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興盛之,李衛

清朝興盛之,李衛

書接上回。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說,終於進入清朝了,感覺一切都是熟悉的。

他說,越熟悉的,越難寫。

我問,為什麼這麼說?

他說,因為大眾熟知的人物已經被影視劇臉譜化了,一提和珅,你腦中是不是馬上就浮現出了王剛那張嬉笑臉?臉譜化最根深蒂固的影視形象是孫悟空。當年周星馳拍《大話西遊》,他的孫悟空造型與觀眾內心的固定形象差別很大,國人就差給周星馳磕頭了,求求你別糟蹋我們的文化瑰寶!連配樂大師趙季平都懇求周星馳,我為你配樂只為錢不為名,你千萬別給我署名,我丟不起這個人。

我說,貌似古裝劇多以清朝為背景。

他說,你說的是宮斗劇。宮斗劇有兩部代表作,斗女人的《還珠格格》與斗男人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不過,這隻能算清劇小高潮,真正的大高潮是cctv熱播的帝王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

我問,為什麼突然颳起清朝風呢?

他說,一方面,清朝是離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老百姓對清朝這些主角耳熟能詳,有著天然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幾部清劇的熱映引發了眾多資本入場逐利。

我問,為什麼明朝劇那麼少?

他說,不少,明朝每個皇帝都被拍過電視劇。那為什麼《大明王朝》不如《康熙王朝》火?關鍵在於推廣渠道以及覆蓋密度。不過呢,熱度與質量是兩個不同的維度,例如戰爭劇《歷史的天空》無論原著還是劇本都遠在《亮劍》之上,但是老百姓都知道李雲龍,卻不知道姜大牙。

我說,您給我推薦幾部比較好的歷史劇吧。

他說,《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這兩部劇是同一個人導演的,張黎。不過《走向共和》現在成禁片了。

我問,為什麼被禁?

他說,因為拍的比較立體。導演遵循的原則是歷史的真實、人物的多面,儘可能還原細節,拒絕臉譜化,這才是歷史最可貴之處。慈禧、袁世凱、孫中山、李鴻章他們不是單一的好人or壞人,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都在做著自己認為對國家對人民有利的事。

我問,被禁有沒有另外一個原因,離今天太近了?

他說,有這個因素。離今天太近,一是容易引發慣性思考;二是資本或編劇或導演很容易包藏禍心式的去美化或醜化某個人物,這樣會挑戰傳統教材對該人物的臉譜定義,看起來很真實的歷史劇,很容易被老百姓當紀錄片去對待,就有了科普屬性,這是很危險的。

我問,他們為什麼會去包藏禍心呢?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你的作品自然會藏有你的角度和立場。

我問,會不會看完以後,覺得袁世凱、慈禧也不是草包了?

他說,能活躍在歷史舞台上的人物,沒有一個草包,全是人中龍鳳。歷史劇里的草包,都屬於刻意遮擋了他真實的一面。英國訪華大使馬戛爾尼稱和珅為完美政治家,你再看《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的和珅呢?就是個弱智,這就屬於刻意迎合,因為老百姓覺得貪官就是愚蠢的,清官就是智慧的。若是拍部穿越劇,老百姓最喜歡看包拯鍘和珅,實際上,若是他們倆真在一個朝代,和珅路過開封府,包拯要拿出1954年的茅台來招待,開場白就是:和大人駕到,蓬蓽生輝……

我問,歷史劇,算不算全民掃史盲?

他說,一定程度上是,例如隨便摸出一個人來,他都能說出幾個唐宋明清皇帝,但是你要問南北朝、元朝、隋朝有哪些皇帝?他說不出來,因為這些朝代一直都屬於影視劇創作禁區。

我說,主要是朝代都太短命。

他說,也不盡然。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國祚150年,比東晉長吧?相比南宋也不短。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關注北魏的歷史?是因為北魏是胡人政權,五胡亂華系列,屬創作禁區,類似待遇的還有元朝。

我問,北魏成功還是元朝成功?

他說,論疆土面積,元朝勝出;論生命力,北魏勝出。後來的隋唐都算北魏的延續。北魏還有許多進步思想和行動,比如遷都洛陽、漢化、通婚、重用漢臣。

我說,那值得清朝學習。

他說,你真說對了,前清的皇太極、多爾袞一直都在研究抄誰的作業,畢竟他們站在浩浩中原文明面前,不夠自信。看似統治中原最成功的外族是元朝,實際上呢,元朝屁股壓根沒坐穩過,最終落荒而逃。皇太極們研究來研究去,發現最值得抄的作業是北魏的。

我問,吳三桂為什麼要放清軍入關?

