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五型
雖然宋濤和李老爺子相識時間不長,但他深深地感受到,老爺子對自己發至內心的關愛之情。真的有點「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感覺。老爺子什麼也不需要,宋濤給他幹什麼?既不用替他打生打死,抵擋仇敵;也不用為了他的面子,去幹什麼光大門派的事。只是和他投緣,想把自己一生的所學,找人傳承下去。這不只是對老爺子自己重要,這也是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和祖師大德們,留下傳統文化的一種血脈般的承襲。現在,我們真的需要有更多的人站出來,為咱自己的傳統文化,盡點微薄之力。不要等再過百年以後,咱們的子孫只能在人家外國的博物館,才能看見咱中國自己的寶貝了。這是份責任,更是份義務。
幾遍下來,見宋濤動作完全掌握后,老爺子開始講解精髓:「練熊要理順臂、肩、頭三者的關係。你先找一個西瓜,單手托在右肩上。右手臂摟著,要防止西瓜滾落,手心和肩頭要相互照應。找到這個體會後,就把真西瓜去了,摟著個空氣的西瓜,掌心對著肩井穴,掌根對著耳朵,這樣腕部就有了一個弧度,自然地向里。膀和手心一照應,大臂、小臂就綳圓了。肘尖不能揚起,要如弓上的箭,在勁上縮著。要體會出空氣西瓜的重量,肩和手心細微地控制著它。右肩上的空氣西瓜有了真實的重量,身體為了維持平衡,左邊的腋窩就張開了。腋窩的開張,是用拳的關鍵,張開不是無限度,如狗熊夾玉米棒子。左胳膊是斜垂著的,腋窩一張,手就抬起來,再一夾,手就向前了。狗熊掰棒子,隨夾隨掉。所以,腋窩的開張也是很靈活的。如果把夾、張做快了,或者說把腋下的玉米棒子擰一下,拳勁就旋起來了。練好了這感覺,整條胳膊就活了,打拳就能拐彎。」
宋濤想起小時聽過的狗熊掰玉米的故事,點著頭略有所悟。熊身體龐大,看似很笨拙,但真正見過熊的人就不會怎樣說。熊的短距離奔跑加速度,不比那些身體小巧的動物慢多少。曾經有人在野外遇見熊后,臉被熊掌輕輕的摸了下,結果那人整半張臉連骨頭都被摸沒了。他在電視看過,熊想去吃樹上的蜂蜜時,直接就用熊掌去拍樹榦。幾下子,就能把蜂窩從樹枝上給震下來。它的勁是用身體甩出去,回來還帶點回勾力,加上力大無窮,所以,連老虎那樣的百獸之王,也不敢輕易的招惹它,可見其利害程度。
老爺子的意思,就是要他用抱西瓜的方法,體會手臂、肩部和背側肌的聯繫和角度的結合。形意拳里,有一招叫熊鷹合擊,就是把熊身體的沉穩和鷹的速度靈活練到一起,做到剛柔並濟,力猛速急的神韻。
形意拳練法和打法,迥然不同。比如,練法要以身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直至練到川流不息的程度。而打法則先要將手鞭子一樣地甩出去,再以肘追手,以肩追肘,以身追肩,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修鍊熊型得到的。「打人如甩鞭」和「千金難買一聲響」,都是這個道理。竟能象鞭子一樣甩出去的時候,也就是拳經上說的明勁的頂峰了。
老人接著道:「形意拳的勁道叫翻浪勁,海浪反反覆復,跌宕起伏。就像猴子一警惕,立刻縮身,危機一到,可向四方彈起。如果不懂得蹲身起身,就練不出翻浪勁。翻浪勁要從「坐腰起腰」里練出來,腰一坐膝蓋就蹲了。猴蹲身,首先能將膝蓋練出來。沒有起伏,哪有翻浪。手臂作出翻浪狀,這是假起伏,遇上強手,一碰就沒。兩胯有翻浪狀,方是真起伏。你練猴蹲身時,要聚精會神、全身貫注,這兩個常用詞,就是至關重要的竅門。在形上講,蹲身對渾身筋骨都有好處。但是,如果要是不動意,功夫練不成。蹲身時,要讓**聯繫上精神。神不練,光肉練——尾椎是驚不了的。縮身、團氣、凝神、驚尾椎,這就是猴蹲身的精義了。」
宋濤在這幾年練五禽戲的猴戲中,腿部肌肉爆發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現在,他全力一跳能跳6米多,就是因為常年練猴戲的原因。猴子靈活機敏,動作迅捷,身體的伸縮性很大。大時有一米多高,小時半米都不到。全賴其強壯的腿部肌肉的功效。加上猴子五官靈活,對臉部的肌肉,也可以起到極好的鍛煉。人容易變的耳聰目明,無論對眼力或是聽力都有大益處。在實戰中,猴戲的效果更加明顯。敵人一拳攻來,你用猴戲一縮身子,他攻擊落空不說,你還可以利用他眼睛一瞬間的盲點,反攻回去。這一正一反,效果就不一樣了。總之是妙用無窮。
