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二選一模式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的確,這麼大的空地,僅僅用作修建廠房,多少有點不太等價。
想當初,他可是花費千萬將這塊地皮給拍下,按照投桃報李的道理來說,單純用來生產p機,可能會大賺,但很難在短時間內回本。要想在短時間內得到這幾千萬,就要發揮膽識,開拓別的什麼業務。
只是,該做哪行呢?
武惠良仔細思考了下,隨後,就開始在腦海里追尋這個年代爆火的產業。
現在是1984年,再有十幾天,一年就過去。回首往日,他以野生植被起家,而後改行同期做了苗木和酸奶,接著將這些公司給拋售,混了一段時間娛樂圈,賣了電影版權。再到如今的p機……
行行都充滿了艱苦與辛酸,可是,行行都比想象中要順利的多,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前世的記憶,外加膽識和一身闖勁。這三者缺一不可,現在想想,如果只有前世的記憶,卻只是個為了生活畏手畏腳的人,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混到如今這種地步的。
接下來,不如膽子再大一點,順應這個時代,像是王石那般,開一家皮包公司,專門從米國或者香港那邊引進一批大頭計算機,再聯繫一些有需要的國內客戶,靠著倒買倒賣和外匯兌換賺取利潤。然後,等時機成熟以後,運用柳傳志的研發團隊,光明正大的有一家實質性公司。
「幾位師傅的主意倒是不錯。」武惠良止住了野心,笑著說道,「只是這麼大一塊空地,怎麼設計還是一回事呢。」
「這個您不用擔心,有我們呢。」幾個建築師傅說,「我們有專門的設計師,會按照這裡的風水布局,完美的設計出來。到時候,武老闆只需拿著圖紙提一些意見就好。」
武惠良見他們幾個這麼有誠意,笑著說:「嗯,圖紙的事先不著急,我們還是聊聊開發的事。我覺得除了修建p廠房以外,還要在當中騰出一些位置建立一座大廈,就好像現在的產業園一樣。我要另外開設一家公司,將第一家計算機引進國內。」
「計算機?是那種按幾下就會自動算數的東西嗎?」其中一名建築師傅說,「以前做過一段時間小生意,見人家用過那玩意……」
武惠良笑了笑。
不怪這些人愚昧無知,而是因為那是來自未來時代的產物。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聊起一段歷史。1946年9月,華羅庚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訪問。也就是同一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的eni計算機,被認定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華羅庚和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交好。一次偶然的機會,馮·諾依曼讓華羅庚參觀了他的實驗室,在見到了eni計算機之後,經過跟馮·諾依曼的交流,華羅庚在心裡開始了要在中國開展電子計算機工作的盤算。
1950年,華羅庚帶著大量的計算機資料踏上了歸國征程。1951年1月,華羅庚被任命為籌建中的中科院數學所所長。
在華羅庚的影響和邀請下,清華大學電機系電訊網路研究室主任、電訊網路專家閔乃大,留學英國的愛丁堡大學博士夏培肅,清華電機系的高才生王傳英這個「鐵三角」組合,成立了計算機研究小組,由此,拉開了中國計算機研製的序幕。
1956年6月,中科院物理所下屬的計算機研究組跨越升格,從物理所電子組下的一個分支,一躍成為與物理所平級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成立。1959年5月,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
在歷經開拓與努力的兩年之後,中國計算機迎來了跨越時代進展。1958年8月1日,中國第一台計算機103型機研製成功,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與北京有線電廠共同研製。為紀念這個日子,該機定名為型數字電子計算機。
在1983年12月22日,隨著中國第一台每秒鐘運算一億次以上的「銀河一號」巨型計算機的研究成功,我國才真正跨入超算的隊伍。
而柳傳志和他的團隊這時只是接觸了點皮毛而已,他們因為資金有限,一直等了五六年,才算如願。當然,這件事放現在看來,還很遙遠。
武惠良給他們解釋了下這段歷史,以及計算機的概念,隨後就道:「現如今,我們國家需要的不是計算機,而是計算機的研發技術。我準備先開一家公司在那放著,然後,招幾個業務員專門往返香港以及國外,然後,聯絡一些內地的廠家,向他們推銷這種產品,來回倒賣賺取一些利潤。等到時代允許的情況下,再自立門戶。」
幾個建築師傅聽得一愣一楞。
在他們看來,武惠良的思想聽起來是那麼的高級,可又是那麼的不實際。
「武老闆不愧是一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就連想法,都讓我們幾個老頭子望塵莫及。」
「可不是,二十齣頭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只顧著玩。很少像你一樣這麼老成。」
「不管實際不實際,我們幾個老頭子都在心裏面支持你。」
他們說道。
翌日。
設計師就將圖紙給做好,送到武惠良手中。武惠良看完以後覺得問題不大,隨後,就去請教專門的設計師其中的漏洞。得知某些方面做的不足,又出錢找人進行塗改。直到完美無缺為止。
緊接著,就將修改好的圖紙交到幾位建築師的手中,交代他們按照上面畫的開始施工。
但是眼下就有一個難題,那就是該找誰來監督此次的工程呢?
中午吃飯期間,他將身邊每位心腹都叫過來談話。當詢問道這件事的時候,很多人都推薦兩個人。一個是昨天剛被自己訓過的,推广部總監許有梁,一個是跟在自己身邊,卻一直默默無聞的曹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