他說,吳三桂是明軍駐守山海關總司令,主要職責是防禦清軍南下中原。李自成攻打北京城,吳三桂奉旨入關勤王。剛走到唐山,聽說京城失陷,崇禎自縊身亡,遂帶兵返回山海關。識時務者為俊傑,皇帝改姓李了,吳三桂決定俯首稱臣,進京謁見新皇帝,走到唐山又聽聞噩耗,說是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北京捉拿大批勛貴高官,追贓助餉,他父親吳襄也在其中,更讓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愛妾陳圓圓也被搶走了。吳三桂心想,你抓我爹就抓吧,爹又不是我自己的,但是女人是我自己的。於是大喊了那句:「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

我問,「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典故來源?

他說,是的,應該兩句連起來讀,「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前一句指崇禎皇帝殉難,滿朝文武陷入悲痛中。

我問,吳三桂想怎麼對付李自成?

他說,大明王朝所有的精銳部隊都阻擋不了李自成,吳三桂肯定也不是對手,這就是他勤王路上折返的緣故,沒必要去送人頭了。他回山海關扒拉歷史書,看看歷史上如何處理類似的情況,發現唐朝有兩個成功案例,一是唐中借兵回紇平定安史之亂,二是唐末借兵李克用平定黃巢起義。於是,吳三桂決定向多爾袞借兵,打出的旗號是「夷剿闖為明報仇」。

我說,引狼入室。

他說,沒辦法的辦法,此時吳三桂已經是肉夾饃了,左邊李自成的大順軍兵臨城下,右邊多爾袞的八旗軍虎視眈眈,咋弄?只能求助多爾袞了。多爾袞屬於被求的,自然有話語權,跟吳三桂說,合作沒啥意思,你直接加入我們吧,咱一起打江山,事成之後,哥哥不會虧待你的。於是,吳三桂把山海關大門打開了,同時打開的還有八旗王室想象力的天花板,是不是可以覬覦整個大明江山?

我問,清廷不怕吳三桂反水嗎?

他說,清廷把吳三桂拿捏的死死的。第一、讓吳三桂剃髮易服,從精神上打敗他。第二、讓吳三桂與李自成繼續戰鬥,消耗雙方的力量。多爾袞進軍中原一直都採取以漢打漢的戰略,入關時也是讓吳三桂的部隊在前,清軍在後。第三、逼吳三桂殺明朝永曆帝朱由榔,上了梁山你就別下去。第四、把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留在身邊當人質。第五、跳級式提拔了吳三桂,明朝時吳三桂是平西伯,多爾袞則封其為平西王,清朝爵位等級依次是:王公侯伯子男。

我說,吳三桂被歷史稱為三姓家奴,跟呂布一個稱呼,仕明而叛明,降清而反清。

他說,吳三桂屬於喪家之犬,大明亡了,他成了流浪狗,只能重新找主人。後來為什麼又跳出來反清呢?因為康熙開始撤藩,要拿走吳三桂的權勢和財富,吳三桂心想,老子背了不忠不義的罵名,至少要榮華富貴來補償吧?若是榮華富貴也要打折扣,那對不起,老子要自己動手,即便拿不到也要血拚一場,否則不甘心。

我問,清軍打入北京城,如何才能得民心呢?

他說,第一、程序正義。我們入關,是替崇禎皇帝報仇討逆。進京后第三天,就下令京城所有官民為崇禎服喪3日,並以帝王禮儀將崇禎安葬。第二、鼓舞士心。多爾袞表示,在京官僚,不管以前做過什麼事,歸屬過誰,現在只要歸順大清,一律官復原職,甚至加官進爵。第三、安撫民心。大清不差錢,不會腳踩脖子問商人富賈要錢,你們放心回來吧,我們不僅不問大家要錢,還會保證大家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多爾袞這一通收買人心的操作,成功獲得了京城官紳地主的支持。

我問,多爾袞這麼厲害,為什麼沒當皇帝呢?

