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民逐唐王

唐民逐唐王

今之唐王,因其生伴異象,又解暴雨之災,是以名奇。

自敖奇生至今,唐未有天災,民皆以為乃敖奇之神,遂甚敬。后又常有亡者能託夢於敖奇,以明其冤,添其神妙。

及上代唐王崩,因殷太師徐啟與唐王敖奇乃故交,是以隨申淑一同赴唐。

會葬畢,徐啟與唐王獨言良久。歸殷途中,徐啟言於申淑:「唐王之位必不久矣!」

申淑惑,問道:「唐王之賢與神,民皆知也。何以言位將不久?」

徐啟嘆道:「其神若有止,其位可久矣,然其神無止,是以位將終!」

申淑未解,徐啟言數年後自知,乃止問。

敖奇繼位一年,日斷人事,夜斷鬼事,人能欺人,難欺於鬼,是以唐之貪贓枉法之官,陰險狡詐之民皆無所遁形,吏治民風大改。民喜。

唐王二年,敖奇非獨能於夢中解冤,其見人,則能知人之過。敖奇數斥臣下必不為人知之過。又或有初見者,有甚惡者,敖奇知其過,不喜之色難掩。是以唐之臣民及外使皆懼其神。民惑。

唐王三年,敖奇見其人,能知其想。民不可出於口之思,常有,且惡極!雖有思,必不欲之,必不為之,必不成之,是以無患爾。而唐王能知其思,因其惡極,乃發於色。臣於其後乃疑,遂知唐王能明民之思。民懼。

唐王因臣之思惡極,使其族與殷、楚練兵。唐王四年,與楚、殷各練兵五次,楚、殷煩其數矣。乃暗通唐之大族,殷、楚出兵,唐之大族為內應,圍唐都!

唐民雖懼唐王之神,然其於唐民,德甚大,遂立太子為唐王,而逐唐王出唐。殷太師徐啟乃使人護敖奇及其妻子入殷,遷於徐氏所居卉城。及入殷境,敖奇之神妙不存。

申淑言此事於群友。

學生A:「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此之謂也。」

殷王四十年,唐、楚各擇吉日嫁王室之子於殷太子申淑。

唐甚大,何以與殷、楚聯姻?寵其子女也。其無才德者,為唐大族之妻不若為楚、殷之夫人也。

滕虛國太子聞此,大醉三日!

殷王四十二年,申淑有子,名盛。

殷王初登基,常游國都,遂遇王后曲憐。其後雖亦游王都,正值改革,國事繁雜,是以未出其都也。殷王四十五年,改革已畢數年,乃使太子申淑理國,其則與王后曲憐乘乘馬巡遊殷地。

殷王五十年,王后曲憐薨於巡遊途中。

殷王五十一年,殷王崩。申淑繼王位。

未幾,申淑之母於夫人及谷夫人亦亡。

因龍族壽長,敖夫人自請歸唐,后再嫁於唐西方小國離國。

自申淑登基,文有徐啟,武有谷齊,且天公作好,五年未有災亂。

殷王五年,申淑年四十有六。滕虛國來使,下戰書。

申淑知杞魴之意決,許之,將戰於滕虛與殷邊界。

前者滕虛國都至殷都,極速且需

三月,何以今言滕虛與殷接壤?

上代滕虛國國王杞卜,雖顏、身返初,然其壽定矣,與上代殷王同年而崩,杞魴繼位。

始滕虛與殷尚隔三國,今接壤,皆杞魴之功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殷國紀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殷國紀事
上一章下一章

唐民逐唐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