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邀請
隨著大赦令和招賢令傳檄四方,一支馬隊也從洛陽東門出發,往高唐縣方向奔去。
相府內,李儒略帶不解地問道:「岳父,劉備何德何能,得您如此看重,竟派稚然親去相請?」
稚然是李傕的字。
李傕眼下是董卓親軍飛熊軍的校尉。
飛熊軍乃董卓親軍,人數只有五千人,但個個都是從西涼軍中選拔而出的精銳,最少也有以一敵十的本領,才能入選。
五千人馬又分五營,分別由華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統領,其中又以華雄武藝最高,節制其餘四將。
李傕武藝雖不敵華雄等人,但頗有謀略,有辯才,雖與另三人職司相同,卻更得董卓喜愛。
因此,後來華雄戰死,節制飛熊軍的便是李傕。
不過董忠穎卻是知道這個傢伙的底細。
他先前編列的表格中,李傕的四項屬性分別是:80、85、80、75。
忠誠度80,並不算高,但也不低。
董卓對忠誠度的定義比較泛泛,以50為中心,打50分便代表路人,低於50便是敵對,高於50才算對自己親近。
75分代表的意義,大概便是:董忠穎若活著,他們會聽從自己的命令,為自己效死,自己死了,他們便會想著自謀出路。
按照這個標準,李傕便應該是75分,因為董卓死訊傳到湄鄔之後,李傕直接帶著飛熊軍跑了,導致董卓家人全被呂布皇莆嵩屠殺了乾淨。
但董忠穎卻給他多加了5分,因為這群人屬於董卓親軍,屬於嫡系,這讓士族階層不願接納他們,這也使得他們叛逃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同樣的道理,華雄、郭汜、張濟、樊稠四個的忠誠度,也是80。
當然,這些數據都是董忠穎自己編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在李儒眼中,李傕是自家岳父的心腹將領。
劉備名不見經傳,能被丞相看重,招入朝中為官,已經是莫大榮幸,哪裡需要派一個心腹大將去邀請、送禮。
董忠穎自然明白李儒話中的意思,笑道:「劉備倒還在其次,我看中的是他兩個兄弟,關羽張飛皆萬人敵,我軍中能與其比肩者,也唯有奉先一人,如今二人乃是白身,正好招攬,至於劉備,因二人義氣,必不肯相棄,所以才要先拉攏過來!」
李儒的疑惑並沒有被解開:「只怕稚然不知其中道理,會誤了丞相大事!」
董忠穎對此並不擔心,第三次模擬之前,他已經心有腹稿,而結果便是關羽在遷都的道路上,為自己這一方斬殺了白波賊的主帥郭太。
「我的親軍當中,華雄勇猛有餘,卻過於傲慢,張濟性格溫吞,樊稠隨性,都少了些口才,喂有稚然文武兼備,有統帥之才,我要重用,自然要磨礪一翻,這一次便當是考驗!」
李儒還以為董忠穎是想考驗李傕的心性,雖覺兒戲,但還是點了點頭,卻不知道,董忠穎所說的考驗,那當真是生死考驗。
如今雖才是二月底,離諸侯正式會盟,討伐自己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這個時代,消息傳播緩慢,會盟雖在四月,但各地此時必然已經蠢蠢欲動了。
在加上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等李傕帶著禮物抵達高唐,再返回來,估計也差不多是諸侯起兵的時間了。
普通的傳令使者,或許諸侯還不會太過為難,但董卓心腹,絕對兇險重重。
至於董忠穎為何讓他去,除了剛才說的,他有口才之外,其實更多的還是存了將他調離親軍。
因為親軍只要足夠忠心就夠了,聰明人還是調離為好。
如果李傕死在了路上,沒能回得來,那就算了,如果他安全回來,董忠穎也不會食言,自然會按照與李儒說的那樣,給李傕升遷,只要別呆在飛熊軍就好了!
董忠穎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對別人說,真假交雜,便是心腹如李儒也不會例外。
「不說稚然,讓你去盯著王允,最近可有收穫?」
李儒道:「除了上朝,王允這幾日一直閉門不出,也不宴客,儒遣探子監視其府中採買的僕役,也未見不妥,看來岳父擊殺曹賊之事,讓其很是不安!」
這倒並不讓人意外。
董忠穎點了點頭,又問道:「荀爽和在洛陽的潁川荀氏子弟的情況,你可打聽清楚了?」
李儒道:「荀氏子弟,在洛陽的一共三人,除司空荀爽外,餘下二人,一個是他侄子,名荀彧,字文若,今年二十七歲,乃荀司空兄長濟南相荀緄之子,曾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士人稱其有王佐之才,現任守宮令;另一個乃是司空侄孫,名荀攸字公達,三十三歲,頗有才名,被大將軍何進徵辟,現任黃門侍郎。」
董忠穎聽后露出一絲詫異,問道:「荀彧竟然娶了宦官之女?」
倒不是董忠穎歧視宦官,而是宦官的名聲太壞,旬家乃是潁川最大的士族,居然會不顧名聲,與宦官結親。
李儒笑道:「據說唐衡曾想把女兒嫁給名士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所以才轉而嫁給荀彧。荀緄貪慕唐衡的權勢,就替荀彧答應下來,因此,荀彧曾一度淪為士林笑柄,直到其才名顯露,此議論才漸漸銷聲匿跡。」
董忠穎點了點頭:「世家大族中人,多半沽名釣譽,荀緄能夠審時度勢,不矜名節,倒也算是難得務實之人,荀彧在污名之下尤能混出王佐之才的名聲,更是難能可貴,文優,你去安排一下,今晚我要設宴,你拿我的帖子,去請荀氏三人同來赴宴。」
李儒略顯猶豫,提醒道:「岳父,荀氏一門,與王允相交,聽聞曹操謀逆之前,赴王允壽宴之人中便有荀爽,只是岳父說不要打草驚蛇,才未計較,今請赴宴,怕是不妥。」
董忠穎擺手道:「無妨,嗯,荀爽若是推脫,可以不來,那兩個侄子一定要到。」
李儒便不再勸,自去安排。
到了黃昏,荀彧荀攸叔侄同來赴宴,荀爽果然託病,沒有同來。
董忠穎也不計較,邀請二人入席。
恰逢平津都尉賈詡,奉董卓詔令來相府履職,董忠穎便邀他與李儒一道作陪。
寒暄之後,董忠穎直言道:「文若,你叔父荀司空是真病了,才沒有來,還是不屑於我這逆賊為伍,才假裝生病?」
荀彧絲毫沒有猶豫,彬彬有禮,道:「丞相多心了,叔父早年受黨錮之禍,傷了根基,身體一直不曾大好,承蒙丞相抬愛,委以重任,擔驚竭慮,昨日下朝,又思朝上所議大事,夜不能寐,精神不濟,容顏憔悴,實不能赴約,故請丞相體恤。」
董忠穎聞言嘆息,道:「這是我的不是了,只想著荀氏八龍,乃天下大才,便盛情相邀,為朝廷出力,卻沒想到司空身體已經到了如此地步,文優,宴後去庫中,將我所存好葯取一些,請文若帶回去。」
李儒聞言答應一聲。
荀彧忙謝道:「臣代叔父謝過丞相。」
董忠穎擺了擺手,隨即又問道:「司空苦思一夜,不知可有所得?」
荀彧道:「或有所得,然叔父百日昏昏欲睡,未曾與我等細說。」
董忠穎搖了搖頭,嘆道:「那太遺憾了,不過素聞二位才名,必有不凡見解,以二位看來,昨日所議之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