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柒曜晦明
2010年2月,當前總裁陳志誠離任的時候,董事會評價陳總裁時指出,柒曜集團進入手機業務成立手機科技公司是陳總裁為柒曜拓展新版圖而做出的最大貢獻。當侯北辰接任的時候,他看了一下營收大盤結構,彩電業務約100個億,手機業務約30個億,還有其它業務5個億。按照他自己的底層邏輯,為公司掙錢和為自己掙錢的「以人為本結構化思維「,心裡掂量一下,彩電業務是柒曜的根本也是維持自身總裁職位的基本盤,歷經20年發展,其中的關係和利益盤根錯節,況且自己也不熟悉,還是應該先放水養魚為好。而手機業務則不同,營收不大,人員和業務結構不太複雜,自己的私利可以先從手機入手。於是,經過施行半年的」人才教練計劃「自己人已經全部到位,在2010年底的時候,開始調整手機業務的負責人。
當時徐雁峰已經在古城了,他是在視頻會議上參加這個「加冕大會」的。當時封總裁發表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演講,徐雁峰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強勢邏輯」居然出自一個百億集團燕州大學總裁之口,但後來還全文刊登在《柒曜人》報紙上,這些不得不佩服其強大的內心和控盤的勇氣了。
內容大概是這樣說的:此前手機業務由前總裁所開創,引進黃耀武及其團隊,從無到有,歷經4年艱苦奮鬥,衝上了400萬台大關,非常不容易。現在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需要新思維新魄力,因此,公司決定讓李永濤接任這個業務,儘管任重道遠,但他當年曾經讓彩電從200萬台做到了400萬台,因此,有理由相信,他能將手機從400萬台做到600萬台。其實,這個李永濤是一個老柒曜人,馬上退休,所以只是一個過渡。這也不得不佩服封總裁的「曲線運作」高招。因為不久之後,封總裁安排自己人侯以仁接手機公司董事長,從上到下全面控盤,開始了業務的操控和利益的變現。
2011年年末的時候,手機是衝到了接近600萬台,但虧損達到4個多億。官方的解釋是,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投入巨大但反應平淡不達預期,而渠道面臨變革,從代理轉直供,又直供轉運營商渠道,不斷切換,在切換中產生了很多損失。事實上,這些損失大部分就是私人的利潤,當然包括封北辰的那一份利潤在內。好在有彩電業務的支持。
因為封北辰暫時沒有插手彩電業務,年初又給了豐厚獎金激勵的承諾,2011年盈利達到5個多億,而負責人劉文韜年底獎金達更是達到500萬元,整個銷售隊伍都士氣大增。公司為了讓報表好看,財務總監在封總裁的指示下,將彩電高毛利的業務通過手機公司過了一遍帳,這樣,儘管合併報表還是1個億,分業務的報表就好看些,手機的虧損就不會扎眼而是隱藏了起來。外聘的審計機構覺得這是你內部業務流程的問題,多一個開票環節損失了稅費而已,並沒有違反會計準則,也就開出了「無保留意見」了。
到了2012年,手機已經沒有折騰的空間了,該換彩電折騰一次了。況且「南越人」劉文韜獎金太高,且有功高蓋主威脅,因此,在「教練計劃」中脫穎而出的高手武穆賢來替換劉文韜。但這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嘗試。
封北辰試圖將為公司掙錢和為自己掙錢結合起來,在一個人身上實現,這也貌似代理成本比較低。當時,因為「雙頻道「電視的成功推出,彩電業務出現了一個大的反彈,本來是一個翻盤的好機會,但是武穆賢抓住了封北辰急於為自己掙錢的心理,在從公轉私的過程中,夾雜自己更大的私利,從一定程度上反過來綁架了封北辰。儘管「雙頻道」電視毛利頗豐,但費用過大,最後彩電業務勉強做出高盈利報表,而潛在虧損非常嚴重。
對於費用的操控,比如,武穆賢做了一個1000萬元的廣告合同,事實上沒有發生,那麼,扣除各自套現之後,給到封北辰可能只有800萬,然後,武穆賢抓住機會,向封總裁要了一個2000萬的廣告計劃,實際發生也就1000萬,另外1000萬進入自己的腰包,封北辰知道了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於是,到2013年上半年結束的時候,彩電業務又扛不住了。於是,封北辰只好將侯以仁從手機公司調過了管彩電,並從優秀的銷售經理總找周勉勵來操盤,勉強維持這個盤子。年末,面臨國資委和大股東央企的業績考核,眾人絞盡腦汁難以粉飾報表。最後,還是林建宙給出一個方案,暫時度過了考評難關。
方案是這樣的,彩電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之後,內容運營逐漸成為新的業務和利潤點,作為新生事物,在會計處理上存在空白,暫時沒有標準指引,因此,將內容的收益在當期體現,而將成本做了長期分攤處理,就成了改善報表的一個鬼點子。
舉例,一個新的內容片源買入時是1200萬元,3年有效期,這樣分攤之後,一年的成本是400萬元。但是,好的內容上線之後,一般過了3個月左右就播放量就快速下降,後面就只剩下長尾效應了。比如前3個月點播的收益是2000萬元,之後就幾乎沒有點播了。那麼,當期收益是2000萬元,而當期待攤成本是400萬元,毛利就是1600萬元。通過這個不太聰明的方法,善用會計處理漏洞,可以比較好看的度過一年。隨著時間推移,到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全部是成本體現出來了。「先保住當期的,後面再想辦法!」這就是封總裁的決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