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唐朝女皇武則天
李顯登基不久,重用皇后韋氏族人,試圖組建自己的權力集團,欲提拔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以韋玄貞豫州刺史的官曆,一下升為大唐掌管門下省的宰相,顯然是操之過急。
顧命大臣裴炎堅決反對皇上的這個決定,卻未想到李顯大怒說道。
「朕便是把江山給了韋家也無不可,一個侍中算得了什麼?」
此話出自皇上之口,把大唐江山社稷視同兒戲,如此不負責任,毫無帝王心胸的皇上,使裴炎聞言好不失望,遂將此事稟報給太後娘娘武則天知道。
武則天聞知李顯如此任性,對這位庸弱無能的兒子當然不會手軟,使李顯繼皇帝位不足二月,便將其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城,皇后韋氏同被廢為王妃。
李顯被廢,武則天立小兒子李旦登基為皇。
李旦上位,這小子比起他的哥哥李顯,倒是頭腦清醒,知道自己不過就是個在金鑾殿上的擺設而已,身後是以太後身份臨朝稱制的武則天,自己隨時皆有被廢的可能。
明白這個道理,李旦甚是精明、聽話,凡太后要做的皆是擁護,自己卻終日做些不著邊調之事,使朝臣對他這個皇上是可有可無。
徐曉樂身處事件之外,卻是看得清楚,知道李旦的難處,同時也佩服這小子比起他哥李顯不知高明到哪裡去,懂得隱忍保命、保富貴。
徐天預測李顯的結局實現,徐曉樂對父親佩服得五體投地,常在府中與三位夫人說道。
「能看清天下大事者,非吾父親也!」
太平公主嫁入徐家,自然以夫家利益為重,對於朝廷之事,便是閑談也很少提及,加之她此時又有身孕,更是以賢妻良母自居,做到相夫教子即可,管你朝廷中如何爭鬥,只要不涉及她守護和依賴的夫君、兒子,這天下的事與她何干。
王鳳兒、樊梨花二位夫人本是修仙之人,更是對朝廷爭權奪利的事不感興趣,能與夫君同甘共苦便好,時不時與她們心裡的色胚做些造人的運動,當真是其樂無窮,以致「忠國公」府里甚少談論朝廷中與徐家無關,爭權奪利的事。
三位夫人聽得夫君言及公爹之能,樊梨花一旁說道。
「公爹乃崑崙聖子,道法高明,自然對天下大勢看得清楚,所言皆有深意,我等行事有公爹所立的家訓約束,照此而為,當無憂也!」
王鳳兒也是附和說道。
「妹妹所言極是,夫君朝中為官,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便可,我等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但若有那不開眼的偏要找夫君的麻煩,妾身與梨花妹妹去滅了他便是。」
這位夫人話中帶有煞氣,徐曉樂聞言,嬉笑說道。
「為夫若有麻煩,哪裡需要夫人們親自出手,你等休得想些打打殺殺的破事,倒是該多想想如何使為夫身心健康,又能久戰不疲的方法,使我等能夜夜大被同眠,歡悅無限才是。」
這廝說著說著便不正經,使三位夫人聞言皆異口同聲道:「色胚!」
太平公主罵過夫君,卻又撫著已經顯懷的肚子玩笑道。
「姐姐如今懷有身孕,不能侍奉夫君,二位妹妹可得悠著點行事,可別將咱家的這頭牛兒累壞了!」
王鳳兒、樊梨花聞言嬌笑不已,皆是用眼瞧著徐曉樂,那等妖媚的眼神將這小子看得心裡七上八下,不知這兩位又想出什麼方法來折騰自己。
