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超空間通訊
無垠的星空之中,一艘巨大的飛船正在飛快的前進。火紅色的外表下,仿若一道火光在空間穿梭,在它的身側八條巨大且又長的纜繩綳得直直的,往後看去,原來是一顆巨大的隕石。
隕石被大網罩住動彈不得,只能按照前方纜繩的方向前進。
這艘火紅色的飛船正是火神號,它後面拖著的正是這次找到富含鈦礦的隕石,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已經來到冥王星軌道之外。
「國師,還有十分鐘抵達外層引力捕捉範圍!」
「準備泊入!」
「是,執行命令!」
玄鳥控制火神號慢慢變換軌道,經過長時間的減速,隕石的速度也降了很多,在上面的反衝發動機下,它慢慢向著預定軌道駛去。
只見火神號拖著小行星在慢慢的進行變軌,經過了幾次的變軌之後,雙方的速度也是慢慢的接近一樣,最近達到了相對靜止的狀態。
在隕石順利被冥王星引力捕獲之後,也將迎來對它的開採、冶鍊。
冥王星基地現在最缺的就是鈦礦,它直接影響到生產線的組裝速度。一些建造好的採礦船帶著作業設備抵達這顆被稱作「鈦礦一號」的隕石。
只等採礦船靠近鈦礦一號,無數採礦機器人立馬開始開動起來,只見這些採礦機器人在太空之中非常的靈活,各種迅速的忙碌起來。有的發射出激光開始切割礦石,有的則是在運輸這些鈦礦石。
伴隨著強大激光的切割,切割的速度非常快,強大的激光猶如最鋒利的利刃,毫不費力的就從隕石上面切下一塊。一塊塊巨大的鈦礦被送入採礦船,然後被精鍊成鈦錠,等裝滿之後,就被運回冥王星基地。
接下來還需要在基地之中,利用專門的鍛造設備對這個鈦錠進行一番鍛造,將它塑造成所需要的樣子再進行深加工,製造成製造成各種所需要的零部件。
這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一艘艘採礦船顯得非常忙碌,一台台採礦機器人在鈦礦一號上面忙碌無比。
長達千米的鈦礦一號,它不斷的被分裂成一個個小塊,然後迅速的被冶鍊完畢,變成一個個標準的鈦錠被運回冥王星基地,它們將在這裡變成一個個生產線上的零件。
楊子墨看著眼前的一幕很是滿意,這才是他需要的效果。
伴隨著機採礦船和機器人的忙碌,鈦礦一號已經被切割掉了很大的一部分,有超過100米長度的部分都已經被切割掉了。
然後再看看冥王星基地,原先的時候僅僅只是覺得它是一個簡單的生產基地,然而現在,它火力全開,無數零部件被生產出來,然後被運走組裝。
冥王星的生產基地足足有一百多公里長,五十多公里寬,宛如一隻巨獸匍匐在大地之上。
在基地裡面一百多條各類型的生產線密布其中,無數運輸車在其中忙碌把所需要的材料運輸到指定的位置。
在基地最中央的十條生產線上,一艘艘採礦船靜靜的停泊著,在每一艘採礦船的旁邊都有成百上千的機器人在忙碌著。
這些採礦船,有的已經快要完工了,在準備走下生產線;有的還僅僅只是一個骨架,還在不斷的往裡面添加各種各樣的設備、儀器。
採礦船的周期非常長,材料充足的情況下也需要十五天的時間,速度非常慢。
基地內到處都是一條條寬敞無比的道路,一輛輛大型的運輸車輛運輸著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在一個個生產線之間不斷的穿梭、忙碌。
整個基地也是劃分了很多的片區,材料區、能源區、調度區、飛船生產區、機器人生產區等等。
材料區也就是加工區,分佈在基地的四周,這裡是最靠近星港和礦場的地方。各種原材料都將在這裡被冶鍊成初級產品,然後運往深加工區。在這裡各種冶鍊設備、化工廠等等數不勝數,幾乎涵蓋了所有基礎材料。
能源區是基地最重要的地方,這裡布滿了反應堆、地熱發電站等能源加工廠,同時也會製造各種設備使用的能量裝置。
整個基地的能源供給全靠能源區,沒有它們存在,基地根本運轉不了。
調度區則是基地的指揮中心,楊子墨就住在這裡,他會在這裡發布指令,安排基地生產任務。
飛船生產區是分成了兩個部分,輔助船隻和戰鬥艦船,專門各種類型的宇宙飛船,其中最多的還是輔助船隻生產線。
