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行業發展組織
許是當事人沒有藏著掖著的意思,五十多萬的數字又太過震撼,很快就被傳開了。
大廠的人羨慕歸羨慕,持重的人略一核算就知道這個數字不多,這場交流會上不是沒有這樣的成績。
小個體戶們或是那些新成立總投資百萬左右的國營小廠就是內心火熱了。
正是他們這樣基礎薄弱的人才知曉業務做這麼大有多難。
有人牙一咬厚著臉皮就請教到楊風面前了,很多人知道這事兒了就心不在焉地盯著這邊,一看有出頭的人了就不動聲色地湊過來。
楊風也是來者不拒,對一些專業問題也都好心回答。
比如品牌問題,批發上下游怎麼把控,零售又該怎麼做,質量問題和長期供貨的合同是怎麼算的,她都一一解答。
這些問題對於如今的從業者來說那簡直是一字千金,大多數人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就算受過高等教育的也不是誰都接觸過商業知識。
對於信息不同的人來說,每一步都是摸爬滾打,有這麼一個願意無私分享的人出現簡直太難得了。
聊著聊著不知怎麼就聊到了協會的事上。
楊風:「其實真要成立一個協會也挺好的,至少能有人經常組織這樣的交流會,大家能交換經驗。」
她這話一出,就有人不好意思了:「哪裡是交換經驗啊,這都凈聽您講了。」
楊風搖搖頭:「不是這樣算的,今天是我經驗比較足,你們聽我講經驗,說不定你們回去就學出來越辦越好,還得我求著大家做生意呢,我們有這交流之誼,以後談生意也比別人好談一些不是嗎?」
心思活泛的人不少,南方做生意的天生就擅長交際,楊風這麼一說,很快一群人就開始交換起聯繫方式。
很多人主要是想要楊風的聯繫方式,楊風給他們留了京市的電話。
短短兩個小時,楊風就多了許多實力崇拜者。
她企業的規模宏偉程度也在這些人的腦補之中上了很多個台階。
還有羊城那麼多廠長都對她友善有加,由此可見這位楊廠長真的是京市第一廠,全國都數得上號的人了。
楊風的計劃是讓一些大廠知道她的實力,能踏進協會的門檻就行。
後來眾人圍住,多科普了一些專業知識就在計劃之外了。
自然也不知道這些人都快把她吹上天了,知道了也沒什麼,無傷大雅。
早上十點,中央的檯子終於搭起來了,話筒紅毯一應俱全。
工商局,紡織工業部,還有紡織廠棉紗廠等代表企業的負責人聯袂而至。
冗長的交流會成績總結嘉許結束后,就是行業對未來的展望了。
由多個單位以及優秀企業共同宣布,海市將牽頭成立紡織服裝發展組織,大家可以踴躍報名參與。
其中牽頭企業有海市紡織廠,棉紡印染廠,紡織化纖廠,還有滌綸生產廠等幾家知名工廠。
前面的信息和這兩天廣泛流傳的小道消息一一對應,眾人聽得認真確實一派沉默。
有一種明明知道結局還要等待下去的悲壯感。
然而眾人的情緒剛剛發酵起來,上頭的人就開始介紹發展組織的章程和業務。
首先呢就是在海市紡織廠廠長傅麒軒的建議下,放低發展組織的加入門檻,由大企業帶動小企業共同發展,才能使整個行業蓬勃發展。
註冊資金在兩千元以上或者業務達到一萬元以上的企業全都可以報名加入,不分國營單位和個體企業。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躁動起來,還有叫好聲頻頻出現。
傅霆深看著局面都在二叔的掌控之中不由鬆了一口氣,同時心中還有些迷茫,這就是當家人的能力嗎?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連路東在楊風身後目光奇異地看了好幾眼。
他沒有參加核心會議,不知這幾天楊風的目的何在,但總歸是沒少花費力氣的。
如今門檻這麼低,豈不是白費功夫?
楊風在等待協會的權利和能量。
普通成員介紹完就是理事會的核心組織了。
這就是當頭一棒攔住了許多人,條件有很多。
首先是員工超過三千人,其次年產出達到五百噸以上,長期供貨往來的合作商有十家以上。
此後直接公布了由政府指定的五家理事會成員。
無一不是馳名十年以上的大廠,員工上萬,年產出在千噸以上,全國供貨的大廠。
眾人一聽名字就無異議了。
連路東提醒楊風這五家裡頭只有一家跟傅家毫無關係。
楊風讚賞地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繼續聽後續的權利義務等內容。
這個發展組織不愧是傅家藏著掖著也一定要搞的。
除了指定行規,道德規範,組織研究國內外發現現狀之外,還有協調紡織各行業之間經濟技術合作關係的業務,以及完成政府委託任務的業務。
任務越多,支持就越大。
光是那些名校和機械行業的大廠就不是小企業能涉及到的了,更不用說還有政府批地,向政府反饋行業建議,從而影響政策的權益了。
這是一個大廠吃肉,小廠喝湯的組織,確確實實能帶動行業發展。
那漫長的介紹結束,終於迎來了報名方式,普通會員只需要提供各種資質證書,交上去由專人審批。
理事會則是不僅需要審批,還需要理事會和普通會員共同投票才能加入。
交流會只剩兩天就結束了,很多人會離開海市,這流程就不是兩天能結束的。
很多人開始議論,原來不是不要個體企業,只是理事會不要個體企業罷了。
普通人都接受良好,畢竟那條件一聽就不是自己能肖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