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請求封王
朝堂上,聽完奏報,皇帝的臉色明顯有些不對。
「諸公,現在這個局面該如何應對?」
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覷,為首的一個絡腮鬍將軍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如今應當聚攏天下之兵,一同鎮壓。」
但各地的士兵大多都被調往西邊,鎮壓西羌了,現在徵兵迫在眉睫了。
又一人站了出來,皇帝看著了一眼,「皇甫將軍,你有什麼諫言?」
漢末三傑之一皇甫嵩,緩緩站了出來,看向劉宏,「陛下,如今之計,當解除***,若因***而招致內憂。」
「另,予以西園之財,以此慰之將士,使得將士能夠齊心應賊。」
呂疆也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不除,若是與黃巾賊合夥,悔之無救。」
聽到兩人的話,劉宏點點頭,現在的大局面不得不這樣了,而且黨錮之禍積怨已久,的確需要解除了。
想到這裡,劉宏嘆了口氣,「這件事,你們去安排吧,寫個摺子來。」
正在商議著如何對付黃巾軍的事情,一名內侍官匆匆到了劉宏身邊,「陛下,宮外常山國大夫張林請見。」
這話說完,朝堂下面安靜了,常山國?
冀州是禍亂之源,張角三兄弟就是在常山國附近的巨鹿郡起義的,怎麼這時候還有常山國的使節來?
劉宏點點頭,「宣吧。」
「宣常山國大夫張林覲見!」
一連幾聲之後,所有人都安安靜靜的坐在座位上。
三個人一行在內侍的帶領下恭敬地走進了崇德殿,「臣,常山國大夫張林,奉世子劉文之命,送來書信一封,請陛下御覽。」
世子劉文?
這個名字一出,倒是讓人有些意外了。
而且,一個世子怎麼能調動一國大夫呢?這已經是逾矩了的。
但是沒有人多說話,只是靜靜看著那封信拿到了劉宏身邊的內侍手中,劉宏正頭疼著,擺擺手,「你念吧。」
「諾!」
「常山王世子劉文,三稽首。」
「父王畏敵勢大,欲保全子嗣,臣數諫,以常山之兵協助平叛而父王不從,故而僅留臣於元氏。」
「如今國相攜半數之官出逃,臣勉力安撫,常山未有賊寇,未有暴亂,然臣以世子之身,無名可依,特奏請陛下,由臣襲王,擢令他人為相,以安常山。」
「河東解城人關羽關雲長,頗有智勇,萬夫莫敵,可堪為相。」
「常山國真定人趙雲趙子龍,為人忠義,心思細膩,可為中尉。」
「常山國真定人褚燕褚飛燕,性情豪爽,俠義之風,可為衛士長。」
「有此三人,臣自認可固守常山,以待天兵神降,大破蛾賊,固我漢室河山。」
一遍讀完,下面的人都小聲的議論了起來。
劉宏眉頭一皺,隨後問道:「誰知道常山王怎麼回事?何故棄國而去?」
皇甫嵩想了想,「冀州乃是賊起之地,而常山王向來是貪樂之主,想來是害怕了。」
不過劉宏想想,如今黃巾賊四起,冀州又是暴亂之始,害怕也是正常的。
而且現在的封王是沒有兵權的,一切權力都在國相手中,常備的兵力就算是常山國這樣富庶的地方,也不過一萬多可以調動的軍隊,各地的守軍估計也就兩千上下,不可能太多。
常山王劉暠畏敵而逃,倒也可以理解。
在大眾的眼裡,常山王劉暠也就是一個貪錢享樂的主,這樣的舉動也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
反倒是這個常山王世子不怎麼出面,劉宏有些沒什麼印象了,只記得冊封過他這樣一個世子,多的也就是走流程的事情了,倒還真不知道有這樣一號人。
這時候,黃琬走了出來,「這個常山王世子,臣倒是聽過小輩說過一兩句。」
「據說是,沉迷商賈之道,頗有才智,不到八歲的時候,以肥皂而立業,制肥料於農事,得香水於花間。」
「但世子與其父無二致,除國宮禮樂長外,於世子府中設樂坊,其中歌舞樂姬有數百人。」
劉宏嘴角一揚,這人對胃口!
但是,他一個世子而已,每個月的錢只有十多萬,這點錢,養幾十個姬妾都費力吧?怎麼養得起數百人?
除非說,他已經把王國的私庫都握在手裡了,否則哪有這麼多錢?
又想到剛才所說的,沉迷商賈之道,這讓劉宏感覺有些意思了。
但這一切在別人的眼中,那就是不學無術的主,商賈之道是最為下流的,又是醉心歌舞享樂,這就是典型的紈絝子弟了。
劉宏咳嗽了一聲,看向了黃琬,「但如今常山國只有世子一人在,他臨危不懼,而且還要和賊寇對峙,如此之人,定不會是那麼輕浮的。」
「既然常山王棄國而去,只有世子在,那就便宜行事,令其見詔嗣封,應他所請,讓他務必在常山國內安撫。」
「等到賊寇滅除,再讓他入京謝恩。」
到時候得好好見見這個對自己胃口的人,雖然說是晚輩,但這興趣愛好沒什麼偏差的,這讓劉宏怎麼不歡喜?
但是劉宏表面是不露聲色的,話也合情合理。
如今冀州賊寇四起,讓他入京謝恩,再回去就國,這太危險了,讓他先就國,等到賊寇平定,再來謝恩,就比較合情合理了。..
下面的人反而有些面面相覷,什麼時候陛下這樣的聰明了?怎麼能想到這樣不錯的法子的?
張林聽到劉宏應允了,立馬叩拜,「下官這就回去通傳!」
劉宏笑著說道:「不急不急,你且用個午膳再走吧,擬寫詔書還得時間呢。」
張林聽著,只好答了一聲「諾」,然後便退到了最末流的位置,跪侍等候了。
三日後,張林帶著自己的兩個隨從,一路風塵僕僕的趕到了元氏城,這才舒了口氣。
可算是回來了,到了自己的地方才是安心了。
剛到世子府外,就聽到了連綿不絕的歌曲聲,知道世子又在聽曲,但這邊的事情很重要,還是請人去通傳了。
劉文正在聽著歌舞,一名侍衛到了身邊,「世子,張大夫回來了,說是帶來了陛下的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