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幣電話機
卸下心中的包袱,回學校的路袁梁走得很慢。
路上的二八大杠響著清脆的鈴聲,耳邊不時還有摩托車發悶的轟鳴。人來人往,行色匆匆,似乎從這個時候開始,浦江的節奏都要比國內其他的城市要快上那麼一拍。
袁梁走馬觀花的同時,心裡也在總結著上輩子的得失。
重回大一,人生重啟,他必然不能再像上輩子那樣庸碌一生。
不過眼下的境況卻不容樂觀。
沒有了家教工作的支撐,光憑兜里父母給的一百塊生活費,袁梁就算有什麼想法也都有些力不從心。
回到學校,袁梁到食堂簡單對付了一頓。
周六的交大由於沒有自習,宿舍的幾人除了家在浦江的黃川之外,都在寢室里。
剛進門,袁梁就見著魏康、盛良才和李漢昌三人在百無聊賴的打著撲克。唯有來自蜀省的吳榮山躺在床上抱著一本《國富論》,看得津津有味。
「袁老師,這麼早就回來了,就沒和你的小美女學生發生點什麼?」魏康還是如記憶中一貫的嘴賤。
「我用得著放著學校這個大魚池不霍霍,跑去糟踐人家未成年么?」袁梁放下包,瞄了下三人的牌局,拍了拍李漢昌的肩膀,「身上有鋼鏰沒有,給我換幾個,我下樓打個電話。」
一路上在想著上輩子的事情,到了寢室袁梁才想起來要給家裡打個電話。
誰知李漢昌回過頭來,一臉的疑惑,「鋼鏰和紙幣還不是一樣的?老魏那裡有電話卡,用電話卡要便宜些。」
魏康聞言,從兜里把電話卡掏了出來,「別和鑰匙放一起,消磁了到時候難得麻煩。」
袁梁接過眼前印著黃浦江的精緻卡片,仔細打量了一會,瞬間反應過來。
磁卡行業,或者說磁卡公用電話行業的發展,生活在這個年代的袁梁還是清楚一些的。
磁卡電話是在88年之初,才開始出現在深城街頭。
國內早期的磁卡公用電話,大多都是郵電部從曰本村田株氏會社引進的磁卡電話機,在90年代之初開始得到應用並普及。
而這時候的電話磁卡,卻和後來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磁卡有很大區別。
準確來說,是這個時候的磁卡把後來的IC卡給叫偏了。
磁卡和IC卡雖然是兩種功能相同的產品,但是從原理上來說,兩者卻完全不一樣。
磁卡採用的是數字磁記錄的方式來實現話費的充值,減扣,和大眾熟知的磁帶、軟盤是同一個工作原理。
而IC卡,卻是集成電路儲存晶元。
相對磁卡容易消磁、儲存容量小、容易被破譯等缺陷,IC卡在性能上就要比磁卡優越得太多了。
不過國內IC卡電話機,要到今年的六月初,燕京電信局和英國GPT公司達成共識,開展第一次IC卡電話機的進網實驗后,才陸續進入國內市場。
至於普及,那得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現在浦江路邊的公用電話亭,大部分都是磁卡電話。
袁梁之所以找李漢昌兌鋼鏰,也是因為時隔多年記憶出現了偏差。
這時候辦一張電話卡動輒要充幾十上百塊的話費,袁梁一個學期也打不了幾次,再加上生活費並不充裕,他也就沒辦。
沒有電話卡,用硬幣打電話就成了袁梁的首選,這也是他找李漢昌換鋼鏰的原因。
不過經過李漢昌這麼一提醒,袁梁才想起來,94年的浦江,投幣電話機根本還沒普及。
投幣電話機雖然出現得早,但因為技術原因,投幣電話機在國內一直沒有大規模應用。
浦江的投幣電話機,是92年引進的台省桌式投幣電話機技術,通過與美國UUT公司的合作,生產出了浦江的第一台漢顯投幣電話機。
而直到93年下半年,這台投幣電話機才拿到進網許可,開始在浦江街頭陸續投放。
袁梁記得大三的時候,學校就針對電話機市場做過一次調研。
93年年底,整個浦江的投幣電話機僅僅只有郵電部門投放的25台。可到了94年,投幣電話機市場就呈現了井噴的態式,僅94年一年就暴漲了3000多台。
到了95年下半年他上大三的時候,這個數字更是飆升到了8000多台。
投幣電話機作為磁卡電話機的一個補充,其實很受一部分用戶的喜歡。
不用一次性去辦要充上幾十塊錢的電話卡,也不用再找別人借卡打電話。卡里欠費了,只要兜里有錢,兌幾個硬幣就能打,遠不像磁卡電話那麼麻煩。
雖然站在電話機前一邊打電話一邊看著小屏幕的數字不斷投幣的場景有些肉疼,但不可否認,在無線通訊大部分還是靠BB機的年代里,投幣電話機無疑是通訊行業往下沉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拿著電話卡走向宿舍樓下的電話亭,袁梁一時間想入非非。
帶著超越時代的眼光重回大一,袁梁驟然發現生活里處處都是風口。
但想要真正的乘風而起,就必須得滲透進每一個細分的行業里,了解其發展的現狀,才能夠用未來的眼光去衡量這些行業的發展潛力。
而投幣電話機,眼下對袁梁來說的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這種在安裝之後一兩個月就能回本的電話機,不需要天天守著,只需要抽空去把硬幣取回來,把話費充足就行了。
