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
總有那麼一刻,我是能覺出的,我的心正泛濫著一種熱情,段也段不清,縈繞在心頭,伴我每個日夜。是故鄉的輕喚吧!
許是,忽而記起少時,每當我爬上屋頂,坐到檐邊,盪起的雙腿,輕拍著故鄉的暖風,是香的。陽光正好,對面是她的笑。依稀的,都已是那時的光景了。
她,並不算大,不過幾十戶人家,擠在一塊土地上,大家彷彿都是有這同樣「血緣」的人,喝同樣的水,吃同樣的飯,靠著同一塊土地過日子。小孩子放學了,必是吃你家一塊紅燒肉,吃我家一口米飯。這裡的人沒有彼此之分,日子多麼美好,以至於現在還想起還是能覺出幸福來。
想著,想著,又猛然想起我家西邊的那堵牆,上面是早已褪了色的,爬滿歲月的痕迹。也就是這樣的一堵牆,就輕易地分開了鄰居兩戶,缺仍斷不了人們的熱情,「燒餅好了,給你隔壁王伯捎去。」「快過年了,去向阾居家問好,多帶些糖給家裡小孩分。」也是這些熱情,給了這座小鎮應有的可愛和活氣。
再說那堵老牆,上次回家才發覺它又變樣了,上次的黃泥被風雨沖刷,為了老牆賦了新色,我伸手摸了摸,有著歲月的歷史感,少時總是依靠著它,爬上屋頂。爺爺曾說,待到日頭落山,再爬上屋頂,會看到天使燒著了火的,我去試,果真是天是被燒紅了的。天底下更深是,遠遠望去,火紅的須兒垂下來。風從西邊吹來,捲起波濤洶湧,立即找了夥伴幾個,跑去人家田間,而此時的老屋前,定為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幾把椅子,坐著些鄉年過七旬的老人,這裡曾有過他們的歡笑;有過它們的青春,流過他們的汗水……
他們愛這片土地!風又起,我們幾個孩童身於火海,聞聞空氣都是香的,故鄉亦是。
我想,我該回去了,我從來沒想過離開。
………………………………………………
鄉情·鄉愁
有一種東西,她不濃不淡,卻常在你左右;有一種東西,無論你走多遠,你始終可以望見。或許你有一天飛上枝頭站得更高,但卻始終銘記她最初的輪廓。因為在我們的血液里,她是與生俱來的,勢必融入骨子裡伴你一生。從你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要時時牽挂,她就是故鄉。但她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地點或者某個村莊,她是一種情懷,讓你不致迷惘,不會害怕。她是人的本心,提醒你富貴與否,都不要忘本,人要經得起最初的出發時的自己。正是這情懷,使多少人魂牽夢縈,乃至潸然淚下。古往今來,有多少風流人物聞故鄉而斷腸。鄉愁真是一種呼喚啊!
