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未雨綢繆(二)
熙寧七年(1074年),舉國大旱,有人上書「流民圖」,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群臣進諫,宰相被罷,新法廢止。
自去年秋冬,雨雪少絕,孟夏過半,秋種未收,中戶以下大多乏食采草木實根以繼朝夕,甚有更貧者,拆屋賣房,以濟家中資糧。
北宋自此大旱三年,民不聊生,有胡人以食物誘之集結百姓,被逃竄離,患及邊防,神宗開倉賑濟,亦不能解遠水近渴。
——————————題記
熙寧六年臘月,上官英追和蘇媚登上東去汴梁城的客船,途徑盱眙,泗州,宿州,應天府。到了應天府,馬上就要下船走陸路。客船泊在汴梁河畔,上官英追從衣服里掏出那張紙,上面寫著在汴梁河畔的一處歌塢等人,這人應該就是陸宗邪,上官英追自從離開梨花村就沒怎麼帶面具,回了京城也考慮好久,還是繼續帶著面具為宜,於是交代蘇媚說在汴河找個地方休息,等著他去找人,可這汴河畔也沒有什麼歌塢,想是傍晚開張,這裡離皇城不遠,所以就直接帶蘇媚去皇城,找了輛馬車,趕往御街。
蘇媚和上官英追在南薰門下了馬車,要說這汴梁可是華都名城,其宏偉壯觀非一般城池可比,汴梁城共有外城、內城、皇城及宮城四重,外城周長約50里,是拱衛京師的首道屏障,築有翁城、馬面、戰棚等防禦措施。內城周長約20里,是為京城的第二道屏障,再向里為皇宮,分為皇城和宮城,皇城周長約九里約,宮城周長約五里。外城辟十二門,又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貫穿全城,是各地貢賦漕運京師的河道。汴梁城中間部分有四條寬闊筆直的御道,作十字型相交,分別通往外城的南薰門等四正門。其中一條御道從皇城的宣德樓為起點,直通至外城的南薰門為終點,寬有一百一十二丈,御道用硃砂紅漆的天子拒馬隔離專用道,外城外側有護城河名叫護龍河,闊十餘丈,河內外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四條大道又分出若干道路,多呈直角相交,將其劃分成若干方形格子,稱作「坊」,「坊」為居民區,商市區則設於內城宣德門至州橋以東的潘樓街土市子及相國寺一帶。汴梁城最外側是一層御廊,也就是外城,御廊里有很多攤鋪,御道和御廊之間為官員通道,普通人只能走外側廊子通道。
宣德樓是皇城的南大門,其形製為重檐七開間。門樓全部用磚石砌成,並雕有龍鳳飛雲紋,城門有五道,宣德樓門前是皇上的重要命令頒布場所,也是各種典禮的舉辦場所。每逢上元節,都在這樓下設戲台,樓上搭建彩棚,皇上在此觀戲,與民同樂。
御街中間有一道汴河,汴河上跨了道州橋,此橋正式名為天漢橋,橋下巨石密布,阻擋順河而下的州船,州橋北側有東西相對的兩個樓闕,州橋北望宣德樓,南眺南薰門,是御道的重要節點,汴河有橋十三座,其中州橋最為壯觀,州橋也是御道的一部分。州橋西側設有三條鐵索,鐵索可盤絞,其作用是為了防止失火的州船順流觸及州橋引發御道燒毀的火災。
這汴梁城上官英追熟悉的很,而蘇媚由於失去記憶忘卻了自己的曾經,一同和這汴梁城的繁華拋去了腦後,上官英追如何也不能讓她想起以前的事。上官英追本想帶蘇媚去白礬樓嘗嘗京城的美食,但轉念一想還是先回去拜見父親,再去見陸宗邪。
這回可到家了,蘇媚一同和上官英追住到了上官府邸,這府邸堪比柳宅,上官府大門緊閉,兩扇大鐵門釘了門釘,上官英追使勁晃了晃門上的鐵環,一個小丫鬟從裡面跑出來,細聲問道:「請問哪位官人,我回去稟報一聲。」
「是我,上官英追。」
「原來是少爺呀。」小丫鬟連忙開了門,滿臉欣喜的迎接少爺回家。
僕人看家護院,見上官英追回家,一個個都頷首而道:「少爺回來了。」
穿過門廳,進了第三道門,終於見到父親,來到內室,父親上官永皓剛剛上朝而歸,見兒子順利歸來,剛脫下官服穿上便服,道:「吾兒回家,何不送封信來好接風洗塵,此次與夜孤愁同去,選妃之事斟酌的怎樣了?」
「父親大人,兒臣並未參與選妃,但卻給父親帶回來個人來,父親請看此人是誰?」上官英追未敢告知父親弟弟的事,想與陸宗邪私了不驚動父親。
