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成吉思汗之死(8)
派往國都通報的是一名牙將,帶著幾個隨從一路快馬加鞭,約一個半時辰就趕到了中興府。牙將不敢越級,先急急來到阿沙敢不的將軍府,向其稟告了情況,阿沙敢不不敢怠慢,帶著牙將匆匆來到大夏王宮求見皇上。
彼時,西夏的皇帝名李德旺,是夏神宗李遵頊的第二個兒子,繼位還不到三年。西夏國在夏襄宗李安全到神宗李遵頊時期,常受金國、蒙古兩面侵襲,經過多次戰役均告失敗,被迫向兩國稱臣納貢。但西夏不甘屈於臣下,然而自身實力又難以與兩國抗衡,故時常左右搖擺,一下聯金抗蒙,一下又附蒙戰金,搞得國力疲敝,漸漸衰落。
這李德旺繼位后沒過上幾天舒心日子,連年戰事致使民力雕弊,國庫空虛,今又蒙古大軍壓境,李德旺深感心力憔悴,整日惶惶不安。
這日,李德旺正在皇宮批閱題本,但不時感覺心不在焉。眾多題本中有各地紛紛傳來的多個戰報,稟告蒙古大軍分兩路挺進,現已慢慢迫近中興府。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東路軍已挺進至賀蘭山關前,而西路軍由大將阿答赤統領,先後拿下甘州、沙州和肅州等要邑,將盟友金朝軍隊馳援之路攔路切斷。面對如此虎狼之師,李德旺深感夏國似是已到了窮途末路。
正忐忑不安之時,忽聽宮前奏事官稟報阿沙敢不將軍請求覲見。早朝時,阿沙敢不已向李德旺奏稟過賀蘭山關布防情況,並且提出由中興府增派軍馬以固守山關。但李德旺擔憂雖然中興府仍有軍馬三十萬之眾,但蒙古西路大軍也有可能隨時兵臨城下,中興府是他最後的大本營,如分散兵力,恐怕有失,思前想後拿不定注意,就讓阿沙敢不先回府候旨。
現阿沙敢不突然覲見,李德旺料想必有要事,急忙宣召進殿。阿沙敢不與牙將急急來到殿中,行跪拜禮,稽首三叩,將蒙古信使的一番話稟告。李德旺聞聽以後,在龍椅上呆默半晌,心道這鐵木真一向不達目的不罷休,為何似有緩和之意,難道有何隱情?
李德旺正思忖間,阿沙敢不抬頭說道:「啟奏皇上,這鐵木真老兒窮兵黷武,嗜殺成性,長年以來,欺吾大夏太甚,一再得寸進尺,末將以為再不可於其示弱!據探馬所報,鐵木真來犯兵馬不過十來萬,我中興府內還有三十萬雄兵,怕其何來!請皇上下旨,末將即刻返回城關,取那信使首級丟於城外,以示國威。末將願拚死一戰,保我賀蘭山關固若金湯,叫那鐵木真老兒知難而退!」
李德旺沉默不語,看著眼前的阿沙敢不將軍。這阿沙敢不雖年過半百,仍勇武過人,更是大夏兩朝元老,曾經率軍與蒙古大戰過。當時,阿沙敢不十萬大軍與托雷三萬騎兵不期而遇,托雷使用詐敗誘敵之計,阿沙敢不殺敵心切,不聽下屬勸阻,一路追襲,被托雷困于山谷之中,使用弓箭和猛火油致使阿沙敢不軍隊死傷大半,阿沙敢不拚死才帶著少量人馬殺出重圍。雖然戰敗,但阿沙敢不認為是自己大意才中了蒙古人的詭計,一直耿耿於懷,甚是不服。
李德旺聲音略顯沙啞,緩緩說道:「阿沙敢不將軍,此次蒙古來犯,朕亦有理虧之處,未按協定出兵助其蒙古西征。且鐵木真要朕將太子送於其身邊,名為熏陶教導,實是要押為人質,以防我大夏心懷二意。然吾兒駒齒未落,生性善良,怎能讓其落於那虎豹財狼之群為伍。縱是與蒙古拚死一戰,朕也不忍將愛子送於虎狼之口,故被之鐵木真抓得個口實。」
李德旺喘了一口氣,取玉杯喝了一口水,繼續說道:「朕心中明了,蒙古一直以來對我大夏虎視眈眈,多次犯我大夏,此次又舉兵來犯的理由明明是在找尋託辭,與蒙古一戰早晚也不可避免。然這蒙古大軍已兵臨城下,卻又遣信使而來,實在不是鐵木真一貫習性,朕認為這其中必有蹊蹺。不如宣召那信使前來,看是何用意。」
阿沙敢不聽得此言,不便再多說,只好答道:「皇上英明。」李德旺將頭轉向那名牙將,說道:「汝等速速返回賀蘭山關,宣召那蒙古信使覲見,對待信使不必魯莽從事,失了禮節。朕與阿沙敢不將軍在此等候爾等。」
牙將與阿沙敢不一同叩拜,口呼:「遵旨!」然後起身退出了大殿。出了宮門以後,阿沙敢不一陣耳語向牙將交代了一番,牙將即一路飛馳而去,阿沙敢不暫回自己府中。
相關鏈接:
皇上:即皇帝。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夏神宗李遵頊xu:西夏第八位皇帝,西夏宗室齊國忠武王李彥宗之子。李彥宗在涼州起兵,定都涼州,將兒子李遵頊扶上皇位,廢掉夏襄宗李安全,后從涼州遷都興慶府。1223年,傳位於次子李德旺,為西夏僅有的一位太上皇。1226年病卒,年64歲,謚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夏襄宗李安全:西夏第七代皇帝,党項族。1211年,堂侄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被廢,並於一個月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終年四十二。謚敬穆皇帝,廟號襄宗。
