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石頭的真相
親自出馬,順勢談成了一筆巨額交易,楊堅心情大好。
面對徐庚的試探性請求,鑒於交易也是他促成的,楊堅也無拒人於門外的理由,當然是繼續保持爽快:
「若你真放心來,本王又有何擔憂的?呵呵呵!」
葉繼忠陪同楊堅折返靜州,他身旁又多了個徐庚,雖然跟徐庚打過幾次交道。
但楊堅在場,葉繼忠必須對徐庚有所防範,只讓他行於自己身側,不許他離楊堅太近。
徐庚的心半提到嗓子眼兒,直到進入靜州城內,城內景象跟桂州差不多,他這才稍稍放下些心,轉而對楊堅說道:
「想必王爺不會記得我這個無名小卒。」
「下人徐庚,原洛州籍府兵。」
「彼時周齊交戰,而周國大捷后,洛州百姓皆受過王爺恩惠,使城內忍受饑寒交迫的百姓及時獲得賑濟,王爺善待饑民之仁慈,深入下人之心。」
「在王爺治下的百姓,定能安定富足。」
這一頓彩虹屁拍下來,楊堅滿心消受:
「原來是洛州人,想必之前也見過幾次?」
徐庚點點頭:
「下人見過王爺數十次,而王爺身兼重任,事務繁忙,對下人無印象才是常理。」
想起往事,楊堅心裡的感覺是累,在洛州時為了賑濟饑寒交迫的洛州饑民,他沒日沒夜的累。
而且在前往洛州之前,和州的情況比洛州更糟。
那一個多月里,他連睡覺都睡不安生,越想越覺得累。
「葉刺史,以本王的眼光來看,這位日後將會是靜州與桂州保持聯絡的橋樑,務必好生款待。」
楊堅對葉繼忠叮囑一聲,招呼客人不是楊堅認為的要事,如何通過桂州向周國謀財,才是第一要務。
對徐庚禮貌讚許幾聲后,楊堅率領一眾隨行,先行離開坊街。
徐庚終於鬆了口氣,來自王的威壓,像是一股無形的氣壓壓在心頭,讓人壓力山大。
葉繼忠也很讚賞徐庚的大膽,要不是他,恐怕那榷場現在都還不會什麼動靜。
既然談成了,且心知楊堅想要什麼,葉繼忠直接跟徐庚談起了第一宗鹽事交易。
徐庚順勢以方便交易為由,問葉繼忠索要通行令,以便他來往兩地,對桂州知會準備貨款,對靜州達成交易。
思來想去是個好提議,葉繼忠欣然允諾。
隨著時間流逝,靜州出來的百姓越來越多。
初時,這些百姓懷著試探的心思,帶著石頭出來,跟桂州商隊換取想要的資物,諸如糧食、布匹等等。
時間一長,他們逐漸意識到不僅石頭換資物是真的,且桂州的商隊在收石頭之餘,還明碼標價了大米多少錢一升、小米多少錢一升,各種品質的粗細麻布又是多少錢一匹。
這些百姓在換取足夠的資物之後,漸漸從想要資物變成了想要些錢來作為積蓄。
以免往後榷場不要石頭了,他們還能有錢出來採買東西。
此外也有靜州百姓將自家織的布拿出來賣,也不知買的人是桂州人還是靜州人。
總之只要價格合適,買的人烏泱泱的。
……
攏共三艘滿載著同軌的千里船,於奉州南郊的烏江舶場靠岸。
就地卸貨之後,勞工沿著蕭仁昌早已設想好的官道規劃,從烏江東岸開始,沿路按鋪設規範,使同軌緩緩朝桂州直直蔓延而去。
按照蕭仁昌的設想,若能打通奉州與桂州之間的直線通路,則中原來往桂州的,都不必再向西南繞行夜郎,爾後再從夜郎向東前往桂州。
只需從奉州直直向南,即可直通桂州。
此舉能使桂州與長安之間的距離縮短三成!
奉州位於長江南岸,離長江支流眾多的楚州僅百餘里。
待奉桂同軌鋪通之時,想必長安以南的水路網也將打通渭河。
屆時從桂州前往長安,來回只需十日,比以前能節省二十日舟車勞頓的功夫!
官道的打通並不容易,況且是崇山峻岭遍布的奉桂一帶。
蕭仁昌沿途不斷擴充開路的勞工規模,以一日鋪設十里的速度艱難開工。
要知奉州南郊距離桂州,有近千里之遙,以此速度,也要鋪上三四個月才能完工。
而與此同時,桂州境內的主要官道也在鋪設同軌,以更高效連通州府與桂州七郡之間,促進七郡與州府所在之間的往來。
在蕭仁昌的規劃里,遠途官道有一條,境內官道有七條,而州府所在的城內,也要重新規劃坊街布局。
不必先興建坊街,先將路打通,能看出路的價值的境內百姓,會陸續齊聚於規劃的坊街地帶,自行向官府購置地皮后,興建房屋。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開展著。
地方財庫根本撐不起這麼大規模的工事,一切都是長安方面在撥款承擔。
不敢想象境內各地都在耗費如此龐大的支出,京中會不會撐不住?
現在的桂州可謂入不敷出,鹽課的收益也因改以採買嶺南海鹽而少了至少一成,且境內還堆滿了靜州運過來的兩種彩石。
路打通之前,這些彩石都沒法運出去,只能暫時先在桂州境內堆積著。
一邊興奮於桂州將有同軌官道、一邊擔憂桂州現在的境況會讓長安撐不住之時,一道事牒跟新派來的築鑄署郎官一道而來。
聽過郎官講解,蕭仁昌才徹底恍然大悟,要這些石頭有什麼用!
「這才彩石,其實是中原人不知為何物的銅礦,青藍彩石屬銅礦中的精品礦,出銅率最低兩成,高可達兩成半。」
「換言之,一斤彩石可煉出至少三兩重的銅,三兩銅可鑄造三十五枚五銖錢,這是最低產出。」
「嶺南無煤礦,而我築鑄監以煤煉銅的工藝已相當成熟,以煤煉礦之下,一斤彩石出五十枚五銖錢,不在話下。」
蕭仁昌聽到這些話時,內心的反應堪稱震驚!
這不是在「欺負」人么?
相當於靜州百姓在用五十錢當十錢用?
只因他們無煉銅的能耐?
現如今,出入榷場的靜州百姓,許多都是帶石頭出來換五銖錢的。
一斤石頭換十錢,換回來之後,築鑄場能把一斤石頭,鑄成五十錢。
然後再用這錢,跟靜州百姓「買」石頭……
一斤換五斤,五斤又換二十五斤……天哪!
真是在欺負靜州人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