鄉愁是一輪皓月。她照在李白的床頭,銀霜滿地,小窗上銀鉤閑掛,夜風吹送,更添愁思,不禁使瀟洒豁朗的他感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在另一端,中秋月圓,蘇子對月飲酒,明月的光輝照在他的鬢角,鏡裡面容憔悴。是啊,漂泊多年,青絲白髮,於是把酒問天:「明月幾時有?」豪放的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千里相思寄明月,捎去濃濃的思念。
鄉愁又是一枚郵票。余光中少小離家,寄居海峽對岸,一番隔離幾十年,每天握著小小的郵票,佇立海邊不知家鄉的親人還好嗎,河水還像離開時那樣清澈嗎,兒時爬過的樹還在嗎?無可奈何,只能眺望,排解愁緒只有苦吟孤凄的詩句。
鄉愁還是一楫輕舟。「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長安城縱然繁華,怎敵得過山溫水軟的江南?那個哺育周邦彥的故鄉,
此時恐怕早已萬紫千紅,有美景,更有吳儂軟語的美嬌娘。遊子無奈,只有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可嘆路遙好夢難成。
鄉愁也是一首歌,在《七子之歌》中訴說著無限的哀愁;也是一本書,寫滿了高密東北鄉的老故事,那一片紅艷艷的高粱地,激發了莫言的靈感,培育出一代文學大師;故鄉是王安石葛溪驛病席前的一縷風露,「歸夢不知山水長」;故鄉還是一口井、一棵梨樹、一條小路……
正因為如此,我們深深牽挂,因她莫大的魅力,因她泛濫著莫可言傳的美麗,因她是炎黃兒女心中斬不斷的情絲。我們無論走向何方,故鄉都會指引我們前行。記住故鄉,我們的行走不會迷惘。
………………………………………………
夜了,我閑來無事,漫步來繁華的街道上,最近心裡總是有股消不去的愁,卻不只是為了什麼,閑暇時,總是泛起悲愁之感。
累額,就近找到了一個長板凳坐下歇息,眼前不斷來往的人群,不禁感嘆大都市的繁忙,抬起頭來,仰望著漆黑的夜,只有這一輪明月靜靜地掛在空中,心想也只有這孤寂的明月也、與我相伴,分享我的惆悵。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突然不知是哪兒飄來的歌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正想要抱怨這歌聲,忽然間,我心中一怔:原來我的愁是思鄉之仇,不由得有了「談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的感嘆,我想家了。我的故鄉,你還好么?
再抬頭望望這論明月,眼中有些濕潤,腦海中浮現了那遙遠的故鄉——一個典型的北方城鎮,周圍散布著一些古樸的農莊。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留下了我的親朋好友,留下了我的童年,留下了我的鄉情。
記得兒時頑皮,總喜歡到田間與夥伴們玩耍,一直到深夜也不願離開。玩累了,就躺在野地里,望著夜晚里的滿天繁星,月亮與這星空相依相襯。月光灑落麥田間,微風拂過,吹起層層麥浪,彷彿身處於銀色的海洋。而海洋中的我們,數著天上的星星,一顆,兩顆,三顆……縱向把那數不完的星星數完,卻總是被大人們的呼喊聲打斷,被領回家睡覺,第二天依舊如此,樂此不疲。
而現在,月亮依舊是那月亮,卻少了滿天繁星,孤零零地掛在黑夜中,而離鄉的我又何嘗不是這般寂寞,興中的愁更加濃了,繚繞在眉宇之間,揮之不去啊!
夜又深了些,是回家的時候了,站起了身,緩緩融入了人流之中,走在路上,身邊不全經過忙碌的行人,彼此陌生,偶爾有一兩個熟人相遇,也不過是彼此之間打個招呼,便匆匆離開了,也不知道下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
哎,輕輕地嘆了口氣,這又讓我記起了故鄉的人,也許是那故鄉人互相熟悉,也寫是那故鄉人的淳樸,每個故鄉都懷著一股好客的熱情,即便是在這黑夜又怎樣?夏夜,吃過晚飯的鄰居們喜歡相聚到廣場上,吹著陣陣涼風,互相絮叨著家長里短:而冬夜,鄰居們喜歡聚到一戶人家裡吃大鍋飯,孩子們的打鬧聲,婦人們忙碌的身影,丈夫們談古論今的樣子,繪成了齊樂融融的畫面,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那一幕幕溫馨的畫面。充滿了我的腦海,讓我的愁稍微淡了些,一陣寒風又將我帶回了現實,卻帶不走我的鄉情。又走了快些,不想忍受孤獨的寒冷,想聽聽那故鄉的聲音。
夜更深了,我回到家,拿起電話便撥通了老家的電話,只說了句:「我想家了」
「孩兒啊!過的咋樣?……」傾聽著親人的思念,無言以對。
望著明月,淚劃過臉頰,這一輪明月下,我的故鄉,你還好么?
