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四皇子治國良策,定能撅了大明龍脈
歷史上的崇禎帝朱由檢,雖說日夜操勞,堪稱勞模。
不過,他的性格存在缺陷。
剛愎自用、疑心病重。
動輒暴怒,殺的滿朝大臣是人頭滾滾,將肱骨大臣當成奸佞小人誤殺、謬殺、亂殺。
比如說,明末正史所記載的,鎮守大明邊疆。令建奴騎兵只能繞關劫掠、而無法大軍突破山海關南下的明末戰神袁承煥,就是在崇禎帝誤信閹黨太監楊春、王成德的誣陷后,慘遭凌遲而死。
但,奇怪的是,目前朱慈炤輕言目睹太監楊春、王成德尚在宮廷效力,而袁承煥也只是被罷黜聽用,並未被殺。
難倒,是因為他朱慈炤的穿越,造成了蝴蝶效應,改變了歷史進程?
朱慈炤的思緒重點並未在袁承煥、楊春、王成德等人身上多加停留,而是繼續琢磨自家這位廢物點心父皇的生平性格。
雖說崇禎暴虐,疑心病重,但對子女還是不錯的。
否則,按照尋常帝王家的思路,朱由檢在七年後自掛煤山歪脖樹時,應該將大皇子朱慈烺、三皇子朱慈燦、四皇子朱慈炤以及長平公主給縊殺,而不是安排人員送他們出宮躲避兵禍。
若是當朝反駁自己這位便宜父王,大概率會被轟到封地去,而不會因此獲罪!
朱慈炤打定主意,做出副搖頭晃腦、有話要說的模樣……明末的北平兇險萬分,哪怕風險再大,他也要搏一把,讓朱由檢將自己趕到遼東去。
果然,崇禎帝注意到了四皇子朱慈炤的「小動作」。
「怎麼,老四你有什麼想法要補充的嗎?」
「你殺賊有功,無須這般拘謹。」
「有話直說!」
崇禎此時對朱慈炤是格外滿意的。
他甚至誤認為朱慈炤這是打算給自己幫腔,證明加強海禁、抑制通商、退守關內的國策是正確英明神武的。
朱慈炤深呼口氣,從朝臣中邁步而出。
「父皇,兒臣確實有本要奏!」
朱由檢見朱慈炤一副老神在在、步履雄健的模樣,更認定他這是要幫自己說話了。
果然。
這滿朝的王公大臣都暗懷禍心,只想坑害他崇禎,沒有一個是真心實意為這大明朝出謀劃策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關鍵時候還是親兒子靠得住吶!
群臣彎腰,滿臉不知真假的恭謹,他們將目光聚焦在朱慈炤身上,很是好奇這個斬殺五百多后金騎兵的十三歲四皇子,又能拋出什麼高見來。
在所有人注視的目光中,朱慈炤不慌不忙開腔。
「稟父皇,如今大明,已是狂瀾已至,大廈將傾,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此話乍出,朱由檢的笑容瞬間凝固,滿朝文武更是鴉雀無聲。
而朱慈炤似乎並未對這凝重的氣氛有所察覺,毫不猶豫地繼續說道。
「我大明朝,如今已是國祚將亡,病入膏肓!」
「若要拯救大明、起死回生,兒臣有四策!」
「廢黜海禁、鼓勵通商、重視基建、游擊遼東!」
朝堂瞬間騷亂。
群臣紛紛拜倒,身子趴在地上顫顫發抖,他們的目光互相交錯對視,紛紛搖頭。
在封建王朝,朱慈炤這等行為,哪怕他貴為皇子,那也是大逆不道。
大明的頹勢,滿朝文武都看在眼裡,但誰敢捅破這層窗戶紙,明著說大明現在有危機?
更別提像朱慈炤這般,一開口就是「大明國祚將亡」?
這,可是誅滅九族的重罪!
更離譜的是——
明著說自己有四大策略,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即便是大明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但只要聖上安在,太子安在,就輪不到其他人說這話。
而如今。
朱由檢正當壯年。
而朱慈烺可是朱由檢親立的太子,前兩年已經出閣講學,遷至太子東宮、端本宮。
四皇子朱慈炤這一席話,是幾個意思?
打算搶奪太子之位?
還是打算謀朝篡位?
不過,看著他那無法挑剔的兒臣之禮,以及當著朱由檢面號稱要提出四條挽救大明的良策,怎麼看也不想是要謀朝篡位的……倒是更像希望能匡扶社稷,為直接鋪路的意思。
畢竟,能將大明從生死線上拉回來,這份功績妥妥能將太子擠掉。
更何況。
如今大明,內憂外患。
內有闖王鬧事,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外有敵寇覬覦,后金、韃靼等外部勢力都恨不得隨時咬大明一口。
這些年,崇禎被這些內外禍事折騰的是焦頭爛額,哪有空閑時間區調教朱慈烺這個太子。
以至於太子學業荒廢,根本不被滿朝文武看重。
這時候,斬殺五百餘建奴騎兵,被敕封於永王的朱慈炤與朱慈烺相比,那是更加適合繼承大明道統,被立為接班人。
阮大鋮、溫體仁、周延儒等重臣面面相覷,看向自己的政治對手時,目光皆是格外兇狠。
大明風雨飄搖,他們食君祿,卻不為國操勞,反而在那兒胡亂猜測,朱慈炤到底是哪路敵對政治派系捧出來,打算同太子爭搶皇位繼承權。
很顯然。
原本就疑心病極重的崇禎帝朱由檢跟這幫子「重臣」們想一塊去了。
他看向畢恭畢敬的四皇子朱慈炤的目光越發陰冷,臉上也沒了半點笑容。
大明王朝,內憂外患就已經夠令朱由檢頭疼了。
結果,這又鬧出太子之爭?
