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亂鬨哄的酸棗
短短兩個月時間,各路諸侯皆朝著酸棗集結,其中以袁紹的冀州軍到的最早。
此時的酸棗早已是大軍遍布,城外臨河十里,軍長連綿不見盡頭,粗略一看不下七八萬人。
高牆之上,一群身穿華麗深衣之人,正在看著連綿的軍營指指點點。
「此地已有韓冀州,孔豫州,劉兗州。」
說話之人而立之年,面容俊秀,但偏偏生了一雙狼一般的吊眼,著實是平添幾分陰兀,然此人即便介紹會盟群雄,眼底卻閃過深深的不屑。
「我先說,此番討董事關天下,不要耍你那高門脾氣,一切需以大局為重,若是因為你導致會盟失敗,便是我也不與你相與。」
陰兀之人斜眼看向旁邊,說話的便是早便逃出洛陽跑到渤海的袁紹。
而此陰兀之人便是袁紹名義上的親兄弟袁術袁公路。
袁術冷笑道:「我看你是昏了頭!本約定各自離開洛陽便首倡反董,可你看看你在作甚?在渤海忙著拉攏冀州士紳,導致那劉虞倒先昭告天下號召反董!我袁家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聽聞這個,袁紹面色也陰沉了下來,冷冷看了袁術一眼,說道:「我不像你,我沒有汝南族人的支持,還得遵循三互法,若不拉攏士紳,我的錢糧如何來?但我現在的一切,皆是靠我袁本初一點一點累積下來的。
即便是那劉虞首倡反董又如何?我袁家才是天下士紳支持之人,目光要放長遠,他劉虞……」
袁術冷冷一笑,介面道:「你是不是想說那劉虞是個老好人,沒什麼能力?當初我不斷寫信讓你快些豎起反董大旗,防備的是誰?倘若朝廷有一人名聲能和袁家抗衡,必然是劉虞無疑,你們估計董卓會弒帝,想要立這老好人為帝,結果呢?
人家一口就回絕了!人家是老實,但不要把人家當傻子!你當劉虞看不出來你們想幹什麼么?
袁本初,你已經淪落到要聽韓馥那蠢貨的意見了么?」
袁術此話讓袁紹一滯,隨後沉默下來。
他無話可說,總不能說當初想立劉虞為帝是他的主意吧?
董卓架空袁隗之後,老狐狸袁隗第一時間就寄信給他和袁術,要求二人速速救援再起兵反董,可是袁紹卻有自己的小心思。
因為袁隗在信中說的很清楚,袁家在洛陽勢力已經被董卓掃盡,一旦二袁起兵,必然弒殺廢帝斷了二袁起兵的借口。
天下不會承認董卓立的偽帝,可是廢帝一死,天子大位又何去呢?漢室雖然已然如黃昏落日,可是天下大多士族還是心向大漢,此時若有人稱帝,只怕會像董卓一般被天下共擊之。
所以袁紹才沒有像袁術那個蠢貨一般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思來想去,袁紹決定了擁立幽州牧劉虞為帝的心思。
其一,經歷袁隗以他名義召董卓進京砸了自己的腳一事,袁紹再不想當袁隗那老狐狸手中的刀。
二來,袁紹本身的名聲在袁氏諸子之中最好,比起袁基那個廢物,袁紹在天下士族眼裡更像是袁氏的繼承人,而且袁隗一通神操作,把自己的名聲斷送了大半,反觀袁紹,卻是敢公開和董卓叫板,更是名聲大振。
養名釣譽之事袁紹最是熟悉不過,畢竟當年他就是靠著這一手一步步從一個庶子成為「士族楷模」的,所以只要有擁立之功在手,天下誰人還不覺得他袁紹才是袁氏真正的話事人?
可是,一切都被那個廢帝打破了。
袁紹始終沒料到,那個天下都覺得必死的廢帝,居然能死裡逃生,甚至在被廢之後第一時間就下詔給劉虞讓他反董。
他更想不到劉虞心中對於法統看的如此之重,居然第一時間響應廢帝的詔書。
按照袁紹的印象,劉虞從靈帝病危,大統之位花落誰家之時,便沒有公開表過態支持劉辯還是劉協,而是一門心思在幽州平亂。
要知道當時的輿論是分為兩派的,一便是認為劉辯乃是靈帝嫡長子,按禮制無論如何都應該繼承大統,此派皆以士族和外戚何進為主。
以宦官和宗室為主的另一派始終覺得劉辯養於民間,未受到過太多皇家教育,且靈帝本就有意傳位劉協,自然要遵從靈帝本人的意願。
而作為宗室的劉虞,從來沒有公開對於此事發表過任何見解,讓天下所有人都覺得劉虞忠於的是大漢,而不是某一個天子。
誰知道劉虞會在劉辯被廢后響應劉辯詔書號召天下反董呢?
