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最後的出征
翌日,旭日初升,照亮了北國的大地,也照亮了即將出征兒郎們的心。
出師之前,朱棣再次在眾將士面前煽情地動員了一番。
只見其所言:「靖禍難者,必在於安生民。誅亂賊者,必先在於行仁義。生民有弗安,仁義有弗舉,惡在其能靖禍難哉!今予眾之出,為誅奸惡,扶社稷,安生民而已。予每觀賊軍初至,輒肆殺掠,噍類無遺,心甚憫之。思天下之人皆我皇考赤子,奸惡驅迫,使之夫不得耕,婦不得織,日夜不息,而又恣其凶暴,非為致毒於予,且復招怨於天下。今我有眾,明聽予言,當念百姓無罪,慎毋擾之。苟有弗遵,一毫侵害於良民者,殺無敵,其慎之。」
經過他這麼一煽情,麾下的將士又是一番感動,誓死跟隨燕王靖難。
此時,道衍走了過來,對著朱棣說道:「殿下,此行,祝您旗開得勝!」
朱棣拱了拱手:「借大師吉言,我們此去定會馬到成功,完成靖難大業。大師為此嘔心瀝血,居功甚偉。」
(言外之意就是說,我這次奔襲南京城,一會成功的,我當上了皇帝之後,你就是開國元勛,是我最大的功臣。)
朱棣說完,立刻就要甩鐙上馬,道衍卻是把他攔了下來:「殿下,您此去南京城,貧僧有一事所求,希望殿下能夠答應。」
「嗯?」朱棣一下子疑惑了,他與道衍相交已有二十多年,他何曾如此客氣過?朱棣立即鄭重的回應:「大師請講,本王定會答應你的請求。」
道衍頓時神色凝重,語氣堅定地說道:「殿下,當今小皇帝朱允炆的身旁有一聲名顯赫的文官,他叫方孝儒。他是天下文人書生的領袖,不僅文章冠絕天下,人品更是無可挑剔。但是他對朝廷忠心耿耿,估計是不會向您投降的。我怕您到時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從而殺了他。那樣的話,就會寒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心,天下讀書種子絕矣!貧僧在此懇求殿下饒了他,定不可將他誅殺。」
說完,道衍神情鄭重地雙手合十,眼神迫切地看向朱棣。
「哦?就是上次那個寫勸降信挑撥離間我和熾兒關係的那位讀書人啊。」見得道衍如此鄭重,而這又不是什麼大事,朱棣便隨口應承了下來:「大師且放心吧,就一書生文官而已,在本王眼中不值一提,是定不會殺他的。」
說完,朱棣便策馬離去。
道衍見得朱棣不將此事放在心上,擔心他最終會忍耐不住殺意,從而殺了那方孝儒。道衍又趕緊地跑向隨父出征的朱高煦那。
「二爺,貧僧有一事相求,望二爺能夠成全。」道衍一臉鄭重地說道。
「大師快請說!晚輩當不得相求二字。」見得道衍如此鄭重,朱高煦心中也不禁疑惑起來:「按理來說,父王如此信任他,他怎會有事相求到我這呢?」
「二爺,朝廷之中有一聲名顯赫的文官,他叫方孝儒。他是天下文人的領袖,但是他對朝廷忠心耿耿,估計不會向殿下投降,並且還有可能會激怒殿下。我怕殿下到時會忍耐不住內心的殺意,將他給殺了。那樣的話,就會得罪天下的讀書人,對日後治理朝廷不利。還望二爺到時能夠出手阻攔,救下那方孝儒。」
「原來是這事!」朱高煦心中瞭然,立刻向道衍保證此事:「大師請放心,方孝儒為當世大儒,是讀書人的信仰。治理大明的萬里江山,日後還得依靠他們。我自會知曉此事的重要性,定會救下方孝儒,保其性命。」
(據史書記載,朱棣攻下南京城后,方孝孺大書「燕賊篡位」,朱棣見他寧死不屈,威脅他說:「你不怕被誅九族嗎?」方孝孺義正嚴辭地斥責說:「即使誅我十族又怎樣?」朱棣怒不可遏,於是大肆搜捕方孝孺的親屬,還包括他的門生和朋友(即第十族),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殺害,被殺者共達八百七十三人,而方孝孺則被腰斬於南京聚寶門外。)
見朱高煦如此鄭重地承諾,道衍那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因為他了解眼前的這位二爺早已今非昔比,不像他父王般輕視讀書人。有了他的承諾,那方孝孺估計是死不了了。略微寒暄一會後,道衍也就告辭離去。.
「出征!!!」朱棣端坐在戰馬之上,高震手中的戰旗,嘹亮的高吼聲傳揚開來,傳遍他身後的燕藩兒郎們!
「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
在高吼聲中,燕軍開動了!除了留下10萬人馬鎮守北平以外,剩餘的20萬燕藩兒郎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正陽門,迎著旭日的陽光朝南方奔襲而去。他們從此將跟隨他們的老大--朱棣,去做最後的征伐。幫他去奪取他父皇曾經坐過的,卻是與他無關的大明皇帝之位。
一路上,他們攻城拔寨,遇到小規模明軍之時,一路碾壓過去。若是遇到較大規模的明軍之時,朱棣則是派小股騎兵隊伍前去牽制,而大部隊則是繞道而行,繼續往前推進,直驅長江方向,直逼南京城!
不久后,燕軍出征的消息傳到了南京城,傳至了小皇帝朱允炆的耳中。
「方學士,前方探子來報,我那四叔朱棣已是率領20萬大軍南下了。而我們的主力部隊,已是調往山東和河北一帶去鉗制他們,這會朝廷並無多少兵馬,可如何是好?」此前派人與朱棣議和之時,為了堵住朱棣靖難的借口,已是再次將黃子澄和齊泰倆人貶謫出京。此時,他是唯一能信任之人只有這眼前的方孝儒了。
「朱棣南下了?」方孝儒皺了皺眉頭,不滿地說道:「那些山東和河北的兵馬都是一群飯桶,讓他們去鉗制朱棣的主力,卻讓對方揮兵南下了。」
朱允炆看著有些惱怒的方孝儒,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小孩似的,低著頭,不知該如何作答。
方孝儒沉思了一會,建議道:「陛下,您需得沉得住氣,事情還沒到最壞的地步。」
「哦?方學士有何妙計?」朱允炆頓時眼睛一亮,一掃先前的擔憂。
「陛下,燕軍士兵長期行軍駐紮在北國之地,適應了北方的嚴寒乾燥。而此時已是入春,我們南方天氣已逐漸暑熱降雨,他們應該會不戰而自疲。此外,火速傳令山東和河北的那些人馬,分出一部分立即開拔到盧溝橋,直逼北平,脅迫他朱棣回軍救援,另一部分則是從後面追擊燕軍。最後,集結長江以北所有的兵力到徐州和靈璧兩地,阻擋燕軍直驅長江。這長江,可是我們最後的一道天險,不容有失!」
「好!朕這就立刻去下旨。」朱允炆慌忙地招呼那貼身太監,下旨調兵。
一時間,南京城風雲涌動,眾多大將一一離開南京,前去阻擊朱棣的大軍。
未來,將會如何?喪鐘將會為誰而鳴?
是遂了朱棣的皇帝夢?還是大明王朝繼續按原有的軌跡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