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鋒芒,爭奪天下(二)

初露鋒芒,爭奪天下(二)

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正月。

這個月黃河之水澄清,日月之出分外明亮,天地間,似有麒麟神獸再出於世。此刻天下紛亂,豪傑並起。但就在這樣一個機遇與危險並存的時機中,有一位英雄懷著帝王的胸懷,邁著天下的腳步,踏著吞吐八荒的步伐,正一步步的完成著自己的宏圖偉業。

此人正是太祖——朱元璋!

太祖帶領士兵馬不停蹄,數日之後便已經攻城拔寨,拿下了和州!

但此刻的太祖,認識到了一個極其嚴峻的問題,這個問題一旦處理不好,恐怕會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一個大的伏筆!

那麼太祖認識到了什麼事情——就是手底下的將領多有不服者!

其實啊,不服的原因也是很簡單且容易理解的。

就在太祖帶兵攻克和州之後,就被郭子興賜予了總兵官的位置,這個位置可已經算得上是相當高了!

不少的老將領心中則是充滿了疑惑,因為太祖在二十五歲的時候,才剛剛來到郭子興的帳下,在這短短的三年的時間內,就從一個普通的士兵一步步高升至總兵官,這般提升速度安能不讓人懷疑?

說到底這個天下,看的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實力,而是一個人的年齡和閱歷。即便你是天縱英才,你沒有長著一張老成的臉,沒有力壓群雄的魄力,也沒有人會信服於你。

如果你看到一個年輕人站在三軍前陣,騎著高頭大馬,指點江山,那麼毫無疑問,他至少已經力壓過群雄,並且在戰場上非他不可!在我們這麼多年以來所流傳下來的一個潛規則,就是歲數越大、越有資歷的人,越有資格坐在指揮部上,哪怕他只是一個草包肚子。

太祖思慮良久,想到了一個對策,那就是——馬上揭曉。

這一天太祖像往常一樣,把重將叫到大帳中商量下一步的進攻策略。但是重將剛進入到大帳之後,就發現了不同尋常,因為此刻的大帳內並沒有任何一把椅子,只有一個個的長板凳。

眾人雖然滿腹狐疑,但還是安下心來,要知道在古代右邊象徵著尊貴,而一些老將領,則是一屁股坐在了右邊的板凳之上,儼然沒有把太祖放在眼裡。

這些將領不一會,就開始了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不過任何人的意見都沒有什麼碾壓性的絕對優勢,所以誰的意見也沒有說服誰。

正當眾人鬱悶之時,太祖才溜溜噠噠地走進了大帳,望了眾人一眼,不出所料,本來自己應該坐的板凳位,已經被他人給佔據了,於是緩緩地走到了最下方的那個長條凳子上,一屁股坐了下去開口說道:

「我們即將攻打下一座城池,不妨各位各抒己見,不過不管什麼樣的部署,要求都是,盡量做到少死人。」

眼前的將軍們,早就對這個問題有過探討,但是卻沒有任何的結果,此刻聽到太祖這般詢問,也都只得閉口不言,誰都不能站起來說個所以然來。

最終太祖才緩緩起身,字正腔圓地講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明太祖實錄》上,就有關於這一段事情的記載:遇公事至,諸將但坐視,如木偶人,不能可否。獨上剖決如流,鹹得其意,眾心稍屈服。

太祖在這一次雖然立了威,但絕對的說話力還是不夠的,於是太祖再三思量,又用了幾個小計量,才讓眾將士屈服。

那麼是什麼樣的小計量,讓眾將士無不屈服呢?

其實手段很簡單。

太祖又選了一個平常的日子,與眾將士討論分工建城的事,為何要建城呀?那是因為和州城實在是太破了!

起初所有人都是答應的好好的,說什麼三天之內一定完成,但是真的到了第三天,卻發現只有太祖一個人完成了任務,而其他的將領都沒有完成。

太祖得知眾人都沒有完成的消息之後,緩緩一嘆,拿出了命令文書,面南而坐向著所有人說道:「本總管奉命總領諸位兵馬,然而如今讓各位修個城都未按期完成,那按軍法該如何處置啊?」

這一番話可是把諸將領嚇得不輕啊,急忙跪在地上,請求太祖刀下留人,法外開恩。

太祖也很是大度,並不多於計較,接著趁著自己的軍威正旺,又下達了幾道命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一條命令:將所有擄掠而來的婦女全部放回家,我們要做的是為老百姓謀福利,而不是讓他們從一個火坑跳到另外一個火坑中!