「虎有撲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掃,故稱「虎有三絕之技」。它縱山跳澗,兇猛異常,不怪稱為「獸中之王」。
經曰:「虎未撲食頭早抱」是指虎未撲食之前,總是先縮身,收腿,兩前腿抱於頭前額下,藉以蓄力待發,並借后蹬腿,展腰之力,使其前撲既能縱高跳遠,又能迅猛力大。特別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撲動物無法抗脫。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後的一撲,也完全具備這一特點。這就是虎撲食兇猛之所在,也是「虎抱頭」亦顧亦打的由來。」
虎的攻擊力又不用再說了。練虎戲要是練好,對人精神氣質也會有提升。虎乃百獸之王,自然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虎目一瞪,膽子小的馬上就能昏過去。人練好虎戲,得其神韻后,自然不怒自威,煞氣十足。臨敵前,眼睛一瞪,使對方氣勢上先落一成,增加自己的優勢。虎戲中的虎撲,講究的意動身不動,就是要人還沒撲出去,心意就要先給對方造成行動上的錯覺,從而打亂其攻擊節奏。
「馬有疾蹄之功、賓士之勇。練馬形不能離開形意技法之本,要從「身似弩弓」,「行如槐蟲」的訓練中逐步悟出來。只有將「槐蟲步」從輕靈合協及穩實中練出「勁疾步大」的技法勁力才對。不管是單馬形還是雙馬形,都要充分發揮形意的腰勁和下肢作用。拳經曰:「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去意好似卷地風」,正說明其兩腿前趟后蹬作用。馬形中的兩臂,在演練中含里摟、前沖的疾蹄之勁,其腕關節,尤有扣腕里刨的技法作用,也充分體現「拳打三節不見形」的精微所在。」
練馬型,就是學馬跑動奔騰、勇往直前的感覺。這從好多關於馬的成語中體會出來。一馬當先,馬不停蹄,萬馬奔騰,馬到成功等,都表現出馬的奔跑時的力量和氣勢。馬是性格很溫順的動物,但有時卻性情暴躁,無人能馭。這就有「靜如處子,動似脫兔」的巨大反差,讓人無法預測你先一步的行動。馬型練到極處,只用撞勁,就可以克敵制勝。
「最後是雞形,雞形中有許多技法應掌握,如:「獨立」之穩整,「上架」之輕靈,「食米」之速脆,還有「報曉」、「抖翎」等等,既有「抻拔筋骨」之巧,又有擰腰抖身之爆發勁。特別是雞的「欺斗之勇」,更是別具形威。
雞型和鶴戲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對下盤,特別是小腿和腳部的鍛煉,金雞獨立,就是最基本的幾個樁法之一。練好雞型,還有延長筋骨之效。包括雞的抖勁,對敵時,能把敵方發出的力,在一抖中分而化之。要是把抖勁融入站樁中,更能起到疏通血氣,伸展筋肉的奇妙功效。
這五型,你要在站樁後勤加練習。結合五禽戲,一起體會它們之間相同的神韻。記住,練神不練形,神練對了,隨手都是招式。好了,今天時間到了,咱們去吃飯吧。」李老爺子收式后說道。
飯後,宋濤稍事休息,便進行打坐修鍊。他一邊打坐,一邊回味著李老爺子講的功**理。形意拳的姿勢,都是幾代前人,在不斷地觀察動物的生活覓食習性后,總結出的精華。無論是練法還是打法,都很有用處。但宋濤不能只是死板的聯繫這些姿勢,他要通過姿勢,學會它們的發勁部位和方法,最後把他們都融合到自己的水波法中。現在,它雖然只能用來鍛煉肌肉,但他相信,經過他不斷的改進,終有一天,它會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絕技。等他能把所有種類的勁力,都融合在一起的時候,那就真的能做到攻守兼備,無人能敵了。
「等我什麼時候,把水波法練成水波勁,那就無敵了。老子都說「上善如水」。當年,看李連杰演太極張三丰時,就說他連水都打不過。你打水,它能化掉你的力,這是只守不攻,可以裝逼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人境界;你打水,它還能彈你的力還回給你,讓你自己打自己。這不是金庸大大說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牛叉絕招嗎。哈哈,我宋濤就要發達了!到時候,我雙手一背,傲然站立在天下高手的聯合攻擊下。結果,所有的攻擊,都好像鐵牛入河,石沉大海一般,被我化為無形。再說句你們真的要逼我出手的問話,真的爽呆了,哈哈,為了那一天,我也要刻苦修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