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34

第134章 134

這幾年裡發生了很多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朱棣下令營建北京皇宮。第二件事情,就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來,帶回來很多好東西,也在外邦樹立起大明的國威。鄭和回來沒多久,就開始第二次下西洋。

第三件事情,就是在無影的協助下,錦衣衛終於把白蓮教徹底剷除了。第四件事情,就是鄭和開始第三次下西洋。第五件事情,就是修好了《永樂大典》。

永樂五年,朱棣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不過全書在永樂六年才抄寫完畢。「來自度娘」

《永樂大典》是人工抄寫完成的,並沒有進行拓印,所以非常珍貴。《永樂大典》抄寫完成後,就放在文淵閣,沒有流傳到民間,也就是說百姓和文人學子們是無法翻閱的。

朱瞻基在那本金手指書上看到《永樂大典》在後世遺失,覺得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為了能讓《永樂大典》遺傳到後世,也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永樂大典》,朱瞻基提出刊印《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原書就有一萬多冊,想要全部刊印出來,是一件非常繁複的工程,當然花費的財力也非常巨大。朱瞻基提出刊印的時候,大臣們是反對的,但是朱瞻基堅持刊印。

朱瞻基覺得他皇爺爺修出這麼偉大的一部書,如果只是擱置在文淵閣做擺飾,那就太可惜了。在他看來,修書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的看到,而不是為了擺在那裡好看。雖然刊印的工程和工費都非常龐大,但是可以一點點的刊印,沒必要一下子全部刊印出來。

朱棣覺得朱瞻基說的在理,就下旨刊印。因為工程和工費巨大,每年只刊印一部分。

刊印出來的一部分,大臣們可以借閱。如果大臣們想要自己拓印也是可以的,但是大臣們不能私自售賣拓印版的《永樂大典》。如果被發現有人私自售賣《永樂大典》,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永樂大典》的刊印版,朱瞻基還提議借給太學,讓太學的學子們能翻閱到《永樂大典》。當然,太學也可以自己拓印《永樂大典》,但是不能賣給學子,只能借閱給學子。

學子們可以在太學里借閱《永樂大典》。如果學子們想要自己抄寫或者拓印《永樂大典》也是可以的,但是同樣不能私自售賣。

朱瞻基這麼做,是為了讓全天下的學子們或者百姓們都能看到《永樂大典》。對於他這一措施,全天下的文人學子們非常感激他。?

要知道在古代,書可是非常珍貴的。那些世家藏了很多好書,但是絕不會輕易外借,只允許本族的人借閱,這就讓很多文人學子們看不到好書。

在朱瞻基看來,好書不應該在世家或者文淵閣里珍藏著,而是讓全天下的人閱讀。書,只有被閱讀了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如果它不能被閱讀,那它與那些擺在家裡的古董花瓶有何區別。

朱棣一開始和大臣們一樣覺得把《永樂大典》流傳到民間並不是什麼好事,畢竟在他們的觀念里,好書就得好好藏著。後來,聽朱瞻基說如果不把《永樂大典》流傳到民間,日後要是《永樂大典》遺失了怎麼辦,又或者《永樂大典》出了意外毀掉怎麼辦。

如果有一天《永樂大典》真的出事,而民間卻有《永樂大典》,屆時《永樂大典》就不會失傳。朱棣這麼一聽,覺得朱瞻基說的很對,於是同意讓《永樂大典》流傳到民間,讓全天下的人都能閱讀。

多虧了朱瞻基這個提議,這才讓《永樂大典》沒有在後世失傳,這當然是后話。

關於書籍失傳這件事情上,朱瞻基覺得他還要做一些什麼。他決定等他上位后,把世上的好書都收集起來,然後刊印一些副本。這些副本一部分流傳到民間,另一部分就埋在地下書窖里珍藏。這樣日後要是出了什麼事情,後世的人還有機會把這些書挖掘出來,這樣就不會遺失。

朱棣聽了朱瞻基這個想法后覺得很好,下旨讓人挖書窖,把之前為了修《永樂大典》收集到的書都放進書窖里,當然還有《永樂大典》。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因為戰亂,不知道遺失了多少好書。為了能保證好書不被失傳,必須這麼做。

【第六件事情,就是朱棣派人南下北征。在永樂四年,朱棣派朱能南下,進入安南。安南大敗,自從安南改名為交趾,並設立交趾布政司。

永樂八年,朱棣親自北征,阿魯台大敗,歸降大明。】-「來自度娘」

這幾年,朱棣在忙著國家大事的時候,還不忘教導朱瞻基。

每年春耕,朱棣都會帶著朱瞻基下田。不僅如此,為了讓朱瞻基能更好地體驗到百姓的不易和民情,朱棣還讓夏原吉帶著朱瞻基去民間體察民情。

朱瞻基跟著夏原吉體驗民情的時候,可是吃了不少苦,別的不說,他跟夏原吉吃過糠,還吃過草根。他們每去一個地方,當地的老百姓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有很多地方的百姓吃的就是糠。

夏原吉剛開始帶著朱瞻基體驗民情的時候,認為朱瞻基一定吃不了苦,會吵著鬧著要回宮,結果卻讓他非常意外。皇孫殿下不僅不叫苦,還非常樂意地跟著他一起吃苦。

那一年,朱瞻基才八歲,跟著夏原吉去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苦,但是他沒有任何怨言,相反他感受到他日後的責任會非常大。

