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眼看母親快要到京城了,嘉靖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給父母爭回一個合理的名分。此外,嘉靖皇帝為了迎接母親蔣氏入宮的接待儀式級別上的問題,又一次與朝臣生分歧。
八月十二rì(辛卯),禮部第一次呈上一份關於迎接興獻王妃蔣氏入宮儀式的方案。經禮部商議,興獻王妃先由崇文門進入東安門,屆時陛下於東華門迎候……。
嘉靖在看完方案以後,直接往桌子上一拍。
「再議!」
幾天過後,禮部又再呈上第二套方案。經修改,此次禮部提議興獻王妃先由正陽左門進入京城,然後再從大明東門入宮……。
這回,嘉靖連方案一半都還沒看完就直接拍案而起。
「什麼崇文門﹑東安門﹑大明東門,現在叫你們游花園嗎?既然要迎接朕的母親到來,你們豈能如此隨隨便便!」
一頓訓話過後,嘉靖皇帝直接下令,屆時有關部門必須按照迎接太后的禮儀規格接待母親蔣氏入宮。
看來,咱們小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確!然而,禮部尚書毛澄又再長編大論地爭辯起來。
「陛下,微臣認為依照祖宗禮法規定……。」
對於這些熟到爛透的對白,嘉靖已經不想再聽。因此,還沒等毛澄啰唆完,嘉靖直接把他老人家的話打斷。
「行了,我不想再聽你上課,就按我說的照辦!」
嘉靖皇帝的忍耐似乎已經到了極點,看起來雙方攤牌的時候要到了!
九月二十五rì(癸酉),內閣那邊收到了一個爆炸xìng的消息,皇帝大人辭職不幹了!
「轟~~~!」這下子內閣那幫老頭子的腦袋全都被震懵了。
到底生了什麼事?原來嘉靖小皇帝收到消息,他母親蔣氏雖然已經到達京郊通州。然而卻因為「議禮」一事弄到現在連一個像樣的名分都沒有,於是拒絕入宮。
皇帝大人現在決定收拾行李陪母親回安6。
聽到這,內閣一眾官員嚇得沖沖忙忙的往宮裡跑!由於事情生得太突然了,楊廷和他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當來到宮裡時,他們看見嘉靖已經命人收拾好行李。
眼看皇帝大人馬上就要離開,楊廷和等人連忙上前勸阻。
「陛下!國不可一rì無君啊!」
嘉靖皇帝一句頂回去。
「朕也不可一rì不孝!你們既然要逼我當忤逆仔,這個皇帝我不幹了。」
說著說著這位小皇帝突然大哭起來。
皇帝要挾退位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宮廷,弄到內閣幾位大臣狼狽不堪、滿額大汗。如果事情再鬧下去,到時候誰都付不起責任啊!「內閣逼走皇帝」這條罪一百條命搭上去也抵不了,看樣子這回不能再敷衍那個小皇帝了。
於是,在經過一番短暫商議過後,楊廷和等人也只好選擇妥協(暫時xìng)。最後,由張皇太后出面,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
十月初二(庚辰),由張皇太后頒布懿旨,追封嘉靖皇帝的父親朱祐杬為「興獻帝」;而母親蔣氏則封為「興獻后」,並且按照嘉靖皇帝早前下達的要求迎接母妃蔣氏入宮。
兩天過後(十月初四),興獻后蔣氏在大隊人馬的簇擁之下從大明門進入皇宮。此時,嘉靖於午門外親自迎接母親到來,母子二人終於團聚在一起了!可惜,如此溫情的一幕卻完全沒有打動在場的官員。
而直到目前為止,內閣已經第二次向皇帝作出讓步了。和早前小皇帝入宮登基時要求行天子禮一樣,在與內閣兩次的較量中,嘉靖開始意識到一個重要的信號!
「只要我肯堅持下去,他們是絕對奈何不了我的!」
然而,蔣氏的到來卻惹得皇宮裡的另一位重量級人物(張皇太后)很不高興。事實上,這位張皇太后一直以來就從心底看不起這個來自外藩的親戚。
而先前嘉靖哭鬧宮廷並要挾退位的事,張皇太后更是一直記在心裡。她始終把一切的責任全都歸咎於這位蔣氏。在她看來為人母親連兒子都沒教好,整天讓他在宮裡與大臣吵吵鬧鬧的,實在太沒教養了!
所以,後來每當蔣氏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張皇太后總以一副大宗欺壓小宗之勢,三番四次地為難蔣氏,並要求蔣氏在大庭廣眾之下以外藩身份給自己下跪。
張皇太后的行為,嘉靖皇帝看在眼裡恨在心裡。
「實在太傷自尊了!這個姓張的老太婆平rì在後宮擺擺款我也不理你了,現在竟然還要朕的母親給你下跪?」
不過,張皇太后之所以如此目中無人,其實也說明目前母親的分量還不夠。
因此,他一直希望能為父母爭取到一個「皇帝、皇后」的身份。所以,對於目前「興獻帝、興獻后」這兩個稱呼,嘉靖還是不怎麼滿意。
於是,在接下來的rì子里嘉靖皇帝再次召集群臣廷議,並且提出要在父母的稱呼上多加一個「皇」字!(興獻皇帝、興獻皇后)
對於小皇帝這種得寸進尺的要求,朝廷大臣一律感到非常不滿。不過,他們反對的理由還是很充分的!因為,就從封號上的級別而言,「興獻」乃是外藩級別,故此不可稱「皇」,陛下如今隨意更改,那簡直就是對祖宗禮法的一種褻瀆。
而就在群臣紛紛聯名上疏反對的同時,卻有一位老朋友跳出來說「可以改」!