………………………………………………
寒冬,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攪了我的清夢。好久沒有留心過窗外的景色,不知那棵老椿樹和那片萱草怎麼樣了。
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廊坊人,很小就隨著父母來到了廊坊。轉眼間,也有十多年了吧。在我對廊坊最初的記憶里,好像只有樓下的那棵綠油油的椿樹,和那片黃燦燦的萱草。
記得,每年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椿樹上長滿了香椿,樹下的萱草打了朵兒,也要開花了。總有人到樹上摘點兒香椿,給父母送去,給鄰居送點,最後,還能剰點兒,自己留著,做盤兒香椿炒雞蛋,那滋味兒別提多香了!
萱草花開了,黃燦燦的,在陽光配合下,直晃人的眼。一陣風吹來,縷縷清香也從樓下一直飄散到每家每戶的窗里。白天,小孩子們都到椿樹下,到萱草旁去嬉戲,玩兒著,鬧著,笑著……好不愜意!晚上,聽著爺爺奶奶講著椿樹的故事,說著萱草的傳說……沒有池塘邊的榕樹,沒有稻田上的蜻蜓,就這樣也度過了自己綠油油黃燦燦的童年。
後來,漸漸發現,廊坊的很多地方都有椿樹,都有萱草。大一點,也在外地吃過香椿,看過萱草。但,還是感覺廊坊的香椿香,廊坊的萱草美。也漸漸讀懂了椿樹,讀懂了萱草,更讀懂了廊坊這個城市……
椿樹和萱草從來就是在一起的,不是常說「椿萱並茂」嗎?古人常把椿樹比作父親,稱為「椿庭」,把母親比作萱草,稱為「萱堂」。廊坊人是孝敬父母的,從細節處最能體現,一些香椿,摘下來點,最先想到的,是送去點兒給父母。
萱草和椿樹都是耐寒的,對土壤的要求也並不高。但,它們為人們所做的貢獻確是多得很呢!它們不僅僅能觀賞,還能食用,藥用……身上的每一處都有著很大的價值,可卻也毫不吝嗇的貢獻出來,算不算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呢?其實,廊坊人不也是這樣嗎?從來都不聲張,只是默默地奮鬥,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獻……
萱草花的花語是「隱藏起來的心情,忘卻一切不愉快的事」好像每個廊坊人都是這樣,總是不停地在奉獻,而苦難,不悅也總是掩藏起來,甚至索性忘掉這些不愉快的事,每天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個人,面對他們最熱愛的生活!
廊坊的很多小院兒里總是種著椿樹和萱草。一棵樹,一朵花,能不能代表一種態度,代表一種精神,代表一種人,代表一個城市呢?
我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廊坊人,但,我早已把廊坊當作我的家鄉。我的印象中,家鄉是要有椿樹,有萱草的。它們算不算是廊坊是市樹市花呢?
一棵樹,一朵花——一份濃濃的鄉情——一份廊坊情……
………………………………………………
「心有千結,情有萬縷。唯有鄉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斷「--題記
成都是我的家鄉,這座城在我心底沉澱了太多情感。單說清晨濃濃的煙火氣就令我深深眷戀。
汾河公園沿著汾河兩岸,舒展地躺在城市中。這裡,晨練的市民從不缺席。老人沐浴著晨光練太極,年輕人不約而同結成隊,一起晨跑孩童在小路上追逐,笑聲蕩漾。汾河召喚著龍城人,讓他們胸中時刻洋溢著熱忱與愛,在晨風溫柔的呼喚中醒來,從容地奔向新的日出。
公園外,賣老豆腐的小攤鱗次櫛比,蒸豆腐的鍋冒著熱氣,一縷一縷,裊裊地飄向空中。油鍋里翻騰著金黃色的油條,發出滋滋的聲音。終於排上隊,端著一碗滷味濃濃的老豆腐和兩三根胖乎乎的油條人們嘴邊抹上了笑。白花花的豆腐很嫩,在勺子上跳來跳去,入口即化。灑上青綠色的韭花,更有滋味了。″嘎滋-「咬一大口油條那叫一個脆、香、燙。或是來上一份太原獨有的頭腦,配上鮮爽的腌韭菜和掰碎的白餅再來一籠掛著滿滿陳醋的羊肉餡燒麥…嘖,這些滋味,只是想來便也能讓人心滿意足,覺得人世可戀。
