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永夜時代
進入永夜后的世界是一片死寂的冰原,如果有光,那應該是銀裝素裹的一片世界。但是外界是一片黑暗,於是也見不到銀裝。月球墜落後的幾年間這片荒原連一點月色也難以見到了。
「多漂亮的星星」檢測員37號在心中默默的感嘆,但是在工作頻道中他無法隨意的說話,其實頻道中也是死寂的:現在還不是說話的時候,除非遇到特殊情況,不然第一個彙報情況的應該是他自己,這是近幾次經驗的結論。檢測員37號打開觀測口,一邊觀測一邊欣賞,是啊,夜空中有星星,也只有星星。地球的大氣層已經幾近消散,在進入降溫的過程中化為了液態的雨和固態的雪粒落在這顆名叫地球的行星上面。沒有了大氣層的遮擋,天外的星光更加的璀璨。
在地球被捕獲后,自身的引力,自轉公轉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身居地下城的人們為了獲取地面上的信息於是在有太陽的「有晝日」修建了球狀的大型監測站。它們被稱為「夜遊神」它們被修建在低洼處,避免太陽再次升起時被融化的液體沖走撞擊岩石造成損失。夜遊神整體防水,採取雙層同心球建造即球中球。外層球殼起保護作用使用可調型類玻璃體材質,內側鑲嵌框架滑軌與內層相連。內層球是觀測站的工作和生活區,下端配有載重,使整個觀測站在受到外力作用而滾動時內層不會發生翻轉;連接架上配備主動緩衝系統和被動緩衝系統,用於抵消在水中的顛簸。
整套觀測站在永夜時持續運行,除不可抗力導致的維修暫時下線,剩下的所有的觀測站都要在等到太陽重新日出的時候再停止運轉轉換為日游神觀測站接手工作。集體進入維修期放下船錨,等到永夜再臨之前,調整軌道回到既定工作地點重新恢復工作。
所謂的永夜其實也有晝夜之分,只是稱為「螢火」和「黑日」螢火就是該地區對著外部星河的時候,能夠看到大部分的星空,星星點點如同過去的螢火一般。黑日則是該地區轉到對著「杜鵑」(那顆流浪星球)的時候,大部分天空將被遮擋,陷入各種意義上的黑暗之中。
像觀測員37號所在的夜遊神型號監測站還有許多,按原來的經緯網大概設置,每隔經度30度與維度30度就會設立一片觀測群,在之間的位置也會有,但分佈比較均勻大致為地圖上經線和緯線交點每10度為一間隔。
由於「杜鵑」的影響人們常年處於地下城,且地球自轉與公轉速度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對於一天的概念無限趨近於24小時這個數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經是過去式了。晝夜的不穩定性與環境的變化需要這些地表的監測站為地下城的人們提供並校對信息。例如現在:夜遊神發出了黑日提示,37號觀測員打開外觀鏡看到西邊天空中的群星消失了一塊,呈弧形。像是灑滿碎鑽的黑色玻璃表面被人為的抹了一把,清出了一片空地「又是一個黑日」37號觀測員打開控制台上傳信息並持續記錄黑日的推進過程,當然後續工作將交由機械完成。這些只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關於氣溫和引力的數據也將同步觀測。
與地質世紀之前人們所認知的喧囂的極寒之地不同,永夜是非常安靜的,沒有絲毫的聲音傳播,失去傳播介質使得厚厚的固態氧雪顆粒之間的些許摩擦聲都消失了。
早期的監測站外層是不可調的半透明防護罩,具備抵禦外界嚴寒和輻射的功能,其餘的考慮到舒適的地方是一點沒有。那是一段可怕的時光,如同把你裝進小小的生態球中再沉入深海中一般,令人毛骨悚然。許多那個時期的觀測員和研究員都或多或少的患上了諸如幽閉恐懼,深海恐懼甚至巨物恐懼症。這一度使觀測工作難以進行。後期人們改良外層球殼,變為可根據需要轉變透明度的殼層並在內側具有全息顯示功能。內部空間每日固定時間會強制播放特定的音樂或者視頻,除非觀測者已經在進行或提前進行了相關的活動;如此一來觀測站的環境內確實好了許多。
在有太陽的日子,地球的大氣層又將恢復,堅冰融化過後是更為複雜的氣候條件,更高的氣溫使得地球大部分冰轉化為液態水,這一個階段會是席捲整個地球的超級洪水和超級暴雨。在其升溫過程中固態的氮氧會先後變為液態然後蒸發逸散到空中繼而引發降水,藍色的液氧雨傾盆而下。有時還會因氣溫局部地區下降而再次下起固態氧雪,這個時候氣溫還只是-210℃到-220℃左右。
等到氣溫回升到-37℃的時候液態的二氧化碳雨又將再次將大地沖刷。在這個過程中夜遊神觀測站中的監測員將陸續撤出釋放船錨,而日游神觀測站就要登場了。日游部分原址是建在各大高山上的觀測站後來因地址變動和洪水種種原因逐漸的損壞。為了適應洪水和日益變化的環境日游逐漸改為船隻,在海冰消融一部分后,他們就將上場。分散時各自觀測,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分區域集合,如同空間站一般,由一艘巨型船隻作為主體,各型船隻按順序組裝構成一個巨大的海上科研船體這時候就叫做日游神觀測站了。
等到陸地水退卻,海冰消融,人們會輪流回到地上進行作物培植與建築修建,深海潛行的水下城市也將浮出水面,隨帶著的生態模塊上層浮出水面進行無土栽培,下層與海水互通進行漁業養殖,為下一次的深潛到來積累儲備。屆時受損的地下城與夜遊神將被維修,新的水下城市與地下城也將逐步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