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1心愿求無痕葯 誰把詩詞弄心疤

四十七 1心愿求無痕葯 誰把詩詞弄心疤

經過簡單的調研,小李子初步掌握了這三個村的基本狀況,祝家村之所以人口增加的快,其實他們的水田是最少的,主要的是他們開墾山地都種番薯,木薯,芋頭等雜糧,採取多吃雜糧少吃米飯的策略,這才用最少的水田,拚命的開墾了最多的山地,養出最多的人口來。

分村時,他們抓到了一個最壞的抓鬮,是最吃虧的一方,現在卻是變成了最大的村。

外出時竺竹兩村多帶米飯糰,祝家村多帶雜糧,常被竺竹兩村取笑。

但是就分量而言,祝家村卻能吃個大半飽,竺竹兩村吃的雖然是米飯糰,但是只能吃個小半飽。

祝家村因為分村時吃了個大虧,所以這回分山無論如何都要佔個大便宜。

而原來佔盡優勢的竹家村現在已經淪落到了最弱的弱雞村,這回打死也不能讓惡霸村佔了便宜,一旦讓惡霸村佔了這便宜,弱雞村就永遠的翻不了身了。

人口增長,山林消失,這是一個無人能破解的局。

了解了基本狀況之後,小李子決定不摻和他們三個村之間的事,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決,現代人講的是退耕還林,以保護環境,但是這裡,顯而易見,他們還未認識到這樣的問題,就算認識了,也沒有能力來對付這個問題。

這是農業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天災人禍的根源,無解。

除非限制生育,但是這裡的人命毫無保障,很多人家的孩子都養不大,養大了又要參軍打仗......

無論以家庭,或以村,以鄉,以郡縣,以州,以山(在闕龍皇朝,山相當於省),以國為單位,人口都是生存的重要標誌,人多生存容易,人少生存艱難,人口是財產,也是消耗品,人至少則族立滅。

發展人口不論什麼時候都是真理。

莫說其他,就說開墾,人少就弄不出來水渠,無渠就不能灌溉,開荒就無從說起。

不說戰爭,就是械鬥,人少就村無。

這也是村民們愛皇上的原因,若是皇上出事,械鬥隨時時發生。

既然決定不摻和三村分山的事情,小李子現在要做的事就是馬上回宮廷一趟,找九公主要靈藥,來治竺百問得臉上的傷。

已經過了這麼多天,皇上應該早就對自己婁蟻般的小命,早就應該沒有興趣了,也不知道自己中秋晚上吟詩的事怎麼了,自己會不會已經名揚天下了......

小李子決定明天一早就讓竺梁集向村裡借一匹馬,這裡離皇宮500里,也就是250公里,這馬一天應該可以跑300里,但是自己不會騎馬,只能讓竺梁集帶著自己同乘一騎,這樣一來一回,不知道要用多少天。

莫不要到時靈藥有了,竺百問得臉上卻是已經結疤了......

不行,得借兩匹,輪著騎。還有錢,要想辦法弄點錢,就算人不吃飯住店,也要飲馬......

正在小李子想著如何救竺百問得的時候,女先生找他來了。

真是想打瞌睡的時候,就有人給你遞上枕頭,小李子一見到女先生,就馬上跟她借錢。

女先生應該是有錢的人,在這村子里,她老爸可以領一份工資,又可以參加生產隊的分紅,家裡只有她和老爸兩個人口,存點錢應該是很容易的。

其實夫子是很節儉的人,他的積蓄都用來接濟村裡的孩子了,女老師倒是有一些,不過放在家裡,沒帶在身上。

知道小李子借錢是為了醫治竺百問得得臉上的傷,

女老師自然是慷慨解囊,但是現在,夫子急事找你,趕快去,明天一早再辦借錢的事。

原來是鄰居兩村的村長里正和他們的夫子到了,真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村長與村長在一起,夫子與夫子聚一塊。

村長們在打嘴仗,祝家村長說竺家村不講武道,使用了兵法,喪失了勇武精神,這次的打石仗勝負不能算數,明天一早,我村的小孩就來叫陣,這回可不準再使用兵法,咱們硬打硬的再來一場......

