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倉厫】

187【倉厫】

崑山舊有米倉在縣治南,

名為玉峰倉,最早由黃涇和金潼等倉合併而來。水次倉原本在西門外,因嘉靖年間的倭亂,后全移至縣城中。弘治之前就有六百五十餘間,如今在縣東南傍河二處,兩倉舊有二百五十間,進二十年再新添百十間,但也只當全盛時期的一半。

舊有倉大都百廢待興,而新修倉厫其實也未發揮原有作用。原因一是蘇松太漕額較明初劾減了三成左右,二是現如今民間多征折色,即便本色米也是隨收隨兌,無需倉儲,這點跟蘇州城內的米倉倒是一致。

蘇松太漕額減少全因太倉、嘉定、寶山等縣的土地,在明初尚能種稻,後來因海水侵蝕而不堪種,反而適合植棉,遂官定為永折。

如今再看這些倉厫,反倒成了『雞肋』,但崑山依舊在這些年陸續新修重建了不少倉厫,這實屬執政者的眼光和格局。反正魏進忠是相當滿意這位知縣的所作所為,再加上倉厫所處位置好,全集中在縣城內,又傍河,不僅安全有了保證,而且運輸也極為便利。

所以魏進忠當即拍板決定全部賃下,甚至那些坍損滲漏的舊米倉,他也願出資重修。馮知縣自然爽快答應下來,就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糧倉附近還有官廳二所,兩人難得一見如故,就在此間暢聊許久。順帶還搞定了租賃合約,並付了全款,可見魏進忠辦事風格也屬乾脆利落。

「其實江陰縣也有百餘間倉厫空置,」馮知縣亦提到了別處糧倉。

魏進忠連忙問道:「江陰那裡又是什麼情況?」

「江陰有和豐倉,專門收儲白糧,還有永利倉,收儲漕糧。這倉最早也在縣城外一里處,後來因起運不便,故建在了城內,而且就在兵備道署的東邊。」

江陰北控揚子江口,東至常熟界有九十里,東南至無錫漕河有一百四十五里左右,位置極佳。

「兵備道……」魏進忠忽然想起了太倉兵備道,好像在嘉靖年兼理過蘇松常鎮四府的錢糧,後來又改為蘇松督糧道。

馮知縣又道:「如今朝廷重設蘇松常鎮督糧道,又派督糧使專督逋稅。其實督糧道可不止督逋稅,四府漕糧皆歸其催督押運,甚至還能調整部分徵收政策。對了,下江船廠也歸督糧道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們是文官集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們是文官集團
上一章下一章

187【倉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