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靖難江山變1-4
1-1
旭日初升,清風拂盪。
應天府江寧渡口的江面上,排滿了大大小小無數船艦,船艦上船帆都已降下,一支支桅杆直衝天空,在陽光下顯得烏黑而神秘,江水一遍遍拍著岸邊,激蕩起無數浪花。
燕王朱棣一夜無眠,此時騎在馬上,立在岸邊,出神地望著江寧渡口那些高低林立的船隻,船帆不見,只有旗幟招展。朱棣曾經在兒時偷偷看過陳友諒軍隊數不清的船艦,在鄱陽湖上鋪天蓋地,一直排到天邊,高高的船板上站滿了耀武揚威的士兵,卻無法抵擋常遇春的將士飛躍而上,陳友諒的無敵艦隊終究被朱元璋打得粉碎,這是父親留在朱棣心中的夢想與神話。
陽光照在朱棣疲乏而喜悅的臉上,滄桑的細紋依然是剛毅俊朗的神情,細黑的鬍鬚在微風中輕輕抖動。朱棣轉過臉,他的目光似乎透過了神烈山,看見了巍峨的紫禁城。
馬三寶跟在朱棣旁邊,讓自己稍稍落後一點點,也出神地望著那些船帆,第一次看見這麼多船艦,彷彿看見了自己夢中的童年,曾經多少次帶著小夥伴在滇池裡划船戲水,小小的漁船帶給了自己無數歡樂與夢想,而天下大亂把一切完全改變,他被明軍從雲南帶到了南京城,那年他十歲,後來做了太監,再後來又被朱棣帶到了北平。父親曾經教會他的謙遜、正直和勤奮陪著他在燕王府里成長,從一名低賤的侍童成長為燕王府文武雙全的得力幹將。今天,看著這些船艦似乎又讓他看見了自己夢中的童年。
朱棣突然回頭問話;「三寶,你知道陳友諒的戰艦嗎?」
「屬下聽說過。」
「那可真是天下無敵的戰艦啊!」朱棣都有點神往了,可惜那些戰艦早已灰飛煙滅了。
馬三寶沒有吭聲,他已經習慣了沒有詢問就不必回答。
「我們現在還能造出那樣的戰艦嗎?」看見寬闊浩蕩的江面和那鱗次櫛比的船帆,朱棣心中升起無限豪情。
「能!」馬三寶毫不猶豫。
「好!我一定要有天下最強大的戰艦。」
陽光下,一名燕兵快馬而來。
「王爺,王爺。」
看見朱棣正和馬三寶說得興起,探兵放低了聲音:「王爺,將軍問是否要發起總攻。」
朱棣微微轉頭,一臉冷峻,「原地待命,叫朱將軍過來。」
馬蹄聲很快傳來,朱棣聽聲音就知道是朱能過來了。朱能是AH懷來人,幼時即跟隨父親去了北平,現在已經成為朱棣手下最勇猛的將領。這些年總是在馬蹄聲中來去,相互已經熟悉了彼此的騎馬習慣。
朱能鎧甲披身,陽光下,臉色微白。朱能靠近朱棣拱手道:「殿下……」
朱棣回頭微笑地看著朱能,一揮手,讓他不必再講。
馬三寶輕輕策馬閃到一旁。
「殿下……」朱能還想說話。
朱棣沉靜地看著朱能,朱能不說了,他知道朱棣一切都已經瞭然於心了。
朱棣看著自己心愛的將軍,知道他希望發起最後的一擊,這個年輕的將領,曾帶三十人擊敗數萬人,俘獲三千人,在東昌之戰中穿越萬人叢中把自己從命懸一線之際救出,前幾日在淝河潰敗時,眾將頹喪欲退,是他拔劍而起激勵諸將決戰到底,才有了站在這裡的今天。
如今,無數的碧血黃沙就要過去,無數的殺戮夢魘就要結束。
朱棣知道朱能在等自己的指示,朱棣臉上浮起笑意,動情道:「士弘,這些年辛苦了。」朱能字士弘。
「能和殿下一起征戰是末將的榮幸。」朱能有點受寵若驚,燕王很少如此溫和地叫自己,朱能年輕的臉在陽光下英氣勃勃。
「可惜張將軍……」張玉曾是朱棣手下最勇猛的將軍,立下赫赫戰功,可惜戰死在亂軍之中。朱棣由心地傷感:「你們是我的左膀右臂啊。」
朱能有點不安地看著朱棣,這個骨子裡從來不知道傷感和悲痛的男人,竟然也會用如此低沉的聲音來感傷曾經征戰而亡的下屬?但現在不是感傷的時候啊,先鋒部隊已經出發,遠遠望去,似乎已經看見了遠處城頭飄動的旗影。
