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上)

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上)

由於情節需要,在後面篇章故事將會帶領大家「遊覽」一下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特此,余將整理出來的相關資料事前奉稿,以供偏好此類的讀者參閱。至於小說情節中,若與之偏差的事件,則為戲化需要,資深讀者朋友大可不必深究。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心,南北寬約4oo公里,東西長約1ooo公里,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又稱「死亡之海」。

塔克拉瑪干沙漠,系暖溫帶乾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c,晝夜溫差達40c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底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風沙日,大風風速每秒達300米。由於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流動沙丘佔80%以上。據測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一千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公里。絲路古道南道的精絕、小宛、戎盧、圩彌、渠樂、樓蘭等古代城鎮和許多村落都被流沙所湮沒。由於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四面為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充滿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變幻多樣的沙漠形態,豐富而抗監鹼風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發量高於降水量的乾旱氣候,以及尚存於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綠洲,潛入沙漠的河流,生存於沙漠中的野生動物和飛禽昆蟲等;特別是被深埋於沙海中的絲路遺址、遠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種金屬礦藏都被籠罩在神奇的迷霧之中,有待於人們去探尋。

與擁有巨大生命力的胡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一個個曾經喧囂一時的名字,隨著時光的流逝悄然消失,留在了厚厚的古籍或者後人無限的想象之中。瑪札塔格山就是其中之一。

瑪札塔格在維吾爾語中指墳山的意思,因山上有墳墓而得名。唐代文獻中的神山就指此山,《宋史·于田態》稱此山為「通聖山」瑪札塔格山由紅、白二山組成。在落日的餘輝中,兩座山峰如同兩位披掛盔甲、長須飛翹的武士,頭對著頭,靜靜地仰卧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莊重而又安詳。

瑪札塔格山頭聳立著漢代古堡和烽燧,這裡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軍事要塞和驛站。由於乾燥少雨,歷絲1千年仍然巍然屹立。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曾經繁盛一時的西域36國,以及聯結絲綢之路的城鎮、戌堡、佛寺、驛站,象一滴滴水珠,散落並滲透到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古代文明消失了,無數個活生生的歷史變成謎底藏匿在沙漠里。生活在沙漠南緣的維吾爾人說它是過去的家園或者消失的家園。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四周的昆崙山、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上,都有大量的冰川。每年夏季來臨,山上的冰雪融化,匯入千萬道溝壑,形成一條條河流,流進盆地的低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就連浩浩蕩蕩的塔里木河這樣的大河,也把所有河水都留給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自己最終消失在漫漫黃沙之中,成為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千山百川的水都流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在大漠的下面匯聚,形成了一個浩瀚深邃的地下海洋。

據現在探測到的數據,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下面,水的總量超過8萬億噸,大部分地區地下水位線不超過10米。如果把沙子與地下水對換一下,讓水到沙子上面來,那就是一個深24米、方圓32.7萬平方公里的淡水海洋,足以使2個山東省或3個江蘇省或54個上海市或18個北京市變成水族館。

小說中提及的某些地名、辭彙另釋:

1、于田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距首府1300公里,距和田180公里,全縣總面積4.032萬平方公里,轄13個鄉、2個鎮、3場、1個老城區辦事處,175個行政村。總人口21萬人,其中維吾爾族20萬人,佔總人口的98.3%,漢族人口3562人,佔1.68%,其他還有回、哈、柯、滿等民族。農業人口18.4萬餘人,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縣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昆崙山,北部為塔克拉瑪干沙漠。克里雅河從昆崙山麓流出,自南向北流貫縣境。氣候乾旱少雨、溫差大。農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棉花、水稻、胡麻、油菜,果品有葡萄、西瓜、石榴、杏等。畜產以羊為主。工業有農機、電力、煤炭、印刷、軋花、畜產品加工、玉石加工、手工編織等。

