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年羹堯首戰三
年羹堯將已經圍城的消息,傳到伍功鎮上。
他已經按照計劃,將高平府和長慶府包圍了起來。
八千五百兵馬分作兩隊,一隊圍城一天,然後進行交換,只是圍城,並沒有進攻。
若是進攻,這點兵馬肯定是不夠的,畢竟就算高平府與長慶府的城牆再低,那也是攻城戰,沒有數倍兵力填在裡面,想要把兩府城攻佔下來,除非是武曲星君投胎轉世,否則還真沒什麼好辦法。
無論如何,那都是城牆堅固的城市,又不是平原上的遭遇戰。
若真是有一場遭遇戰,年羹堯還真的不害怕安南兵馬,即使敵軍人數再多一倍,心中也不噓。
原因全在工部生產製造的這些火槍,彈夾大、火力足,一旦在平原上遭遇,只要來一輪齊射,相信對面就會亂了陣腳。因為火槍射程要比傳統火銃更遠,敵人還在百米開外呢,大清士兵這邊就能夠開火了。或許敵人還在發矇呢,為什麼他們的火銃可以射到那麼遠的距離?
因為這個時代,火銃有效射擊距離很短的,七步開外,彈藥就明顯偏離射擊軌道,七十步開外,別說射人了,估計就是射個兔子,都沒法造成什麼傷害。
更何況官兵打仗,可都是身穿全身盔甲的。
雖然為了活動,大部分步兵都是皮甲,但皮甲完全能夠將七十步開外射擊的火銃彈藥阻擋下來了。
然而火槍子彈則是不同的構造,戴梓將火藥填充在細長子彈尖端,一旦受到勐烈撞擊,就會爆炸,直接將步兵的皮甲給炸個洞,血啊肉啊怎麼可能受的了這種威力?
安南人也要慶幸,還好還有高平府和長慶府的城牆,否則,這場戰爭就是一面倒的情況了。
但恐慌也是無法避免的。
年羹堯的空城計十分有效,城裡守城的士兵,在看到樹林中影影重重,至少還藏著齊碼好幾萬人的樣子,第一天恐慌情緒就在安南士兵中發酵,實在是敵人太多。
而且,就大清士兵這種只圍不攻的架勢,很顯然其後勤補給充足,軍糧什麼的絕對跟得上消耗。
但高平府和長慶府不一樣啊,大清士兵將兩座府城包圍起來,完全切斷了兩座府城對外界的信息交流和補給。
就憑藉著府城中的糧倉,可堅持不了多少時間。
於是,安南指揮官,在圍城第二天,就對軍隊下令,到百姓家中去獲取補給。
百姓家中是還有一些餘糧的,但也經不住安南士兵三天兩頭來打秋風,許多家裡有地窖的百姓,急忙將自己家中的食物,統統藏在地窖中。
從大清士兵圍城的第一天起,這些安南百姓就料到了會有這麼一天的到來。
平時這些安南鄭氏士兵就不是什麼好鳥,即使沒有大清士兵圍城,安南鄭氏的士兵,也是一樣天天找百姓的茬,什麼欲加之罪都會落在百姓頭上。如果只是搶錢、搶糧,也就最多全城百姓怨聲載道,然而這些士兵還會搶女人。在高平府和長慶府兩座府城中,幾乎每天都會上演士兵當街強搶民女的事情。可惜,被欺負的百姓根本無力反抗,被搶也就被搶了。
畢竟,就算是如今統治全國的鄭氏,都對這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百姓們狀告無門,日子也就越來越苦,不知道多少人每天以淚洗面。
現在可好,被大清士兵打到了家門口,還不知道這些百姓有多麼高興呢。
那些被搶了糧食、錢財甚至妻女的百姓,梯天天都在祈禱,讓老天趕快讓鄭氏敗戰,最好腳下的土地都能劃歸到大清的版圖中。
他們可是邊境城市,
偶爾也有人跨過大山,到山那邊的國家城市去做生意之類的。自然是清楚的知道,如今大清已經和十幾年前不一樣了。十幾年前,大清邊境的這些城市,實際上和高平府與長慶府兩座府城情況都差不多,百姓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但是也僅僅只是不會被餓死、不會被凍死、不會流落街頭,僅此而已。
而如今,那些大清的邊境城市百姓們,幾乎每一頓飯都可以吃飽,當然或許沒有肉,然而想吃幾碗飯就此幾碗飯,身上穿的不能說變得很華麗,但肉眼可見的少了很多補丁,冬天也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不用擔心受凍。當然,居住的房子還是十多年前的那棟房子,這倒是沒有變化。
連邊境城市都有這種明顯變化,那麼大清國內呢?安南的百姓是真的想都不敢想,大膽點的,都會覺得大清百姓估計頓頓有肉吃,要是自己也能過上那種日子該多好?
也因此,此時高平府與長慶府的百姓,那可是天天盼著鄭氏士兵趕快全部原地去死,他們迫不及待想要成為大清子民了。
當然,高平府和長慶府的鄭氏士兵們,自然是不會知道他們治下的百姓是怎麼想的。
恐慌情緒在軍隊中蔓延,反而讓士兵對百姓的剝削更上一層樓,安南鄭氏指揮官們此時臉上是樂呵呵的:你們這些愚民啊,都是大清的入侵,才讓你們遭受到這些非人對待,都去仇恨大清吧。
顯然,這些指揮官根本就不知道,在百姓眼中,最讓人討厭的就是他們了。
於是,戰爭還在繼續,城防士兵每天值守都是戰戰兢兢。
他們害怕現在這種圍城的狀態,也不知道圍城會持續多久,他們是不是還能堅持下去。
他們實際上更害怕哪天清兵開始攻城了,架起了雲梯,登上城門,將他們一刀兩斷。
連續四五天下來,守城的士兵已經開始有人餓肚子,城中的糧食確實已經不多,就連百姓那兒也再扣不出餘糧。
但是,其實守城指揮官,依然在家中大魚大肉,似乎一點都不擔心府城會被攻破一樣,他們心中就一個想法,趁著現在還能逍遙一段時間,趕快享受,等城破了,就舉雙手投降。
在華夏,歷史上,出了那麼幾名以殺名著稱的將領外,其他將領都幾乎不會將投降的士兵殺光,也不會屠城。
因此,抱著這種想法,指揮官那是一點都沒有壓力。
反正看情形,大清那麼大的聲勢,將高平府和長慶府包圍起來,想必此時國內也會被大清軍隊攻擊,根本就指望不上出城請救兵。
既然沒得救了,鄭氏的指揮官們,多多少少也就萌生了這種悠閑且天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