疑心病上頭的朱由檢,甚至已經開始掃視群臣,揣測到底是哪路勢力在扶持朱慈炤……甚至當朝駁斥自己提出的國策,挑戰自己的權威。
自己身體還硬朗著呢。
這幫時時刻刻想著坑害死自己的奸臣們,就打算炮製出爭奪太子的戲碼嗎?
接下來。
是不是就要重現明成祖的靖難之役,漢王、寧王叛亂的歷史?
搞得他們朱家父子相殺、兄弟相殘?
哼!
一群禍亂朝綱的東西。
朱由檢不露神色,將目光重新聚焦在朱慈炤身上。
「噢?」
「那你倒是說說。」
「有哪四大良策?」
朱慈炤直了直腰板。
朗聲說道。
「自太祖以來,我朝便嚴苛海禁,甚至嚴令『片板不得下海』……這造成了沿海百姓被迫內遷,不僅不能靠海吃海,甚至還要佔用內陸糧食供應……這內外相加,至少佔了我大明兩成田賦,甚至逼得不少百姓下海為寇……有了倭寇有需要出兵清繳,這一出一入,又是大批人力物力糧餉。」
此言既出。
嚇的滿朝文武瑟瑟發抖。
而朱由檢的臉色更是浮現怒容。
禁海策略,這可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提出來的。
自家這個不孝的四皇子,是打算推翻祖宗的既定國策嗎?
祖宗之法不可違。
這是歷朝歷代的規矩鐵律。
「其二,鼓勵商賈!」
歷史上的大明,原本就是已經萌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若非後來的滿清入關,打斷了這一進程。
華夏早已先於扶桑小國,改封建王朝為君主立憲,與世界接軌了。
何至於後來八國聯軍入侵華夏,晚清朝廷羸弱不堪簽訂無數喪權辱國條約,最終導致華夏歷史上最為屈辱的百年近代史!
當然。
就目前而言。
鼓勵商賈,則能夠盤活國內經濟,只要國民有吃有喝,有事情做,何至於跟著李自成之流起兵造反?
朱慈炤似乎絲毫未意識到朝廷上的陰冷死沉氣息,依舊小嘴叭叭地說著。
「其三,便是重視基建。」
作為穿越者,朱慈炤明白基建的重要性。
基礎建設的夯實發展,不僅能夠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強化國防建設,更是能夠以工代賑,減少貧富差距。
具體措施就是大明中央出錢,地方出糧,吸納無田無地的流民,建設橋樑道路。
如此一來,不僅餵飽了百姓黎民的肚子,讓他們吃飽,自然就會進一步減少社會矛盾,沒必要起義造反。
同時,也夠在明朝內部形成快速道路網路,無論是運送物資賑災、建設、通商;還是投送部隊,禦敵、鎮壓、防禦,都能形成質的飛躍。
畢竟,要致富,先修路嘛!
不等朱慈炤拋出第四條良策,群臣已經被嚇得大氣不敢出,而朱由檢更是氣的再度從龍椅上跳起來,隨手抓過某個大臣的玉質笏板,完全將朝堂當成了後宮,對著打算繼續滔滔不絕的朱慈炤屁股就是通猛抽。
「廢除海禁?」
「這可是太祖皇帝便定下的國策遺訓。」
「你居然要推翻?」
「你打算幹嗎?」
「造反嘛?」
拎著玉質笏板的朱由檢,攆著朱慈炤亂跑。
「還鼓勵通商?」
「別說是本朝沒有這個先例,自秦皇嬴政起,就沒有哪個朝代這麼做的。」
「難不成,你要學呂不韋將皇帝當做商品,綁架朝政,禍亂朝綱,鬧得天下大亂嗎?」
朱由檢氣喘吁吁,手上的玉質笏板已經砸壞了七八塊,但愣是未曾打到朱慈炤屁股半下。
「還有什麼重視基建?中央出錢,地方出糧?」
「你這是要放權給敵方?」
「再現東漢、大唐末年的諸雄割據,弱化皇權,天下兵禍四起嗎?」
朱由檢快被氣死了。
剛剛還被誇讚,並敕封為永王的四皇子朱慈炤,這轉頭就給自己捅出這麼大簍子來?
還治國良策?
這特么是要挖斷大明根基、掘了朱家龍脈吶!
確實,如今的大明是風雨飄搖。
但,好歹還沒到亡國的邊緣。
若是按照四皇子朱慈炤這種改革法子,怕是要不了多久。
被得罪的貴族世家、王公大臣們就跟著那幫流民一塊,造大明朱家的反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