他說,清朝不沿用嫡長子繼承製,皇太極死後,最有實力爭奪皇位的是他的十四弟多爾袞和皇長子豪格。而最終登基的,卻是皇太極6歲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出現這個結果,有權衡之說,也有愛情之說。什麼愛情呢?《孝庄秘史》里講,順治帝的母親孝庄搞定了多爾袞,意思是咱娃只要個名,你當權,可以嗎,寶貝?多爾袞同意。所以,順治初期只是個傀儡,實控人是多爾袞。

我說,這女人不簡單。

他說,肯定不簡單,她是公認的明清之際傑出的女政治家。最突出的貢獻有兩個,一是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沒讓老少爺們自相殘殺。二是她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而是始終處於幕后,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我說,主要是她有強壯而溫暖的肩膀,多爾袞。

他說,多爾袞命很短,掌權7年就一命嗚呼了,死時才39歲。

我問,按照什麼規格舉行的葬禮?

他說,帝王標準,但是死後幾個月,被順治給掘了墳。

我說,親媽的男朋友也不放過,太不給親媽面子了。

他說,順治性格有些叛逆。在他眼裡,孝庄是什麼形象?惡毒殘忍、了無親情的仇人,而不是母親。而康熙怎麼評價自己的這位老祖母?慈愛穩重、感情至深,又頗具政治才能。

我問,多爾袞入主紫禁城后,提出的治理理念是什麼?

他說,民族融合。給三大殿改名叫x和殿,把幾大門改為x安門,突出「和」與「安」。

我問,具體怎麼融合?

他說,學習北魏,主動漢化自己,搞「滿漢一家」運動。北魏皇室為了融合,主動信佛,八旗皇室覺得佛陀不如孔子漢味更正宗,於是順治帶著王公大臣對著孔子雕像咣當咣當磕頭。到了康熙時代,覺得光給孔子磕頭還不行,又跑到南京咣當咣當給朱元璋磕頭。中原老百姓一看,哇,原來是自己人。

我說,當皇帝也蠻累的,本身就未必懂漢語,還要學漢語里比較難的《論語》,哪有時間去搞三宮六院?

他說,老百姓對皇家貴族有誤解,總覺得他們整天吃喝玩樂,錯了,他們比普通人更勤奮,不勤奮可能就要丟江山。這一點從皇家教育的課程表就能看出來,每天天不亮就起來上課,首先要學的是滿文,皇家的母語,統治者不希望兒孫們忘本;然後是蒙文,蒙古人關係到帝國北疆的安定,與他們溝通至關重要;最關鍵的是漢文化,那是皇家統治國家的根本。還要學西方的數學、物理、天文、地理、音樂、醫學,甚至包括哲學。另外他們祖先是馬上得天下,因此皇家子孫也必須是戰場上的勇士,每天下午要騎馬射箭,每年要去木蘭圍場狩獵,當實戰演習。

我說,看來當個皇帝也不容易。

他說,太不容易了。45歲才上位的雍正,日理萬機,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在現存的四萬多份奏摺上,他的批語多達一千多萬字,你是寫文章的,你知道千萬字是什麼概念,更何況,你是敲鍵盤,他可是手寫呢。

我說,深深的佩服。

他說,還是個段子手。批年羹堯奏摺:「朕亦想你、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批蔡廷折:「李枝英竟不是個人,大笑話!真笑話!有面傳口諭,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批石文焯折:「喜也憑你,笑也任你,氣也隨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惱也從你,朕從來不會心口相異。」

我說,對比勤奮的雍正與懶惰的萬曆皇帝,感覺明朝就該滅亡。

他說,一個是朝代的青春,一個是朝代的暮年。你有沒有get到朝代更迭的一個規律?就是朝代跟人一樣,是有生命周期的。

我說,之前沒,最近get到了。例如阿里巴巴創始人提出要做101年的企業,這一點我從來沒懷疑過,但是學歷史以後,我覺得他的這個夢想過於遙遠,別說一家企業了,對於一個朝代而言,百年都不算短,企業比朝代更容易得老年病。

他說,對的。

我問,順治活到多大年齡?

他說,24歲,得天花死的。歷史有時很有諷刺意味,順治因天花而斃命,康熙卻因天花而繼承大統,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我問,咋回事?

他說,順治臨終前徵詢他一向敬重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就是選誰接班。湯若望推薦了8歲的康熙,理由很簡單,康熙兩歲時出過天花有了免疫力,今後不會再受到天花病毒的威脅了。

我說,看了眾多皇帝的死因,我不想穿越回去了,古人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狀態,連皇帝都沒有足夠的醫療保障。

他說,若是皇帝人均壽命九十,不知又要生出多少變數。

我說,前兩天,我翻cd簡介,發現巴赫竟然是順治時期的。

他說,莫扎特還是乾隆時期的呢!順治帝只比牛頓大5歲而已。清朝的盛世,只是相比農業社會而言,但此時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農業時代步入工業時代了。我講個更有意思的對比,義和團火燒前門,把大柵欄的屈臣氏專櫃給燒了。

我說,乾隆第一寵臣是和珅,雍正第一寵臣是誰?

