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縣小學和縣中學
正德十六年十月,在為期三個月的國喪期之後,大明版的普通話終於開始實行。
大明版的普通話以現在京城的口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標準方言,同時也吸取了地方上一些地方語言的特色。
楊延和帶著內閣整理好了之後,朱厚照聽了一下,和自己前世的普通話基本上一樣,但是也有一些差別。現在京城的方言和後世的方言那都是不一樣的,這種差別也在情理之中。
大明普通話的推廣是一個長時間的工程,大明地域太廣闊了,想要完全推廣開來不容易,而且這個說話以及語言一個人的習慣,大多數的人習慣已經養成了,在想要讓他們去更改就不太可能了。
標準的普通話制定出來之後第一個開始實行的就是國子監,大明國子監生來自全國各地,這些人雖然都要參加科考,但是根基實際情況來說,能夠考上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那剩餘的大部分人就要在科考之後回到自己的原籍地區了。
這就是率先在他們當中開始普及普通話的原因。當這些人返回原籍的時候,他們帶回去的就是最正宗的普通話。
想要普及普通話,不能把目標放在現在已經成年的人身上,他們的語言習慣已經定型了,想要改變是很困難的,所以普通話的普及要放在那些還沒有成年的人身上。
特別是那些小孩子,這些人的語言習慣都處於剛剛開始培養的階段,教授他們普通話最為方便了。
內閣所規劃的便是等到這些在國子監畢業的人回到自己的家鄉之後就把這些人給組織起來,讓他們在負責教授知識的時候也教授一下普通話。
而且這個計劃也是和另外一個大明教育普及相輔相成的。
未來國家與國家之前,民族與民族之間比拼的不單單有國民的數量,更要比較國民的質量。歷史上未來所崛起的國家,無不是把教育事業放在了自己國家的重中之重,無不是靠著教育培育出來的大量人才撐起了整個國家的進步。
教育事業重中之重。朱厚照對於大明的教育世界有自己的心裡計劃,以前大明沒人提過這件事情,他自己雖然想到了卻也沒有實行,就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必要,而且國家也沒有那個能力支撐起來太過於龐大的教育體系。
也就是這幾年,隨著國家的收入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井噴式的增長,朱厚照才突然把教育給想了起來,
有錢才好辦教育啊。
對於教育,朱厚照還是走的逐步普及的方法,不能一蹴而就。慢慢來。
大明的行政單位是以縣為基本單位的,經過這十幾年的慢慢改變,大明已經廢除了以前那種省府州縣以及省州縣兩者並存的大格局制度,這裡面的直屬州已經被廢除,並且在統籌的時候加上了中央的概念。
中央,省,府,接下來就是縣了。再往下的就是那些鎮了,也就是以前所謂的里甲。
里甲制度也是以前明朝最基層的一個行政單位。當年太祖規定以一百一十戶為一個里甲,在縣的下面,不過它並不在大明朝的管理制度之內,對於里甲裡面的小吏。地方政府自行任命,而且朝廷也不供應俸祿。
現在里甲制度也已經在州被取消的時候跟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鎮以及村。不過鎮和村同樣和以前一樣不再朝廷正式的官吏制度之內。
縣,作為大明朝的基礎地域行政劃分。在進行教育普及的時候,也是以縣為重點。
根據去年朝廷發布的政令,在兩年之內。全國所有縣必須建立起三所以上的公辦縣小學,供本縣優異兒童啟蒙教學。
在縣小學里,幼童五歲入學,根據內閣編製,分為六個學年制,六個學年制結束之後,經過考核成績優異者可以進入本縣縣中學。
由於初步每一個縣只設立一個縣中學,所以這個競爭的壓力還是很大的。縣中學同樣有六年學習時間。
在這六年的學習結束之後,他們就要迎來自己人生最最重要的一次考試了,這個考試就是縣試。
凡是通過縣試的人都可以進入當地的縣學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這個縣學可就和以前的前面的不一樣了。
在朱厚照的計劃之中,縣小學是用來進行教育啟蒙的,而縣中學則是用來培養一批具有中層知識水平的人才。
而縣學則是真正的為大明培養頂尖人才的。
縣學並不是朱厚照的原創,這是早就應存在的了,在縣學裡面學習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都頂著一個秀才的光環。
進了縣學,他們就可以更好的為將來的鄉試做準備了,從進入縣學之後的那一刻起,他們所要走的道路就基本上固定了,好好學習將來參加科考。
所以那些落第的國子監生將來的去路就是這裡,縣小學和縣中學,他們除了要將自己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教給無數個兒童之外,還要將國子監教給他們的普通話給帶回來。
一個縣城增加三所縣小學和一所縣中學,這就是朱厚照的第一步規劃。他倒是也想一下子把小學、中學一級大學什麼的開遍全國各地,恨不得讓每一個人都能夠進入學校學習。
可是這畢竟是不現實的。因為朱厚照知道朝廷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而且就算把學校開的再多,其實也不一定能夠招來足夠的學生。
說句很不好聽的話,現在整個大明朝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文盲,你說你給這些人講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能夠聽得明白嗎?他們自己估計連自己的名字都不一定會寫。
在這些人的眼裡,估計讓孩子去上學還不如讓他們跟著自己到地里幫幫忙好呢。
平均一個縣城創辦三所縣小學和一所縣中學,這是內閣根據可能入學的幼童的數量計算出來的,而且在五到十年之內,這些縣小學還不一定能夠坐滿學生。有錢的都請私塾了,沒錢的貧困人家對這個也不重視,而且也不一定能夠上得起這個學校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