這不但讓袁紹擁立大計落空,更是讓袁紹平白失去了成為討董領袖的可能。
若說這天下有誰的名聲在他袁紹之上,那可能便只有忠心大漢,安定地方的太尉劉虞了。
「誰人首倡討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新迎立天子,誅殺董逆,靖清朝堂。」袁紹深吸一口氣,看向袁術,眼神漸漸銳利起來:「所以討董才是最重要的,我容許任何人破壞會盟,你記住,任何人。」
「哈哈哈哈……」
袁術仰天大笑,嘲諷的看著袁紹:「是,就你袁本初最高尚,那麼說,這盟主的位置你是不準備爭了,讓給劉虞了是么?你不爭,我爭!」
「子擬,孫文台到何處了?」
「主公,孫將軍已到南陽。」
「好!有孫文台在,這盟主,我當定了!」
說著,袁術帶著謀士閻象和大將紀靈背著手哂笑著下了城樓……
……
「本初……」
看袁術離開,許攸走到袁紹身邊,他是袁紹自小的好友,可以說袁紹從一介庶子走到今天,他功不可沒,是故在整個袁紹手下謀士中,也只有他敢直呼袁紹的字。
「子遠不必多說,一切以反董為主,袁術這蠢貨眼高於頂,想和劉虞爭盟主,卻忽略了一個人。」
許攸微微一笑道:「某要說的也是這個,劉虞一個老好人,即便做了盟主又如何?那廢帝才是關鍵,此子玲瓏善舞,在你叔父和董卓兩人手中輕易逃出洛陽,還能遠程策動反董大事,絕不是個如靈帝那般昏聵之輩。
不過此子孤身逃出洛陽,除了荀家和他那會稽太守的岳仗,倒無太多依仗,也不是不能控制。
且即便是劉虞首倡反董,本初你才是第一個反對廢帝的人,你對廢帝有恩,以袁家的地位和你的名聲,廢帝還能不倚仗於你么?」
「以後要叫天子……莫要胡說八道。」
袁紹再次眺望城下連綿的軍陣,隨即也下了城樓。
而後三天,河內太守王公節、陳留太守張孟卓、廣陵太守張孟高兩兄弟、東郡太守橋元偉、山陽太守袁伯業等太守官員陸續帶兵到達,酸棗城外駐軍達到了恐怖的十五萬。
若不是幾個州刺史和州牧全力供應軍糧,十五萬人的吃喝拉撒也會成為大問題。
不過即便是這樣,如此多的軍隊集結於酸棗,也是亂鬨哄亂成一團,什麼騷擾民間之事便不多提了,即便是軍隊之間也多有摩擦。
比如兗州刺史劉岱和東郡太守橋瑁,二人之間本就有矛盾,因為當初東郡刺史之位便鬧得不可開交,算是仇敵,此時相見更是分外眼紅,若不是袁紹從中調停,兩軍早已經開始火併。
而餘下的諸侯刺史太守們日日宴飲,似乎這場討董和他們沒什麼關係,雖說袁紹心中清楚,這群官吏大多全是投機之輩,聽得天子逃出洛陽,馬上響應反董,想在新朝之中再進一步,畢竟他袁紹也打的是這個心思,真正願意和董卓那戰力恐怖的西涼軍沒有幾個。
可是真的到了這種地步,袁紹卻有確實被這群烏合之眾弄得心力憔悴。
不要看袁紹帶來的冀州軍足足五萬多人,看似是所有諸侯之中兵力最多的人,可是沒人知道,這五萬軍隊袁紹基本指揮不動,因為這些軍隊都是韓馥的。
韓馥此人雖為袁氏門人,可是卻是個蛇鼠兩端,極為怯懦的,當初袁紹才到渤海,此人不看在袁氏門人的舊情上馬上逢迎他入主冀州,甚至在反董一事上也是模稜兩可。
更惡劣的,韓馥還曾派人在渤海監視袁紹,以便一旦朝廷通緝袁紹,他好第一時間抓捕袁紹向朝廷請功,直到袁紹被董卓封為正式的渤海太守。
若不是袁紹聲望實在太大,加之劉虞號召天下討董,韓馥不敢違背關東士人的意願,可能都不會支持袁紹來酸棗。
即便是這五萬人,糧草輜重等後勤還是由韓馥把持著。
可以說,袁紹除了自己在渤海招募的五千精兵,咽喉是被韓馥扼著的。
第三天,劉虞的幽州軍終於來了,帶隊的是奮武將軍公孫瓚。
這讓酸棗眾人十分費解。
劉虞對待幽州乃至塞外都是以懷柔為政策,-而公孫瓚則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武人,二人政見不和,甚至鬧出為了阻止劉虞招安反叛的烏丸首領丘力居,公孫瓚截殺烏丸使者的醜事。
不過袁紹理解劉虞,畢竟劉虞還是一個仁厚的人,為了反董,必然會放下一時的矛盾,且整個幽州最能打的就是公孫瓚,公孫瓚又是名義上劉虞的手下,不讓他來還能讓誰來?
公孫瓚很高調,所帶軍隊兩萬人清一色的都是騎兵,烏丸鮮卑和漢人雜於其中,最為惹眼的乃是五百清一色身騎白馬的騎兵,著銀色鐵甲,人人手持長矛,背弓箭,挎環刀,簡直是武裝到了牙齒。
想來這邊是公孫瓚那支名震天下的「白馬義從」。
要知道,騎兵漢代的高級兵種,即便是酸棗十五萬大軍,騎兵不過幾千,人人都當寶貝似得。
而公孫瓚這清一色騎兵飛奔,旌旗飛舞的樣子,讓酸棗群雄們無不眼饞不已。
大漢三支真正能打的騎兵隊伍,其一便是董卓的西涼鐵騎,足足三萬人。其二便是先歸丁原,現在被呂布帶著投了董卓的并州騎兵,人數約在七千左右,最後便是公孫瓚手下這兩萬幽州騎兵了。
「好哇!公孫奮武能來,咱們成功的幾率便大了九分!」
袁紹身邊一個個子不高,但是看起來果毅的將軍打扮之人看著城下漸漸靠近的騎兵長龍興奮道。
這邊是昨日到達酸棗的曹操。
從洛陽一路逃出來,曹操可謂是吃盡了苦頭。
(今日起恢復更新,除工作問題外再不斷更,喜歡的友友請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