其中尤以採礦船、運輸艦為主。未來幾十年修建柯伊伯帶防禦圈需要大量的資源,這就少不了採礦船和運輸艦工作。
戰鬥艦船則屬於後期建造任務,畢竟這裡以行星防禦圈為主,戰艦的使用反而更少。不過也需要一些戰艦來處理特殊情況。
機器人生產區則是專門用來生產各類型機器人、工程機械、建造設備的區域,佔地位置很大,目前已經生產了數百萬台機器人,生產線總量達到了三百七十條。
其中採礦機器人的生產線達到九十條,每天可以組裝四十五萬採礦機器人。這就是人工智慧帶來的變化。
另外還有航天發動機生產區,專門用來生產航天發動機,航天綜合區,專門用來起降宇宙飛船,進行各種各樣的太空科技研究、科學實驗等等。
因為佔地面積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還劃分了不同的區域,每一個區域之間的往來,都是飛船自行前往,楊子墨經常都是直接御劍飛過去。
激光炮生產線這裡,第二十條生產線也已經安裝、調試完畢,大量的機器人正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不停。儘管激光炮陣列還沒有正是假設,但是生產線已經開始啟動。
生產線最開始的地方,激光炮的主體框架被運送到生產線上面,接著伴隨著生產線的運轉,一道道工序上不斷的添加各種各樣的零部件上去。
從最初的一個主體框架慢慢的組裝,逐漸的豐富起來,最後,五個小時的時間,一門嶄新的超巨型陸基激光炮就從生產線上生產下來。
「國師,超巨型激光炮生產線,在各種配件供應齊全的情況下,它每五個小時就可以生產一門嶄新的超巨型陸基激光炮,一年的產量差不多在三萬五千門左右。
「當然,如果增加十倍生產線的話,我們的產能可以提高到35萬門左右,如果優化產線,降低生產時間的話,產能還可以再提高到38萬門左右。」
基地內,玄鳥陪著楊子墨正在觀察激光炮的生產過程,因為它們就是防禦圈的主角。
超巨型激光炮的生產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系統性工程,眼前的這個生產線僅僅只是最後的一道組裝工廠,相對應的,它還有大量的配套模塊、零件生產線。
像超巨型激光炮的每一組能源核心,它都是提前在能源區組裝完畢,然後運輸到這裡,再直接組裝上去。
激光炮的控制系統、瞄準系統也是如此,都有自己生產線,而且拆分開來之後,它又可以分成很多的零部件。
這些零部件全部需要單獨的生產線來進行生產,可以說眼前這條生產線,它僅僅只是整個龐大生產線和製造鏈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雖然基地目前建成了二十條超巨型激光炮生產線,但對龐大的防禦計劃來說,杯水車薪。
僅僅是在周長7364公里的冥王星赤道修建環星球激光炮陣列,就足足需要快七千五百門激光炮,平均五十公里一組激光陣列,每組至少需要布置五十門激光炮。
再加上冥王星兩極的激光炮陣列,至少需要一萬門超巨型激光炮,並且需要龐大的能源基地保證能源供給。
按照計劃,柯伊伯帶防禦圈至少要在一萬顆直徑超過100公里小行星上修建激光陣列,按照平均每顆小行星五百門的配置,也需要五百萬門超巨型激光炮。
想要對抗外星戰艦,這個數量還是少了。只要也要布置五萬顆小行星,超過三千萬門的激光炮才行。
因為宇宙是沒有方位的,誰也不知道外星人戰艦從什麼地方進攻。對付高等級的文明,技術比不過只能依靠數量來拖延一點點時間。
只要能夠擊毀一艘外星戰艦,柯伊伯帶小行星防禦圈就是成功的。
視察完激光炮的生產線,楊子墨則返回調度區開始新技術的研究。
現在大秦的量子通訊技術雖然很強,但通訊距離還是很短,像冥王星與秦星之間的聯繫延遲非常嚴重,若在戰時,絕對會貽誤戰機。
而且大秦對宇宙的監控手段也不行,依靠探測器和無人衛星探測手段太單一。高等級文明有無數種方法躲過帝國監視,所以必須研究出一種更厲害的檢測手段。
目前為止,有幾個重要的技術需要立馬展開研究:超空間通訊、慣性阻尼器、星際導航系統。