朱棣突然提高了聲音,「盛庸之後,還有什麼人?」盛庸曾經擊敗過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朱棣,並將燕軍大將張玉擊殺于軍中,他是當今天子朱允炆手中最後的王牌,但現在已經被擊潰。前日的山東戰場上,燕軍即將崩潰,朱棣二兒子朱高煦領軍殺到,擊敗並收降了盛庸,一舉改變了整個戰局。朱棣知道朱允炆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阻擋自己打開京城大門,但他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現在需要的是等待。
朱能道:「鐵鉉已經帶兵趕赴京城。」
「一個讀書人!」朱棣顯出了一絲輕蔑和怨恨。鐵鉉本是山東參政,因在守衛濟南時擊敗燕軍,被建文帝授以兵部尚書,鐵鉉的兵馬把朱棣死死擋在了山東之北。正當朱棣惶惶沮喪之時,謀士道衍和尚姚廣孝建議繞過山東,直奔京城,才有了今日的陳兵城下。
「殿下,京城尚有十萬兵力,只怕時間長了,各地……」朱能眼裡充滿了擔心。
朱棣沒有等朱能說完,堅定道:「現在除了先鋒入城,所有兵力聽候待命,注意嚴守各個出口,絕不放走任何人。」朱棣根本不相信那幾個書生能在短時間內調集兵馬。
朱棣看了看朱能,緩了口氣道:「將軍不用擔心,城內的親王自會處理好的。」頓了頓,又笑道:「我們是靖難軍,是來清除皇上身邊奸臣的!不是來攻打京城的!」
朱能恍然大悟,「殿下英明。」從朱棣以「清君側」起兵之日起,人人都明白起兵是為了什麼,但人人也都知道絕不能讓燕王背上謀逆弒君的罪名。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長子朱標為朱元璋結髮妻子馬氏所生。馬氏忠貞簡樸、賢良淑德,深得朱元璋之心。朱元璋得天下后,馬氏被立為皇后,朱標被立為太子,眾皇子分封到各地為王。朱元璋權欲極大,疑心又重,動輒殺戮功臣,朱標生性忠厚仁慈,常勸父親仁厚治國,朱元璋說是希望殺盡天下壞人,方能把江山安全地傳於太子,二十年來殺戮的臣屬有十萬餘眾,但朱標深惡濫殺,對朱元璋進言「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朱元璋雖然恨太子不諳世事,但因馬後之故,對太子一直信任有加。卻不料後來太子病因而終,成為朱元璋晚年最大的悲痛。在眾皇子中,獨燕王朱棣英武霸氣,有朱元璋早年氣象。但朱元璋憐惜太子之死,最終將帝位傳給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是為建文帝。朱允炆性似父親朱標,孝順仁德,即位之初,即廢除朱元璋時期的嚴刑苛政,釋解天下蒙冤受屈之人,重用方孝孺等儒生治理天下,力圖建立一個寬厚仁政的理想盛世。
燕王朱棣,據有北平,本人彪悍勇猛,信奉武力。太子朱標在世時朱棣也不敢有異心,不料朱標意外病逝,少年朱允炆繼承帝位,一下讓朱棣意難平。朱允炆在幾名心腹儒生策劃下,決意削藩,這讓朱棣坐立不安,忍無可忍,於是,朱棣自命為「靖難之師」,向天下宣告為解救被書生佞臣蒙蔽的建文帝而起兵。
回想起兵幾年來的種種艱辛,好幾次差點前功盡棄,要不是姚廣孝、朱能等人的執意堅持,哪有今日,朱棣心中百感交集。又有快馬過來,很快就到近前,正是燕軍前哨士兵,馬未停穩,來人已經躍馬而下,拱手拜道:「王爺,金川城門已開,先鋒部隊已經入城。」
朱棣微微點頭,一揮手,來人已經飛身躍馬而去。
江水拍岸,一聲聲激蕩著朱棣的心,城內親王果然沒有負我!
朱棣極力平靜著自己的內心,向江面指了指,朱能和馬三寶都往前略略傾身。朱棣笑著說:「當年大將軍就在此處大破張士誠。」又指了指遠處那一塊江中綠洲,「聽說當年血水染紅了江面,屍體堆滿了那塊沙洲。」這裡正是當年徐達和常遇春大破張士誠軍隊的龍潭,此處距京城僅數十里,那一場驚心動魄的勝利左右了一統天下的命運。
兩人正在說話,有燕兵飛馬來報,城內起火啦!