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其人文景觀很是豐富,常令人拍案叫絕。聽,太原鑼鼓在街上敲起來了…
開場,鼓槌輕輕敲打鑼鼓兩側,鼓聲悅耳,宛若來去無蹤的小雨滴,但又彷彿是暴風雨的序幕。驀地鼓槌向鼓面靠攏,鼓聲變得低沉,速度也隨之加快,不由讓人從心底湧起緊迫感;忽地那鼓聲又如同在晴天撕開的霹靂讓人心底發顫。表演者隨鼓聲舞動,大汗淋漓,演繹著對鑼鼓、對生活、對龍城的熱愛;觀者如堵無不目瞪口呆,只聽掌聲與鼓聲相交震撼天地。
一園,一攤,一鼓勾勒出我對這座城千絲萬縷的情結。
………………………………………………
璧山——那顆璧南河旁的璀璨明珠,我最美麗的家鄉。你從那遙遠的歷史走來,你用那古老而滄桑的語言,向人們不停的絮聒著那專屬於璧山的獨特風味。——題記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璧山,作為一座歷史悠遠的千年古城,我對璧山有著近乎痴迷的情感。璧山依山傍水,璧南河、梅江河雙雙將璧南城區纏繞;燃登山在璧山之巔靜靜地俯瞰著,像一位莊嚴的士兵,守衛著和美璧山的山川河流與千年歷史。璧山歷史,千古長存,就連曾經的詩聖——杜甫,也在這風景優美的璧山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青山澹無姿,白露誰能數。片片水上雲,蕭蕭沙中雨。」璧山歷史源遠流長;璧山美景,亘古不變。早在北宋時期便有璧山知縣王操讚頌「風光吟有興,桑麥暖逢春」;而今,隨著,許多綠色生態公園在璧山拔地而起,「重慶後花園」的美稱也被冠在了璧山頭頂。
走進和美璧山,一睹小城風光。璧山之風光,最為引人入勝的便是那曾經被***先生讚譽為「黛山秀湖」的秀湖公園了,秀湖公園內含古色古香的亭台軒榭,古韻尤存,風景宜人;秀湖公園被山水圍繞,曲水疊崗,好不迷人!秀湖公園以「樂」為主題,以「花」為語言,以「濱水」為生活方式,將詩情畫意融入其中,令人好不愜意!
璧山風光,家鄉味道。其中許多風景名勝也於重慶聞名遐爾。南山公園,濕地公園,也憑藉自身各具特色的獨特風景令人們心馳神往;青龍湖、白雲湖、憑藉自己的「溪深而魚肥,香而酒洌」的獨特魅力引人入勝。小城風味,不僅在景,更在於食,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與家鄉美景比起來,家鄉美食還是更勝一籌!
來鳳魚,璧山兔,它們也曾經憑藉著自己的獨特口味而為人們所熟知;璧山燒烤,璧山串串,更是讓人聞之動容,垂涎三尺。璧山美食,結合重慶的麻、辣風味融入自己的獨特創意,讓人們愛不釋手。來鳳魚——璧山最為出名的美食之一,在重慶各地也隨處可見,主城區的各大美食店都打著「來鳳魚」的招牌,它有著火熱的外表、麻辣的口味、滑膩的口感,而這些都符合重慶美食的風味與特色,令人們對它喜愛非常,讚不絕口。光是璧山美景和食香就吸引了一大波的遊客,但是,璧山的獨特魅力還不止於此,還有璧山人民的淳樸善良,勤勞勇敢。
「來了,就是璧山人」遠遠的,我又看見了這塊指示牌。璧山的人,熱情好客,善良大方;璧山的人,和和睦睦,樂於助人。如此,這便是專屬於璧山人民的獨特魅力。璧山人民將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融入了和諧璧山的建設中去,使璧山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活力景象。
一座古色古香的千年古城,璧山的過人之處不在於王夢庚曾經說的「古驛蒼茫落照西,臨邛鳳羽漫稱奇」的優美景色;不在於被世人所著稱的「扼渝洲之咽喉」在美稱;不在於那些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而在於那一群勤勞樸實,善良勇敢在璧山人民!