眾所周知,在經常以光年計算距離的太空中,以光速傳遞的電磁波遠遠無法滿足信息傳遞的需求。
相隔光年的飛船、殖民地之間的通訊往往無法通過以光速傳遞的電磁波來完成,而所有信息完全憑藉飛船帶回基地或殖民地又是不現實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得遠距離通訊可以像在秦星上打電話一樣方便,超空間通訊應運而生,超空間通訊技術解決了空間距離遙遠所帶來的信息封閉與滯后,方便了星際之間的聯繫。
超空間通訊的本質特點就是信息的傳遞超越光速,甚至比飛船本身的速度快很多,從而使得太空環境變得和日常生活類似,使人們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已知超光速通訊的手段,大概可以分為3種:
第一就是亞空間通訊:
亞空間也就是我們常說超空間或子空間,亞空間通訊首先要利用曲速、超空間、躍遷發生器產生一個空間后,將電磁波發送進這個空間,藉此使得電磁波在亞空間中的傳遞速度超越光速,以此傳遞信息。
透過子空間傳達無線電頻訊息,能以極高的超光速速度傳遞訊息。如果目標之間距離並不遙遠,則近乎即時的星際通訊可以達成。但在距離更加廣闊的宇宙空間中,往往需要設置子空間訊息中繼站來加強訊號與加速傳遞。
這項技術也將出現在帝國未來超光速旅行的飛船上,用以在飛船間或飛船與殖民地間傳遞訊息。同時也是目前冥王星與秦星之間聯繫的最好通訊手段。
通過研究它,還能開發出超空間躍遷技術。
其次就是量子通訊:量子通訊利用的是量子糾纏原理。
量子糾纏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其定義上描述複合系統之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之張量積。簡單講就是,在微觀世界里,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
憑藉這一特性,將光子對拆散,一個留在原地,一個放在目標航天器上,當對其中一個光子進行干涉時,另一個光子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以此來完成信息的傳遞。
比如:量子通訊裝置--流變路由器,流變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實際上非常簡單。
進行通訊的第一步就是通過超流體氦-4產生糾纏量子態,本質上來說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玻色凝聚作用所有的氦原子都被保持在量子態。這樣的一小滴液體氦-4被仔細地分為兩塊,就這樣,這兩滴液體,確切地說是在這兩滴液體中的氦-4原子被牢固糾纏住。兩滴液體被分別放置在兩個設計有能夠將比特流編譯和解讀成為量子態的路由盒中對原子進行測量。至此這兩個路由盒被鏈接在一起,而距離在這個鏈接中是被忽略的單位。
因此,飛行在使用這個設備的時候通常會從網路供應商那裡同時購買一對這樣的路由盒,一個被安裝在飛船上,而另一個則由網路供應商接入同其他更多的路由盒連接的廣域高速鏈路上,這樣有效地構成一個鬆散的網路,使信息迅速在大量的路由盒以及供應商機站間傳輸。
最後一個就是蟲洞通訊!
相對於前兩種技術而言,蟲洞通訊技術更加的簡單、粗糙與落後。
簡單來講就是利用蟲洞,將遙遠的傳送距離縮短,使用電磁波或其他通訊形式在縮短后的距離上進行。
無論是向蟲洞發射小型或微型航天器,還是直接將通訊信號射入蟲洞,蟲洞通訊確實可以完成超空間的基本要求。但是無論從成本、適用性、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的角度來說,蟲洞通訊都不是一項合格的超空間通訊技術。
但卻能夠因此在它上面研發蟲洞科技,類似傳送門那般從一個星系直達另一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