于田縣歷史古老,西漢時期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扜彌國,是絲綢之路南道入口和佛教初傳之地,也是兵力最盛的綠洲古國,東漢時已經衰落,後來被于闐國所並,其後它的歷史一直是個謎。明代稱克列牙,清代稱克里雅。和闐六城之一。《西域圖志》作克勒底雅:「在齊爾拉東二百里,西距額里齊城四百三十里,有城垣居,六城之一。東傍克勒底雅郭勒。」據《回疆志》載,克里雅城周約二里九分余,東西南北各有一門。西漢為扌於彌國地,隸西域都護府。兩漢后屬於闐。《唐書西域傳》:「于闐東三百里有建德力河胡楊林blog,河之東有汗彌居建德力城,亦曰拘彌城即寧彌故城。」寧彌、拘彌、汗彌即《漢書西域傳》之扌於彌:「扌於彌國,王治扌於彌城。」建德力河即克里雅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隸和闐辦事大臣。光緒八年(1882年)置於闐縣,縣治初設在喀拉喀什。克里雅為驛站,稱凱揚驛。光緒十一年(1885年)縣治遷至克里雅,即今木尕拉鎮所在地,隸和闐直隸州。1920年隸和闐道。1950年屬和闐專區。1959年縣名簡寫為于田。1977年屬和田地區。

于田縣旅遊業極具發展優勢,境內有喀拉敦遺址、烏依勒克遺址、加賣清真寺、喀孜納克古廟、原始胡楊林等景點。地處沙漠深處的達里雅布依鄉萬畝原生態胡楊林,雄偉壯觀,古樸秀美,每年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遊客參觀、探險。據考證,道學家派創始人老子曾在達里雅布依閉門修學3年,現已引起日本、東南亞等國考古專家的高度重視。

2、克里雅河維吾爾語即「漂移不定」的意思,該河位於于田縣境內,起源於喀喇崑崙山脈海拔6920米高度的5y636號冰峰和遠古冰川,河水主要由雪水融匯而成,經常因季節性洪水改道而得名。克里雅河全長約340公里,聚水面積7358千平方公里,年正常水流量7億100萬立方米。克里雅河水資源較豐富,河流上游是豐盛,美麗的牧場,中游是富饒的綠洲,下游是塔克拉瑪干腹地,是對固定沙漠具有巨大意義。河床有著豐富的黃金資源。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從於田縣北流約200公里后消逝在浩瀚沙漠之中。克里雅河兩岸生長有大面積的胡楊、紅柳和蘆葦等荒漠植被,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南北長340公里的綠色長廊,河尾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里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沙漠綠洲,共有胡楊林、紅柳林約57.5萬畝。這裡氣候乾燥,風沙頻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克里雅河流域除了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胡楊林網站,還有著美妙奇特的自然景觀:一條條蜿蜒起伏的沙梁,一座座比肩而立的新月型、魚鱗型、金字塔型等千姿百態的沙丘;高低不等的紅柳沙包,似群山漫舞;早晨,紅日穿透沙霧,金光四射,朝霞滿天;克里雅河象一條玉帶環繞著達里雅布依綠色長廊,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樹型奇異,滄桑古樸。區域內有野駱駝,野豬、以及馬鹿、額喉羚、塔里木兔、沙鼠、蜥蜴野生動物,鳥類有啄木鳥、大杜鵑、百靈、喜鵲等。

這條經于田縣向北流進塔克拉瑪干沙漠二百多公里的河流,不僅養育了位於沙漠深處的一片綠洲和生活在這裡與世隔絕的克里雅人,而且孕育了獨特的克里雅文化。克里雅河下游曾有的古老文明是從1896年開始被發現的。在古老的克里雅老河床附近,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當年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兩處遺址。自1993年以來,中法聯合考古隊於1994、1996、2001、2005年前後5次進行沙漠田野考察,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說:「我們最大的成功就是1994年發現的園沙古城遺址以及今年在園沙古城以北取得的新發現,這次的新發現採集了一批包括陶、石、玉、鐵、銅、琉璃器等在內的遺物。」「沿著克里雅河北上,重要的遺址依次有唐代的丹丹烏里克、漢晉時期的喀拉墩、西漢時期的園沙古城,以及目前發現的時代可能更早的新遺址,越深入沙漠,遺址的年代越為久遠,深藏的歷史也更為古老。」伊弟利斯這樣概括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克里雅河書寫的古代文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還楚留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夢還楚留香
上一章下一章

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