璧山美景、璧山小吃、璧山人民,如此便是專屬於璧山的獨特魅力。這樣的你怎能不讓我為你深深的折服呢?
而今,作為璧山中學生,我便更加有義務和責任——為璧山的發展而奮鬥;作為中國青少年,我也應該肩負起自己的使命與擔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民族之復興而努力」!
看我和美璧山,盡顯家鄉風采!
望我和美璧山,盡展中國特色!
望我輝煌中國,彰顯民族風采!
如此,便是我家鄉味道,璧山風華!
………………………………………………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再次回到家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不是印象中的樣子。看到家鄉的變化,不禁有些感慨:童年是人生的花季,純潔無暇,有一個絢麗的幻想的天空。但是童年是短暫的。
於是有人感嘆道:「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你們在聊什麼呀?」「沒什麼,就是閑聊幾句。」突如其來的聲音打亂了我的思緒,讓我回到現實。奇怪,他們好像根本就不認識吧,怎麼聊的起來?不尷尬嗎?這只是讓我感到奇怪的一件事,接下來發生的事更讓我大跌眼鏡--正當我們吃飯的時候,突然來了幾個不認識的人,但是家裡人卻像是見到了熟人似的,叫他們過來吃飯,他們也回了幾句:「我們家裡也有很豐盛的菜,要吃嗎?我去給你拿。」我原本以為他們只是隨便聊了幾句,並沒有當真,沒想到過了一會兒他競真的拿了一碗菜過來,然後順勢坐了下來和我們一起吃飯。
吃完飯後姆姆帶我們出去走走,出門時竟沒鎖門,「難道不怕小偷嗎?」我問到,「沒有什麼好偷的,我每次出門都沒有鎖門。」這一路下來真是走幾步就有人來打招呼聊天,可是他們之間都不熟,甚至可以說根本不認識。「我記得你,你是不是那個誰家的小孩?我和你姆姆還經常提到你。」「對,沒錯,他就是我弟妹的小孩。」在他們正談的熱火聊天時,我突然明白了之前發生的種種---互相打招呼、一起吃飯都是當地的鄉情鄉俗。原來我的家鄉一直沒有變,家鄉的鄉俗鄉情還是那樣。
兒時的記憶慢慢從我腦中浮現出來,家鄉的人還是那麼熱情,這個熱情不只是對熟人。這也許就是我們城裡人缺少並羨慕的,只屬於家鄉的鄉情鄉俗吧。故鄉的人們還記得我,還記得兒時的我玩得無憂無慮。那一聲聲的「你好」,不經意間的聊天問好,別是一份份鄉情,一份只屬於家鄉的鄉情。對於家鄉我突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家鄉並不止於一塊待定的土地,而是一種亘古不變的鄉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一種鄉情一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家鄉。
一縷風,一朵雲,一滴露,都閃動靈光,蘊含淡淡的鄉愁,心有千結,情有萬縷,唯獨鄉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斷……
………………………………………………
悠悠黃海之濱,安靜地坐落著生我養我的家鄉——如東。她有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喚作「扶海洲」。沉澱了歷史的浩瀚深沉,文化的濃墨重彩,她風姿依舊,讓人不由得心生情愫……
流連於海濱
依偎在黃海之畔,是如東得天獨厚的條件,日復一日接受著浪潮的撫摸、海風的潤澤,她愈發璀璨耀眼、熠熠生輝。
潮起潮落是她終日哼唱的小曲兒,字正腔圓,句句激昂。一浪踏著一浪,前赴後繼地湧上灘涂,將這命運的交響曲推至高潮,她有著驚心動魄的豪氣,直擊長空的壯闊。
斜暉脈脈是她精心塗抹的妝容,殘陽如血,流雲似錦,傾灑下一卷壯美華章。海天相映,明暗交織,一片金紅流溢乾坤。
流連於海濱,是我對這浩蕩景緻的情愫。
繾綣於舌尖
海鮮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千千萬萬如東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所得。黃昏時分,「哼哧哼哧」的拖拉機載著漁民們和活蹦亂跳的魚、蝦、蟹從海港駛向小鎮。漁民們面龐黝黑,那是烈日的吻痕,是海風的勳章,是日復一日的汗水,是年復一年的勞作。可是你看,他們乾裂的唇微微張著,哼唱著不成調的小曲兒。聲音有些沙啞乾澀,似乎被海風吹乾了水分,卻又飽含著熱情,飽含著希望,那是家鄉人對大海、對勞動的熱情啊,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啊!
