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順利推進
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上收到了新上任的西南省巡撫季興邦上的希望調整西南夷少數民族學生考中秀才、舉人比例的摺子之後,沉吟了良久,最終還是決定要准奏了。
皇上看了季興邦所寫的情深意切的摺子,也知道這樣擴大教化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
但是這個現在看似冒險的法子日後若真的獲得了成功,便能讓西南夷各少數民族歸心,讓他們真正融入大景朝,將自己發自內心的當成是大景朝的子民。
而後者的這種誘惑對於皇上來說是非常大的。
西南省的西南夷各少數民族在大景朝建立的百餘年來,雖然形式上歸屬於大景朝,但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歸心過。
他們有時候會有某少數幾支民族發生叛亂或者與當地的官府發生衝突。有時候會不滿朝廷的稅收政策等等,聯合起來暴力抗稅或者有一些其他的過激舉動,不斷的出一些幺蛾子。
所以在之前的治理過程當中,西南省巡撫們的想法大部分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比如像周大榮周巡撫那樣,將維持邊疆的穩定作為第一要務,只要服務好這個中心,其他的經濟發展、民生建設、開啟民智、教化百姓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放棄。
他們萬萬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想著西南省就是個雷池,這個雷只要不要爆掉就算是很平穩很好的一件事了。
然後他們趕緊離開西南省,回京陞官或者是去其他地方做官,總之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掉,不要爛在自己的手裡。
因為秉承著這樣的想法,歷屆的西南省巡撫都沒有太大的變革,都是周大榮周巡撫這般庸庸碌碌的官員。
當然也有一些因為職責不當引起民憤的官員們,若他們在位時引起了西南夷某些少數民族的叛亂或者武力暴動,自然是要被皇上撤職查辦,斷送了前途的。
所以,皇上在位這麼長時間以來,以及他作為王爺跟著先帝理政以來,從來就沒有見過西南省的巡撫願意提出季興邦這樣的改革方案。
皇上心中十分欣慰,覺得季興邦真的十分用心的在替他經略西南。他覺得季興邦的這份真心赤子之心可用。
所以他雖然覺得有一些風險,但是也一律承擔了,最終還是批准了季興邦的奏摺,讓他可以放開手腳的在西南省轟轟烈烈地進行他的改革。
有了皇上的大力支持,季興邦在西南省的改革自然推行得順順利利的。
在西南省做官的官員們誰都知道季興邦做的是有利於西南一夷各族百姓的事情,有利於與民族融合的事情,不過以前沒人敢這麼干罷了。
現在主官季興邦既然已經定了調子,還上奏朝廷之後得到了皇上的批准,大家還猶豫什麼?當然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於是在當年西南省各府的府試考試之中,便實現了這個政策。
各府在錄取秀才的時候,便保證了至少有百分之五的名額是西南夷少數民族的。
若是那一府錄取總人數較少,百分之五的比例是低於一人時,便至少得錄取西南夷少數民族一人。
若是某府錄取人數較多,折算錄取百分之五的比例后超過一人,則按照四捨五入的規則錄取。
比如若是某個府今年共錄取三十名秀才,西南夷少數民族的比例折算后是一點五,那麼便「入」,共招兩人。
若某個府今年錄取秀才的人數是四十二人,按比例乘以百分之五折算后是二點一,便也「舍」了,只錄取兩名西南夷少數民族。
別看西南夷少數民族的錄取比例只佔百分之五,這個比例看似很小,有些州府甚至只錄取一名西南夷少數民族的秀才。
但是放眼到整個西南省,便是季興邦的這個政策出台之後,西南省在一年之內至少多了二三十名西南夷少數民族身份的秀才。
這一年增加的西南夷少數民族中秀才的分量甚至比大景朝立國以來到如今,西南夷少數民族考中秀才的總數還要多。
這在以往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多少年來西南夷的少數民族中也不乏有識之士學了漢學,但是他們之中能考得上秀才的真是鳳毛麟角,慢慢的學習漢學的積極性就被打消了,越來越弱,都沒人努力地準備考秀才了。
同時這些考中的秀才心中也有了些野望,因為季興邦這個新任的西南省巡撫大人答應大家——在鄉試錄取舉人的時候,也要從錄取百分之五的西南夷少數民族,這個比例甚至是得到了皇上批准許可的。
所有正在學漢學的西南夷少數民族秀才們聽到消息之後都沸騰了,這樣一來也就是說西南夷少數民族終於要實現舉人零的突破了,若是自己這個秀才加把勁,說不定大景朝第一個西南夷舉人就是自己。
這可是一件能夠名留青史的事情啊,自然需要認真對待,誰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可以流傳千古呢?
