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講武德的「真野」將軍
不論惜卿願意不願意,她最終還是在這皇宮裡呆了下來,而且這一呆就是六七年。
如果非要她評價一下自己這些年怎麼樣,那她大概也覺得,其實自己過的還算不錯了,這宮裡的主人們都是寬厚之人,所以隨意處死人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但是這些人之所以寬厚善良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不聽話的人基本上都被殺了。
說起惜卿所在的這個朝代,國號為胤,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百年前高祖南下遷都洛陽並進行各種改革,完成了大胤由原始部落向封建王朝的轉變。
惜卿最初聽程霽澤述說這段歷史的時候,只覺得跟歷史課本上五胡亂華和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實在是過於相似,為此她還特意去程霽澤的書房翻閱了各代史書,結果發現從夏商周到東漢與三國割據時期的歷史,都與她之前在學校里學的知識分毫不差。
可就是到了五胡亂華這裡開始出現偏差,本來課本上對這段歷史就是寥寥一筆帶過,所以惜卿也從來都沒有關注過這段歷史的細節,再加上她現在能查閱到的最近一個王朝都不見隋唐的蹤影,她便更加確定自己所處的時期是應該是三國之後、隋唐之前的五胡亂華的平行時空。
然後說回現在朝中各股勢力,非常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廖鎮裕廖大司馬碾壓其它所有勢力。
廖氏一族世居營州,時人稱遼東廖氏,區別於其它中原漢人士族,營州地處遼東邊塞之地,氣候嚴寒,時不時的還要遭受來自北方燕國的侵擾。
所以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廖氏兒郎,自然浸染了不少邊塞燕人的習性,比起漢化改革后朝中的王公貴族,他們倒更像是馬背上打下大胤江山的太祖皇帝的後裔。
說起來,廖氏一族的顯赫追溯起來其實並不算多遠,不過也就幾十年的光景。
先帝幼年登基,由太后臨朝稱制,然而這位太后的執政水平卻並不怎麼樣,像大多數昏庸無能的統治者一樣,她似乎把所有的技能都點到了培植黨羽、消除異己上,在她攝政的十幾年裡,朝中官員排擠清流、橫徵暴斂、貪贓枉法的現象屢見不鮮。
與此同時,營州北部的燕國勾結柔然,趁機大肆侵犯邊境地區。太后便象徵性的安排了幾位將領平定戰亂。其中就有廖鎮裕的堂兄廖鎮野。
廖鎮野人如其名,是真的很野,短短几年間數十次主動迎擊敵寇,均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他本人也從一開始的雜號將軍一躍封為衛將軍。
廖氏一族由此水漲船高,但因長期在邊塞領兵作戰,並沒有直接影響到遠在洛陽的太后一黨的利益。所以直到先帝十八歲召廖鎮野進京,欲借他手中的營州鐵騎除掉太后及其黨羽,以達到自己親政的目的之前,廖氏在洛陽其實並沒有什麼存在感。
可等到廖鎮野進了洛陽,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廖鎮野此人生於邊塞、長於軍旅,在洛陽等中原地區漢化的潮流下,他依然保持著濃郁的異族色彩以及較為樸素的政治觀念。
所以面對小皇帝密詔他進兵洛陽襄助的請求時,他幾乎是毫不費力的想出了一個最簡單也最利落的對策。
那就是把太后和朝中文武百官都殺了。
結果也如他所願,他讓小皇帝以祭天為名邀請來滿朝文武,然後派所部騎兵包圍了現場。
最後,朝中除了幾個能寫封賞文書的文官沒被殺之外,剩下的盡遭誅殺。
……
「真是不懂規矩不講武德,然後呢,為什麼現在朝中並不見這位將軍?」惜卿難以置信這個時代竟然還有這樣野蠻的人物。
「三年後,先帝設局誘他入宮,親手誅殺了他。廖鎮野的親弟弟聞訊后,率手下親兵攻入宮中,弒殺先帝為其兄長報仇。至於廖鎮裕擁立當今聖上,成為廖氏一族新任家主,也都是之後的事了,我不用說你也都知道了。」
這下惜卿震驚的睜大了那雙烏黑明亮的杏眼,嬌俏的小臉上寫滿了詫異。
她想起了同樣設局誅殺韓信的劉邦,非常不理解故事的後續走向為什麼完全不一樣。
「時候不早了,你該休息了。明天是安西將軍班師回朝的日子,皇帝要設宴賞賜百官,我猜你這個小黃門,也到了該陞官的時候了。」
程霽澤依然是那副溫文儒雅的模樣,即使是這樣血腥殘暴的一段往事,他說起來也依舊是雲淡風輕,面容上看不出一絲波瀾。
惜卿有些意猶未盡,但還是起身告辭,回到自己的住處歇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