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番外(三)
在焚香祭拜完林大郎后,他們還去享用了一頓當地的美食盛宴。
這頓美食盛宴里有本地出名的皮蛋,變蛋,魚,蓮藕等,也還有雞和鴨。因為有記載,蓮塘鎮這裡的雞鴨養殖技術,也是那位林大郎教授的。
在味道這一塊,也確實很不錯。
然後待到眾人吃飽喝足,下午便還去了那位林大郎的三姑所居住過的地方轉了轉,景市這邊他們便算把想玩的地方都玩了。
不過晚上照舊還是住在旅行社安排的酒店裡面。
但是到了這裡,遊客是可以按照他們的計劃做行動安排了。如趙慕新他們,還需要去往衡市旅遊的,可以選擇由旅行社在第二日一早,安排新的大巴和導遊來負責他們之後的遊玩,也可以選擇自行出發。
趙慕新並沒有再跟這個旅行團一塊走了。
倒不是說這個旅行團的服務不行,而是因為趙老頭和趙老太年紀畢竟不小了。若是在這繼續跟團的話,那麼他們乘坐的便是大巴車。但要是選擇自行出發衡市的話,便可以購買出行比較舒適的高鐵。
至於高鐵票,趙慕新都是提前買好的。
等到下了高鐵站,趙慕新跟先前購買高鐵票一樣,也是提前便找好了旅行團。甚至他們還沒到站,那邊便打來了電話,說已經安排好了人去車站接他們了。
若說景市的特產是皮蛋和變蛋的話,那麼衡市最出名的特產便是用豬製作而成的各種衍生食品。
什麼豬頭肉,豬肉罐頭,豬肉脯等等……然後在這一堆跟豬相關的特產裡面,最最出名的還得屬那狀元豬蹄。
「咱們衡市的狀元豬蹄,可是有過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導遊小姐姐此時也在大巴車上跟大家講解狀元豬蹄的傳說。
傳說的狀元豬蹄便也是那位林大郎養殖出來的,更甚至他的堂弟林立澤,聽聞便是吃了林大郎養殖的狀元豬蹄,方才考中的探花郎,然後被當時的永興帝指婚給五公主。
什麼?考中的是探花郎,為什麼豬蹄卻叫狀元豬蹄?
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便在於有野史記載,那位林大郎的堂弟林立澤,樣貌俊美。而歷來呢,又有探花郎選取新科進士里容貌最佳者的習慣。
所以,林立澤便是因為長得太好看了,才被永興帝點的探花郎。而並非林立澤這人學識不夠。
因此在當時的老百姓心中,林大郎養出來的那就是狀元豬蹄!
而這也是一些人認定林大郎樣貌俊美的最大原因。
因為那兩個截然不同的傳言里,都沒有給出具體的畫像,或者是更為確切實際的證據,能證明林大郎的樣貌。反倒是林立澤被點探花郎,還被賜婚五公主一事,可是有過明確記載,林探花郎樣貌俊美……
再者,也有民間記載,說林大郎跟林立澤這兩兄弟容貌較為相似。那麼堂弟樣貌這麼的俊美,那跟他容貌相似的林大郎還能長得差嗎?