繼位:是指繼承王位或帝位。「繼位」和「即位」都是登上帝位,但兩者有明顯不同:「繼位」中的「繼」是繼承的意思,即:繼承皇位,指的是太子(子嗣)繼承父皇(父輩)的皇位。「即位」中的「即」有即刻、馬上的意思。在登上皇位時,更注重於時間。可理解為:當下即刻坐上皇位。自己打下江山登上皇位或是篡權取得的皇位只能稱「即位」而不能說「繼位」。
國力疲敝:國家的人力、物力受到消耗,不充足。
民力雕弊:社會經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
惶惶不安:成語,出自《漢書王莽傳下》,意思是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窮途末路:成語,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伎公子光傳》,比喻人生的路途無處可走了。
忐忑不安:意為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覲(jin)見:意思是謁見、朝見君主或官職較高的人。
早朝:是古代皇帝聽取大臣彙報政務的儀式。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凌晨三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到凌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在宮門外廣場整隊。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通常,皇帝駕臨議事大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
啟奏:臣子向帝王報告事情或陳述意見。啟奏和啟稟,二者的區別,主要是對象不同。啟奏的對象只能是皇帝,因此稱為奏,因為與皇帝講話或寫奏文稱為奏。而啟稟的對象範圍要廣,只要對上級,有事要向上級反應稟告,就可以叫啟稟。
軍馬:此處指軍隊,並不是指軍用戰馬。
要邑:邑,古語是封地、土地的意思,也可指代家園、國家。此處指的是重要的城池。精華書閣
稽(qi)首:指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窮兵黷武: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漢紀武帝紀》。意為竭盡所有的兵力,任意發動戰爭。
得寸進尺:成語,最早出自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意思是得到一寸就想再進一尺,比喻貪慾無止境。
其:此處為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她、它)的、他(她、它)們的」。
末將:下級軍官向上級的謙稱。
耿耿於懷:意思是形容令人牽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裡難以排解。出自《詩經邶風·柏舟》。
固若金湯: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蒯通傳》。原義是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可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
口實:意思是指話柄、談話的資料。
駒齒未落:成語,出自《北史楊愔傳》。駒:小馬。小馬的乳齒尚未更換,意思是指人尚年幼。
虎視眈眈:成語,出自《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意思是像老虎盯著獵物一樣,伺機攫取。形容關注者不放鬆,不懈怠的關注著被關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