他說,李衛。

我說,一看這個名字,我就想起《李衛當官》,李衛那形象有點類似陳小春演的韋小寶,無厘頭。

他說,這個人設的確是喜劇化了。

我問,電視劇里,李衛是個乞丐,沒念過書,又怎麼當上的官呢?

他說,古代,當官有兩種渠道,要麼參加科舉考試;要麼花錢捐官。歷史上的李衛出身江蘇富戶,可能壓根沒念過書,也可能參加科舉沒考上,只能花錢買了個五品官。因為有規定,四品以上屬非賣品。

我問,花了多少錢?

他說,一萬兩白銀,按大米購買力計算,相當於今天的一千萬人民幣。

我問,買來的官會不會受歧視?

他說,肯定的,不過買官的一般也不介意被鄙視,就是混個身份而已,也難有升遷的可能。但,李衛是個例外。從買上五品員外郎后,人生彷彿開了掛,短短10年,躍升為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我問,雍正看中了他的什麼能力呢?

他說,搞錢的能力。康熙把國庫折騰的差不多了,雍正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創收。龍生龍鳳生鳳,富商的兒子天生會搞錢。你看雍正把李衛安插的位置,都是搞錢的位置。李衛這種非科班出身的官員也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取得了很大成效。例如當時私鹽走私猖獗,嚴重影響國庫收入,政府屢次打擊收效甚微,雍正讓李衛掛牌督辦,抓到了女頭目沈氏,沈氏雖招供,但所言之事,恰恰從側面證明了官方的愚蠢。那麼問題來了,若是公布招供內容,官方面子全無,若是不公布呢?判其死刑就缺個依據。後來李衛想了個辦法,杖刑。杖刑判決歸屬地方官,自由度高,若想要人死,擊打要害部位便可,繞過了官方律法死刑流程,直接就把沈氏給打死了。殺一儆百,立竿見影。事後,雍正給李衛回復了一句:法律惟有運用巧妙才有效。嚴格依法行事也會有不公平之時,而有時越法而行亦是公平所在。

我說,看來,李衛精通厚黑學。

他說,他的套路多著呢。西北戰事吃緊,國庫缺錢,為了保證必要的軍需,雍正讓李衛在江浙一帶搞點錢,於是李衛抄了曹雪芹的家。

我說,皇帝的白手套。

他說,這叫灰手套,皇帝更需要灰手套。李衛曾扶持過一支灰色部隊,漕幫,漕是指通過水道運輸糧食,我們常說的拜碼頭就是漕幫的行話。扶持這麼一個地下組織有什麼好處呢?朝廷不好出面解決的問題,讓漕幫去干,罵名也由漕幫來背,必要時朝廷還可以殺幾個漕幫的「惡霸」用來收買民心。而且水運四通八達,彷彿一張巨大的情報網路。李衛養的漕幫對於雍正而言,差不多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一句話,養賊自用,以黑治黑。

我問,皇帝不怕李衛對自己有二心嗎?

他說,身居高位,最忌諱的是拉幫結派。李衛給自己包裝的是什麼形象?性格孤僻、六親不認,沒什麼朋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孤臣,一句話,在整個朝廷,除了皇帝我沒有可以說話的人,大家也都討厭我。雍正就喜歡這樣的人,在他眼裡,這樣的人為自己弄錢,放心舒心也安心。

我問,李衛為什麼沒成為和珅?

他說,李衛就是和珅,和珅就是李衛,只是李衛命更好。雍正死後,蓋章狂魔乾隆同學上位,不久李衛也知趣的去世了。和珅為什麼沒有這麼幸運?因為嘉慶登基時乾隆還活著,乾隆讓位不讓權,和珅就是乾隆把持朝政、鉗制嘉慶的主要工具,乾隆一死,和珅這個「二皇上」還有好日子過嗎?

我說,站錯了隊,他應該站嘉慶。

他說,他若是站嘉慶,一個結果,只是查辦他的人變成了乾隆,站隊這個問題,完全是身不由己,誰讓乾隆那麼能活呢?若是乾隆與嘉慶沒有權力交集,和珅大概率會平穩落地甚至成為兩朝元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與秦漢第一謀士聊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與秦漢第一謀士聊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清朝興盛之,李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