我說的這位老朋友,他就是張璁大叔。
作為嘉靖皇帝的擁躉,張璁大叔又一次在小皇帝孤立無援之際挺身而出,為嘉靖小皇帝重新搶回那塊「道德高地」。
(而在張璁的「牽頭」之下,像霍韜、熊浹等幾個跑龍套的也跟著跳出來搶戲!)
張璁大叔認為,以目前的形勢而言,既然朝廷能給予蔣氏以「太后級別」的禮儀接待,那麼順理成章也應該把尊號追封為「興獻皇后」。
於是,他又立即寫了一封名為《大禮或問》的奏疏聲援嘉靖。由於情況緊急,奏疏連墨水都還沒幹就直接send到皇帝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張璁大叔之所以能夠順利地把自己的文件繞過內閣那邊的審查,直接上交到皇帝手裡。當中是有一個被忽略而又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通過嘉靖皇帝身邊的一些貼身太監幫忙。
在明朝,太監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儘管在嘉靖王朝這四十五年間,沒有任何宦官專權的情形出現,司禮監里的那幫太監可謂一個比一個乖。但我們通過這點可以看出,在「大禮議」這場政治博弈中,宦官集團其實一直在暗中支持著嘉靖皇帝的。
相比之下,張璁大叔的「高調」早已引起內閣那邊的不滿。或許對於他來說「投機」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但這種過於出位的方式最終只會「其成也,其亡也忽」。
須知,每當內閣那幫大臣看到張璁那副整天很開朗的樣子時,心裡就會很不爽。要不是他在從中作梗的話,「繼嗣」一事早已塵埃落定。
照樣子看來,張璁大叔離滾蛋的rì子也差不遠了!
果不其然內閣那邊坐不住了!這回,他們動朝廷上下各部級官員對張璁進行彈劾。很快,張璁就被群起而攻之。
後來根據國際彈聯(即國際彈劾聯合協會)統計,從十月到十二月期間,朝廷各路官員上奏彈劾張璁的奏疏數量達到全年最高點。
其中包括反對張璁議禮到直接對其進行人身攻擊的都有,而彈劾罪名包括擾亂朝綱、淆惑視聽、行為不檢、甚至到教唆未成年人(嘉靖)等。
上奏官員一批接著一批,足以見其板凳深度。結果在以寡敵眾一面倒的形勢之下,張璁大叔被一眾官員窮追猛打,最終淪為「戰靶」!
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內閣授意吏部以人員調動為由,把剛剛實習期滿的張璁大叔外派到南京去,免得他整天搞破壞。
「唉!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當消息傳到張璁那邊以後,他也只好心灰意冷地收拾包袱,然後離開京城。走出正陽門,張璁灰溜溜的坐上馬車,然後再次回頭望向京城。
作為一名老牌復讀生,歷經八次科舉試才得以考上一名小進士,本以為可以通過這場「議禮」而飛黃騰達。豈料這次得罪內閣,結果被遞解出京,真可謂辛辛苦苦二十年,如今一朝回到解放前!
「夢醒來是誰在安排要把我甩開,那奏摺上以寫出來楊廷和真厲害!送我離開,千里之外……!」
張璁大叔就這樣一邊唱著這改篇版的《千里之外》一邊回望京城,搭上前往南京的馬車離開這塊傷心地!
張璁大叔打起jīng神來吧!您的戲還沒完的。
而此時,嘉靖皇帝的心情猶如十二月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張璁大叔的離開,嘉靖也感到很無奈。然而,小皇帝的厄運似乎還沒有結束,不久之後,皇宮裡頭生了一場意外徹底的讓他失去信心。
嘉靖元年正月十一rì(己未)的這個深夜,清寧宮後面的三座小殿失火,經過一輪撲救大火終於熄滅。
但對於這場火災,朝廷那幫大臣不光沒有好好檢討皇宮裡的消防安全工作應該如何改善之外,還趁機利用此次火災大作文章。
在禮部尚書毛澄授意之下,第一個帶頭上奏的是給事中鄧繼曾。這位鄧先生這回不跟你打擦邊球了,他在奏疏中毫不客氣地直接把矛頭指向嘉靖皇帝。
「陛下,正所謂天有五行,火主禮;人有五事,火主言。如今,後宮失火全因陛下您『廢禮失言』所致,此乃天意,既然天意如此,陛下您也不能違抗天命啊!」
不管鄧先生說的是真還是假,但作為一名唯心主義者,小皇帝的內心也開始有所顧忌。
只好妥協吧!除此之外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嘉靖元年三月十五rì(壬戊),由朝廷向全國頒布詔書,正式追封嘉靖皇帝的父親朱祐杬為「興獻帝」(本生父);而母親蔣氏則封為「興國太后」(本生母),到此為止「大禮議」事件總算暫告一段落。
記得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
「當你接受一種正統觀念,永遠意味著繼承許多尚未解決的矛盾。」
正如任何事情的生,都有它的正負兩面。正面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收穫,而負面的東西則是一種代價。
所以,對於小皇帝來說,這個皇位也不是給你白送的。前任皇帝闖出來的禍,由現任皇帝來買單,這就是政治生態定律,所有人都必須無奈地接受!
因此,這場「議禮紛爭」最終不管結果如何,其實對於雙方(皇帝與大臣)來說大家都是受害者。而從客觀角度來看,當初不管在皇族裡面挑到誰來坐上這個皇位,這個「禮」也是議定的。
而真正需要為這件事負起責任的那個人(正德皇帝),卻早已在事情生之前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