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萬家燈火
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我們全家圍坐在火爐邊。品嘗甘甜的美酒,吃著美味佳肴,還有落花生和葵花籽,還有糖果……一邊吃飯呢一邊看電視。大年三十少不了的文藝大餐就是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了。
爸爸吃飯前先是給觀音菩薩上香,然後給祖宗獻飯,敬酒。一個人在堂屋念念有詞,呼喊著逝去的親人的名字。爸爸非常的鄭重其事,一個一個的全都請完畢方才結束。
年復一年,都是如此的。爸爸說敬仰先輩絲毫不可馬虎,因為他們都一直在保佑著在生的親人的——有點迷信,但是還是有積極意義和值得同情理解的。家居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生老病死無人可以倖免的,起碼通過祭祖可以讓後輩不至於忘記先輩。爸爸平時都是初一十五才在供桌上點燈,三十晚上早早的就點起了煤油燈,夜幕降臨家家戶戶燈火通明。
桃李風前多嫵媚,楊柳更溫柔。喚取笙歌爛熳游。且莫管閑愁。好趁春晴連夜賞,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盤不要收。才曉便扶頭。
「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
在闔家歡樂的日子裡,鞭炮聲此起彼伏。直到夜幕降臨還能聽到零星的炮竹響起,節日的氣氛越加的濃郁。
爸爸一天忙裡忙外的不知道忙什麼,最後還是很晚才結束。當圍坐在火爐邊的時候已近黃昏,媽媽說爸爸每年都是慢條斯理的,總愛落於人后。這一點是有明顯的證據的,哪怕在忙都沒有個頭緒。所以我家的莊稼不能趕上季節,單產量也遠遠的沒有其他人家的高。
事實上我的確不應該指責爸爸的,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我只想記錄一個真實的父親,所以就實話實說啦。
不過家裡人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梅姐從她的旅行包里拿出幾件衣服,給爸爸媽媽的,各一件外衣。還有五姐的,是漂亮的春裝,我和哥哥的是兩件坎肩,非常暖和的一人一件。
在我們家是沒有壓歲錢一說的,也很少在過春節的時候添置新衣服。
梅姐的饋贈是大家的意外驚喜,每一個都當做新年的珍貴禮物。在農村有一習俗,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所以大年三十夜不僅燈火通明,還要照亮蠟燭——雖然已經習慣了用電的生活,但是有些傳統還是不能夠丟掉的。
在我的記憶中,九七到九八年的那個春節是最溫馨的。媽媽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幾乎已近忘記了平時辛勤勞作時的腰酸背痛,一直都喜笑顏開的和大家共度良宵,歡度春節。可是從媽媽偶爾表現出的痛苦神情,我知道母親的身體其實很是有問題,可就是一直都沒有系統的診斷治療……
半夜三更的,爸爸就起床放第一次的炮仗,比鞭炮的聲音呢還響。我正睡得香呢,一下子就驚醒啦。倆個姐姐也起床,趕緊的去水井邊挑水。——據說新年第一天搶到的第一桶水是最有福氣的,於是全村的鄉親都會在正月初一的那天起個大早,天剛蒙蒙亮就將水井的水給挑乾淨了。枯水季節哪有那麼多的「聖水」呢!
當然啦,還會給水井上香燒紙的,因為大多數的人是相信萬物有靈的都說吃的水是涇河龍王在管理。
大年初一頭一天,家家戶戶忙拜年。不是去給親友長輩拜年,就是在家接待招呼來拜年的親朋好友。初一那天,大姐二姐,大姐夫二姐夫都不約而同的早早來到我們家。各自提一大包的禮物,有給爸爸喝的酒,還有糖、水果……二姐還給媽媽用毛線勾了一頂帽子。
二姐說,媽媽本來就畏冷,冬天就會犯頭痛的毛病。所以抽時間勾了一個,給媽媽禦寒。
媽媽將糯米加工的湯圓給了一部分,要我送給二娘家。我領命去了,這些年兩家人很少來往,雖然相隔不過百米的距離。只要二娘家的人不是太過分,媽媽都不會計較逢年過節都會將好吃的送一部分給二娘家。
二娘也會將二叔從長沙帶回來的糖果送一些給我們家的,我的記憶中還是有印象的。只是很少在我們家吃一頓飯的。
這樣的事情都是倆家的關係沒有因為吵鬧而勢不兩立,形同水火的前提下才會出現的。要是剛好大吵大鬧過後,就很長時間見面都不理不睬的,形同陌路。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