朱棣大驚失色,「人呢,」
「在救火。」看著燕王吃驚變形的臉,探兵結結巴巴。
「皇上!皇上呢?」朱棣大聲吼道。
「不知道。」
「找!」
朱棣怒不可遏,拳頭憤然一揮,探兵順勢趕緊飛馬而去。
朱能很少看見燕王如此失態,無數次驚險挫折,朱棣都總是談笑若故,泰然處之。
朱棣迅速恢復到往日的沉毅冷峻,看著朱能,堅定地說:「馬上帶兵入城,務必找到他!」
朱能一抱拳,策馬就走。朱棣又大聲道;「化成灰也要找到他!」朱棣需要的朱允炆,要麼體面的自裁,要麼體面的退位。
大火過後,果然找到了灰,只是已經無法辨識是誰。
朱棣控制了京城,追捕了朱允炆的所有親信,卻獨獨不見朱允炆。朱允炆遲遲沒有找到,朱棣已經沒有耐心等待了,無論他現在變成仙還是化成灰都不能阻擋自己的夢想。
1-2
朱棣坐在大殿上,嘴角不禁浮起隱隱的笑容,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的目光終於可以隨意掃視紫禁城每一個角落。
群臣做好了登基的所有準備,只差一紙詔書,大家推舉由方孝孺來草擬詔書。方孝孺是朱允炆的老師,曾經師從有明朝開國第一文臣之稱的宋濂。當初朱棣北平出師之日,道愆法師姚廣孝向朱棣跪諫,殿下此去,勝利指日可待,破城之日,方孝孺必不會降,但殿下萬不可殺方孝孺,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的種子就絕了。
朱棣原本不在乎天下有幾個讀書人,也不在乎多殺幾個還是少殺幾個,但自己得有天下全賴道愆法師的計謀,何況自己想要成為萬代敬仰的有為之君,又怎能少了讀書人了。對於方孝孺,朱棣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群臣開始騷動,殿門外傳來了憤怒的聲音,「我有何臉面再入聖殿!」
方孝孺在兩個人的勸說下被推搡進來,方孝孺在淚眼中看見了曾經熟悉的一切,殿上卻已經不是曾和自己共議天下的建文帝,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奉天殿內一片寂然,只有方孝孺的痛哭聲在殿內迴響。
朱棣身經百戰,看著方孝孺恍惚搖動的身體,心中竟有莫名的感動,一下不知所措。
群臣中有人輕輕地噓唏嘆息,朱棣威嚴地看了看群臣,從容地走到方孝孺身邊:「先生不必難過,我也沒想到會如此。」
方孝孺顫抖著身子,側身對著朱棣,不想看他,厲聲道:「王爺沒料想如此?兵戎城下,還要如何!」
朱棣有點尷尬,俯低身子溫言道:「先生不要這樣,我不過是想仿照周公輔政而已。」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卻英年早逝,武王臨終前拜託周公輔佐十三歲的姬誦,周公執政期間招到很多人懷疑和嫉恨,但周公不為所動,堅持己見平定內亂穩步治理,在姬誦二十歲時將天下還政於他,史稱周成王,周朝也由此迎來最強盛的成康之治,周公成為後人稱頌的大聖人,成了老百姓傳說中的解夢人。
方孝孺聽了朱棣的話,憤怒道:「皇上親政時已經弱冠,王爺想做周公,何以刀戈相見?」
朱棣訕訕道:「周公當年輔佐成王,也是靠武力平定亂臣。」
方孝孺厲聲喝道:「那成王何在呢!」
「自焚死了。」
「成王的兒子呢!」
「皇子年幼,國家需要年長的君主。」
「成王不是有弟弟嗎!」
朱棣沉默無言,突然大聲喝道:「這是我的家事,何須外人管。」
方孝孺淚流滿面,突然哈哈大笑,一眼也不看朱棣,鄙視地看著站在殿內惶惶不安的眾人,大聲喝道:「你的家事?」
方孝孺的聲音中充滿了凄厲的憤怒;「江山社稷,豈是一家之事!黎民百姓,又豈是獨夫之人!」
眾臣驚愕地看著方孝孺,又偷偷看看臉色沉重的朱棣。
朱棣強忍著內心的憤怒,他很清楚,所有人都在等待塵埃落定,他也在等待著。