繾綣於舌尖的,是大海的慷慨饋贈,是對如東人民辛勤樂觀的回報。
豪情跳馬夫
「嘿哈!嘿哈!」鏗鏘有力的吶喊彷彿來自靈魂的深處,伴著驟雨般急促的節奏,馬鈴叮叮噹噹,聲震遐邇,氣吞山河。這是如東傳承數千年的祭祀舞蹈,凝聚了先人何等智慧,何等美好的願望啊!
巨幅的杏黃旗於風中獵獵作響,威震四方。每一個動作都虎虎生威,每一個步伐都引發著大地的共鳴。
豪情跳馬夫,是家鄉如東民間文化的傳承,是悠久歷史的重演。
這就是我的美好家鄉如東。好山好水好人家,好景好情好文化。沉澱的,是千年的史詩、千年的傳統;凝聚的,是我眷念的情愫、真摯的祝願……
………………………………………………
那高聳的青山,清澈的小溪,還有黃泥砌成的尖頂瓦房。小牛時不時對母親深情地「哞哞」呼喚,孩子被大人逗樂「咯咯」笑著。這裡,承載著我美好稚嫩的童年。我的故鄉,一個平凡的村莊,我對它卻懷有濃厚真摯的鄉情。
也許鄉情在那棵不怎麼結果的櫻桃樹下。還記當年,一群蓬頭垢面的小屁孩跟在哥哥後面蹣跚地走到樹下。我們抬起髒兮兮的小臉,仰望樹上摘櫻桃的哥哥,嘴裡給哥哥打氣加油。不一會兒,一顆顆櫻桃就會從樹上陸陸續續地落下來。櫻桃的臉半青半紫的,就好像是被砸傷了一樣。它並不怎麼好吃,又酸又澀,不知我們那時出於哪種目的,依然會搶著把它吃完。等哥哥下樹來,他那一張紅潤的臉逐漸變得無奈——櫻桃已經一顆也不剩了。看著哥哥像櫻桃一樣發紫的臉,我們又不好意思又覺得好笑。最後,涼風襲來,稀泥里留下歪歪扭扭的小腳印,我們都笑了……
也許鄉情在寬闊的田野里。「盪得再高點,再高點!」童年裡那木板和韁繩做成的簡陋鞦韆也成就了一番美好記憶。田野上,不知是誰害怕摔傷,不敢坐上鞦韆,最後卻央求哥哥姐姐們想要再多坐一會兒。又有是誰摘下田野里的小野花,一朵一朵編成五彩的手鏈或花環,想象著自己帶上花環後會是公主般的好看。還有誰和誰,在夕陽中尋覓得一枚好看的石頭,得意洋洋地帶給爺爺和伯伯炫耀,最後還是被奶奶大罵一頓。
也許鄉情在晚風間看電視的時候。爺爺奶奶,還有孩子們在黑黑的小屋裡,細細品味電視劇里的愛恨情仇。奶奶的話很多。因為電視劇情節跌宕起伏,她有時會罵罵咧咧,有時又喜笑顏開。我們都被可愛的奶奶逗樂了,總會溫馨地相視一笑。路上散步的老人好像也感受到了我們一家的快樂,會來拜訪我們。這時候,奶奶又會和他們嘮上幾句家常「東家那媳婦咋樣了?」……
也許鄉情還在深夜睡覺之時。繁星滿天,一輪明月當空,家家戶戶都熄了燈。田野音樂家螞蚱在歡唱,一縷迷了路的清風在鄉間穿梭闖蕩。孩子給不識字的爺爺奶奶講故事,她甜嫩的聲音在小屋裡久久回蕩,時而停在床罩子上,時而坐在爺爺奶奶的床頭,時而進入爺爺奶奶的夢鄉……夜裡,孩子們的夢在交錯編織,也許她們都會夢見田野上螞蚱戴著花環坐在鞦韆上唱啊唱,盪啊盪……
鄉情在樹梢間,鄉情在鞦韆上,鄉情在又小又笨重電視機里,鄉情在甜甜的夢中,鄉情在冰涼清澈的小溪低,鄉情在綠意蔥蘢的樹林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鄉情也在白如霜雪的月光之中。故鄉是童年的溫床,這裡埋藏了我們無數的好時光。歲月匆匆,雲淡風輕,童年早以逝去。現如今,來到故鄉,我們總是各自悶頭玩手機,鄉情從何而來?既然千里也能共嬋娟,何不從當下做起,放下手機,重溫細品這悠悠的鄉情故夢。
