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書
《舊唐書》曾讚揚魏徵的奏疏「可為萬代王者法」。對於魏徵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視,說它是「言窮切至」,使得自己「披覽亡倦,每達宵分」。他還曾使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訓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經常拜讀這篇奏疏,用以規戒自己。由此可見它在封建時代的重要意義。即使到了現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也仍有值得借鑒的意義。
這篇奏疏,在寫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文章根據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績之後,逐漸驕傲自滿,生活日趨奢靡地情況,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誠以待下」,必然會使「骨肉為行路」,最後導致至親疏遠,君臣解體,離心離德,難於保守天下。奏疏不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危害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對症下藥,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確具體,又實用而不空泛,針對性很強。
奏疏從頭至尾,多用駢偶,或相對為文,或排比論述,辭工文暢,音律和諧,鏗鏘成韻,讀來如覺連珠滾動,文章一氣呵成,論述步步為營,氣勢雄健有力,警示振聾發聵。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諫議大夫魏徵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徵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開篇,通過成敗得失的比較推論,歸結到「可畏惟人」,指出了爭取人心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規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儉,不輕用民力。這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闢的論述,其主題是在於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寫得語重心長,剴切深厚。
魏徵敢於直諫,在貞觀年間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強調「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對唐太宗開創的千古稱頌的「貞觀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闡明的是為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諫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規勸唐太宗在「貞觀之治」取得成就以後,仍要牢記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善始」、「克終」,以「積其德義」,使國家達到到長治久安的局面。
《古文觀止》評價:通篇只重一「思」字,卻要從道義上看出,世主何嘗不勞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義,則反不如不用思者之為德也。魏公十思之論,剴切深厚可與三代謨、誥並傳。
魏徵這篇諫疏是規勸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文章第—段即開宗明義,用樹木、河流作比,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析「取易守難」的道理,並從「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結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具體內容。所謂「十思」,歸納起來,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滿、寬容仁慈、慎始善終、虛心納言、拒邪黜奸、刑賞以法。
以「固本思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開篇並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臣聞」的口氣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兩個作比喻,一個明事理,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這樣就加重了強調意味。反問的一句,差不多帶有「挑釁」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處。接著,進一步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一樣荒誕。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與「水」的比喻。
第二段
總結歷史經驗,並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終者蓋寡。」開頭幾句,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這雖說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國之安」,就必須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來,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更為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殷憂,則竭誠待人;得志,則縱情傲物。而「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於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裡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和民的關係比作水與舟的關係,發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內容是正己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重。「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兩條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等;「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這兩條是戒驕戒躁,勸皇帝要恪守職分,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是勸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慾望,要持之有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是勸皇帝勤勉政事,處置謹慎,不要怠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是說「兼聽則明」,放低身段,多聽取臣下的意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是說「偏聽則暗」,自己有傾向直臣,罷黜小人;「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是說賞罰要按國家尺度實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頗。「十思」就是十條勸戒,語語坦誠,字字驚心。文章最後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從用人,納諫,賞罰,多方來講、其中提到的「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即「用人」「納諫」策略,實際上成為初唐的治國方略,創造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魏徵提出的「十思」能給我們哪些寫作的啟示呢?
一是陳述意見的針對性。這奏疏是給皇帝看的,是用來勸諫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陳述的內容無一不針對帝王的易犯病,又無一不為「垂拱而治」的封建統治著想,使唐太宗樂於接受。
二是思考問題的全面性。這「十思」的內容涉及到與帝王冶國興邦有關的十個問題。從生活到政治,從人個慾望以品德修養,凡存在的主要問題作者全都考慮到。不但指出問題,而且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費苦心。
三是安排條款的序列性。「見可欲」「將有作」「念高危」「懼滿溢」「樂盤游」「憂懈怠」「慮雍蔽」「懼讒邪」「恩所加」「罰所及」,排列井井有條,多而不亂。四是語言表達的齊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構成排比,一氣呵成,形成齊整,氣勢磅礴。顯然,這篇古代佳作給我們帶來很多有益的寫作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