,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
在讀完最後一句后,孫慶正好走出私塾,消失在眾人眼前。
而此時的先生還有眾學生均陷入到了極度的震驚中。
如果說前面幾首詩給他們的衝擊能達到五十分的話,僅這最後一首,便能單獨將衝擊度達到五十分。
趙先生自問,那怕是榮國號稱詩聖的玄夢怕也寫不出如此經典的詩句。
孫慶寫出這些詩句后,便來到一片山頭上,躺在草坪上,思考著在這樣一個時代,自己如何才能展露頭角,成為那時代的一顆明星。
榮國尚文重武,但自從十年前文開始壓著武一頭,逐漸成為社會主流。而在這樣一個對文學如此重視的國家,詩詞最受歡迎。
目前這幾首詩算是孫慶的敲門磚,讓自己小有名氣,只要是個有才的人,看到自己寫的這幾首詩,必定會找上門來,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但這只是第一步,未來怎麼走,對於孫慶來說還是需要好好想想。
而就在孫慶思考自己未來的同時,他的這幾首詩已經像長了腿一般,在整個青山鎮流傳開了,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重要話題。
與此同時,趙先生坐在一個大廳中,旁邊的侍女為其奉上一杯茶茗,在主位,一位書生打扮的中年人,撫著鬍子,看著自己手上的一張紙,在紙上寫的正是趙先生抄錄而來的那幾首詩。
中年人越讀越是心驚,他自問這些詩詞中的境界,以他是寫不出來,而且閱讀了這些詩詞他竟發現自己的心境隨著這幾句詩詞逐漸遠遂。
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收起紙張,對著趙先生說道:「趙先生,這幾首詩確是那孫慶做的嗎」?
趙先生說道:「李大人,我翻閱了各類古籍,均未發現相同的詩詞,就目前而言,確為孫慶所作」。
李鎮守撫著鬍子說道:「此子所作我也尚未讀過,若真為其所作,那此子未來在詩作方面的成就怕不會在玄夢詩聖之下,尤其國主尤其對讀書人推崇,此子將來必會有所成。若是能為我等所用,那我們日後重返朝堂也會多一個幫手,你今日前來所為便是為孫慶謀差事嗎」?
趙先生說道:「正是如此,我答應孫慶,若他能作出佳作,我定不遺餘力為其謀得一份差事,這不是怕你這傢伙不給面子,所以便帶這些詩句前來」。
李鎮守哈哈大笑,說道:「你這老東西,既然如此,那便讓那孫慶學完學業後來鎮府吧,我鎮府書庫正缺一文書,這個工作正適合他」。
趙先生說道:「那既然如此,我就先代孫慶謝過李大人了」。
李鎮守說道:「你我之間還說這些做什麼,那件事可能快要開始了,周相讓我們都做好準備」。
趙先生說道:「十年了,終於要開始了,也不枉我趙括這麼多年的蟄伏了」。
趙先生本名趙括,曾是和詩聖玄夢同時代的一代詩才,尤其其在政見上的獨特見解,在朝堂上獲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同時還被國主賜字讚賞,實在是一代宗師。
但十年前由於一些計劃,趙括等一批人漸漸因為各種原因被雪藏,一代宗師從此銷聲匿跡。
若是孫慶知道這些,怕是他也會收斂一些,因為能被稱為一代宗師的人,那怕是孫慶,也會有學習的地方。
趙先生從李鎮守府上出來,略微一思索,便向一處驛館走去,將其袖中的一封親筆書信交在驛卒手中,飛奔著向京都的某處送去。
而這些躺在山頂的孫慶尚未所知。
在日漸西下,孫慶尚才從草叢中坐起,經過思考,孫慶覺得要想在一個時代崛起,那必須得作出足夠讓人驚訝地成績來,而作為一個現代人,孫慶深知在歷史的洪流中,什麼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強盛程度,而武器作為第二大重要的東西,更是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所以孫慶打算從這兩方面入手,將這些作為自己的第二塊敲門磚,給這個國家一個強有力的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