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來信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上午,大明留都南直隸應天府的兵部尚書衙署內,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史可法,召集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和提督南京軍務勛臣魏國公徐弘基,以及留都的六部官員們開會。
南京在明朝初年是帝國的首都,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後,南京作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與北京相對應的中央機構。
這種兩京制度的特點是:皇帝和內閣大學士等決策人物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等衙門是名副其實的中央權力機構;南京各衙門多為虛銜,公務清閑,任職官員被稱為「吏隱」,但地位一般不低於北京相對應的衙門官員。
在留都握有實權的是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勛臣,三人中,以兵部尚書為首。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舉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稱「新順王」。
九月,擊敗孫傳庭大軍,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孫傳庭,佔領陝西全省。
崇禎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定都西安,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
三月一日,李自成率軍攻陷大同,北京危急。初四,崇禎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六日,李自成攻陷宣府,提督太監杜勛投降。同一日,崇禎帝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勛戚官僚捐助餉銀。
十三日,留都南京接到崇禎皇帝「命天下兵勤王」的詔書,之後便再沒接到任何朝廷的邸報。
「諸君,既然音信不通,依吾之意,宜當發布『號召天下臣民起義勤王捐貲急事』的南都公檄,聚集所有力量,北上解救京城之危!」史可法端坐主位,掃視眾人後說道。
徐弘基憂慮道,「此時闖賊在湖廣北部、河南依然留有重兵,如果各地軍兵都去北上勤王,江淮兵力空虛,恐怕江西和南直隸的州府都會被敵所趁啊!」
「是啊,既然陛下已經調了薊遼和山東的兵馬,江淮兵馬即便此時北上,路途遙遠,恐緩不濟急。」兵部侍郎呂大器憂慮道。
右都御史張慎言點頭道,「是的,萬一北京無事,而南直隸失陷,吾等罪莫大焉!」
鑒於音信不通和路途遙遠,一番爭論后,其他人都不贊同江淮兵北上,事實上眾人此時已經籠罩在一種不祥的預感之中,除了怕南直隸有事,也都知道闖賊勢大,現有那點援兵去了也無濟於事。
最後,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低聲道,「為今之計,吾等不如從海路迎接太子南下,以作監國的準備。」
這是知道京師難保了,這當然已經置君父於不顧,但卻是務實的做法,其他人不語。
史可法緩緩點頭,道,「此事可行,但是吾依然要整頓應天府兵馬,以作北上勤王的準備。」
他是話事人,作為兵部尚書也是本職工作,其他人便不再言語,事實上史可法即便率軍北上,也只是更具象徵意義而已。因為應天府的京營兵馬基本沒什麼戰鬥力,守城尚可,野戰能力非常值得懷疑。
最後,史可法掏出一封信,對眾人道,「昨日福王的隨從來到本官府上,送給本官一封信,大家傳看一下吧,也許國讎家恨,他確實改變了。」
說完,將信箋遞給旁邊的魏國公徐弘基,徐弘基拆開看了看,又把信傳遞下去。
福王的信里說: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險盡失,宜當舉全國之力、萬眾一心救援京師,他此時人在淮安,大軍來到,他寧願做軍中一小卒,奮勇爭先,為大明效死力!
雖然書法不敢恭維,但信的言辭慷慨激昂。兩代福王驕奢淫逸,以酒色荒唐聞名天下,沒想到漂泊幾年後,朱由菘居然有此志氣,眾人不置可否,當此時刻,誰有心思在意一個藩王啊?
林重當然想來南京,但作為藩王,他是不能進京的,留都也是京城,他即便來到南京,應天府的大佬們也不會讓他進城,所以他如同歷史那般,去了淮安府。
在林水根、瘸狼等人暗中護衛下,三月初六,林重與李操、趙虎子風塵僕僕趕到淮安府。
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的淮揚巡撫路振飛聞知福王也來到了淮安府,雖然心裡厭惡,但還是迎了出來,兩代福王沉溺於酒色,荒淫而愚蠢,正人君子的路振飛極其不以為然。
先是驗看了福王的印鑒,然後路振飛就要下拜,不管怎樣,禮數還是要講的,但林重趕緊扶住了他,拱手道,「總督大人,孤與潞王在紅石山被土匪打劫,潞王與孤失散,生死不明,還請大人儘快派人去尋找!」
此時京師風雨飄搖,闖賊大軍圍城,路振飛根本沒有心思搭理這位福王爺,聽說潞王也一起投奔淮安,還中途被土匪打劫,他嘆息一聲,簡單問了情況,當即吩咐人去查找。
然後對林重道,「殿下,周王與崇王殿下也來到了淮安,殿下莫不如去拜會一下他們?」
未等林重答覆,路振飛便叫來隨從,吩咐他帶著福王一行三人去見周王和崇王。
林重對路振飛拱拱手,正色道,「多謝總督大人,值此國家艱危時刻,若有需要孤王效力的地方,大人儘管吩咐!」
說完,跟著路振飛的隨從走了。
福王最後這句話讓路振飛驚愕,他們走出巡撫衙門后,一旁的師爺姚斌對路振飛笑道,「東翁,這位福王爺好像不那麼昏庸啊?」
「也許是顛沛流離這兩年,長進了些吧。」路振飛也只是驚訝而已,對福藩父子,他向來沒有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