竺家村的村長說,我們以勇武為主,兵法輔之,有何不可?你看我村的衝鋒,那裡輸你村了?而且你看我村那個獨自衝鋒的小夥子,一個人就敢單挑你村的所有人,你們村仗著人多勢眾,可惜飛陀打得那簡直就是水瓜湯,半點也奈何不了我們村的那個後生......

夫子們這邊也是你來我往,絲毫不讓雙方,不過他們說的是詩。

原來,祝家村有幾個後山在皇都服完役以後沒有立即回村,在都城裡閑逛了幾天,閑逛中發現人們在津津樂道的談論著一首詩詞,便想起了村裡的夫子也是喜歡詩詞之人,便花錢買了一份詩詞回來。

聽說,此詩詞便是皇宮裡中秋詩會裡那首唯一的登峰造極的傑作,竺家村的夫子很是感興趣,知道小李子是皇宮來的小太監,便想問問小李先生,想必小李先生會知道其中一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者:李詩人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詩詞,除了筆跡不同,就是自己的李狗剩變成了李詩人......

望著自己中秋之夜寫下的這首詩詞,小李子恍如隔世,思緒萬千,與那時相比,自己收穫了更多活下去的勇氣。

可才收穫的勇氣,見到此詩詞,似乎又大打折扣了......

一心想躺平在這山村,直到心死身枯,但願終釋這無限秋風之恨,卻先是竺百問得臉上的傷,但是事關自己的無心之兩失,又是關係到一個少女的終身幸福,小李子也就心雖不願回皇宮,但是不得不回,雖然心有千千痛,但是有救贖的心情堵住,那心是自然沒有那麼多的位置來安放自己那分哀傷了。

而這詩詞,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將小李子從不著邊際的虛假逍遙里瞬時拉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之中。

就像一重重無聊的枷鎖,層層疊加到一個毫不相干的人的身上一樣,本想以心死來減輕苟活著的心痛,蒼天卻是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樣,老是去扒弄你那心中的疤痕。

死去本來不容易,生存也是極艱難,逃不掉這人世間的許多事,心難。

「作者有家不能回,有殺賊之心卻是報國無門,身藏器而被供奉在神台之上,慢慢的失去了血肉之軀體,失望之際,卻不能大聲疾呼,唯有借詩詞,將心中的萬般即將逝去的豪情,藏匿在人間繁華,少男少女心事之中,驀然回首,那若隱若現之人,看似近在咫尺,實是遠在天涯,至死也是不可遙及。」小李子遙想到了那個詩人,從敵營走了八千里,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祖國,一心想著收復河山,卻被臨安的皇帝,把他奉為愛國的模範,卻不給他一兵一卒,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最後絕望。

剛才還在吵吵鬧鬧的三個夫子,和竺家村夫子的大女婿,還有小女兒,聽了小李子的一席話,靜靜的呆在當場......

許久以後,竺家村的夫子這才回過神來,小心翼翼的問小李先生道:「作者是怎樣的人,小李先生認識?」

「這首詩詞是我寫的。」小李子不無幽幽的說道。

眾人聽聞大吃一驚,齊齊望向眼前這個只有十五歲的小太監,簡直是不敢相信,非常明顯,這詩,還有剛才的話,與眼前的人的年齡和身份都極不相稱。

「爺爺小時候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從敵營里一路過關斬將,經歷了八千里路雲和月,最終找到了那個逃跑到一個叫臨安的小地方的皇帝,本想著可以帶兵收復故土了,誰料皇帝只知道偏安一隅,只是把主角樹為愛國的典型,卻不給他一兵一卒,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最後絕望。」倒不是自己穿越的事秘不可示人,只怕自己說出來別人未必相信,何必費哪無謂的口舌?小李子只好編一個故事,說道:「我就是以爺爺的故事的主角的心態,借中秋的繁華寫的這首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后修仙時代之小太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后修仙時代之小太監
上一章下一章

四十七 1心愿求無痕葯 誰把詩詞弄心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