聽到這一條命令,眾將無不肅然!這一條命令不僅僅讓一眾將士發自內心的佩服太祖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讓周圍的老百姓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不久太祖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的這句話,就流傳了全國各地!

不過,太祖為什麼會下達這樣的一條指令呢?那還要從一個小事說起。

有一天太祖閑於無事出門溜達,但是剛一走出自己的總管府,就見到了一個孩童,正站在外面大聲哭泣。

太祖便還是疑惑的走到了小孩的身邊說:「小娃子,你哭什麼呀?」小孩子停止了更咽的哭泣,回答道:「我在等自己的爸爸。」

聽到這話的太祖更是不解的問道:「既然等你的爸爸,那你哭什麼呀,難道你的爸爸走丟了嗎?」

小孩子搖了搖頭說道:「我的爸爸在軍隊裡面養馬。」太祖聽到這話,沉思了片刻問道:「那你的媽媽呢?」小孩回答道:「也在軍營里,但是不敢和父親相認,只能以兄妹相稱,父親和母親說不讓我進去找,只能在這裡等,但是等了許久也沒有等來,所以我就哭了。」

太祖聽到了這話長長嘆了一口氣,瞬間自己的思緒便回到了兒時,接著就想到了那幾年的流浪生涯,心中頓時萬分難過。

自己曾經為什麼要投靠起義軍呀?

太祖在心中,不斷地問著自己。

那是因為我要治國平天下!我要為天下蒼生謀福!我要讓天下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我要讓老百姓不再忍受流離失所,生而不得相見面的痛苦!

想到這裡,太祖才將命令頒布了下去,為何頒布這條命令,原因正如太祖自己所說的:

像我們這樣的軍隊,讓老百姓妻離子散,沒有軍規軍紀,怎麼能得到民心,怎麼能夠打勝仗?我們必須把擄掠來的婦女還回去,讓他們和自己的家人團聚。

本來以為下達完這條命令就可以了,但是緊接著太祖等人就又遇到了一個難題,這個難題就是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婦女的丈夫是哪一位,所以這個命令又受到了延誤。

太祖左思右想得出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讓所有的婦女在衙門裡面,男人們在衙門的外面,再讓這些婦女出去找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家人,這樣一來不就所有人都相認了嗎?

果不其然,那一天衙門的外面可謂是人滿為患,有的喜極而泣,有的大聲歡笑,有的淚流滿面,所有人都在心裡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太祖的軍隊和別人的軍隊不一樣!

這就是太祖的軍隊為什麼受到歡迎,為什麼能在群雄爭霸中,取得最後勝利的原因。

別人的軍隊還在招兵買馬,而太祖的軍隊就已經在訓練在嚴肅軍紀了,這樣的軍隊自然不會與老百姓發生衝突,更不會出現搶糧踐踏百姓的事件,這就為日後一統天下奠定了強而有力的基礎了。

正當太祖的軍隊揚名立萬之時,有十萬不長眼的大軍就圍攻了上來。這十萬大軍不是別人的,正是元朝的!

元兵十萬攻和,拒守三月,食且盡,而太子禿堅、樞密副使絆住馬、民兵元帥陳野先分屯新塘、高望、雞籠山以絕餉道。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明史》)

正當眾人為打退元兵高興之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就到了,三月份郭子興逝世了!是的,曾經雄霸一方的紅巾軍的首領郭子興,就這樣走下了人生的舞台,走完了他這不算波瀾壯闊的一生。

眾人正在哀悼之際,小明王韓林兒就派人送來了詔書,命令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太祖為左右副元帥。

當太祖接到這一條任命之後,沉默許久說出來了一句話:「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明史》)但是隨後考慮了一番,如今,韓林兒的實力是極其強大的,是可以依附的。於是太祖將其年號在軍中使用,成為了小明王韓林兒手下的一支起義軍。

當然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嘴,雖然在明史中,是這般解釋的,但野史公個人認為,這一詔令是他們必須要接受的,因為當時普遍流傳的一句話,不就是明王降世,天下太平嗎?

再加上大多數人,又信奉的是當時的明教,所以自然也應該擁護龍鳳政權,多半是不會有那麼多的歪門心思的。

至於為什麼說,是太祖允許使用龍鳳正權的稱號的,才在整個起義軍中使用這個稱號呢?