當然有認同的自然也有不認同的。
比如京大農學院里留下的一些資料里,便有記載那位林大郎身形高大壯碩,膚色黑等文字……
說到底這也是因為林大郎這個人極具有傳奇色彩,而且他的一些成就還有種植技術,即便是放到現代,也依舊讓人欽佩,乃至於沿用學習。所以即便過去了一千五百多年,也依然引得不少人對他的關注。
……
隨著導遊小姐姐的講解,大巴車也終於行駛到了他們今日遊玩的目的地——堰塘鎮林家村。
車挺穩后,遊客們逐一下車,跟隨導遊小姐姐開始步行參觀遊玩。
這林家村也跟昨日他們去過的蓮塘鎮一樣,在進去之前首先瞧見的,便是一座較大的牌坊。
牌坊上面書寫著——林家村。
在林家村牌坊的旁邊,同樣有一些文字記載。這些文字也都是記載著那位林大郎在林家村的一些事迹……但林家村跟蓮塘鎮不同的是,在牌坊的兩側還雕刻了圖案,且那圖案的形狀……
這時,遊客們耳朵里所佩戴的耳掛式接收機里,正清楚的傳來了前面導遊小姐姐的講解:「請大家抬頭看看這牌坊的兩側……兩側是不是有雕刻了一些圖案?對,沒錯,這圖案所雕刻的確實是豬……」
「在皇朝時期,豬作為六畜之首,地位可是十分崇高的……但凡皇家每年冬至祭天,都少不了豬頭……」
甚至皇朝時期,一些貴族還會用玉雕的豬樣式做陪葬。
而史書上的那位林大郎,除了善種植外,他也十分擅長養豬。之前便說了,他養的豬被人稱之為狀元豬蹄,尚未被永興帝發現其種植才能,賜予他官職之前,便常有富戶鄉紳們來林家村尋他購豬。
為的便是那豬蹄。
因為即便當時的豬蹄還未因其堂弟林立澤中探花郎,而得狀元豬蹄這個稱號,但在當時豬的地位本就崇高,豬蹄便也一直都有金榜『蹄』名的好寓意。
但除了狀元豬蹄外,實際上那位林大郎養殖出來的豬還很是肥碩。在這一塊,歷史學家曾經很驚訝的表示,皇朝時期的養殖家畜的技術也一樣很是驚人。
因為在那個時候,那位林大郎便率先提出來了豬飼料的概念。他懂得如何促進豬的生長發育,還知曉用青草發酵成青糖,去刺激豬的食慾。而且這豬飼料不僅能用在養殖豬上面,如牛羊等家畜也是可以用這種方法去餵養的。
……
伴隨著導遊小姐姐的講解,趙慕新他們一行人也跟著參觀了一圈當地一些遺留下來的養豬場。
「這些豬圈的設計,也是那位林大郎教授大家的……」
整個養豬場一看便是經過仔細設計的,如哪一部分是專門盛放豬食的,哪一部分是通風散味的,哪一部分又是用來排屎排尿的……都規劃的都很到位。
真的很難相信,這竟然會是一千五百多年的古人便懂得的養豬技巧。
待到參觀完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養豬場后,便來到了今天下午的重頭戲——參觀林大郎故居。
其實說是故居,準確一點來講應該是林家後人在他原居住的地方,重新修繕了一遍的房屋。畢竟歷經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林家那時候條件又並不好,房屋修建所用材料自然也扛不住這麼長的時間。
後來林家條件確實也好起來了,但那位林大郎不是在外放,便是留在京城的農學院里任教。連帶著他的父母祖父母還有妻兒子女,都一同被接去了京城。
以至於這處的房屋,有好長一段時間其實處於無人居住的狀態。
不過那位林大郎故去后,這房屋被林家後人保管的很好,這才有了他們今日能參觀到的景象。
*
他們這一行人一踏入林家門,首先瞧見的便是一較大的榨油物件。
這物件其實在往前二三十年時,還有一些偏僻一點的山林鄉村也在用。只如今,這種榨油法已經被稱之為古法榨油了。
「傳聞,林大郎製作出這榨油物件后,以免費給村民們使用的方式,換取一部分大家榨油后所剩下的豆渣,用作肥地和餵養家畜……」
當然,如今擺給大家看的這榨油之物,顯然也不是那位林大郎在時製作的那個,而是後人仿製的。
看完了前院,眾人便來到了堂屋。
寬敞的堂屋裡,擺放著幾樣農具,牆壁上還掛著幾樣農具。而在這些農具前,拉了攔截繩,為的便是不讓遊客們隨意觸碰。
若說外面的那些古法榨油工具,大家不怎麼認識的話,此刻堂屋裡所擺放的這些農具,好些人便眼熟了。
比如那麥釤,谷風車,曲轅犁還有打穀機等,至今還有好些地方的農民在使用呢!
趙老頭更是興奮的指著一些農具,對著趙老太和趙慕新說道:「這個,這個……咱們家也都還留著呢!」
趙家家裡條件是直到趙慕新的父母那一輩才好起來的,在這之前,是趙老頭和趙老太靠著種地,很是辛苦的才把四個子女拉扯大的。
所以趙慕新小時候不止見過這些農具,有些他也用過。如那谷風車,農忙的時候,趙慕新便搖過它……
趙慕新此時一樣一樣的瞧過去,心中的感觸比之前在學校里老師講的,和一些資料書上所看到的,來得更為深刻了些。
……
堂屋參觀完后,便是林大郎曾經住過的房屋。
房屋不允許人進去,眾人便只能在外面瞧。只見裡面端坐著一個林大郎雕像,在他面前的桌案上擺著五穀的碗碟,而在他的身後的那堵牆上,還掛著一道牌匾。
牌匾上面寫著四個字——「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