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避免造成經濟臃腫
一輛汽車少則上萬多則幾萬個零部件,這些零部件涉及到工業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冶金、石油、化工、電子電力、機械製造、自動化等,甚至還包括農業、林業等第一產業,所以汽車產業是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是工業生產的明珠。
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發達,這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一定是非常高的。
一輛汽車的生產製造,上萬個零部件都由車企來生產製造,根本是不可能的,需要全社會來協同配合,一個車企除非能擁有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工業產業鏈,才能獨自完整的製造出汽車。
這就是車企另一個名稱叫做「主機廠」的原因了,它只負責汽車產業鏈中整車製造這一小部分,就是把上下游各個配套廠家生產的零部件拿過來組裝到一起,變成汽車對外銷售。
所以說,車企本質上都是組裝廠,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也不是技術力量最強大的,很多核心技術其實掌握在供應商的手中,它事實上只是搭建了一個造車的平台。
就像各大超市、賣場一樣,它提供了一個賣東西的場地,然後把絕大部分的櫃檯招商、出租,自己收取租賃費和份子錢,自營的只是極少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天,賣場裡面各個專櫃都撤了,它也就離倒閉不遠了。
比如說,汽車製造最基礎的鋼材,需要車企從鋼鐵廠購買,然後加工成自己需要的形狀,再組裝成白車身。
有些自己沒有加工能力的,就會外委或採購,比如熱成型鋼。
而車企選購鋼材,也會從成本方面考慮貨比三家,選擇最適合的鋼材。
如果過於節約成本,採購的鋼材強度太低,或者防鏽功能較差,就會出現車身強度不夠、鏽蝕等問題,關於這一點例子應該是數不勝數吧!還有就是鋼企也會玩套路,比如當年的小本子神戶制鋼造假事件,就影響了一大批的小本子車。
還有汽車製造過程中需要的各種基礎件,比如螺栓、軸承、各種密封件、橡膠件、輪胎、各種密封膠等,都是車企對外採購的,受供應商的制約較大。
而電控系統,更是被供應商拿捏得死死的。
現在汽車上的各種電控單元、電路集成等,基本被博世、大陸集團、德爾福、小本子電裝等幾家壟斷了,車企既沒有能力設計,也沒有能力製造,必須從這幾家採購,然後自己做電氣系統的綜合與調試。
所以說,汽車的很多核心技術並不掌握在車企手中,而是掌握在供應商手中,並且時不時的還會被掐一下脖子。比如這段時間全球晶元供應不足,就導致了很多車企減產甚至停產。
…
那照作者這麼說,世界上就沒有自主研發的車企了?其實作者不是那個意思,而是說自主研發與組裝車企並不矛盾,這邊該研發研發,那邊組裝生產不誤。
同時大家也不要覺得自主研發都是無比的高大上,組裝車都是垃圾。
事實上利用一些成熟的技術來製造汽車沒有什麼錯誤,自主研發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這個過程中會不停的試錯,然後不斷的改正。
你怎麼就能保證自己手中自主研發的汽車就不是一個試錯產品呢?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車企算是有自主研發能力呢?一般來說,如果這個車企有自己的造車平台,有自己的發動機,我們就可以認為它有自主研發能力。
很多人認為這很容易,絕大多數車企都能做到。但事實上,世界上90%的車企達不到這個標準,絕大多數都是抄抄炒、買買買,山寨山寨山寨。剩下的10%車企才是真正引領世界汽車發展的核心力量。
那麼在後世國產車中有哪些車企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呢?以上面的標準來看,幾個大型車企都有這個能力,比如說吉利、長城、奇瑞、比亞迪、長安、廣汽等。
不過個人認為自主研發能力最強的要數比亞迪。它的電動車製造技術,世界領先,並且開創了很多技術上的先河,比如電池技術、電控系統,電動汽車三個核心技術它佔了兩個,這是完全不依靠其他人就可以獨自生產製造的,不會被其他人卡脖子,同時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保證了車企的順利發展壯大,這才是我們應該走的路。
這就是為什麼後世亂七八糟,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敢於打著自主造車,實際上自己什麼核心技術都沒有的敢於造車的原因了,找個設計團隊,弄個漂亮的外殼,打著個造車的幌子,申請一個商標就可以了,與其是造車,還不如說是變著法的騙國家補貼,變著法的騙土地搞房地產,甚至變著法的割消費者韭菜罷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原來我們現在的這種製造方法並不是最科學的,我以前還一直覺得這樣的好處非常多呢。」
張院長一聽就明白了王洛話中的意思,無奈的搖了搖頭。
「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非常考驗運輸能力和協調能力,如果真要這樣實施這種方法的話,國家需要大力投入基礎建設。」
「是啊,非常考驗這個,不過這裡面的好處可是太大了。」
林校長感嘆到。
王洛這種拆解的辦法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就隨便說說的,他是在為東北經濟的未來布局做打算,都知道東北是國家的重工業基地,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叫「東北有多強,華夏就有多硬,」可見東北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
但有一個問題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東北經濟迅速沒落,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不但是國際環境的影響,還有地理環境,自然環境造成的,哪怕他自然資源再多都沒有用,在王洛看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以前的福利待遇啥的造成的負擔太大了,基本上各家各戶都是企業工人,這一塊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就是大家積極性不高,反正餓不死,一切由國家管著,如果在計劃經濟時代還行,但是到了市場經濟的話,這就是一大弊端,所以造就了大規模的下崗潮。
現在最好的辦法是趁著東北重工業剛剛開始崛起的時候,應該分攤出去,給其他的一些省份,這樣就有可能減少這種壓力的阻礙,避免以後東北繼續出現前世那種臃腫過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