於是無論是中秀才多年的、還是今年新考中秀才的西南夷少數民族士子們均認真的學習漢學,內卷了起來,誓要將第一個西南夷舉人的身份收入囊中。
有了這些秀才公們身體力行的帶動,整個西南省的西南夷各少數民族均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學習漢學的景象,讓推行這個政策的季興邦季巡撫大人心中十分的欣慰,覺得自己這個政策沒有制定錯,更沒有推行錯。
然而,這個制度的魔力還遠不止如此。
西南省的少數民族眾多,雖然對外統稱為「西南夷」,但是對內其實細分為十多個不同的少數民族。
季興邦只是籠統的答應給西南夷不少於百分之五的科舉名額,但具體是哪一個少數民族卻是沒有規定的,也沒有辦法規定。
他不可能在每個府都拿出十多個名額來均分給每一個少數民族,那樣的話漢族人又該跳出來覺得這個制度不公平了。
所以在西南夷各少數民族內部又掀起了激烈的競爭,他們互相之間競爭的就是那百分之五的名額。
他們不需要考贏其他漢族的考生,與他們在科舉場上去拼死拼活。他們只要在與其他西南夷各族學子的比試之中拔得頭籌,那麼就能獲得朝廷分給西南夷的那百分之五的名額了。
這十多個西南夷少數民族當中,漢化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學習漢語的人數以及水平也是不一樣的。
總的來說,更親近漢族的百夷族人考中的秀才的人數是最多的,幾乎佔了今年考中秀才人數的一半。
其次便是比較親近漢族的崩山族和景東族了。
這三個民族加起來幾乎佔了百分之九十的西南夷各民族的秀才名額。
其他少數民族要麼只有鳳毛麟角的一個人考中秀才,就這還是那個人異軍突起,燒了高香,是他自己的念書天賦很厲害,與本族沒什麼太大的關係。要麼便是整個民族一個秀才都沒有中。
這樣巨大的差異深深的刺激了西南夷各少數民族的首領們。
其實各族族長們都還是比較有遠見的,他們都讓本族內優秀的年輕人們學習一定的漢學讀寫知識,以保證他們本民族與大景朝朝廷能夠順暢的交流。
但是他們並不掌握自己本族內孩子們學習漢學的水平到底如何,而當時的科舉制度並不能幫他們了解孩子們的水平,做出篩選。
因為當時的科舉考試太難了,各族孩子們漢學學得好學得差都比不過其他的漢人,都考不上秀才,所以學習成績好還是差便也沒有那麼大的區別。
可是現在季興邦已經明明白白的劃分了百分之五的名額出來給西南夷各族,科舉考試的難度便大大降低了。
於是孩子們的漢學水平便瞞不住了,學得好的人自然便都考中了秀才,一時之間風光無倆。
就比如說百夷族中那些經常運用漢學,經常與漢族交流,今年能考中秀才的學子們。
而那些學得不好的人也立馬就露餡了,再也藏不住了。
各族族長們覺得自己民族的族人也不比其他的民族笨,但怎麼考中秀才的比例會相差那麼多呢?他們一定有什麼地方沒有做對。也一定要查缺補漏,把娃娃們的漢學抓起來,不能讓百夷族的人下次再如此得意。
若是長此以往的話,百夷族的人考中秀才的越來越多,考中舉人的也越來越多,當官的便越來越多。
時間長了,各民族之間的力量平衡對比便會被打破,百夷族便會成為一個壯大的民族,說不定會在西南省一家獨大。
這是各族族長和族人們所不能接受的,於是他們便只能學著百夷族一樣,親近漢族、多學漢學、多與漢族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族人們在科舉考試中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從大景朝朝廷那兒獲得權利和資本。
這樣一來,季興邦其實用科舉這個抓手就帶動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各民族之間和漢族的交流與融合。
同時也讓西南夷中十多個少數民族之間從之前的單純聯合起來對抗漢族的關係,變成了現在的內部之間有激烈競爭的關係。
他們從單純的盟友關係轉化成了如今至少在科舉上是競爭對手的關係,也有利於不斷的分化他們,減少他們聯合起來反抗大景朝廷的可能性。
西南省這邊在男子的科舉教學上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和突破,在女子科舉和教學方面的成就也不遑多讓。
因為這邊本來就是一個風氣比較開放、男女之間差距較小的地方。
否則季興邦的乖女兒季昀舒也不可能這麼想留在西南省生活,不願意回京了。
季興邦的摺子上達天聽之後,皇上准了他對科舉制度的改革,皇後娘娘也很支持他的改革的。
於是皇後娘娘一口氣派了十個剛外放的女官到西南省開辦大景女學,一瞬間便讓西南省的大景女學遍地開花,讓各族女子都得到了上學的機會。
同時西南省靈毓女學分院的新任山長陳婉婷對季興邦的新改革也十分的支持。