………………………………………………
天空中飄落一絲飛雪,用手去接,雪花觸手即融,抬眼望向天空,灰濛濛的,心中不免添了幾分落寞。忽而想起了那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詩來形容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應該是再恰當不過了。
轉眼已是春節,家家戶戶忙著走親訪友,爆竹聲聲,震耳欲聾。雖說有家人陪在我身邊,但那種鄉愁仍然不曾減退。「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時常想起家鄉的那條弄堂,又長又深。小時候的自己總喜歡與小夥伴們在弄堂中穿梭,嬉笑聲彷彿現在還回蕩在耳邊。還有夏日裡老老少少在村頭乘涼,我與姐妹們一起猜謎,追跑??????好像這一切盡在眼前,可是驀然回首,轉眼已是百年。
我不是巨蟹座,可是我這個人總愛回憶過去。有人說這是現實生活不如意,也許是因為太過孤獨,可在旁人看起來似乎我過得很幸福,是我不懂得滿足。他們也許並不懂,小時候雖然住得房子並不是最好,可是那裡有我的夥伴,有我的老槐樹,還有那清澈的河水,生活得有滋有味。剛來到城市時,我好像是一隻被關在鐵籠里的小鳥,想飛,卻怎麼也飛不出去。日子久了,我的稜角也磨平了,我開始學著適應,因為人總要學會長大,不是嗎?有時候累了,眼前總會浮現家鄉的影子,然後我咬緊牙關,重新振作。
「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只有我的流浪者,在孤獨的路途上,時時微笑地想起它來。」
………………………………………………
夜將青黑色的顏料潑灑於天空,都市馬路上川流不息,一盞盞車燈綴連起來,一直延伸到遠方,成為一條緩緩流動的星河。點點霓虹碎光讓我憶起家鄉那在如墨夜色里若隱若現的兩三簇燈光,使我渴望回到那炊煙裊裊的鄉間。次日清晨,我回到了近有一年多未見面的故鄉。
平日習慣於城市逼仄天空下生活的我感到格外自由,連呼吸都變得輕快。十月秋日,金燦燦的陽光撒滿大地,那翠綠的樹木沐浴在陽光中,舒展著自己的枝條。望著遠處綠油油的山,我的眼神漸漸迷離了……金黃的油菜花田裡,有兩個小小的身影在田裡穿梭著田裡滿是她們的笑聲。一陣和風拂過,油菜花田翻起了金色的「海浪」。那和煦的春風吹在臉上,柔柔的,輕輕的,像母親撫摸著你的臉龐。那兩個身影躺在了油菜花田中的一片空地,小草悄悄地探出了自己的小腦袋,好奇地望著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地為蝴蝶伴奏。
「嗯……好香啊。」其中一個孩子。她手捧一朵菜花,腦袋湊上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臉上露出陶醉的神情,那香氣沁心入脾,引得那孩子發讚歎。「快看,這朵菜花上還掛著露珠呢!」兩個孩子就這麼圍著這顆油菜觀察著。那顆油菜青翠欲滴,菜花上掛著晶瑩的露珠,猶如嬌羞的少女眼角掛著一滴淚珠。那兩個孩子過了一會,就在油菜花田裡跑來跑去,追逐打鬧,無憂無慮地玩耍。跑累了,就回到那塊空地躺下來,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空氣。
