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終於寫完了)
(後記寫在前面位置,有點怪,但寫在後面,只能ip,所以原諒我放在這兒吧)終於寫完了。(無。,彈窗....шwщdyzw8
這是第一本書。從前年的九月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期間寫寫停停,但終於還是寫完了。時間雖然有點長,好在沒有tj。
非常感謝關注與喜愛本書的朋友們,感謝大家對本書的厚愛與支持。如果沒有你們,也許早就tj了。
成績不好,有點難過。但是好看的書不一定會有好成績(自我安慰下)。當然真正的好書,一定會人欣賞。所以對惠眼識珠的諸位朋友們,更加十二分的感激。
當然,也許我寫得不夠好,但我寫得很用心。
歷史小說,小說的人物性格或者胡編,歷史事件的過程也屬杜撰。但我寫的書中,歷史上當時的地理、習俗、以及大多事件,並非虛構,而是附著在上面,盡量做到真實。
比如,長安城與洛陽城的布局,我查了大量資料,對大唐時代最重要的兩座都城的布局,包括寺院、皇宮裡的宮殿池閣的布局都盡量用了實地實名,甚至仔細到有據可查的著名人物在長安城中所居住的「坊里」位置。「北都」太原以及「揚州」也同樣如此。其它如大到天下各地在當時的地名,小地街道里巷的名稱,都盡量做到查有實地。
不僅如此,我還顧及到在大唐,在我所寫的歷史時代,當時的地名變遷。比如長安,許多人都知道長安,但很多人不知道唐長安與漢長安是完全不同的兩座城。唐長安是隋初所建,是在漢長安之南建立的一座完完全全的新城。再比如皇宮,很多人知道唐時長安的三大宮:「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但少有人知「太極宮」最初一直延續隋時的叫法,稱作「大興宮」,到唐睿宗景元元年(710年)才改名「太極宮」。而且大興宮才是唐初皇帝的真正皇宮,從李淵、李世民到李治初期的政治動都是在此發生。大明宮原是因李淵搬出皇宮后,李世民為他所建,但李淵並未住上身先死,因而停建。直到大興宮因地勢原因低洼潮濕,不利於健康,加上永徽五年的大水禍,大明宮才再次修建。也因此武則天在長安城的主要政事活動是的大明宮。
還有當時人的習俗,從稱謂到衣著也盡量做到嚴謹。比如,唐時及以前對於女子的稱呼,並非用「夫姓」,而是用自家的姓氏,這一點許多穿越者或許並未注意到。再比如古人街道上的行駛規則「靠右行駛」「少避老,下避上,賤避貴,輕者避負重」等等,甚至是唐時的酒名稱呼……我盡量「還原」。
特別想指出的一點是,大多數人知道唐人開放,衣飾也大膽,但少有人注意到它的演化過程。曾有人指責我寫的「黑紗罩」純屬瞎掰,但據我考證,唐初貴族婦女出行的確用「全身罩」(有點象於媽版的《笑傲江湖》中任盈盈戴的那種),也有隻用「頭罩」(象老謀子《十面埋伏》中的那樣),當然到後來是越來越開放,許多貴族婦女為了方便,乾脆著男裝或胡服出門。而宮裝的露點也是事實,但是多在宴會上。而且是上面可以大膽的露,下面卻護得緊。裙裝雖然沒有象後來的不準露腳那般「小氣」,但也多用「長裙羅裾」。
當然,我寫也不儘是如此嚴謹,有些古代人的稱呼並沒有刻意「還原」。比如唐人的「哥」,可以指兄長,但對自己老爹有時也用它。如果當真如此寫法,大概大家看了會「暈」。)
總之,我盡量讓自己作到「嚴謹再嚴謹」(我想我寫完這本書,甚者可以寫一本「唐穿秘籍」了)。
故事結構也盡量做到邏輯合理,而非單純的胡編亂造。
當然,其中難免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還請諸位朋友諒解、指正。
記的在討論組中,有一次問「覺得我寫得不錯,為何……」?有位書友說「哪天你覺得自己寫的不夠好了,才說明你寫得有所進步了」。非常感謝這位書友的指點。果如其言,寫到第二卷後半期時,或許有朋友感覺到了,我的寫作風格有所變化。那個時候我感覺得自己前面寫的的確「不盡意」了,我想那是我有所進步了吧!
總而言之,書中有許多不盡人意處。也有許多我自己不滿意處。或許哪天我會修版噢,還請大家到時多加關注。
再次感謝關注我的各位朋友們的支持!也敬請期待我的下一本書吧,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