她雖然沒有降低靈毓女學的學費,使得靈毓女學西南省城分院還是與全國其他地方的靈毓女學處於一個同等的水平。
但是她靈活地提升了錄取免費到靈毓女學上學的女童的名額,同時將這些名額之中也像季興邦一般留了一部分給西南夷的少數民族女童們,大大的提升了西南夷的女童就讀靈毓女學的機會和可能性。
同時皇後娘娘也勉勵西南省的大景女學以及靈毓女學分院好好的培養少數民族的女學生,到下一屆女官考試的時候,她至少會錄取一名西南夷的女子作為女官考試的女坤士。
到時候這個女坤士照例可以選擇在進宮服役三年之後,選擇繼續留在宮中或者是外放做官,亦或者是嫁給別人。
無論這個西南夷的女子選擇哪一條路,對於其他的西南夷女子來說都是讓她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即便這個女子選擇三年之後找個人嫁了,她所能找到的成親對象也很有可能是京城之中的官員或者權貴,比之前困死在西南省一地的女子們來說,可以選擇的範圍真的是大多了。
所以目前在西南省,無論是大景女學當中亦或者是靈毓女學當中都多了好些西南夷少數民族的女學生,她們的學習熱情都非常的高漲。
因為她們希望兩年之後那個考中女坤士的西南夷幸運女子是自己,希望自己日後的命運能夠有所改變。
有目標才有動力,而皇後娘娘在前面拴了這麼大的一根胡蘿蔔,那些西南夷的女子們自然跑得飛快。
皇上對皇後娘娘給出一個女坤士名額這件事情默許了,但是他皺眉思前想後了很久,覺得還是不能拿男子科舉當中的進士或者是貢士的名額給西南夷少數民族。
一來,畢竟皇后給出的女坤士位置雖然在全國範圍內有影響力,對女子們的影響力更大,但具體來說,比起男子科舉所獲得的貢士和進士的影響力還是差了很多的。
所以皇後娘娘能這麼做,而皇上確不能這麼做。
因為他如果是這麼做了的話,會導致西南夷的進士與其他漢族進士的文化水平差距太大,一定會引起漢族學子們的集體反對,引起更大的矛盾,說不得便會動搖了國本。
二來,男子在科舉中中了貢士和進士之後,所獲得的政治權利更大,好處更多。
不久之前皇上才剛剛給了西南夷的男子們考中秀才和舉人的希望,讓他們大大提升了中秀才的比例,同時也提供了中舉人的可能。
而作為一個合格的上位者,好處也是需要一點一點往外拋的,不能將所有的好處全一次拋清楚了,這樣日後便沒有其他的東西能拿出來吸引西南夷各族人繼續好好的念科舉了。
所以皇上覺得目前一定不能放開西南夷男子中貢士和進士的比例,他需要慢慢的觀察,等到三年或者六年之後,再看看西南夷學子們水平提升的情況以及當時的政局情況。
若是條件成熟,也不排除可以給西南夷的男子一些貢士或者進士名額的可能性。
有了皇上和皇後娘娘的支持,有了外放的女官們開辦大景女學以及靈毓女學山長陳婉婷的支持,在配套的政策都落實了的情況下,整個西南省的改革完全按照季興邦之前的設想有序的徐徐推進,效果非常的明顯。
等到季興邦任西南省巡撫滿一年的時候,他的三個新政策全部都推行成功了,整個西南省的少數民族教化水平比一年前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個台階。
這個時候他不管想要推行其他什麼政策都會比之前容易很多了。遠的不說,就說近的與西南夷各族打交道的這件簡單的事情來說,都方便了許多。
以前他想要找到一個懂西南夷語言又懂漢語的翻譯是難之又難,自己與某個族長在交流之前還要被逼著先自學那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才能行。
但是現在他想要找一個翻譯卻很簡單了。百姓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交往起來也順暢了很多,起碼在貿易等交流當中,各民族之間的語言交流已經很順暢了,以前那種難表達問題也基本被解決了。
就這樣,季興邦帶著滿滿的收穫的喜悅和女兒季昀舒坐官船回京城去了。他準備和妻子時晗雪以及兒子季昀霆合家團圓一番。
在外打拚事業雖然很有成就感,但是一家人分隔兩地還是讓人覺得十分痛苦的。
然而本想在京城好好陪陪家人的季興邦卻在這個春節假期里忙個不停。
首先與季家以及時家眾人的走親戚、各種往來是免不了的,畢竟回京過年最重要的也就是處理這些事情了。
但是其他人情往來方面的應酬,在他擔任了正三品的西南省巡撫之後猛然增加了好幾倍。
有些他聽都沒有聽過名字的官員們甚至都打聽到他家在哪裡,給他送來了禮物,希望可以求見他。
時晗雪拿不準自己丈夫季興邦想要做什麼,便將這些禮物暫時放在家中,但是並未入庫,聽侯季興邦的發落。
季興邦很頭疼的將這些送禮物的人分門別類,如果是值得交往的,那便借這次機會接過對方的橄欖枝,大家建立起友好的關係來。
但若是不值得交往的,那麼便堅決的退還禮物,他也不怕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