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雪中送炭
許安寧道:「你且說條件。」
她心底很清楚,想要和許家斷絕關係,肯定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但這個代價不管多大她都願意付!
許大山搬來了椅子,許老太爺坐下,悶聲道:「不管寧丫頭說得如何委屈,如何天花亂墜,我養了許秋山十年是真的吧,他也是我娘子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吧!這恩情說破天都在,我要求很簡單,你們一家四口就這樣凈身出戶,什麼都別拿直接走。」
人群立刻嘩然。
見過狠心的沒見過這麼狠心的,人群里議論紛紛,大家看許老太太一家的眼神也變得鄙夷起來。
許秋山一家一直勤勤懇懇地勞作賺錢,換成別的人家日子過得不說風生水起,至少不會缺衣少食。
如今深冬了,張氏還只有一件單薄的衣裳,許安寧身上裹著的也是一件爛得不能再爛的舊棉襖,許安平和許秋山身上穿的衣裳也單薄得很,可想而知一家四口平日里過的什麼日子。
如今許老太爺還這麼心狠,什麼都不給就讓四人離開,這不是把許秋山一家四口往絕路上逼?當真好惡毒的心啊!
許秋山心如死灰,對許老太爺最後一點念想都沒了。
沒等許安寧開口就道:「我同意,但我也有條件,從今往後我們再也沒有絲毫關係,我們一家四口不管以後是富貴,還是貧苦,都與你們無關。」
這正好也是許安寧的意思,她回頭詫異地看了一眼許秋山,旋即沖著許秋山燦爛一笑。
許老太爺心裡歡喜,爽快道:「好!」
許安寧趁熱打鐵:「還請族長幫我們把這些話都寫下來,也請族親們做個見證。」
許鞍山有心想要幫許秋山多爭取利益,但一想,就許老太爺這樣的人,繼續談下去也是枉然。
在心裡嘆息一聲,最終還是奮筆疾書一式三份寫好了斷絕關係的契書。
許秋山沒有猶豫,率先在契書上簽字畫押。
許老太爺也直接簽字畫押,隨後便是許鞍山以及族中幾位長輩一一在契書上簽字畫押。
許安寧拿到契書的那一刻,終於鬆了一口氣。
許老太爺又讓張如花和許大山搜了四人的身,確定沒有夾帶銀子離開后,便直接趕人。
說了不拿東西,許安寧就不會拿,就連換下來的那破襖子她都沒有拿走,最讓她感動的是村裡人的熱心。
出了許家的院子,許鞍山道:「我家在後山山腳建了間窩棚你們知道位置吧,等會我給你們送兩條被子來,你們一家四口暫時就住在那裡吧。」
許秋山很感激:「謝謝鞍山大哥。」
都說患難見真情,雪中送炭的情誼他會記一輩子。
許秋山一一感激了村裡人,帶著許安寧三人去了山腳的窩棚。
窩棚許安寧是知道的,每到秋收的時候總會有野豬來地里偷吃糧食,許鞍山就帶著三個兒子在山腳下建了這窩棚,目的是日夜守著驅趕前來偷吃莊稼的野豬。
窩棚依山而建,正好建在山凹處,外面搭建的棚子不大,但走進去卻極其寬敞,一家四口也能住下。
關鍵,窩棚裡面堆了很多稻草。
許秋山看了一眼漏風的棚子,招呼著許安平用稻草加固窩棚。
張氏什麼話都沒說,而是去林子裡面想要找到可以吃的東西。
許安寧找了個借口,跑到了僻靜處,默念葯靈空間,瞬間便進入了空間中。
葯靈空間顧名思義和藥草有關係,而葯靈空間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流速比外面快,外面一天,葯靈空間就是一個月。
朱家是經營藥草生意的,當初她能得到葯靈空間也是機緣巧合,最後也是利用藥靈空間得到了朱家老爺和夫人的信任,一步步掌管了朱家的生意。
只是那時候她爹已經墜崖,一切都無法挽回。
葯靈空間里,有她精心種植出來的藥草,毫不猶豫挖出一株三百年左右的何首烏,看著像個小人形狀的何首烏,許安寧的心沒由來的安穩。
出了空間,找了一旁的枯草把何首烏裹好,又在四周尋找了一些可以燒的樹枝,這才回到了窩棚處。
許秋山已經把窩棚加固了一遍,還特意用木棒夾著稻草做了門。
張氏回來,凍得直打哆嗦,手中還攥著兩節二指大小的山藥。
許安平生好了火堆,只是才撿來的樹枝上面有水分,燃燒的時候濃煙滾滾。
饒是條件艱苦,一家四口臉上的笑容也是輕鬆的。
許秋山注意到許安寧手中抱著的東西,疑惑道:「安寧,你懷中抱著的是什麼?」
許安寧咧嘴一笑,神神秘秘地說道:「爹娘我找到一個好東西。」
說著便把何首烏遞給了許秋山。
許秋山雖然是糙漢子,但也認識十幾味藥草,以前農閑又找不到零工做的時候,他就會進山挖葯,對何首烏並不陌生。
只是,他從未見過已經長成人形的何首烏,驚訝道:「寧丫頭,這何首烏你從什麼地方挖到的?都快長成人形了,只怕年份不短吧。」
張氏歡喜道:「這何首烏能換不少銀子吧。」
她們現在身無分文,也身無一物,如果能換銀子置換一些生活必需品和糧食也是好的。
許秋山笑道:「至少能換一二兩銀子,要不我說寧丫頭是我們家的福星呢。」
許安平沒接話,卻在一旁傻樂著。
外面傳來了腳步聲,許秋山趕緊把何首烏藏進了稻草堆里。
接著就聽到村裡人的喊聲。
許鞍山道:「秋山開門。」
許秋山趕緊把稻草門打開,卻見門口站了好幾個村裡人,每個村裡人手中都拿著東西,趕緊把眾人請進窩棚。
許鞍山把提著的兩床棉被遞給了張氏道:「家裡的棉被有些破舊,你們暫時用著,有總比沒有強。」
另外一位和許秋山關係比較好的族親遞來了兩件襖子道:「這是我和元和家湊的,你們暫時穿著。」
許安平接過了襖子,感激不已:「謝謝元樹叔。」
前來的幾人一一送上了東西,都是一家四口急需的。
比如鍋碗,還有一袋大家湊的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