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張盛的追隨
而馬俊並沒有隨軍,而是帶著典韋回到了項縣。
馬俊拜訪了項縣令陳紀之後,返回了福來客棧。
蔡琰早已得知了消息,擔憂的心情總算是平復了下去。看著馬俊,不由露出了喜悅的笑意。急急的來到馬俊身邊,想要看看他是否受傷。
馬俊呵呵一笑:「昭姬,有沒有想我啊!」
正走過來的蔡琰聞言,瞬間俏臉緋紅,想要說的話,卻是到了嘴邊,說不出來了!
稍頃,蔡琰才開口道:「逸才,你此行,可有遇到什麼危險嗎?」
馬俊搖搖頭:「一切順利,我也只是獻計而已!」
蔡琰輕舒一口氣,眉目中的擔憂,卻是絲毫不能隱藏!她也不知道,心裡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而不知不覺之間,捨命救她的馬俊,已經在她的心裡紮下根!
馬俊靜靜的看著蔡琰,嬌顏上的紅暈,如同紅蘋果一般,讓人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馬俊又是輕笑道:「昭姬,你真美!我在軍中可是時時想你呢!你要不想念我,我可要傷心欲絕啦!」
蔡琰心裡如同吃了蜜一般,俏臉上的緋紅更深了一層,雙手抓著衣角,時緊時松。
片刻之後,蔡琰輕啟朱唇:「逸才,你…你說的可是真的嗎?」
馬俊上前拉住蔡琰的玉手:「小昭姬,你希望我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蔡琰微微掙扎了一下,便任由馬俊拉著自己的手,說道:「我不知道,只是…只是我們這樣是不對的!待…待我尋到了父親,你自己跟他說…」
馬俊微微一笑,鬆開了蔡琰的手,搖搖頭說道:「你是大家小姐,而我只是一介平民!我們之間可是有巨大的鴻溝…」
蔡琰心中一慌,竟然主動拉住馬俊的大手:「逸才,你不要這樣想,你的才能,比之許多世家子弟要強上許多的。」
頓了頓,蔡琰又道:「你不要如此妄自菲薄!平民出身,也沒什麼關緊的!」
馬俊搖搖頭,苦笑一聲:「恐怕,蔡議郎是不會這樣想的!」
蔡琰雙目緊緊看著馬俊,一雙秋水美眸倒映著馬俊的身形。
蔡琰自然知道自己父親對門戶之見的看重!她雖然尚不能確定,自己對馬俊是否有了情意,但是想到有一天,再也見不到眼前的少年,心中一痛,一股難以名狀的心緒,湧上心頭!
馬俊心中嘆息一聲,這個時代啊!哪怕是後世,女方的家裡也要問問家境、出身等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搖搖頭,馬俊岔開了話題:「昭姬,這幾日在項縣可住的習慣?」
蔡琰也是輕舒一口氣:「還好呢!你現在可是項縣人人稱道的英雄呢!因為你,我在這裡很受大家照顧!其實,這些平民雖然不通文墨,卻很是質樸。」
馬俊臉上笑容浮現,說道:「住的習慣就好。皇甫將軍已經表奏了我的軍功,豫州也沒了戰事。待我休息幾日,便陪著你繼續南下,尋找蔡議郎!」
蔡琰卻是搖頭道:「逸才,你離開這幾日,我想了很多。我暫時不想南下了!」..
馬俊愕然,問道:「你不是要尋你的父親嗎?」
蔡琰掩嘴輕笑一聲:「如今,各地賊兵肆虐,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時!逸才,你有大才,可不能埋沒了!尋找父親,不必急於一時!」
馬俊心中暗贊,好一個識大體的蔡琰蔡昭姬!
蔡琰眨了眨迷人的杏花眼,又道:「逸才,我們且在項縣住上一段時間好了!朝廷若對你有了任用,也不怕找不到人了!」
馬俊點點頭:「好吧!那就依你!」
不過,馬俊對此時能否得朝廷任用,並不太在意,如今的他,接觸不到朝廷的權力核心。勢必得不到太高的職位!
而他的計劃里,收買十常侍張讓、趙忠等,獲取一郡太守。
但是,馬俊苦笑一聲,我沒錢啊!以張讓、趙忠這些「下面沒有了」的貪婪,可不是好打發的。
馬俊穿越而來,也是難得的在項縣有了閑暇,便讓張盛牽來一匹戰馬,日日練習。
過了幾日,皇甫嵩於倉亭戰勝卜己的消息傳來,馬俊知道,兗州黃巾軍也已定了。而皇甫嵩受命前往冀州,也已近了!
馬俊心中迫切起來,獻計戰勝彭脫,在朝廷眼裡,也不過是米粒之光而已,所以,馬俊心中想要在攻打張角三兄弟之時,去分一杯羹!
而皇甫嵩並沒有讓馬俊失望,前來召他入軍的傳令兵,終於到來,讓他隨軍一起前往冀州。
由於北中郎將盧植在將要建功之時,因拒絕了宦官左豐的索賄,被鎖拿去了洛陽!董卓取而代之,卻屢次敗北。是以皇帝劉宏命皇甫嵩前往冀州。
這一日,馬俊正在練習騎馬。
蔡琰站在旁邊,靜靜的看著,而在她的心裡,馬俊的身影,也越發的明顯了!
突然,張盛跑了進來:「逸才先生,皇甫將軍傳令兵到來了,要再次召你去軍中!」
馬俊心中一動,勒住馬韁,跳下馬來,看著張盛道:「張縣尉稍待,我去洗漱一下,就與張縣尉前往縣衙!」
張盛滿臉含笑的點點頭。
馬俊洗漱完畢,走出房門。
蔡琰一雙美眸定定的看著馬俊:「逸才,一切小心!」
馬俊呵呵一笑:「昭姬不用擔心,我會注意的!」
在蔡琰依依不捨的目光之中,馬俊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項縣,帶著典韋與傳令兵前往兗州東郡。
走了半日,忽然後面傳來了急切的腳步聲,一聲大喊傳來:「逸才先生,逸才先生!」
馬俊忙回頭看去,見正是張盛帶著近二百士卒趕來。
張盛帶著士卒來到馬俊面前,帶著一臉喜色,說道:「逸才先生,盛帶著兄弟們來追隨逸才先生了。」
馬俊愕然:「張縣尉,你們這是?」
張盛道:「盛與將士們,每每聊起項縣大敗吳霸,均是對逸才先生敬服無比!我們知道,他日逸才先生必然名揚天下!」
說到此處,張盛撓了撓頭:「然後,我說要追隨逸才先生建功立業,便有二百兄弟響應!我們便稟報了縣令,追隨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