便在「忠國公」府中彩旗飄飄,徐曉樂樂在溫柔之鄉時,朝廷上開始有官員請願武則天登基為帝,民間傳出歌謠稱頌太后,使大量百姓也是加入請願的行列,京城中,時常有百姓聚集洛陽宮外,請求武則天順應天意,登基稱帝。
身為皇上的李旦,對此心中瞭然,知道這是母后早有稱帝之心,只待時機成熟,便會逼迫他退位讓賢。
李旦明白自己不過是個傀儡,想既然如此,這個皇位不要也罷,何必擋人之路,反招人忌恨,於是,上表與太後言說自己德能不配為帝,情願退位使母后登基。
武則天見小兒子甚是懂事,心中大喜,安撫兒子一番,使其享受至尊榮華,隨後,便擇吉日順利登基,使李顯、李旦兩位皇子,在李治駕崩后,雖先後登基為皇,卻是隨後被廢、自行讓位,數年的時間中,武則天利用臨朝稱制的便利,將李唐皇族打壓得喘不過氣來,使大唐江山終落外族之手。
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登基為女皇,改大唐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年號為「天授」。
大明宮中,武則天身穿皇上龍袍,頭戴衝天冠,站立最高處上俯瞰皇城,好一副「蛾眉聳參天,豐頰滿光華」的氣度。
想自己進入皇宮,從才女到皇后,數十年曆經二位皇上,其間危險重重,當真是活得小心翼翼,忍辱負重,如今雖擁有江山,掌管天下,臣民只見自己威風凜凜,卻有誰知道自己心中的苦楚。
她於高處放肆地大笑,笑蒼天終於給了她施展抱負的舞台,給了她執掌帝國,掌控天下生殺的大權。
一陣歇斯底里的宣洩過後,武則天恢復心緒,使如今已然長成熟女,生得齒白唇紅,極其美貌,在她身邊甚得重用的女官上官婉兒,吩咐太監敲響皇宮裡懸挂的大鐘,她是要以鐘聲禱告蒼天,警告臣民,如今是她武則天的時代,帝國臣民將以女皇的意志行事。
洛陽風起,揚塵播土,倒樹摧林。
昔日的大公大臣,關隴世家,皇親國戚,朝廷勛貴,聞聽得宮中升起,飄散於皇城空中的鐘聲,無不從中聽出殺伐之氣,皆是於府中嚴令家族子弟,從今休得招搖。
徐曉樂於金吾衛官衙中聽得如此鐘聲,傳令軍士休得鼓噪,召集諸位將領聚集中軍,於大將軍位上,面帶嚴肅的表情說道。
「諸位將軍,我等軍伍之人,休得妄議國事,今日起,非本將軍軍令,任何人皆不能調動大軍,違令者,斬!」
諸位將領聽將軍說得慎重,皆是拱手應道。
「我等謹遵將軍之令!」
見得麾下將領領命,徐曉樂心中放鬆,待諸位將領各回本部,留下曾隨他多次征戰的三萬騎兵將領再是布置一番,使這部心腹嫡系,成為他在京城安身立命的親兵。
武則天登基不久,這日臨朝,百官聚集大明宮太極殿,山呼萬歲之後,有黃門官高呼。
「諸位大臣有事稟報,無事散朝!」
文昌左相王及善出班奏報。
「啟稟皇上,京城十六衛以能征善戰、兵馬眾多著稱,為使朝廷治軍嚴謹,諸位侍中大臣商議以為,朝廷當設立監軍衙門歸鸞台節制,派出監軍史駐於十六衛軍中,使軍政得以勾通順暢,還望皇上准奏,設立此派駐軍中的機構。」
武則天聞言,略作沉吟,龍榻上說道。
「徐曉樂,王丞相所奏,作為朝廷驃騎大將軍,你以為可否?」
徐曉樂本是於殿堂上閉目養神,突然聽得女皇武則天點名讓他說話,這小子甚感蛋痛,想你等早就計劃好的事何必要問爺的意見,真尼瑪是「相當婊子還要立個牌坊」。
這渾小子出列說道。
「臣愚鈍,只知領軍征戰,朝廷作何決定,皇上以為可行,臣遵旨照辦便是。」
聽得徐曉樂所言,武則天與心腹臣子皆是被這小子淡漠的話語驚倒,以武則天對這小子的了解,他豈是肯吃虧之人,不定心中憋著什麼壞主意呢……