此時,只見上官英追後頭蘇媚低了頭,走上前去,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道:「小女子見過令尊大人。」
「你是——————」上官忍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她是媚兒姑娘,蘇媚,父親你忘了嗎,小時候他來過這裡的。」上官英追語氣里儘是責怪,怎麼父親把她也忘了。
「哦哦哦,原來是長公主的女兒,已經這麼大了,長公主去哪裡了,多少年過去了,我這不中用的腦袋都快廢掉了,這些年吃了不少苦吧,我兒早想尋你,是我攔住了她,你可不要怪罪我兒。」
蘇媚也是懵懵的,沒敢吱聲。
上官英追見蘇媚弱弱的,有點難過,道:「父親,從前的事,不要再提了,媚兒也很想回來看看,我近日就領媚兒進宮覲見皇上,讓媚兒見見自己的皇舅,讓他們敘敘舊。」上官英追的父親也點頭同意,沒再說什麼。
蘇媚與上官英追退下,上官永皓為他們安排了住處。
回了自己家,上官英追在蘇媚住的客房裡道:「媚兒,怎麼樣,這回滿意了吧,再過幾日就帶你見皇上。」
「不要,我誰都不熟,我不去。」蘇媚這幾日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就算在這大氣的上官府也開心不起來,坐在凳子上發獃。
「你怎麼這麼擰,我哪裡對不住你了,非要和我鬧這彆扭,都多久了,這幾個月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對你的心思,就是想要你記起以前的事,我要是不喜歡你我能帶你去見皇上嗎。」這次給上官英追急的都快表白了,蘇媚還是搖頭,一邊搖頭一邊道:「我又不是你什麼人,你為什麼要幫我,你是不是找錯人啦,我真記不得了,皇上是誰,皇上不是要選妃,莫非你想把我送給皇上?」
蘇媚匪夷所思,繼續道:「你不是帶我去皇宮嗎,怎的來你家了?」
「你傻不傻,進宮得先去見皇上。」上官英追想這些年不見,蘇媚確實有些不一樣了,不像從前那樣什麼都不怕,什麼事都雲淡風輕。
過了兩個月,上官英追在這期間去歌塢見了陸宗邪,陸宗邪一臉的不屑一顧,沒想到,這麼自負的上官英追真的會為了弟弟去做那種事,陸宗邪接過黃金獅印,滿意的笑了,圖紙的事你就當做不知道好了,上官英追並不知圖紙畫的什麼,也沒當回事,只不過這印,若是陸宗邪盜取皇家官印,那皇上早就追究了,於他也無關,只當沒有這回事,弟弟回來就好,帶了弟弟回了上官府,這個弟弟年紀不大,十幾歲,和蘇媚不差多少年紀,兩個人玩的不錯,上官英追不覺中似乎也忘記了帶蘇媚去見皇上的事,因為蘇媚不肯。
過了臘月,也就是熙寧七年,北宋天災人禍,大旱飢年,顆粒無收,又逢邊防隱患,西夏覬覦,虎視眈眈。
夜孤愁帶妃子回宮,皇上下令准予夜孤愁,陸宗邪一齊挑選妃子送去遼國,並繳納歲幣,秋毫無犯。
蘇媚每日在上官府待著,思念母親,那封信蘇媚每日都拿出來翻看一遍,一邊看一邊默默流淚,有時讓上官英追不小心瞧見了,就轉過身,對他不理不睬。
這邊夜孤愁親自帶柳玉嬋去見了皇上,皇上見到親妹妹,涕泗橫流,說不完的話,兄妹相認,這些年,流放蘇清臣的事皇上也承認了,柳玉嬋竟還想叫蘇清臣回來,皇上發怒,就讓蘇清臣去遼國邊境,當碎石苦力,實在不行讓他戴罪立功,深入敵人內部,打探情報,再予回朝。
柳玉嬋管不了朝廷的事,皇上讓他待在自己身邊,不用回梨花村,柳玉嬋還道自己女兒還在梨花村,想要回去照顧,皇上要柳玉嬋把女兒接來,一同住在皇宮,柳玉嬋自然同意,開心極了,收拾行李就要回梨花村,皇上派人保護柳玉嬋,西去回家,帶蘇媚回來。
且說這年頭飢荒,柳玉嬋一路看見酒肆茶館居然也在發放糧食佘粥,佘米,賑濟災民。
蘇媚一直住在上官府,孤獨寂寞,就算上官府有的是綾羅綢緞,古董文玩,也提不起蘇媚的興趣,甚至有想回梨花村的念頭,上官英追也沒有辦法說服蘇媚,想著這飢年裡,逃難的,逃荒的多的是,人一旦沒了糧食就容易飢不擇食,做出過格的事,叫蘇媚不要輕易出門,那城裡的白礬樓也不想去,上官英追說那裡登了樓能看到皇宮裡面,左說右勸,終於同意了。
汴梁城繁極一時,就算荒年,酒肆茶樓的生意也很火熱,京城的路段繁花似錦,蘇媚頭回出門,馬上就要過年了,雪也一層層凍著,穿著裘衣,來這汴梁的街坊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