朱棣走進方孝孺身邊,溫言道:「先生之情,足可感動天地,願我們君臣努力共開天下太平。」
方孝孺臉上淚痕猶在,喃喃道:「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君非君,臣非臣,怎求太平?」聲音哽咽,淚水又奪眶而出。
朱棣假裝沒有聽見,一擺手,做個請的手勢,「先生義蓋古今,才不世出,天下事還還須煩勞先生,請先生代為起草詔書,」
方孝孺根本沒有聽朱棣說話,默默流著淚,轉身就想往外走。
有人拉住了方孝孺,有人拿來了紙和筆。
方孝孺看也沒看這些人,只是默默流淚。
朱棣轉身慢慢踱向紫檀雕龍寶座。
有人在方孝孺身旁輕聲勸說:「請先生平息,人生自有天命,煩請先生執筆。」
方孝孺厲聲喝道:「天日昭昭,天命何在!太平流血,天理何在!」
朱棣猛地一轉身,冷冷地道:「天下大定,只想煩請先生起草。」
方孝孺漠然不語,有人將毛筆塞到了方孝孺手裡。
方孝孺突然拿起筆,走到鋪好紙的桌台前,奮筆疾書下幾個字,寫完后徑直把筆扔到地上。
朱棣走過去,只見紙上赫然幾個字「燕賊篡位」。
朱棣勃然大怒,正欲發作,殿中有人跪倒,「請聖上息怒,先生哀痛失常,請聖上勿責。」
朱棣臉色緩和下來,一言不發,示意跪地的大臣起來。朱棣站到方孝孺面前,看著這個淚痕滿臉的讀書人。
方孝孺咬著牙,微閉著嘴,默然地看著落在雕花窗攔上的光點。
整個大殿死一般沉寂,
朱棣冷冷道:「要先生起草就這麼難嗎?」
方孝孺頭也不回,大聲道:「對亂臣逆子,死也不會起草!」
朱棣突然喝道:「你不怕我滅你九族嗎?」
方孝孺突然轉過頭,輕蔑地看著這個即將登上寶座的男人,平靜而堅定道:「滅我十族又能怎樣!」
朱棣怒不可遏,一腳將桌台踢倒,他終於無法剋制內心的隱忍,馬上喝人進來,早就等候在大殿之外的親兵跑了進來。
朱棣怒吼道:「撕了他的嘴。」
方孝孺一動沒有動,親兵撕裂了他的嘴,將他臉頰的肉拉裂了,鮮血從方孝孺的嘴角滴落到了衣襟上,紅濕了一片。
方孝孺像凍僵了一般,眼裡閃著輕蔑的光。
朱棣帶著歇斯底里的怒氣,沖著方孝孺惡狠狠地痛聲喊道:「滅了他十族!」方孝孺眼睛動也沒有動一下,像一個事不關己的人在觀看別人的遊戲。
1-3
朱棣攻取京師后,很快穩定了全國局勢,但依然有忠於建文帝的文臣武將拒絕投降。
尚書齊泰和黃子澄是當初推動建文帝撤藩的重要親信,在京師失守時,兩人外出請兵,希望有機會能力挽狂瀾,但最終未能募到軍隊。齊黃二人被人告發抓獲,兩人面對朱棣,痛斥喝罵,拒不投降,兩人被凌遲處死。齊泰宗族兄弟被誅,叔父和年僅六歲的兒子被發配邊疆。
山東布政使鐵鉉擁兵自守,拒不投降,最終城破被俘。鐵鉉拒絕向朱棣跪拜,也拒絕面向北方。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鉉厲聲喝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麼不好吃?朱棣終究無法讓鐵鉉屈服。鐵鉉被處以磔刑,父母被發配海南,大兒子充軍,小兒子作了官奴,妻女被籍沒為奴,充入教坊司。
方孝孺被滅十族,父母妻子九族加上他的學生共十族八百七十三人全部被殺。
最終因靖難之事被誅殺懲處的人員數以萬計。
朱棣登基,年號永樂,這一年距離朱元璋去世已經四年。朱棣把這一年稱為稱為洪武三十五年,也是永樂元年,但老百姓還是把這一年稱為建文四年。
1-4
朱棣登上了大明王朝的寶座,一心想開創出一個偉大的時代,對內加強集權,安撫民心,對外親征北方,征服了外族勢力,建立了和平穩定的內外局面。朱棣雄才大略,把大明王朝推向了強盛之巔,但依然難以消卻很多人對仁厚親民的建文帝的懷念,而對於建文帝的失蹤,朱棣始終耿耿於懷,一直是他難以去除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