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西夏國殤(8)
轉眼間,兩人已喝下了大半壇酒。李惟忠不停給巴音夾菜,一口一個「巴音將軍」叫著,樂得巴音是心花怒放,酒菜吃喝得甚是愜意。然這女兒紅雖極好入口,可後勁還是有的,巴音儘管酒量不小,但也已經有些飄飄然了。
兩人酒至酣處,李惟忠突然重重嘆了一口氣,手中的酒碗也放了下去。巴音也覺察到了,可是不明所以,有些不知所措,也只好把酒碗擱下,遲疑了一下問道:「此酒正飲的痛快,將軍何故嘆氣?」
李惟忠假意回了回神,勉笑道:「讓巴音將軍見笑了,原本酒至興處,不知為何想起了自己的生身父母,莫名有些傷感,卻使巴音將軍掃興了。」
蒙古軍中大都知道李惟忠是大夏國前太子李德任的兒子,李德任被成吉思汗勸降不從殺了以後,李惟忠被拖雷收養在身邊,而李惟忠的生身母親也在幾年後抱病而終。
可李惟忠的這一番話卻將巴音的傷心事也勾了起來。原來這巴音從小也是個孤兒,自己的生身母親其實是被父親從敵對部落搶奪來的。在巴音還沒有出生時,父親就在一次戰鬥中戰死了。精華書閣
而自己的母親被父親搶奪過來以後,還不夠懷胎期就產下了自己,所以部落中族人認定巴音的母親懷的是外族的野種,對巴音的母親是冷嘲熱諷、百般欺辱。
終於,巴音的母親忍受不了族人的羞辱,在巴音只六歲的時候割腕自殺了。雖說巴音被父親家的親戚收養了,但是受盡了委屈和責罵,經常被其他的孩子欺負。
所以,李惟忠提到自己的父母時,巴音也是同病相憐,不由得情緒也低落了下來。
李惟忠平日與巴音交往甚多,對巴音的身世自是清楚。見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李惟忠突然握住巴音肥厚的大手,說道:「巴音將軍,我二人同病相憐,何不結拜為兄弟,日後也好有個相互照應!」
聽到此話,巴音驚得差點滑下凳子,急忙站了起來,躬身下拜:「將軍待屬下恩重如山,平日里頗多照應,屬下已是感激涕零,然卑職與將軍職位懸殊,豈敢高攀將軍?!」
李惟忠扶起巴音,道:「巴音將軍說哪裡話來,我二人均無父無母,亦無兄弟姊妹,於世上難免形單影隻,我見巴音將軍耿直仁義,與我脾氣相投,早就想與將軍更多親近,今日就叫我了了此心愿,如何?」
巴音見李惟忠語氣誠懇,不像是開玩笑,不由得心生豪氣:「承蒙將軍看得起卑職,卑職敢不從命?!」
李惟忠道一聲:「好!」就在那案桌上取了三支檀香點燃,插在香爐內。二人抽出腰間短刀,劃破左手中指,鮮血滴入女兒紅,然後跪在案桌上供奉的關公神像前。
「今有巴音,李惟忠,兄弟結義,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天地作證,山河為盟,一生堅守,誓不相違!」
每人喝了一口血酒,最後將酒碗擺在關帝像前,算是請關公做了見證。巴音比李惟忠年長几歲,李惟忠喚了一聲:「兄長!」直叫得巴音心中熱血澎湃,拱手抱拳對李惟忠道:「將軍對屬下如此抬愛,實令屬下感激涕零,往後若用得著屬下,屬下唯馬首是瞻、萬死不辭!」
李惟忠拉著巴音坐下:「兄長言重了,小弟能得兄長福患與共,心中亦是歡喜的很。日後,在軍中我二人仍以軍職相稱,私下裡,小弟均聽從兄長吩咐!」此話更令巴音是感恩戴德。
二人又繼續飲起酒來。到了亥時,二人已喝得面紅耳赤、口齒不清。李惟忠直著嗓子問道:「過得幾日即是清明節日,兄長可隨小弟前去祭拜家父家母?」
巴音急忙答道:「那是自然,將軍既與卑職結為兄弟,將軍的家父家母亦是愚兄的家父家母,愚兄焉有不去祭拜之理?!」
李惟忠又嘆道:「我大夏先皇李哯實是小弟親生堂兄,自從去了漠北草原,至今卻不知所蹤,恐怕凶多吉少,想及此事,未免感覺有些凄涼。」
聽到此話,巴音渾身打了個激靈,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十幾年未有音訊,原大夏國的軍民都猜測李哯及眾隨從們已經被窩闊台秘密殺害,這在中興府的老百姓中已是公開的秘密。但是,那一行君臣究竟下落如何,卻是蒙古軍中嚴令禁止談論的。
李惟忠看看巴音,急忙表示歉意:「罪過罪過,小弟只是今日結拜義兄,不由自主想起還有個親生堂兄多年不知所蹤。一時無心之語,惹得兄長見笑了。」
巴音突然站起,走到房門外四處張望了一陣,然後返身進屋,將房門輕輕掩上,又坐回凳子上,附在李惟忠耳邊,輕聲說道:「那李哯已被窩闊台大汗處死了!」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李惟忠聽到這終於被證實的消息時,瞬間眼淚還是奪眶而出。巴音見狀,有些慌亂,默默取過巾帕遞給李惟忠擦拭眼淚,也同情的嘆了口氣:「可憐那堂堂一國之君及宗親、大臣八十多口埋在了一片荒郊野嶺。」
李惟忠再也忍不住,立時大放悲聲。巴音頓感失言,有些後悔說出實情,急忙勸解李惟忠:「賢弟,人死不能復生,務必節哀順變,勿要悲傷過度,傷了賢弟的身子。」
李惟忠抬起淚眼望向巴音:「兄長,可否告知小弟,我堂兄葬於何處?」
巴音頓時惶恐無措:「這……」。
相關鏈接:
關公:一般指關羽,東漢末年名將(?—220年),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以忠義見稱於後世。關羽去世后,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名列上將」之首,使用青龍偃月刀。在宗教文化方面,關羽被道教尊為關聖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為護法伽藍菩薩、蓋天古佛等。
馬首是瞻: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左傳襄公十四年》。原義是作戰時,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后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清明時間在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清明節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哀順變: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意思是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有出於對生者的保護與關懷,希望家人朋友節制自我的哀傷,順從大自然人死不復生的規律,接受這個突如其來或已有預知的重大的變故。也有對於亡者對於其家人朋友生活幸福盡量減少哀傷的人之常情的感情代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