這對還在上學的袁梁來說,的確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不過投幣電話機是否開放私營,袁梁就不太清楚了。
來到電話亭,袁梁撥通父親廠里的電話,不過電話對面傳來的消息卻讓他有些擔心。
袁梁知道父親下崗就是在這段時間,只是不清楚具體是哪一天,可沒想到他才到學校,父親就已經離開了造紙廠。
父親下崗的事情恐怕在過年期間就已經定下了,要不然電話里的造紙廠工作人員也不會回答得這麼乾脆,可是剛從家裡來到的學校的自己卻渾然不知。
把手揣進褲兜,摸著那一沓母親塞給自己的零錢,袁梁的心情忽然有些沉重。
如姜衛華所料想的一致,94,95這兩年正是湘省國企工人下崗的巔峰,父親所在的造紙廠雖然銷售渠道還不錯,但礙於技術上的落後,已經漸漸失去了競爭力。
不出意外,造紙廠會在四年後徹底倒下,成為父親那一代人的記憶。
而下崗后的父親,卻還要背負三個孩子上學的壓力,在街頭晃蕩幾個月後,最後無奈選擇拿起了屠刀,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殺豬匠。
重生而來,袁梁要說有所虧欠的,首選一定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家人。
上輩子本研連讀,六年下來不知道給家裡增添了多少負擔。
父親殺豬,母親賣菜,他在浦江讀書這六年裡,父親甚至連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買過,整天就穿著他那身造紙廠的工作服在屠宰場起早貪黑。
他記得有一次他帶著姜檸回去,在菜市場遇見賣菜的父母,差點沒能認出來已經變得更加蒼老的父母。
當時他就想著,等工作了之後就好了。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姜檸懷孕,然後結婚、買房,在浦江安家。
再後來,離婚之後帶著孩子回到湘省,帶給父母的更多的卻只是擔心。
微微的吸了口氣,袁梁一時間無法言表。
既然重新來過,他絕不會再重蹈上輩子的覆轍。
回到寢室,袁梁給家裡寫了封信。
父親的廠子里聯繫不上,能聯繫的方式就不多了,村裡要等到年後才裝了第一台電話機。
袁梁本來打算寄給老二的,想了想還是寄給了還在上初中的妹妹。
以老二十天半個月不回一次家的性子,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送到父母手中。
信的內容不複雜,就只是讓父母別再給他寄生活費了。
「袁梁,明天有空沒,黃川聯繫了外語學院的一個女生寢室搞聯誼,你要不要去?」他信還沒寫完,旁邊魏康、盛良才和李漢昌的牌局就散了。
「時間倒是有,一個人出多少?」
剛放下牌的魏康立馬湊了上來,「本來就想跟你說一聲的,沒想到你還真有空呀,不多,一個人出十塊,到外面的飯館聚聚,就當是認識了。」
雖然魏康覺得不多,可在這個浦江月平均工資不過600塊的年代,十塊錢的份子錢也是一個交大的學生近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了。
「那還行,不過我可能要晚點才有空,你們定在哪,到時候我過來。」
「又要去給你的小美女補課?」
袁梁放下筆,把桌上的電話卡遞給魏康,搖了搖頭,「家教我辭了,明天打算去外面找找看有什麼合適的兼職。不過家教那邊讓我推薦個人過去,明天你們既然有聯誼,我過去順便問問也好。」
「那麼好一份家教工作,你辭掉幹嘛?」捧著《國富論》的吳榮山從上鋪探出頭來。
「就是,你要說其他就算了,聽老魏說你那個學生可是個難得一見的小美女,你就沒打算培養成咱學妹什麼的?」一邊的李漢昌也附和道。
「袁梁,既然人家讓你推薦人過去,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就不考慮考慮咱兄弟幾個?」魏康立馬上前攬住了袁梁的肩膀。
「滾一邊去,別人招的是家教,不要色鬼。」就算姜衛華要找的不是女生,袁梁也不會把熟人推薦過去。
他抬頭朝上鋪的吳榮山,「姜檸家裡說了,只要女生。」
吳榮山吐出一口川普,「沒事,我手裡還有兩個學生,周末早上一個,下午一個,就算你讓我去我也擠不出時間來。」
這時候的周末剛剛開始「雙休—單休」的制度,周末在很多時候,泛指的只是星期天。
寢室里,就他和吳榮山的條件比較普通,魏康李漢昌幾人關注的只是姜檸。袁梁卻知道,吳榮山關注的是這份待遇不錯的家教工作。
打趣了幾句,袁梁寫完信,把信塞進信封,隨後趟到床上,腦子裡卻在想著投幣電話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