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前往海州開放技術!
王府如今已經全部變成了研發部和工廠。
趙樞住在東宮,王府只是偶然來視察一番。
裡面工廠和研發部,如火如荼,每天都在忙碌,這裡就是最大的研發基地。
屬於趙樞獨有的核心價值所在。
而在工廠的工匠,福利待遇也是非常之高。
在這方面,趙樞捨得下本錢。製造這些東西,綽綽有餘。
阿爾布等人面色一喜:「那就多謝太子殿下了,不過,能否多出售十台,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分別加五台,太子殿下,我們實在是太喜歡您製作的機器了,您真是天才。」
「這……」趙樞故作思維,隨後點點頭:「行吧,一百萬,成交。」
「成交!」
一群波斯商人喜上眉梢,隨後王府的人開始將淘汰的這些東西全部拿出來。
一群波斯商人這次來帶的都是黃金,一箱子滿滿的黃金到手。
雙方都很愉快。
曾經,趙樞前世的時候,國家很多東西都是購買其他國家淘汰下來的老舊產品。
而如今,他們也開始賣給淘汰的東西給國外了,這種成就感是錢無法代替的。
趙樞很滿意。
這時高麗國的商人著急了,他們也要購買。
趙樞就表現的更加為難。
隨後在對方苦苦哀求下,趙樞只好勉為其難,又出手了五十台。
又是一百萬貫到手。
其實他們花費重金購買也不虧,等他們帶回去自己國家開個工廠,大量製造,完全可以賺不少錢。
趙樞也不用擔心他們這邊的布料銷售問題。
雖然自己製作布匹銷售給國外也能賺錢。
但這些機器這麼賣,他賺的也不少。
主要是國內的布料,因為人口眾多,就夠賺了,將淘汰的東西賣出去,直接就有錢還是比較香的。
幾台紡紗機,也改變不了整個國的布料產業,需要更多的量。
以後趙樞還可以繼續出售淘汰的東西。
一群商人對趙樞感恩戴德,奉他為財神爺。
等他們走後。
王管事還激動著說,以後淘汰的東西,也是一種盈利渠道了。
他們走後沒多久。
又過去幾天。
趙樞放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趙樞想要發展大宋經濟,所以他準備將船的技術開放。
畢竟靠工部去造,工部的事情太多了。想要船的製造業發展起來,還是得靠普羅大眾一起努力才行。
「之前工部已經造了八艘船,技術已經成熟了,但製造太慢,技術放出去可以讓整個大宋的商人都一起造船,幾年下來,大宋的船就能達到一定的規模,到時候大宋需要船,直接購買即可。」
「加上自己也在造,當船多的驚人的時候,也就不缺少船隻了!」
趙樞將消息放出去,一些船製造業的商人激動了。
百姓們早就聽說工部能造大船,據說船已經出現在海州海域上。
而船廠的一些工人技術不行,製造大船不是質量問題,就是結構問題,還有就是經不起風雨。
他們的船只能製造小的。
當趙樞要將船的技術外放時,所有商人們都翹首以盼。
「馬上可以造大船了,我得多招收一些工人回來,干大事啊!」
「造了大船,不愁賣不出好價格,自己也可以貨運!」
「是啊,這對我們是天大好消息啊,之前我去過海州,看到過那大船,不得了啊!真是太雄偉了。
旁邊的船和朝廷製造的大船相比,看起來就是小孩子。」
趙樞製造出來的船,長就有二十五米,高三米。
因為外放了消息,所以大宋很多地方的船廠開始招工,準備大幹一場。
他們不懷疑趙樞的話,趙樞是太子,說話算話,對於趙樞百姓們還是信的過的。
他們大量招工就一直等著,因為大船需要很多人來製造。
他們投資只要製造一個出來,就能大賺。
這段時間,技術下放的報紙傳遞到了很多角落,大宋造船商人基本都知道了。
趙樞也跑去了海州地界。
本來,趙樞作為太子,不太好出去,但這次他和宋徽宗商議了一番,還是強行出去了。
開始從這裡將技術外放。因為這裡邊緣都是靠海,很多船廠製造商在附近。
他做這件事情,經過了宋徽宗同意。
趙樞的理念很簡單,他要將技術外放后,讓全國商人造船,短短几年內只要造出大量的船,大宋只要有軍事上的事情,或者是海上貿易,船夠用的話,海上商貿更發達。
如果發生戰事,他們可以借用,或者是購買,到時候比工部有限的人製造要快的多。
畢竟人多就是力量。
宋徽宗對於趙樞的想法,回復的也乾脆明朗,很簡單,一句話,你怎麼想,就去怎麼做。
於是乎,趙樞到了海州后,全面運作。
他要讓大宋的船製造業發生巨大的改革。
他希望大宋的海洋上,都是他們的戰艦隊伍。
那將是何等的壯觀啊。
在海州地界,有趙樞自己的船工業廠,實際上在冊封領地不久后,他早就搬遷將這裡建立好了。
裡面已經又出現了一台成品大船。
今天,海域附近的商人們來到趙樞的船廠。
技術開放,裡面的技術現場肯定是要對外觀看的。
當一群船廠的商人,老師傅,徒弟進入趙樞的船廠,看到眼前浩大工程的時候,他們無比的興奮。仟韆仦哾
「這才是真正的船廠,和這一比,我家那點船廠就是一個小作坊啊!」
他們感覺自己那點小船小地方,和眼前寬闊的地方和大船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完全沒有可比性。
趙樞的船廠靠海,不完全在海域中。
船廠里有內河道,上方房屋的巨大頂棚,四周寬闊幾千米方圓。
而在中心,有一座寬闊的長條河道,船隻的試驗就是在河道裡面,如果製造變成了成品,就會沿著河道開出船廠,駛向大海。
之所以工廠上面有高十幾米的頂棚,是因為防止有雨水降臨在未製造完的半成本船上破壞生產。
此刻商人們已經看到了眼前一艘完整的大船。
而在旁邊,有一個新船的模塊底層。
他們能看出,這個船估計造的會更大。
應該是他們以後見過最大的一艘。
僅僅是底層木板結構基建,就已經超過了旁邊大船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