微微濕潤,菜花香混著泥土清香的風吹過將她們的衣角吹起。太陽漸漸升高,那兩個孩子在綠油油的空地上睡著了,她們都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風輕輕地吹著,草悄悄地長著,她們靜靜地睡著,陽光撒下來,給她們蓋上暖洋洋的毯子。那一刻,歲月靜好。
太陽開始西斜,她們也醒了。她們走上了回家的道路。羊腸小道,兩旁的樹木撒下一片綠蔭,為她們帶來清涼。她們笑著,跳著,跑著,與風賽跑,她們銀鈴般的笑聲似乎傳了很遠很遠……她們回到了家,在院子里吃過了飯,又玩起了跳房子。她們似乎永遠不知道煩惱是什麼,永遠都是笑著。
「站那裡發什麼呆呢,快來吃飯!」一聲呼喚打斷了我的思緒……鄉情是一種淡淡的憂愁,卻也是一種深深的懷念。每個人心中都對自己的家鄉有著獨特的記憶。我愛我家鄉的一切,我雖嚮往錦城,但故鄉永遠是我內心深處的溫柔之鄉。
………………………………………………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題記
朝陽。流水。奶奶微微咧嘴的笑。那時天真的我們淳樸的笑聲,奏響了我獨一無二的鄉情。
還記著村前,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磚整齊的排列著,搭在小溪間,石頭不算光滑,坑坑窪窪的地方長滿了青苔,這是供人們過河用的。每當正午,陽光撒入小河,流水被抹上幾筆金黃在石縫裡穿梭。我常常跑到這裡,穿著短褲,擼起袖子,叫上三五個夥伴一起捉魚,我捉魚的技術不好,魚兒總是從我的掌心溜走,一次又一次……只有當夕陽染進小河裡,我們才記起時間,赤著腳丫跑回家裡。這一條小溪很長,一眼望不到頭,我們時常遐想著:小河的盡頭究竟是什麼,-會不會有河神在盡頭等著我們?一晃,幾個冬夏過去,我們依舊解不出,這個疑問,似乎伴著河流,流過了我的童年,埋葬進我的心中。
跨過小河,幾座房子座落在泥土上,幾道崎嶇的小路,連接起一村人剪不斷的情誼……
過年的時候,村子是最熱鬧的。我們的年夜飯,幾張桌子,幾個板凳,大家會坐在一起,談論著這一年的美好回憶,許下新的一年願望,大家穿著都很樸素,聚在一起卻迸發出生活的歡心。村裡還會組織一些人放煙花,「咻」的幾聲,大家齊刷刷看去,心裡默默許下的心愿都在這乾淨的黑幕布上綻放,用色彩繪出新年的開端,每個人的眼中都有煙花,那便是——未來可期!煙花很短,那幾抹彩卻抹在了我的童年,抹進了我的心中。
恍惚了一下,外面的陽光,刺疼了眼睛。
不經意間,我已離開這座村莊五年了。
流水還是那樣清澈,陽光照射下來,還是那麼熠熠生輝,可是物是人非,明明是一樣的傍晚,卻沒有以前我們的打鬧聲,沒有以前的飯香,更沒有以前屋檐上照明的小燈;只留幾座破爛不堪的木屋,只留蜻蜓在河上翩躚,那幾隻魚兒蕩漾起的水波聲,和那惹人憐憫的夕陽……
鄉情濃濃,我起身往回走,我不願再細數童年的美好,一樣的地點,我會用樹枝在泥土上歪歪扭扭地寫上「回憶」,我知道,雨水會一點點沖刷去這份承載著太多的「回憶」二字,但我會銘記著,小心翼翼的保存這份鄉情,這份沉甸甸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