那麼我們不妨來做一下分析。

首先這支軍隊就是朱太祖一個手發展出來的,即便中間歷經了許多的波折,但是手底下的重要將領,還是聽從於太祖的。

武官有像徐達,湯和這樣的將領,文官又有像李善長這樣的大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相助,這就已經奠定了太祖的領導地位。再加上郭天敘年少沒有多大的本事,張天佑這個人又有勇無謀,所以重大的決定還是要讓太祖來拿決定,正因如此,太祖其實才是這支起義軍的真正領袖級人物。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實質的權利,才讓太祖沒有什麼造反之心的想法。

其實呀,更多的是太祖來不及去思考地位的問題,因為他還要考慮更加宏遠的目標!

他的理想並不是佔山為王,也不是雄霸一方,而是將手中的軍隊繼續發展,直到發展到統一天下,建立一個龐大的大一統的王朝為止!

想要建立一個龐大的王朝,那麼現在所佔領的幾個城池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奪得一個虎踞龍盤之地,可以以此為跳腳,放眼征戰於全國的絕對優勢的位置。

回想當初呀,太祖召問了一個「儒生」,向他這樣詢問:什麼樣的地理位置可以佔據絕對優勢,為日後奪取天下鞏固基礎?

這名「儒生」想了想,回答說道:「金陵(集慶)乃龍盤虎踞之地,又是歷代帝王的古都,非要講什麼地方佔據優勢,那麼我想金陵就可以為根本,然後再四齣征伐,倡導仁義,廣收人心,不與民爭利,藏富於民,這樣天下就已經在我們的囊中了。」

這位儒生為什麼要這麼講呀?那我們就不得不再提一嘴集慶了——說起來集慶,那可是有六朝古都之美譽。那地理位置堪稱是龍盤虎踞,又以長江為天險,可謂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再加上數代前朝帝王共同積攢的家底,自然奪得下來便能獲得強大而又有力的根據地。

那這個儒生是誰呀?

正是太祖最喜歡的馮氏兄弟中的馮國用!馮國用就是當年太祖率軍走到定遠妙山時歸服過來的兩兄弟之一的大哥,他的弟弟也非常有名,叫做馮國勝。他們兄弟倆呀,日後可是為太祖統一天下的大業建立了汗馬功勞,當然那也只是后話。

如今攻取天下的步伐走到這一步,太祖不由得又想起來了馮國用的這番話,於是拿著地圖先和李善長反覆商討,最終二人的意見達成一致,兵鋒指向了集慶!

集慶雖然位置優越,條件豐厚,但是想要攻打下來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看,集慶外側就是長江啊,在古代可沒有能建立一座什麼跨長江的天衡大橋,也沒有什麼能夠讓萬人通過的扶梯,所以想要通過長江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找一隻屬於自己的水軍。

然而太祖和李善長共同思考了半天,也沒有想到從哪裡弄一隻屬於自己的水軍。

於是太祖很鬱悶地對李善長說:「老李呀,你說這個時候要是突然間有一隻水軍能夠跑過來給我們投降,那該多好呀。」

「老李」聽了這話不由嘿嘿一笑,說道:「朱老闆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什麼叫突然跑過來給我們投降?應該說是歸順我們這一隻,順承天運的正義之師!」

太祖倒是蔑視的一笑說道:「哪有什麼天命不天命,一切都乃實是人為也。」李善長搖頭道:「老百姓都相信那麼朱老闆,你相不相信?」

也許太祖並沒有想到,李善長會突然問這麼一句,不由愣在了原地,心中陡然間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平民百姓貌似相信天命之說,遠勝於相信一切呀!

明教是如何產生的?「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句民謠又是怎麼來的?

那不都是老百姓相信有天意的指示,相信有上天的安排,所以這種話才能快速的在民間流傳嗎?

太祖想到這裡不由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你說的對,老百姓相信的東西我也應該相信!只是水軍的問題,到底應該如何解決?」

正說到此處,馮國用推門而入道:「有一個好消息!」

太祖和李善長本來是一籌莫展,很是萎靡不振,但聽到這句話后,兩人幾乎是同時蹦了起來,異口同聲的詢問:「何也?」

馮國用笑著說道:「長江邊上的巢湖,有個彭祖水寨,這水寨裡面可是有足足上萬號人,還有船隻一千多條,最要命的是他還和另一支義軍有矛盾,雙方經常起衝突,但是水寨卻經常吃虧,於是他們便打算來投奔我們!」太祖聽到這話不由哈哈大笑。

那真可謂是困來枕頭到,心想事成啊!

爭奪天下,最重要的便是民心二字,想要獲得這兩個字,不僅僅要滿足人民物質上所需要的東西,還需要滿足人們精神上的信仰。

正是:政之所興,再順民心。(《管子.牧民》)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爭之時:洪武聖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爭之時:洪武聖君
上一章下一章

初露鋒芒,爭奪天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