在跟夏原吉體驗民情的時候,朱瞻基把他所見所聞,還有所感全都記了下來。等回到京城后,他把他這一年記下來的內容整理了一番,然後寫了一本書,名叫《民間見聞》。

朱棣下令大力刊印這本書,讓全天下的人看到這本書。

這本書傳到民間,掀起了很大的轟動。這讓大臣們和文人學子們看到底層百姓的不易,也讓他們明白他們身上肩負著重任。

朱棣因為朱瞻基寫了這本書,也親自給朱瞻基寫了一本書,名叫《務本之訓》。

這兩年,朱瞻基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跟著夏原吉繼續體驗民情。

夏原吉見皇孫殿下這麼關心民情,自然樂意帶他去體驗。

在體驗民情的時候,朱瞻基發現大明很多百姓吃不飽飯,這讓他越發想要鄭和去美洲大陸,把土豆、紅薯、玉米和花生等東西帶回大明。

土豆和紅薯好種,也容易高產。把它們帶回大明,能解決老百姓吃不飽飯的問題。

鄭和在下西洋過程中,也一直在打聽美洲大陸的事情。目前打聽到一些消息,但是要想去美洲大陸的話,還得需要更多的消息。不僅如此,還得好好準備。

朱瞻基這幾年也做了很多事情,除了跟夏原吉去民間體驗,他親自訓練的童子軍非常優秀。

他訓練士兵的方法還被採用,用到各個軍營訓練。他的這一套訓練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大明將士的戰鬥力。

每年萬壽節的最後一天都會舉辦閱兵儀式,讓外邦使者們看到了大明將士們的威嚴,也深深地被震撼到。正因為如此,這幾年外邦變老實了不少。

朱瞻基在讀書方面一向很聰明。他這幾年寫過很多文章,也寫過很多詩詞,得到了楊士奇他們一群學識淵博人士的肯定。他最有名的是他的畫。他跟夏原吉體驗民情的時候,還把他所見全部畫了下來。每一畫都非常震撼,被朱棣珍藏了在文淵閣。

在朝中和民間里,朱瞻基有著文武雙全的名聲。

如今朱瞻基已被冊封為皇太孫,朱棣已經決定日後會帶著他上戰場。

朱高熾一直被人詬病,被武將們看不起,就是因為他沒有在戰場上立下過戰功。朱棣不想寶貝孫子跟大兒子一樣被人議論,決定讓他日後上戰場立功。

朱瞻基下了學來乾清宮找朱棣,見他皇爺爺陰沉著一張臉,忙關心地問道:「皇爺爺怎麼了?」

「你看看。」朱棣把手中的密報遞給朱瞻基看。

朱瞻基接過,認真地看了看。看完后,他的臉色也變得沉重起來。

朱棣問道:「你有什麼想法?」

「阿魯台歸降我們大明后,瓦剌一直在變強,再過幾年瓦剌就會成為我們大明的心頭大患。」朱瞻基皺著眉頭說,「雖說瓦剌現在還不成氣候。」

「瓦剌人桀驁不馴又野心勃勃,等他強大,一定會揮師南下。」

朱瞻基一聽他皇爺爺這麼說,就猜到朱棣在想什麼。

「皇爺爺,你想出征瓦剌?」說畢,他面上露出不太贊同的神色,「皇爺爺,現在出征瓦剌不是時候。」

「等瓦剌強大再出征就遲了。」

「但是瓦剌人女干險的很,再加上他們又會躲,要想出征他們可不容易。」朱瞻基想了一想說,「等他們強大再出征的確晚了,但是我們可以等他們再強大之前動手,殲滅他們的野心,讓他們不敢再有入侵大明的想法。」

「你有什麼想法?」

朱瞻基忽然壞笑起來:「我還真有一個想法……」說著,他湊到朱棣的耳邊說了一番話。

朱棣聽完后,滿臉笑容地說道:「就按你說的辦。」

說完這事,朱棣又跟朱瞻基說起其他的政事。

等到午時在,祖孫倆前去坤寧宮用午膳。

朱瞻基剛走進坤寧宮,團團和圓圓就朝他撲了過來。雖然永康公主是朱瞻基的小姑姑,但是卻被朱瞻基當做妹妹一樣疼愛。

永康公主也非常黏朱瞻基,每天見不到他這個侄子就會吵著鬧著要他。至於圓圓這個妹妹,那就更黏朱瞻基這個哥哥了。

團團和圓圓差不多大,就一起養在徐皇後身邊。

張明珍對於女兒養在徐皇後身邊沒有一點意見。她心裡清楚,女兒跟永康公主在一起,日後徐皇后一定會給女兒安排一門好親事。

「哥哥,外婆給你找到媳婦了。」圓圓軟糯糯地說道,「哥哥,我是不是要有嫂子呢?」

「外婆給我找到媳婦呢?」朱瞻基一臉吃驚,隨即看向徐皇后,「皇祖母,你知道嗎?」

「你娘親上午來跟我說過這事,說你外婆在民間找到一個非常聰慧的女孩子,長得也非常漂亮,性子也非常嫻靜,等你外婆調|教一段時日就帶進宮讓我看看。」

朱瞻基聽到這話,心裡有一股不祥的預感,外婆找到的女孩子該不會是孫氏吧?

他之前在那本金手指書上看到過有關孫氏的內容,就是她生下那個大冤種兒子。

如果真的是孫氏,他絕對不會娶。

「瞻基,你要是想見,皇祖母可以讓你外婆立馬就帶那個女孩子進宮。」

朱瞻基連忙搖頭:「不想見。」說畢,他又加了一句,「我一點也不想見。」

朱棣聽到此事,卻皺了皺眉頭。徐皇后見他有些不滿的樣子,問道:「陛下,有何不妥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皇太孫日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皇太孫日常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4章 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