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後晉與契丹和談失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桑維翰見石重貴正在一步步走入墮落的深淵,忍不住勸他:「伶人隨便跳一支舞、唱上一曲,皇上您就賞他們束帛、萬錢、錦袍、銀帶。您也曾親自率軍抵抗契丹,沙場上,將士們浴血奮戰身受重傷,您才賞給幾段帛。賞罰如此不公,戰士們看到,會不失望么?他們會覺得自己冒著生命危險,還不如伶人談笑的功勞大,將來軍心瓦解,誰還願意跟隨皇上一起保家衛國?」.
但是,石重貴卻對老桑的話無動於衷,反而將人事大權也都交由馮玉把持。一時間,馮玉成為了後晉中央朝廷呼風喚雨的「政壇大哥大」。
馮玉究竟多受寵?有一天,他請了幾天病假,石重貴就下令:「凡是刺史以上的人事任命,必須等馮玉身體恢復,銷假到崗之後才能發布。」
仗著石重貴的專寵,馮玉越發囂張,官位任由他隨意買賣,人們聽聞后,從四面八方湧來,向他行賄的人絡繹不絕,後晉政治風氣日益敗壞。
內有邀寵獻媚的馮玉和李彥韜,外有貪得無厭的杜重威,桑維翰看到石重貴這個樣子,從此再也不參與國家政務,只是一再勸說石重貴與契丹設法講和。
就在後晉的上層領導幹部洋洋得意、醉生夢死之時,被晉軍揍得鼻青臉腫的耶律德光日子也不好過。兩次戰役的失敗,讓他感覺很是丟臉,也承受著巨大的政治壓力。
戰爭是把雙刃劍,在重創後晉國力的同時,也同樣摧殘著契丹。邊境地帶的百姓流離失所,牧民們賴以生存的牲畜也大量死亡,契丹國內充斥著反戰情緒,「獨臂太后」就是其中的代表。
「兒啊,讓漢人做契丹皇帝,你認為如何?」
「那當然不行,契丹的皇帝必須由契丹人來做。」耶律德光搞不清楚母親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對呀,道理是一樣的啊,中原的皇帝也該由漢人來做。你不計後果地攻擊中原,難道你真要做中原的主人嗎?」
「兒子實在是忍不了姓石的背信棄義,兒子咽不下這口氣。」耶律德光避重就輕,並沒有正面回答。
「就算你憑藉武力奪取中原,也不一定能守住啊。更何況如今我們主動挑起戰爭,卻打了敗仗。當然,我們也不能主動求和,那樣就太沒面子了。如果後晉主動向我們求和的話,依我看就和解吧,你說呢?」
述律太后希望兩國和解,後晉大部分人也是持同樣的態度。在老桑同志苦口婆心的一再勸說下,石重貴決定放下姿態,主動派使臣前去契丹求和。
「滿足我們兩個條件,就可以和解。一是後晉割讓定州義武軍、鎮州成德軍給契丹。二是讓桑維翰和景延廣親自過來。」耶律德光臉皮太厚了,反而就地撒潑,訛起人來了。
你永遠不可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也永遠不可能滿足一個囂張跋扈的人渣各種無恥無賴和敲詐勒索。桑維翰和景延廣可以去談判,可是後晉已經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定州和鎮州是絕不可能再割讓的。
「談不攏,還談個鎚子啊,老子這孫子也當得夠夠的了!」石重貴看透了耶律德光的心思,也明白,後晉與契丹之間,遲早還有一戰。
只可惜,石重貴雖然明白這個現實,在耶律德光韜光養晦的時候,他卻依舊貪圖享樂,寵信奸佞小人。
石重貴生病期間,桑維翰曾經派人進宮問候太後起居,無意間提到一句「皇弟石重睿是否讀書?」這本是一句禮節性的問候,一般別人問你家小朋友學習好不好,只是關心或是純粹的客套。
但是,事情發生在皇家,石重貴就不高興了。本來當初自己登基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是馮道和景延廣權衡利弊后,挑了個「年紀大的」。此時,文官集團的領頭羊、兩朝元老、「親契丹派」靈魂人物、親契丹政策的首席設計師桑維翰同志竟然關心起了石敬瑭碩果僅存的獨苗苗,這是啥信號?
他越想越覺得不妙,桑維翰肯定是認為他的病不會好了,如果石重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話,老桑是不是想讓石重睿接班?
事後,石重貴向馮玉提到這件事情,馮玉便乘機誣陷桑維翰有心另立新君。石重貴果然起了疑心,罷免了桑維翰的軍政要職,任命他為開封尹,相當於首都市長。
聽起來似乎也是個「大官」,但就像是現在的基層公務員,實際工作基本都是那些網格化,類似調解鄰里糾紛這些,老桑的政治生涯算是被判了死刑。
心灰意冷的桑維翰再次對外宣稱足疾複發,閉門謝客,也不再出席任何官方活動或私人宴會。
有很多人都認為不公平,便去質問馮玉:「桑維翰是元老,就算不讓他當宰相,也應該讓他去管一個軍事重鎮,而你們卻打發他去擔任開封市長,儘是處理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務,是何居心?」
馮玉卻說:「我這樣安排是怕他造反。」
「桑維翰是一介儒生,難道儒生還會造反嗎?」如此顛倒黑白的回答,當然難以服眾。
「就算他自己不造反,但是我們擔心他會教唆別人造反!」馮玉依然強詞奪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大家也不再說什麼了。畢竟,當初石敬瑭就是桑維翰「教唆」造反,才成功上位當了皇帝的。
中央高層政治局面烏煙瘴氣,地方也好不到哪去。後晉的全國首富趙在禮,自926年魏州兵變起家,二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歷任十個戰區節度使,所到之處,貪婪殘暴。因為撈錢的時間長,他是所有節度使裡面最富有的。
石重貴眼紅老趙的家產,便與趙在禮結為秦晉之好,讓皇子石延煦娶了趙在禮的女兒。石延煦其實是石敬瑭的孫子,被石重貴收為養子,視如己出。這場婚禮,趙在禮的陪嫁有十萬串錢,而朝廷也花了數十萬串錢。
就在朝廷高層領導大操大辦的時候,河北發生大飢荒,老百姓餓死數以萬計,盜賊蜂起,朝廷根本管不住,這些被逼上梁山的盜賊首領,乾脆直接投奔契丹,後來都成了契丹入侵的帶路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