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章 錢啊!

一百五十二章 錢啊!

武十二年,也就是西元1800年。此時的中華海軍實力雄厚,北斗七星、南斗福祿六星、東斗六陽星、西斗六明星以及九曜星和二十八星宿,星斗級三級戰列艦就有62~之多;建陽八年之前已建造的武曲星君號、南極星君號、北極星君號、水德星君號、破軍星君號,加上定鼎中原之後建造的紫薇星君號、太極星君號、太陰星君號、太陽星君號、孟章神君號、監兵神君號、陵光神君號、執明神君號八艘星君級戰艦,其二級戰列艦多達13~。另有新落水的四海龍王號,一級戰列艦,中華艦隊戰列艦有79艘之巨。

按戰列艦的數量算,中華艦隊是僅此於英國。但問題是噸位不夠,同歐洲的同行相比,中華諸多戰艦除了一級戰列艦之外,餘下的都要少上3、噸。以二級戰列艦北極星君號來說,全艦備炮92門,可噸位僅有1800~:,比歐洲的同級戰列艦輕了200—,一些個大的三級戰列艦都趕得上北極星君號了。後來建造的8二級戰列艦,噸位都保持在2000~:上下,在歐洲也就是中不溜的。

星斗三級戰列艦的噸位也都在1300—1600~:之間,同樣是輕了很多,這麼一算下來總噸位就差了人家好大一截。

柴坤他們自從建陽四年吃了一次虧之後,就一直把英國艦隊作為假想敵,開始時一直想在總噸位上壓過對方,好爭取一個世界第一。最後雖然放棄了這個無聊的願望,卻也很看重老二的位子。可這幾年,法國艦隊的總噸位一個勁的向上升,最終在前年超過了中華海軍。這讓柴坤他們心中別提多不舒坦了!

數遍海軍的各個方面,中華海軍似乎也僅僅在火炮上勝過一籌。

這個時代的艦在基本構造上和二百多年前的德雷克時代沒有太大的區別由青銅或鐵鑄造,炮口裝填,發射實心球形彈丸。十八世紀以前,由於青銅比鐵輕,容易鑄造且經久耐用,是製造火炮的主要材料。進入十八世紀,各國都大規模擴建海軍,使得艦炮的需求暴增。因為鐵的成本只及銅的五分之一,所以鐵炮逐漸替代了青銅炮,成為各國戰艦的標準裝備。英國鑄造的鐵炮質量首屈一指歐洲大陸價格往往高出當地鐵炮四、五倍。英國鑄鐵工藝先進由來已久。英國銅礦資源貧乏,嚴重依賴歐洲大陸進口。亨利八世認識到這個戰略弱點,於是下決心另闢蹊徑,大力發展鑄鐵技術。從伊麗莎白女王時代開始,英國的鐵炮就享譽歐洲了份量稍重以外,質量並不亞於同時期的青銅炮。

英國皇家海軍此時裝備火炮,以彈丸的重量劃分,主要是9磅、1磅、18、24和32磅五種火炮,口徑分別為米、11米、131厘米、44米和159米。戰爭初期裝備的一批重炮(口徑174米),因為射速較慢,逐漸被淘汰。五種火炮的長度相仿在277米左右,但重量相差很大,其中12火炮重一噸半,24火炮重兩噸,而32火炮則重達兩噸半。

軍艦上的炮因為射擊角度的限制程都不會太遠,而且遠了的話也打不動。以24磅或32火炮為例角時,射程可達1500米;射角抬高到8度時及米。

在1米的距離上,英制24磅炮發射的炮彈能夠穿透尺厚的橡木。真正的海戰中方往往在一、兩百米的距離內以水平射角快速發射,這時射速比射程重要得多。英國皇家海軍非常重視炮手的操練,英國艦炮的射速能夠達到一分鐘一發,大概比法國艦炮快兩倍。近戰中炮手往往一次發射兩、三個彈丸,或實心彈加霰彈,以求最大的破壞效果。(炮管子里多塞幾個鐵蛋子,雖然很耗磨炮壁,卻也不失為一個增大打擊量的好法子。)

個時期炮彈的種類,除了通常的實心彈以外,還有霰彈和鏈彈等幾種。彈其實是一個鐵皮桶,裡面裝填數十顆鉛彈,鐵皮桶出膛即分解,於是數十顆鉛彈向前以扇面飛行。彈的主要作用是殺傷人員。鏈彈是鐵鏈相連的兩顆實心彈,主要用於破壞桅杆和風帆。此時空心裝葯的榴彈已經裝備英國陸軍,但由於碰炸引信不可靠,英國皇家海軍一直沒有正式裝備。

這個時期英國炮地一個重要改進是燧發機地使用。海戰中戰艦船身地晃動使得瞄準困難。燧發機地優越之處在於沒有發射延遲。而普通引信通常需要幾秒鐘地時間才能引爆發射葯。這樣英國炮手瞄準以後可以立刻發射。大大提高了命中率。另外一項革新是短身管火炮地發明。短身管火炮最早出現於1782年地一次海戰中。炮身只有一米半長。主要用於近戰。由於炮身短。這種火炮重量相對較輕。32短炮只和6磅長炮一樣重。

這兩樣明都很好地被中華海軍所吸收。但不經戰火磨練。實在難以讓梁明相信他們地戰鬥力。

對於如今歐洲地局面。梁明很不認同拿破崙海陸齊舉地戰略。相比較大

海戰。陸戰才是最重要地。陸戰可以是決定性地。定是消耗性地。海軍地價值主要體現在戰略方面。

英國地傳統國策是牢牢地控制了制海權。對法國進行孤立和封鎖。通過皇家海軍和法國展開一場曠日持久地經濟消耗戰。拿破崙也可以為了打破這個封鎖。苦心經營自己地「大陸體系」。有了中華商船地輸運。有了同荷蘭地商貿。此時地法國日子絕對要好過歷史同期。在梁明看來。以法國目前地處境。只需要維持一支差不多地艦隊固守己方沿海就可以了。實在沒必要投入如此巨資去在自己地短處上同對手地長處爭強鬥勝。有那麼多物力財力。好好地搞好自己地陸軍。打垮普魯士、奧地利才是正路。

笑了笑梁明卻也好正確地判斷拿破崙地想法。畢竟有太多是自己所不了解地。但梁明心中很高興。因為英國被拿破崙拖慘了。

拿破崙一個勁不停地製造軍艦,英國自然也不敢疏心大意,它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軍備競賽可不是好搞的牲太大了。

74門炮的戰列艦經過百多年的實戰,逐漸被認為是最經濟實用的艦種,英國近年所建的新艦中75%是這種戰艦。兩層火炮甲板的戰艦脫穎而出,是無數次海戰自然選擇的結果。由於木製戰艦結構上的限制,要增強火力只能在戰艦的高度上做文章,也就是增加火炮甲板的層數。三層火炮甲板的戰艦由於重心高得不使用大量壓艙物保證穩定性,於是嚴重影響了戰艦的速度和機動能力。加之1艘一、二級戰列艦(這兩類在英國差別不大)的造價大概相當於2三級戰列艦的造價,英國皇家海軍自然願意多造三級戰列艦以保證海戰中有足夠的機動兵力。

英國戰艦的壽都相當長,原因在於英國人對造船材料和工藝精益求精,再加上海戰中鮮有敗績。在1797年的聖文森特海戰中國戰艦的平均年齡是17歲,其中幾支主力艦年齡超過30歲,比如1門炮的「不列顛尼亞」號已經35歲,而勝利號也有32歲。相比而言,聖文森特海戰中的西班牙戰艦都相當的年輕,這大概是法西聯合海軍屢戰屢敗,戰損率居高不下的緣故。

籌建和維持一支海軍相昂貴且耗費往往隨著戰爭的進程而飛漲。1789年,英國一艘戰列艦的造價大約每一個噸位25英鎊,到1800年就漲到35鎊。勝利號戰列艦造價加上全套裝備,花費1英鎊。179年英國皇家海軍軍費625萬英,到1800年就飛漲到15c0萬英鎊。

看了這個字明只是心中高興快活,對於海軍一竅不通的他是不會知道這個數目有多麼的驚人。要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國皇家海軍1905年的軍費也才3500萬英,而此時英國海軍的主力戰艦幾乎都是萬噸以上的裝甲戰列艦且正和德國搞建造「無畏艦」的競賽。

對這些梁明不知道也用不找知,他現在考慮的是怎樣將軍部安撫下去或許太子和戴均元會給自己一個妥善的處理。

ps:術方面,十七世紀以荷蘭為代表的新興海上強國仍然鍾情於近距離混戰。進入十八世紀,「戰列線」成為歐洲各國海軍的標準戰術。海戰中雙方戰艦通常排成兩個縱列,平行相對駛過,互相以舷炮對射。這種戰術的弊病在於簡單化、程式化,海戰形同角力。如果兩支艦隊旗鼓相當,往往打到兩敗俱傷也分不出勝負。

風向對海戰戰的影響也很大。處於上風向的戰艦,船身向下風向傾斜,這一側的艦炮水平射角較低,有利於攻擊對面敵艦的船身;處於下風向的戰艦,船身向後傾斜,舷炮水平射角較高,有利於攻擊對面敵的桅杆和風帆。選擇上風向屬於攻擊性強的表現,其目的是擊沉敵;選擇下風向則是防守性的姿態,目的是破壞敵艦的動力系統,使其失去機動能力,以便於自己脫身。十八世紀英、法兩國的海戰中,法國艦隊通常選擇下風向,準備一旦戰局不利就逃之夭夭。

英國艦;為了迫使法艦決戰,往往一開局就試圖搶佔法艦隊的下風向,斷其退路。

這個時期的戰艦建造得相當堅固,船殼是數英尺厚的橡木板,遠距離射來的炮彈通常無法貫穿,近距離發射的炮彈對船殼所造成的破壞,也就是碗口大的一個洞,船員通常能卧倒躲避,極少受到傷害。一艘戰艦最薄弱的地方是船+。船?所用的材料輕薄很多,一顆炮彈不僅可以輕易透入,而且能貫穿整個甲板,對人員有巨大的殺傷力。英國海軍有專門的「+射」戰法,即運動到敵艦後面時,集中火力近距離轟擊船?。此時通常發射一顆實心彈加一顆彈,實心彈穿透船殼,而數十顆鉛彈緊跟著從彈洞飛入,以扇面掃過甲板。這樣的雙發彈有五、六顆就能使敵艦的整層火炮甲板喪失戰鬥能力。英國海軍只有在混戰中偶爾能夠用上這種威力巨大的戰法,要想在海戰中有目的地攻擊敵艦船?,就得垂直切入敵艦隊的戰列線,不僅風險很大,更意味著戰術思想的推陳出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五十二章 錢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